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叔本華筆下。刺猬有曲折的“人際關(guān)系”,它們覺得寒冷。希望相擁取暖。但是堅硬的長刺妨礙了彼此的親密,于是分離,又眼巴巴地再次靠近,磨合多次終于找到一個安心的距離。所以旁觀者開始納悶。如果這樣子。它們“性急”的時候。如何快速覓得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要知道。它們并非青蛙。相互約好后,拋出兩團液體。大可以就此不理不睬,蹲在一旁唱贊歌。
其實,從純技術(shù)角度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困擾——如果你端詳過這個小動物的性器官。刺猬只在背部長滿了刺(棘),它們的腹部僅有柔軟的毛發(fā)。宜于親近。就在緊挨著尾巴的地方,母刺猬長有兩個并鄰的生殖孔。在交配的時候。她的尾巴往上翹,引領生殖孔往外往上翻。生殖孔突起出來。展露無疑。而公刺猬并不需要使勁爬到她身上(不像某些哺乳動物,得賣命地“跳”上去)。公刺猬的生殖器不是長在尾部,而是在肚子中央,拎起一只公刺猬,從腹部看去,他的生殖器就像一個小紐扣。平常,睪丸和陰莖深藏在身體內(nèi),不顯山露水,等到這個小家伙“興奮”的時候,才展出一條細長的陰莖。
不用多說了,這一不對稱的奇妙設計,使得它們自如地完成交配過程。當然,這一過程需要它們情投意合。
不過,刺猬的刺倒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險惡。一個刺猬平均長有7000根刺。剌是一種角質(zhì)化的毛,中空,輕便而富有彈性,這樣就降低了損傷的可能性。刺的一端埋藏在肌肉里,肌肉松弛的時候,刺與身體不是成直角,殺傷性并不是很大。當剃猬遇敵的時候。肌肉繃緊,刺就陡然直挺起來了。
但是,這個復雜的造物并不只是用來抵御進攻的。當刺猬需要下坡的時候,它就把身體團成球,懶洋洋地直接滾下來。在刺受到地面沖擊的時候,它在皮膚的一端能有所彎曲。防止折損。刺像是一層彈力十足的保護層。
據(jù)說,刺猬可以從大約2層樓的高處落下,而不受傷害。
請勿實踐。
編輯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