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學習中,朗讀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不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對該問題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關(guān)鍵詞】朗讀 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 教學效果
朗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手段之一,因而朗讀也當然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文字是無聲的,而無聲的文字中卻包含著變化萬千的語氣、語勢,并籍此來傳達人們的萬千情思。我們將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變成有聲的語言,用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氣朗讀它們,還原藏在文字中的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激活沉睡在文字中的慷慨凜然、纏綿緋側(cè)、低吟幽思、哀怨惆悵的靈魂,才能走進那一個個鮮活的心靈世界。朗朗書聲中學生既品味了文中的酸甜苦辣,感受了社會人生的百態(tài)千姿,又自然地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尤為重要的是, 在感受了齒唇生香美感斐然的漢語優(yōu)秀作品后,能讓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一、朗讀有助于全面、立體、深入地感受文意將一篇文章捧在手上,蓄足中氣、調(diào)勻呼吸、整理心情,然后心口齊到聚神一讀。不說文意全出,也大概能夠讀出幾成;接著凝思片刻,梳理疑難,聚神再讀,就能更深一層地領(lǐng)悟文意;然后,再由老師稍加點撥,聚神三讀,文意、文理、文情、文思也許就能了然于胸,剩下的就是咀嚼咂摸,體會三味。
比如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初讀文章,學生們必能明了作者的基本意思和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此時語氣平緩,從容淡定。二讀文章,必能稍稍品出月下荷塘朦朧的絕色美景,此時從容平緩的語言中就多了一些淡淡的喜悅,心里多了一些對美景的神往。二讀之后,教師登場,簡單的介紹一些寫作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朱自清當時的心情,提示學生注意一些看似平常其實最關(guān)情的句子,如“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還有對昏黃的燈光的描寫及對古典詩詞的引用和感嘆,由此去探究作者內(nèi)心最隱秘的一些思緒。然后再指導學生讀課文。此時,書聲中的語氣必隨文情而動,一定會進一層感受到文字背后隱藏著的讓人心不禁為之輕顫的淡淡哀緒,絲絲落寞。此時學生已由聲及心,從朗朗書聲中走進了《荷塘月色》的文本世界。
二、朗讀能加深記憶,培養(yǎng)語感,豐富積累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更有利于記憶。朗讀時,有視覺記憶也有聽覺記憶,可以說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用心去朗讀必然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朗讀教學可以說適用于任何一種文體,而在古文教學中朗讀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教學中,古文往往讓一些同學頭痛,足夠多的朗讀能讓古文之難迎“讀”而解。有時候,一篇古文看起來難懂,其實只要放聲一讀,大意便出。比如人教版教材第一冊《踐滅吳》一文后第三題所選關(guān)于臥薪嘗膽的一段文字,要求學生斷句加標點。在上課時,我在學生沒提前看題的基礎(chǔ)上,全班齊讀兩遍。讀第一遍時,大部分斷句處皆能讀出,少數(shù)幾個地方,學生們讀起來不太自信,斷句模糊不清;第二遍我鼓勵同學們不要擔心讀錯,放心朗讀,特別要強調(diào)文中的一些語氣詞和連詞,比如“也”、“邪”、“乎”、“于”等。在朗讀第二遍后,憑良好的語感,同學們將斷句處自然清晰的讀了出來,文意也就迎“讀”而解了。
三、朗讀能夠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提高課堂效率
一節(jié)語文課,在老師的導演下,教與學的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要真正提高課堂效率,還是要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實際訓練。在課堂的起承轉(zhuǎn)合中,朗讀不僅可以推波助瀾,活躍氣氛,更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為朗讀本身就是學生個性化的活動。記得有幸聽過余映潮老師教《我愿意是急流》一課,整個課堂結(jié)構(gòu)主要就是由三讀三聽來完成的。課堂上同學們讀聽交錯,讀中感受,聽中思索,整個課堂結(jié)構(gòu)明晰而富有特色,學生興致盎然,老師瀟灑自如。
朗讀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也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和內(nèi)容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一般技巧,讓朗朗書聲充滿語文課堂,讓語文中的豐富情思與學生們充滿活力的讀書聲共振共鳴。
★作者簡介:張代明,湖北省鶴峰一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