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滔滔不絕之時,縷縷燃燒的香煙仿佛他思想的燃料,一支接一支,還有專人負(fù)責(zé)遞香煙;朱自清無煙可抽時,覺得兩只手簡直無處可放;老舍自稱沒有煙寫不出文章。汪曾祺自詡是抽煙大行家,發(fā)出“寧減十年壽,不忘紅塔山”的豪言……
而作為章太炎學(xué)生的魯迅,在吸煙上也有“一脈相承”之處。他比老師的煙癮更大,無論是“彷徨”還是“吶喊”,他都是煙不離手,煙伴魯迅走過了一生。魯迅逝世前11天拍的照片,就是一張吸煙的照片。有個夸張的說法,說不抽煙的人去魯迅那里之后,出門后身上總有一股煙味,被稱為見過魯迅的證明。
有人認(rèn)為煙帶給魯迅寫作的靈感,點(diǎn)燃了他戰(zhàn)斗的激情,開掘了他思考的深度,但也有人覺得,魯迅抽煙的動機(jī)很簡單,那就是提神?!肚镆埂防铩拔掖蛞粋€呵欠,點(diǎn)起一支煙,噴出煙來”的句子,《一覺》中“我疲勞著,捏著紙煙”的句子,都能說明這一點(diǎn)。他老覺得時間不夠,吸煙成了他變相延長時間的法寶,最終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對于希望死后在墓碑上鐫刻“此人文章煙氣甚重”的林語堂來說,煙最大的作用,是能帶給他快樂,他曾說:“口含煙斗的人是快樂的,而快樂終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彼鞓返卣{(diào)侃:“有時候,當(dāng)我翻閱自己的舊作,甚至可以從字里行間,嗅出在哪一篇、哪一段里所含的尼古丁最多?!倍帮埡笠恢煟旎钏粕裣伞?,也是林語堂的發(fā)明,被煙草公司拿去當(dāng)廣告語后,成了天下癮君子們冠冕堂皇的宣言。
畫報界的奇才梁得所說:“何以解悶,惟有煙斗?!笨梢娤銦熯€能止悲、息憂。
1927年6月,大學(xué)者王國維在投水自盡的前夕,曾在頤和園魚藻軒前大吸紙煙,然后投湖自盡。待眾人尋到此處時,只見遍地?zé)煹?,不見人影。王國維借助香煙的“超凡”特性得到了大解脫。與王國維類似的是蘇曼殊,出于對時局的失望,他狂吸雪茄,痛飲冰水,一食五六斤,是用自戕的辦法求速死,1918年在上海病逝時年僅34歲。
煙有時還可作武器。
辜鴻銘看電影時,前面坐著一個禿頭的蘇格蘭人。辜鴻銘想把煙點(diǎn)上,而火柴剛好用完。他用煙斗敲了敲蘇格蘭人的光頭,說:“請點(diǎn)上它!”那洋人被這種無禮嚇壞了,竟糊涂從命。
魯迅曾到廈門“美豐銀行”領(lǐng)薪水。遞上四百元的支票后,銀行里的職員以貌取人對他表示懷疑:“這張支票是你的嗎?”魯迅并不作答,只吸了一口煙,還他一個白眼。這個勢利鬼又問了一遍,魯迅又吸一口煙,依然不答。就這樣連問三遍,魯迅也連吸三口煙。這四百元的支票在煙霧繚繞的抗議中兌現(xiàn)了。
瞿秋白就義前,他一路上一邊吸煙一邊唱歌,赴死竟如約會,姿態(tài)瀟灑從容之極。他無悲可止,無憂可息,香煙伴他超越生死,是對迫害者的無聲藐視與嘲弄。
有人說,翻閱中國古代詩文,幾乎每一頁都散發(fā)著酒氣,而翻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每一頁都彌漫著煙氣,所謂“煙出文章酒出詩”,這話確實(shí)有那么一點(diǎn)道理。
編輯/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