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京
《水滸傳》里的潘金蓮貌美如花,因與西門慶通奸,害死武大郎,而后被武松所殺,按說是死有余辜,可還是喚起了讀者的一片同情,可憐這么美的人呀。老百姓的道德觀向來就不那么嚴格分明,總是根據(jù)心中的感情判斷是非。我們沒有嚴明的宗教約束,而法律又是好人說有壞人說無的東西,所以世人眼中潘金蓮完全是大膽追求愛情具有現(xiàn)代精神的女性形象。然而到了《金瓶梅》里,潘金蓮一變而成蕩婦,比《水滸傳》里更甚,最近內(nèi)地一出電視劇也在加緊拍攝,更是引來眾多人的非議,認為有傷風化,有辱熒屏,會產(chǎn)生不正確的教化結果。
我私下也以為《金瓶梅》是不適宜拿來放在熒屏上的。無論電影或電視劇,因為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有的只是無盡止的家庭瑣事,只不過是一個一夫多妻的家庭日常生活,小至走街串巷,親友往來,大一點的無非婚喪嫁娶,惟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愛欲的描寫,把讀者的眼球全吸引了過去,而忘了其他。因而潘金蓮的形象便是好嫉妒,驕奢淫逸,污穢不堪。一樣的是再嫁,李瓶兒就要讓人喜愛得多。
說到底,是李瓶兒有錢,潘金蓮沒有經(jīng)濟的支撐,因為金錢給不了她面子,惟有在愛情上計較,與其他五個女人爭奪西門慶施舍的憐愛。幾個女人的出身中,潘金蓮只比孫雪娥好,不過孫原本是丫鬟收房,實際的地位是廚子頭,沒人當她是四娘。正房吳月娘娘家是千戶,她本人掌管著全府的金銀財物,孟玉樓和李瓶兒是富孀,嫁過來的時候帶了一堆箱籠,李嬌兒是妓女出身,身邊也有私房錢,惟潘金蓮除了一身美貌,別無長物,這是她心頭的大病。
西門慶不是省油的燈,他的婚姻觀純粹是商人的婚姻觀,娶妻納妾是生財?shù)氖侄沃?,他的?jīng)濟政策是只進不出,以錢生錢。他娶潘金蓮已經(jīng)談不上生錢,要在她身上花錢是不大可能了。他那么寵她,卻沒為她做一件皮襖。所有的妻妾里,獨獨潘金蓮沒有,這在她是很丟面子的事。然而她始終沒跟西門慶要到一件。直到李瓶兒死后,她跟西門慶提出要李瓶兒的舊皮襖,西門慶還舍不得,說:“單愛小便宜,她那件皮襖值六十兩銀子哩,你穿在身上,是會搖擺的?”潘金蓮連嗔帶罵,好說歹說,到底把皮襖要到手。西門慶不愿意,只為當初買潘金蓮不過才三十兩,給她穿六十兩的衣服,實在是肉痛。男人情錢兩分到如此地步,真是可笑又可恨。
及至后來吳月娘對此事極為不滿,當眾與潘金蓮鬧翻,吳是看不起潘的,看不起也還是因為嫉妒,嫉妒只剩下肉體的潘金蓮能夠為所欲為。只可惜這件皮襖還是別人穿剩下的,不管它的價值有多高,這就使得潘的命運帶有悲劇意味。所以她只有瘋狂地霸占西門慶,因為她知道,假如連丈夫的愛都沒有了,她就變得連一個丫鬟還不如。
我看《金瓶梅》的時候,潘害死李瓶兒之子的狠毒,對自己母親的刻薄,總是于震驚之外倒抽一口涼氣,生出不是同情的同情,為潘金蓮,為所有的女子,感覺真是浮世的悲歡。
(莊鴻儒摘自《大公報》
2008年12月12日圖/張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