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用平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的追問,既可以使學生更深入、更正確地理解文章,也可以幫助教師應對課堂中“突發(fā)性”的回答,化解尷尬,展現(xiàn)機智。另外,教師追問也要注意3點:尊重學生,把握時機,深厚的文化底蘊。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薄抖Y記·學記》中的這段話,表明在教學中“問”的方法,是先易后難。而追問作為一種語文教學的方式,如果運用恰當,將會使課堂教學異彩紛呈,精彩無限。那么,什么是追問呢?它是在前次提問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或深化或糾偏,“窮追不舍”,有利于學生的正確理解。
在實際教學中,經(jīng)??梢钥吹讲簧俳處煹淖穯柌蛔⒅厮囆g(shù)性,過于簡單。諸如“還有嗎”“好不好”之類的追問,表面上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zhì)上流于形式,華而不實,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教師追問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問題過難,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有的教師不善于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適當引導,學生思維水平難以提高。追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shù),教師要重視課堂追問的藝術(shù)性,把握時機,充分發(fā)揮追問的效能。
1 巧妙追問,有助深入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回答時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學生很容易停留在字詞的表面,回答很膚淺;如果教師不能進行很好的引導,便會讓課堂交流停在表面,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巧妙、有效的追問。例如寧鴻彬老師在上《皇帝的新裝》[1]一課就巧妙地進行追問,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學生能辨別皇帝的過分換服裝和愛美的區(qū)別。
2 巧妙追問,有助正確理解
新課程極力倡導學生解讀文本的個性化。所謂“一個千讀者有一個哈姆雷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認識和鑒賞的原因,學生在個性解讀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偏差、錯誤的情況。有的學生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可能會造成尷尬的場面,那么教師是盲從還是拒絕呢?顯然,教師可以尊重學生但不能盲從學生,可以通過巧妙的追問,表達教師拒絕的本意。例如郭初陽老師在上《愚公移山》[1]一課時,進行獨特的文本解讀,學生思維很活躍,有專家評論“是一堂很富于沖擊力的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回答天馬行空,自由發(fā)揮,個性化的閱讀隨處可見。然而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郭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時,并沒有進行很好的追問,而是持贊同的看法,而且有點盲從的意味,學生無論答什么,教師都表示贊同?;蛟S當時是在公開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回答,缺少了教師的主導。
相反,小學特級教師王崧舟在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2]一課時,就吸取教訓,成功地處理學生出乎意料的提問,贏得聽課者的好評。但是王崧舟老師的成功卻來自于失敗后的反思。有一次,他上公開課,教的是《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曾提出問題:“面對這樣的英雄(邱少云),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有幾個學生都順著教師分析文章的思路,說邱少云是好樣的,是一位偉大的戰(zhàn)士,等等。但突然有一個學生說:“邱少云,你真是個傻瓜?!蓖踽轮劾蠋熉牭竭@樣的回答,當時就驚呆了,聽課的人也驚呆了,誰都想不到學生會這樣回答。王崧舟老師迅速作出本能反應:“傻瓜?胡說!坐下!”然后呢,這個學生就灰溜溜地坐下了,王老師也就將剩下的課來個草草收兵,覺得課上得很狼狽。
但王崧舟老師對這節(jié)課進行反思:好歹也是一名特級教師,怎么能這樣去傷害一個孩子的尊嚴呢?而且他想,以后上課如果再遇到這樣的回答,該怎么應對呢?不能憑本能反應啊。所以,他當天晚上就思考,到了半夜終于想出一個對策。等到下一次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也碰巧遇到一個學生相類似的回答:“邱少云,換了我,早就挪地方了?!边@時王老師通過追問進行化解。他說:“孩子,你是不愿意看到邱少云死,是嗎?”學生不住地點頭,王老師接著說:“將心比心,誰不想活下去,我理解你,而且我相信,邱少云當時肯定也有這樣的念頭。但是,同學們,你們再仔細聽,作為一名軍人,一名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人,他一定會聽到另一種聲音,另一種更強烈、更堅定的聲音,誰聽到了?”隨后,學生舉手如林,有的學生說:“邱少云,你可不能啊!你一動,身后的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都將被敵人發(fā)現(xiàn),戰(zhàn)友們將會遭受重大傷亡,如果你一個人的犧牲能夠換來戰(zhàn)友們的平安,死也是值得的?!被卮鹗志?當然這節(jié)課也贏得聽課者的掌聲。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而巧妙的追問既可以把學生引向正確的理解,也可以化解教師的尷尬處境,這就是教師的教學智慧。
3 巧妙追問,需要注意3點
3.1 教師要尊重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要學會傾聽,盡管學生可能運用的是另類的話語方式,盡管他可能將課堂攔腰割斷,使教師處于尷尬之境,但是如果用最大的耐心去聆聽它,用最大的熱心去解讀它,用最大的誠心去贊賞它,就會有非同尋常的收獲。如王崧舟老師在第一次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一聽到學生說“邱少云是傻瓜”,就讓其坐下,根本不聽其如何解釋,談何追問?所以,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學會傾聽,尊重學生發(fā)表的見解。
3.2 教師要把握好追問的時機準確的追問時機猶如“趁熱打鐵”,順勢一問,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師錯失良機或追問時機不當,便可能讓學生“雪上加霜”,不知所云。有一教師在上《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時,總結(jié)時說:“人物描寫要抓住特征,莫泊桑擅長人物描寫,課文中的幾個人物都能表現(xiàn)他們的性格特征?!苯又妥穯栆痪?“一名畫家用3年時間畫了一幅人物畫,連毛細血管都能看出來,這樣的畫與莫泊桑的人物描寫相比,誰更有藝術(shù)價值?”結(jié)果學生不知如何回答,因為這兩者之間缺乏可比性,而教師也不知該如何應對,場景很尷尬。
3.3 教師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為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是不能進行預設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要迅速地判斷,自然地引導,但是在課堂中不允許教師進行長時間的思考,如何能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追問,就需要平時教師的知識積累?!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平時的博學多識,就不能在課上隨機應變,巧妙追問,關鍵是“功夫在課外”。
教育家陶行知說:“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编嵺圃?“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庇行Ф擅畹刈穯?將會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妙趣無窮?!?/p>
參考文獻
[1]鄭桂華,王榮生.語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學教學卷(1978-200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崧舟.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章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