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莫清
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恰當運用多媒體,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多媒體網絡教育是把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本人教科學課的三個學期中,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硬件設備——多媒體教室,一方面自己在網上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復制光碟、制作課件,用于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要求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上網交流。通過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多媒體網絡教學在科學課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充實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視野;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因而多媒體教學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小學科學知識有些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按一定的結構,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呈現在投影屏幕上,可使難點分解成具體的圖象,化虛為實,教學效果就大大提高了。如教《昆蟲》一課,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后,能否在眾多的動物中判斷出哪些是昆蟲,這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就以螞蟻為例制作一組抽拉組合課件,通過演示,將螞蟻的頭、胸、腹部位分開,學生很容易就看出螞蟻的身體由三部分組成。學生通過表象獲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實體”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了。再投放幾組動物投影片,學生能很快識別出哪些不是昆蟲。在情境中變得生動有趣,烘托了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里既容易接受又容易理解,又突破了《昆蟲》一課的難點。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強化教學的立體感
在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時,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強的作用。它有大小互換、虛實互補、零整拼裝、動靜結合和遠近交替的特點,可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立體感,生動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在教《橋的形狀和結構》時,給學生提供影像資料,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拱橋。通過這一活動,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得到美的享受,既了解一些不同拱橋的技術,又使學生對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產生深刻印象,激發(fā)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又如《植物怎樣喝水》一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活動課件——在畫有植物莖和葉脈畫面上裝一片可抽動的膠片,只要輕輕抽動膠片,就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植物根的水(紅色)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紅色)緩緩流動的情景。教師連續(xù)演示兩次,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
在高年級階段,進行模擬性的操作實驗已成為主要實驗類型。在模擬操作實驗中,對一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到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后讓學生再進行真正的操作實驗。如《用紙造一座“橋”》的操作課中,教師要闡述用紙造橋要考慮哪些問題和方法:
1、需考慮哪些問題:①設計是受條件限制的,現在的限制就是造橋的標準。所以我們設計出不同的紙橋必須從需要和可能性兩方面加以權衡,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紙橋在壓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彎曲和破壞。②根據紙的特性,怎樣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選擇什么樣的形狀結構造橋;各部分怎樣分配材料;怎樣牢固地連接各部分。③造好的橋先不能過分承重和過久承重,如果壓塌一次,恢復后載重量會大大減小。2、造橋方法(提供紙橋參考圖):①連體雙管橋。把報紙對卷成兩個圓管,用膠帶連接,筒口橫向加膠帶可以加強支撐力。②直管框架橋。搓紙管,用膠帶連接“目”字形框架再粘在“橋面”上。③三角形吊橋。用膠帶做“鋼纜”,橋面做成槽形。④加固槽形橋。與直管框架橋類似,橋面做成槽形增加抗彎曲能力。這一操作技能及方法,光靠課堂口述和演示,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操作過程。因此,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全開放的操作實驗環(huán)境,讓學生在操作中自由選擇橋的形狀結構搭建一座紙橋,整個操作完成后,由計算機給出評價,并對學生搭建成的各種形狀的紙橋給出在生活中可能產生后果的模擬,像抗彎曲能力、粘貼、形狀結構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文字、顯示于一體,能展現出微觀世界、亦能展現出宏觀世界、模擬實驗現象,打破了學生認知中的時空界限,用學生的眼、耳、手、腦等感官來感知信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操作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使用科學術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
知識的獲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反映在思考問題的自覺性上。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啟發(fā)學生的潛能,使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教《水能溶解別的物體》時,三年級學生觀察能力不強,物體的溶解過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將裝有少量溫水的燒杯放在投影儀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錳酸鉀,邊攪拌邊指導學生觀察其溶解過程,再設疑,引導他們想一想、說一說,通過學生自己導思、釋疑,學生就能真正理解水溶解別的物體的道理,順利地突破了一堂課的教學難點。教師變口授為演示,既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課堂上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使學生由“維持性學習”向“創(chuàng)新性學習”轉軌。因為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計生動形象的視覺材料,加上有聲語言和文字說明,圖、像、文、聲并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實現由現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同時,還能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在《神奇的小電動機》教學中則應用軟件、電腦將電流是沿著怎樣的線路流過線圈的設計成——電池——后蓋接線——電刷——換向器——線圈——換向器——電刷——后蓋接線——電池滾動,畫成示意圖來展現在學生眼前和腦中,讓學生在觀察——猜想——思考——得出結論一系列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總之,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的感知水平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472100湖南省桑植縣澧源鎮(zhèn)第一小學)
今日中國教研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