文 雨
寫下這樣一個標題,確實覺得有點別扭,卻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70后”、“80后”、“90后”到“00后”了,不用個“×”字已經(jīng)沒法涵蓋了。當時發(fā)明“×0后”這個概念的人,可能沒想到后來居然能夠推而廣之,成為一種或另類或時尚的標簽,并引發(fā)一系列的爭論。其實,說“×0后”如何,主要指這個年代出生的群體帶有的普遍性或傾向性的特征或特點,而這些特征或特點,與他們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優(yōu)點或缺點,反映的是一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象所折射的時代特征,因而對此類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還是十分必要的,特別對教育系統(tǒng)而言,研究和把握這樣一些特征或特點,對于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合格人才,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然而這樣的探討往往難以進入一個正確的軌道。拋開此前對“×0后”的某些判斷是否正確或準確先不談,單看近一段時間內(nèi)一些極力為“×0后”“正名”的文章,就讓人感到了些許的不安。先是汶川大地震后,有人立即寫文章指出,誰說“×0后”自私自利,沒有愛心,沒有責任感,從他們在地震中的表現(xiàn),證明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云云。初讀似乎在理,細思則有問題。古人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若在生死關(guān)頭仍無動于衷,則非我族類也。一個“范跑跑”已被世人罵得狗血淋頭,難道我們覺得只有“×0后”都成了“范跑跑”,才足以證明以前的判斷是正確的?所以,拿這類特定情況下的表現(xiàn)來給“×0后”重新定位,以偏概全,明顯帶有某種幼稚的沖動,看似褒之,實則貶之,與作者的本意大相徑庭。近日又看一則報道,醒目的標題就叫《誰說90后不懂得感恩》,仔細一讀,原來是上海某高校寒假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活健康狀況,讓學生珍惜父母的關(guān)愛,感念父母的恩情。一些學生通過這項活動,對父母有了更多的了解,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很深的感觸。這項活動本身還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只是客觀地報道一下,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但它偏偏和“90后”懂不懂得感恩掛起鉤來,使得文章的內(nèi)容無法支撐起這樣一個嘩眾取寵的標題。姑且不說這只是學校布置的一個作業(yè),單是一所學校學生的所作所為,就能證明“90后”都是“懂得感恩”的?這也是此類文章常犯的一個毛病。如果有人說“90后”不懂得感恩,可能有點夸大,但不能排除這種現(xiàn)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也就不能用某些“90后”“懂得感恩”來證明別人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是邏輯學上的一個常識,更何況這種“感恩”還是人為安排的。
我們知道,所謂“×0后”,皆以獨生子女為主體,他們身上表現(xiàn)的基本特征,主要還是獨生子女的特征。這些特征有其普遍性,但又不能絕對化。這些特征在有些人身上表現(xiàn)明顯一些,強烈一些,而在有些人身上表現(xiàn)得相對較弱一些,隱晦一些。指出這些特征或特點,并沒有那么可怕,重要的是要引起社會的更多關(guān)注,尤其是通過家庭和學校的正確引導,在保護他們的優(yōu)點和個性的前提下,克服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而不應(yīng)神經(jīng)過敏,非要千方百計地證明不是那么回事才心安,甚至用那些并不能說明什么的事例來大肆渲染。這樣做的結(jié)果,非但無助于他們良好形象的建立,反而有貶低“×0后”之嫌。如果照此爭論下去,真擔心某一天有人會把“×0后”能自己穿衣吃飯的事拿來證明他們也能自立自強,那時就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對一個時期、一個群體的評價,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必須尊重客觀事實,既不要悲觀失落,也不必盲目樂觀,更不要固執(zhí)己見,掩丑護短,自欺欺人。猶如健康乃人人所求,然一旦有病,就要對癥治療,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若諱疾忌醫(yī),則只能適得其反,歸于不治。衷心希望今后能少些無謂的爭執(zhí),少在“×0后”的標簽下生拉硬扯地說事,多些理性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把握。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將類似“×0后”的討論引到死胡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