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有個男人的生命中有過幾個女人。
第一個女人來自父母之命。洞房花燭,男人才18歲。男人有抱負有理想,對相貌平常、目不識丁、又長自己三歲的女人自然是毫無感覺,于是深深領教包辦婚姻的可惡和無奈,揮筆疾呼男女戀愛自由,歇斯底里地抨擊封建婚姻制度。
第二個女人是第一個女人同父異母的妹妹,比姐姐僅小四歲,卻愛好新文學,談吐不凡,身材高挑摩登新潮,洋溢著少女的青春氣息,男人相見恨晚,終于墜入情網(wǎng)。形式也很浪漫,私奔。
男人投身政治,命運難免大起大落,當他落魄時,身邊的女人與前兩個又截然不同。那對姐妹均出自貴族之家,最后陪伴他的女人卻出身貧苦,在紡織廠當過“包身工”,受盡工頭的虐待。遇到男人時,男人是被懸賞的政治要犯。直到男人入獄,她才知道他的身份。她選擇與他患難與共,至死不渝。男人被監(jiān)禁5年,她悉心照料給予溫情。世態(tài)炎涼,男人躲進深山窮壤,她默默相隨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當我們在辦公室里聊起陳獨秀的這段往事,有位女同事感慨:陳獨秀挺幸福的啊。他生命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女子來對應滿足他的需要。有一個女子為他生兒育女,滿足傳宗接代的需求;追求革命理想時,有浪漫女子來理解他的情懷;他窮愁潦倒生命盡頭,有勞動婦女忠實相伴送終。如果順序打亂,都不行。
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景況,對伴侶的要求大相徑庭。我有個朋友,到后來才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希望像《浮生六記》那樣夫唱婦隨閑情逸趣,可惜他的妻子將這些一概斥之為酸,大大咧咧一點不會小鳥依人。他痛苦到一度想離婚。人到中年,他查出癌癥晚期,失魂落魄無法面對,妻子不流淚不慌張,鎮(zhèn)定如常,選擇最佳方案,陪伴他治療、康復,走出低谷。他說:才知道我的妻子這么好!
要是沒有這一場病,他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如果愛僅僅只是需要,就會有太多的錯失。
(子牛摘自《羊城晚報》
2009年12月16日圖/毛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