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呢?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就將此內容無痕地編排其中,孩子們的生活中更是無處不蘊藏著鍛煉的機會。只是由于未作系統(tǒng)訓練,故效果甚微。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因素,結合學生生活,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就能開啟學生智慧的源泉。
一、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學生身邊的榜樣,能給學生以啟示、引領的作用。秋天,筆者從學校操場上揀了多片香樟樹落葉,進教室(四年級)問:“同學們,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紛紛凋零,你們觀察過落葉的顏色嗎?”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黃色!”此時,我拿出香樟樹葉,讓學生仔細觀察。學生驚奇地發(fā)現,落葉原來是五彩繽紛的。隨后,又讀了往屆學生發(fā)表的作文《樟葉秋色》:“瞧,這片,大半枯黃,只剩葉尖處一輪黃綠。兩色交接處是不規(guī)則的紅色粗線,就像蔓延的烈火……”學生不禁發(fā)出感嘆:“啊,每天被我們裝進麻袋扔進垃圾箱的樟葉,竟這么神奇!”
二、結合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資源,伺機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如《孔子游春》(六下)中:春天到了,孔子帶領學生來到泗水河邊游玩。弟子們有的垂釣,有的賞景,有的嬉戲,而唯獨“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發(fā)表了一番“水是真君子”的論述,不僅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的弟子,而且對我們后人也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學生深有感觸,原來司空見慣的水,也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鬃幽馨l(fā)表此番宏論,皆是因為孔子留心觀察。
另外,要隨時隨地指導學生觀察,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如《廣玉蘭》(六下)一文,作者筆下能流淌出文質兼美的散文,是反復觀察的結果。為了讓教學順利有效,在帶領學生去校園里觀察前,我先跟學生學習了樹由根、干、枝、葉和花組成,而一朵完整的花又由萼片、花瓣、雌雄蕊等組成的知識。高爾基說:“沒有知識,就不可能對生活作出正確的解釋?!彪m然這些植物知識枯燥乏味,但對之后的觀察大有裨益。學生來到廣玉蘭樹下仔細觀察,收獲頗豐,為隨后文本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生活中蘊藏著美,也蘊藏著培養(yǎng)觀察力的機會。我們家鄉(xiāng)是小有名氣的西瓜之鄉(xiāng),只要孩子走出家門,展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緊挨著一個的西瓜大棚,如大海里的波濤,一浪趕著一浪,一直伸向遠方。這其實就是學生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有利資源。綠樹紅花、清水魚蝦、家禽家畜……,生活中處處蘊藏著學生可以觀察的對象。只要學生不斷訓練,定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潤物細無聲”,教師要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通過多種途徑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獨具慧眼,成為一個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