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才的自薦,毛遂的知名度似乎是最高的。毛遂在平原君手下做門客混了三年,給人的感覺就是:老和尚的帽子,平塌塌。平原君遵照趙王的命令出使楚國求援,在門客里挑選二十個隨從,就差一個了,可挑來挑去怎么也挑不出來。此時的毛遂,抓住平原君急于用人的心理,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平原君對毛遂的才能表示懷疑,并指出“要是人才,就應該像布囊里的錐子,早就露尖了”時,毛遂對答得很精彩:“請您把我放到布囊之中。如果我早處在布囊之中,我早就脫穎而出了,豈止是錐子露個尖啊!”你看。胸有成竹,不卑不亢!
如果說毛遂的自薦是直率里含著自信,那么,姜太公(姜子牙)的自薦無疑是含蓄中透著從容。年輕時候的姜子牙就很有才華,可一直到了七十多歲。還是個宰牛賣肉的“個體戶”。后來聽說周文王廣求賢德,于是。跋山涉水來到西周。怎么樣把自己“引薦”給周文王呢?他想出了一個妙計:釣魚。
姜子牙釣魚的地點,選的是周文王經(jīng)常出獵路過的地方。這樣一來,久而久之自然混個臉兒熟。人熟為寶啊,于是就有了接觸。這種接觸當然是南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感情是前提,展示才華是關(guān)鍵,獲得信任是目的。當周文王最后聘用姜子牙為軍師時。一切都顯得那么順理成章。
無獨有偶,和姜子牙的自薦同樣“用心良苦”的還有一個著名人物,叫伊尹。他原來是商朝開國君主湯的妻子的陪嫁奴隸,負責做飯。夏朝國君桀當政時,昏庸殘暴,湯有志推翻他,卻苦于無大賢輔佐。伊尹想幫湯,可作為奴隸,怎么樣才能引起他的注意呢?
一天,商湯忽然感到伊尹做的菜,不是淡得沒味,就是成得發(fā)苦,于是把伊尹找來大加斥責。伊尹卻不慌不忙地說:我是有意提醒大王,治理國家也和做菜一樣。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如愿以償。商湯聽了大吃一驚,經(jīng)了解后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一位博才多學的大學士,很有抱負,很有見解,最后任命他為宰相。
伊尹的自薦顯然很主動,相對而言,漢朝主父偃的自薦則帶有“被動”的色彩。主父偃早年學過縱橫之術(shù),博覽群書,具有一定的學識修養(yǎng)和政治見地。一次,他來到長安,拜見大將軍衛(wèi)青,以期獲得他的引見。衛(wèi)青很負責任地向漢武帝舉薦了他,可并未引起漢武帝的重視。眼看自己帶的路費快花沒了,情急之下,無奈之中,主父偃上書漢武帝,搞了個文字自薦。沒想到,漢武帝對他的上書十分重視,立即召見他。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以文字自薦還算溫文爾雅。而宋代書生張齊賢的自薦則“粗魯”得險些掉腦袋。一次,宋太祖趙匡胤到西部巡視。車駕將行之際,突然張齊賢攔住圣駕,要向趙匡胤奉上治國之策。宋太祖驚奇,當即把他帶到行官。到了行宮后,張齊賢以石畫地,奏陳十條建議。宋太祖認為有四條合乎自己之意,可張齊賢卻堅持認為這十條皆為良策,竟然與宋太祖爭執(zhí)起來,把宋太祖氣得要殺他。但趙匡胤不愧為一代明主,最后,他非但沒處罰怪罪張齊賢,回到京城后,反而對他的弟弟趙光義說:“我去西部巡視,唯一得到的一個人才就是張齊賢。我不給他封官了,你做皇帝時,讓他給你當宰相吧?!钡鹊节w光義繼位后,果然依其兄之言,重用了張齊賢。
編輯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