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經濟法本質初探

2009-01-18 07:44:28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09年10期

王 丹

摘 要:對經濟法的本質問題學術界紛爭已久。在諸多觀點中,利益和資源的分配問題同時被關注。因此,整合觀點的共性可得出,經濟法就是通過國家、社會團體和市場將有限的經濟利益和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關鍵詞:經濟法本質 利益分配法 發(fā)展法

中圖分類號: D922 文獻標識碼:A

一、經濟法本質的討論范疇與概說

經濟法本質是經濟法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研究好經濟法本質,是準確把握經濟法的關鍵所在。人們常談的“本質”有三種,即階級本質論、社會本質論、根本屬性論,于是經濟法本質的探討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論調,分別是經濟法的階級本質討論,經濟法的社會本質討論,經濟法所固有的、決定經濟法性質、全貌和發(fā)展的根本屬性討論。縱觀所述,我們可以發(fā)現,該三種討論在意義上對本質的界定是在不同層面上進行的,故此它們的內涵是截然不同的。前兩種內涵適宜在更高層次上采用,即適宜在討論“法”或者“法律”的本質時采用,而后種內涵則適宜“部門法”時采用。只有這樣區(qū)分界定,我們才能夠在弄清不同法律部門間存在的各種關系之際更好地把握它們之間相互區(qū)別的內在特征。

目前在我國許多人對于經濟法究竟為何物,它的本質和功能是什么,缺乏認識,存在各種模糊觀念。那么究竟何為經濟法的本質呢,各家觀點不盡一致。金澤良雄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這是一個比較領域,個個學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二是經濟現象不斷變化,這也使得學者難以對此概念作出精確的概括。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協調說”和“干預說”兩大派系,協調說的典型代表就是楊紫煊先生提出的“經濟關系協調說”,認為“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并認為,所謂經濟協調關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⑴企業(yè)組織管理關系;⑵市場經濟關系;⑶宏觀經濟調控關系;⑷社會經濟保障關系。對這種學說的批評認為:把經濟法僅僅限制在協調的范圍過窄,因為國家對經濟關系的管理和調控不僅限于協調,還包括某些作用于經濟法主體的具體命令與服從性的調整方式。干預說的典型代表說如李昌麟的“需要干預經濟關系說”,認為“經濟法是對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苯洕ǖ恼{整對象包括以下四個部分:⑴微觀經濟法調控關系;⑵市場調控關系;⑶宏觀經濟調控關系;⑷社會分配關系。對該學說的批評認為“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是個模糊的定論,未界定哪些經濟關系需要由國家干預。而且該說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需要”二字表明經濟法的內容與體系具有可變動性,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框架,不足以法律的穩(wěn)定以及法學界學術工作的開展。而且,從目前的生產力狀況來看,社會是不可能脫離國家或政府的公權力而獨立存在的,社會是極其需要國家的適當干預的;另外忽視了國家的內涵,似乎國家的個個機構都可以干預經濟,但是,憲法告訴我,國家機構是多元化的,它不僅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而且還包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等。根據憲法的規(guī)定,經濟管理屬于政府的職能,即行政機關的職能,而不是其他國家機關的職能。因此,籠統地說國家干預是不準確的。

學界多年來關于經濟法本質理論的成果多半是按照“研究經濟法本質的意義何在—經濟法本質的曾計劃分—經濟法作為獨立部門法的本質論述” 三段范式的方法加以認識。就以“需要國家干預”為例,本人已在上述論述其缺陷,此處不再加以贅述。由此可推而廣之,國家的干預、協調、管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經濟法的外在特征,是研究成熟、完善的現代經濟法的切入點,但卻未深入到經濟法的本質層面。本質,是一個特殊的范疇,在法學領域使用該詞,首先就得要明確其概念,不能把外在的特征跟本質相混淆。所以,筆者認為,研究經濟法的本質,應該從研究經濟法的 “根本屬性”來揭示其本質,即以經濟法所固有的、決定經濟法性質、全貌及發(fā)展的根本屬性為出發(fā)點。而經濟法的根本屬性卻在直指經濟法是利益資源分配法與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快速向前發(fā)展的法。

二、經濟法的本質

經濟法的本質,即經濟法是利益和資源再分配法和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快速向前發(fā)展的法。

(一)經濟法是利益和資源再分配法。

1、經濟法作為利益和資源再分配法的必要性。

伴隨著生產社會化和現代國家經濟職能的出現,經濟法則成為規(guī)范國家經濟調節(jié)的法律。國家調節(jié)應當是在市場調節(jié)的基礎上的一種調節(jié)機制,是對市場調節(jié)的一種再調節(jié)。經濟調節(jié)機制(包括市場調節(jié)和國家調節(jié))調節(jié)社會經濟的結構和運行。經濟結構和運行所反映的是社會各種經濟資源的占有、使用關系,說到底是有關人們的利益關系。各種調節(jié)機制實際上是在對人們的各種利益關系進行調節(jié)、調整,或者說是一種分配。市場調節(jié)是基于價值規(guī)律和供求關系進行的利益分配,其價值取向是各具體生產過程中各個體之間的效率和公平。國家調節(jié)是運用“國家之手”進行的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分配,其價值取向偏重于社會總體性效率和社會公平。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是以個體效率和公平為基礎的;但兩者也會有矛盾和沖突。國家調節(jié)所作的分配乃是在市場調節(jié)所作的分配基礎上,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即社會總體效率和社會公平而進行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jié)基本上能夠讓初次分配實現效率和公平。但是,由于市場機制也存在自身固有缺陷,在生產社會化時代,它往往不能保障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在形式公平口號下往往掩蓋實質不公平。例如,少數壟斷集團對于市場和價格的操縱及其超額壟斷利潤的獲取,對于廣大中小經營者和消費者來說就是無效率和不公平的。而民商法關于個體權利本位的立法價值取向及其自由、平等的原則無法規(guī)制壟斷。一些壟斷同盟(如企業(yè)合并、價格托拉斯、瓜分市場協議等)正是利用了民法的契約自由等原則實施的。這些情況表明,在生產社會化以后,市場機制的缺陷和民商法的局限性逐步顯露,它們的調節(jié)和調整即它們所進行的利益資源分配,已經解決不了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問題,它們所崇尚的個體效率和公平往往損害社會利益,它們注重的形式公平常常導致實質不公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調節(jié)和經濟法的出現以及它們進行再分配,才成為歷史的必然。

2、經濟法作為利益和資源再分配法的價值取向。

經濟法的價值概言之就是經濟法的存在之于人類的意義,是以利益為載體的 由經濟法所供給的對人的滿足程度和意義。經濟法價值的展現,標示著經濟法的目的與經濟法存在的必要性。而經濟法作為利益與資源再分配法的價值取向在于:既承認和充分維護個體正當效率和公平,又不至于因個體損害社會公眾、公共和總體效率和公平,實現真正的和更高層次的社會公平正義。這體現出經濟法的資源與安全價值。所謂經濟法的資源價值,就是指經濟法的社會價值,即經濟法對社會經濟分配的意義,它集中體現在對傳統發(fā)展觀——單純的經濟增長觀的揚棄和對一種嶄新的發(fā)展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支持。而所謂的經濟安全價值,主要表現在經濟法的宏觀調控這一制度安排之中的。有學者指出:“宏觀經濟調控,是指政府作為實現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平衡,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協調增長,而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對社會經濟運行的調節(jié)與控制”。宏觀調控的這種特性,使得經濟法得以在把握全國經濟的過程中,展現其經濟安全價值,這不是行政法可以勝任的,更不是私法公法化可以勝任的,唯有經濟法才可以挑大梁。經濟法建立的宏觀調控法律機制,通過對經濟增長、經濟調節(jié)、經濟管制的法律供給作用,合理配置與市場適宜的國家資源,既維護了國家經濟主權,又保持了國家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公平秩序,利于國家經濟整體安全的宏觀環(huán)境之營造。

(二)經濟法是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快速發(fā)展的法。

法的傳統功能是維護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所取得的地位和利益,維護現存經濟秩序在內的整體社會秩序,也就是說法律歷來只保護、保住人們的既得利益,而至于如何擴大和增進人們和社會的利益就不是其應有功能了。如以民商法為核心的私法,涉及經濟的部分主要是調整商品關系或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商品關系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既有利益關系。具體來說:民法的所有權就是對人們的既得財物或稱既有利益進行法律確認,并保障其不受侵犯;否則,應追究加害人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使受害人的存量利益得到彌補或不受損失。民法的債權主要就是人與人之間進行商品交易(各自現有利益的相互讓渡)的權利。由此可見,私法涉及經濟的內容,主要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的既有利益關系,它公正地保障人們在商品關系中形式上的平等權利,但是,私法在調整上述既有利益關系的同時,不考慮是否增加了利益,即是否包含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剩余,更談不上社會利益是否得到增進了。而行政法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在消耗或減少社會利益。而只有當經濟法的出現、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法的發(fā)展才使得這一傳統原理得以改觀。

從經濟法的產生規(guī)律來看,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當國家主觀上只靠無形或有形的一只手來管理經濟時,是不可能產生經濟法的,而只有當市場調節(jié)之手和國家調節(jié)之手兩手協同并用時,現代經濟法才可能產生。?6?也正是由于經濟法產生的這種特殊緣由,也就注定了經濟法在推動經濟發(fā)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二戰(zhàn)”后的法國,是最先實行經濟發(fā)展計劃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從1947年起至1985年間就已制定和實施了9個計劃,其計劃調節(jié)的指導思想和目的在于“使分散的、繁多的生產組成一個整體”,“使負責人甚至群眾意識到什么叫做整體、組織和連續(xù)性”,“彌補自由的缺點,而同時不使它失去優(yōu)點”,“不壓制首創(chuàng)精神,不壓制競賽和不損害合理利潤”。這一時期國家主要是通過干預和調節(jié)生產與交換的條件來達到調節(jié)生產和交換的目的的。西方國家的經驗表明經濟法在促進經濟快速發(fā)展上的確具有獨到的功能和作用。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經濟法就是通過國家、社會團體和市場將有限的經濟利益和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再分配,以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獨立部門的法律體系。因而其本質應是, 利益和資源再分配法以及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快速向前發(fā)展的法。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保樹主編.經濟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會2004年出版.

[2]楊紫煊主編.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李昌麟.經濟法—政府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潘靜成、劉文華主編.經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6]童之偉.用什么方法確定法的本質.法學.1998年第11期.

[7][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單飛躍.經濟法理念與范疇的解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268頁.

[9]陳乃新.經濟法是增量利益生產和分配法—對經濟法本質的另一種理解.法商研究.2000年第二期.

[10]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博登海默,鄧正來、姬敬武譯.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

[12][美]龐德.法理學.第3卷.美國西方出版公司.1959年版.

额敏县| 翁源县| 水富县| 衢州市| 博罗县| 珠海市| 通化县| 九江县| 象山县| 牙克石市| 阿勒泰市| 深圳市| 施秉县| 曲阳县| 潜江市| 安陆市| 开平市| 宽城| 南安市| 龙陵县| 望都县| 洛扎县| 化州市| 木兰县| 娄烦县| 平定县| 务川| 华阴市| 双桥区| 宣恩县| 鸡东县| 天峨县| 岫岩| 宁海县| 漯河市| 奇台县| 弋阳县| 东丽区| 宁安市| 阿瓦提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