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是具有社會主義根本屬性的文化。斗爭是和諧的前提,我們必須堅持運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來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按照毛澤東的人民內部矛盾學說,運用不同方式解決不同的社會矛盾。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要正確處理“一元指導”與“包容多樣”的統(tǒng)一,關鍵在于要鞏固和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有力地批評。這不但不會妨礙“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關鍵詞:和諧文化;社會主義社會;一元指導;包容多樣
中圖分類號:G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l008-410x(2007)01-0011-04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任務。在學習研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出現(xiàn)一些值得關注的偏向,有的割裂了和諧文化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內在聯(lián)系,有的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包容多樣性對立起來,有的認為“和諧”就沒有“斗爭”。因此,有必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澄清相關理論是非,以便準確理解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問題。
一、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與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相統(tǒng)一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應當把握好文化與政治、經(jīng)濟的關系。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要求人們在討論中國文化問題時不應忘記:“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而經(jīng)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jīng)濟的集中的表現(xiàn)。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jīng)濟的關系及政治和經(jīng)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這就告訴我們,作為一定政治和經(jīng)濟反映的文化,是受一定政治和經(jīng)濟制約和決定的。毛澤東關于文化與政治、經(jīng)濟的關系,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導。
有人認為,和諧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的不同社會形態(tài)都曾出現(xiàn)過。這種看法值得商榷。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與一定的社會制度相聯(lián)系、具有社會主義根本屬性的文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其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其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了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代表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鼓吹的和諧有根本區(qū)別。
不可否認,中國文化包含豐富的和諧思想,為解決現(xiàn)代文明所帶來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種關系失調造成的危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但應當看到,傳統(tǒng)的和諧思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它是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形成的,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調整人與自然關系、人與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思想成果,既有時代性、民族性,同時具有階級性。因此,研究傳統(tǒng)和諧思想不能拋棄階級分析方法,不能完全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來抽象地談論和諧文化,必須堅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給予批判繼承。
中國古代以儒家為代表的和諧思想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是在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前提下的“和諧”關系。例如,儒家主張“父慈子孝”,以此維系家庭成員間的和諧,這種和諧以承認父權的權威為前提,以至后來進一步發(fā)展到對父權的絕對服從,“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再如,古代和諧思想是與維持舊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相統(tǒng)一的,“和”這個概念是與“位”這個概念聯(lián)系起來的,只有自己的言行符合一定的“位”,整個統(tǒng)治才是和諧的,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墩撜Z·憲問》說:“君子思不出其位”,意思是君臣父子各種人都能處于他們應處的地位,要求被統(tǒng)治階級不要越出其位。《周易》對于這種等級思想說得更為明確:“天地尊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吨芤住窂淖匀唤缣斓氐淖鸨巴蒲莸饺祟惿鐣械馁F賤,旨在說明社會經(jīng)濟、政治關系中的階級劃分以及人倫中的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差別構成了各種關系,這些關系的總和構成了整個社會秩序,只有各個社會成員各安其位、承認其位社會才能穩(wěn)定。同時,“位”又與“分”相聯(lián)系,《荀子·王制》說:“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荀子所說的“分”實際指禮對不同的人不同地位的規(guī)定??梢?,儒家的所謂和諧思想是建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等級秩序基礎上的,是在封建統(tǒng)治許可的范圍內的和諧,并且即使在封建統(tǒng)治的所謂若干盛世都沒有真正實現(xiàn)。在階級矛盾沒有根本消除的情況下,統(tǒng)治階級在封建社會內部只能緩和社會矛盾,一定程度地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而不能真正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chǎn)主義社會,消滅了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根本對立,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的和諧文化。
同樣,對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和諧狀態(tài)也應作階級分析。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在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基礎上,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科學論斷。從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一百五十多年過去了,資本主義社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資產(chǎn)階級采取了各種措施,使無產(chǎn)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對立得到一定的緩和,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了暫時的繁榮穩(wěn)定景象。然而,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沒有根本改變,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一文中所預言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過去帶頭同工人階級作斗爭的最大的工廠主們,現(xiàn)在卻首先起來呼吁和平和協(xié)調了”,但所謂資產(chǎn)階級與無產(chǎn)階級之間“和平和協(xié)調”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不代表他們之間的根本矛盾已經(jīng)消除,“工人階級處境悲慘的原因……應當?shù)劫Y本主義制度本身中去尋找”。
總之,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里,由于存在著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在根本利益上的對立,其矛盾盡管在一定范圍或程度上能夠得到某種緩和,但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和諧。只有在根本的階級對立消滅以后,對抗性矛盾完全消滅以后,才能為創(chuàng)造真正的和諧社會提供歷史前提。正如胡錦濤指出的,在存在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舊制度下,這些設想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
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矛盾與和諧的統(tǒng)一
一些學者在研究和總結古代和諧思想時提出“和合”主張,并把它進一步上升為指導社會建設的思想;有的主張變革思維方式的、用和諧論否定和取代矛盾論,把思維的重點從斗爭轉向“和合”,拋棄傳統(tǒng)的斗爭思維,等等。無可否認,傳統(tǒng)和諧思想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和繼承,但現(xiàn)在有些學者對傳統(tǒng)和諧思想的闡述并不全面,片面突出傳統(tǒng)和諧的一面而否定斗爭性的另一面,認為講和諧就不能提斗爭,這不符合傳統(tǒng)和諧思想的原意。中國古代不只講和諧而且也講斗爭。主張無為而治的老子也是講斗爭的,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梢?,傳統(tǒng)和諧思想以承認矛盾的斗爭性為前提,今天我們研究傳統(tǒng)和諧思想必須客觀、全面,不能只講其和諧的一面,忽視其本意中含有斗爭性的另一面。
講和諧不能把和諧理想化和絕對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沖突和斗爭普遍、客觀存在,矛盾的對立面相互排斥的屬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完全消亡,斗爭貫穿事物發(fā)展的整個過程。斗爭與和諧是統(tǒng)一的不能完全割裂的,正如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中所指出:“對立面的統(tǒng)一(一致、同一、均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發(fā)展是對立面的‘斗爭’”。因此,只要和諧不要斗爭,是一廂情愿的、天真的、不現(xiàn)實的想法。毛澤東曾講過,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這表明,和諧是有前提條件的,斗爭是和諧的前提,不能喪失原則一味講求和諧。
我們在反對過去那種把斗爭絕對化、簡單化的同時,也不能把和諧絕對化、簡單化?,F(xiàn)在有的人一講和諧就全盤否定“斗爭哲學”。我認為不能對“斗爭哲學”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毛澤東提出;t斗爭哲學”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不能離開特定的歷史條件來評價“斗爭哲學”?!肮伯a(chǎn)黨的哲學就是斗爭哲學”,是毛澤東在1945年4月七大口頭政治報告中提出的。他說:“權利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這世界上有一個‘爭’字,我們的同志不要忘記了。有人說我們黨的哲學叫‘斗爭哲學’,榆林有一個總司令叫鄧寶珊的就是這樣說的。我說‘你講對了’。自從有了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他們就向被壓迫的人民進行斗爭,‘斗爭哲學’是他們先發(fā)明的。被壓迫人民的‘斗爭哲學’出來得比較晚,那是斗爭了幾千年,才有了馬克思主義。放棄斗爭,只要團結,或者不注重斗爭,馬馬虎虎地斗一下,但是斗得不恰當、不起勁,這是小資產(chǎn)階級軟弱性的表現(xiàn)?!比绾卫斫饷珴蓶|所提出的“斗爭哲學”?一是毛澤東強調的“斗爭”主要針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殘酷、復雜的階級斗爭,是用于解決敵我矛盾這類對抗性矛盾。二是毛澤東也反對亂斗一氣的“左”的做法,很講究斗爭的藝術和策略,認為“統(tǒng)一不忘斗爭,斗爭不忘統(tǒng)一,二者不可偏廢,但以統(tǒng)一為主?!ザ涣选!蔽覀儾荒茉跇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中否定斗爭,不應在糾正“文革”斗爭擴大化這個極端的同時走到否認斗爭的另一個極端。
《決定》指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fā)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xù)過程?!庇煤椭C方式還是用斗爭方式解決矛盾,這主要由矛盾的具體性質決定,并非所有的對立和對抗都可以通過和平或和諧的方式解決。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毛澤東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觀察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要求對上述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采取專政或民主這樣兩種不同方法處理?!稕Q定》提及的一些社會矛盾,既包括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也有諸如“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等敵我矛盾。我們必須堅持運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來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遵循毛澤東提出的嚴格區(qū)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要求,運用不用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社會矛盾。
三、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一元指導”與“包容多樣”的統(tǒng)一
《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必須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同時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如何理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與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發(fā)展新理念是從“一元主導”走向“多樣和諧”?
不容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xiàn)了社會經(jīng)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隨之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局面。我們的文化必須充分體現(xiàn)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滿足人民不同層次、多方面的精神需要?!鞍倩R放、百家爭鳴”體現(xiàn)了“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至今仍是我們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方針,但貫徹這個方針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毛澤東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時,還提出了判斷人們言論是非的六條政治標準,認為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P234),這六條標準后來成為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理論來源。鄧小平鮮明指出:“如果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不顧安定團結,那就是對于這個方針的誤解和濫用。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不是資本主義民主。所以,我們堅持安定團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雙百,方針,是完全一致的。有人說,三中全會是放,四項基本原則是收。這完全是歪曲?!?br/> 可見,“多樣和諧”的前提必須是“一元主導”。如果離開了“一元主導”,“多樣和諧”就成為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在改革中推行所謂“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在指導思想上打著“多樣化”或社會主義“多元化”的旗號實行“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假借“多樣”、“多元,,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壟斷主義”,使資產(chǎn)階級思想自由泛濫。事實上,在階級社會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是根本不存在的,“任何一個時代的統(tǒng)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國內外敵對勢力為實現(xiàn)和平演變的圖謀,不斷利用“多元化”的幌子推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劃清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之間的界限,增強分辨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這對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干擾、保證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江澤民說:“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注意分清是非界限,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比如,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jīng)濟成分共同發(fā)展同私有化的界限,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議會民主的界限,辯證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界限,學習西方先進東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極頹廢生活方式的界限,等等?!?br/>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正確處理“一元指導”與“包容多樣”的統(tǒng)一,關鍵在于鞏固和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有力地批評。毛澤東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jīng)向我們提出了這個重大戰(zhàn)略任務:“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無論在全人口中間,或是在知識分子中間,馬克思主義者仍然是少數(shù)。因此,馬克思主義仍然必須在斗爭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fā)展,不但過去是這樣,現(xiàn)在是這樣,將來也必然還是這樣。”(P230)當前,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特別是思想界的各種思潮極其復雜,如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等等,如果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思想文化陣地,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就要占領。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有力地批評,不但不會妨礙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有人引用鄧小平說過的“不爭論”說現(xiàn)在要和諧、不要搞爭論,實際上這里的“不爭論”是有特定的內容的,即關于改革的具體政策、措施等方面不要過多爭論,主要是引導人們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用事實來說話。特別是涉及重大原則問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鄧小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十分重視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進行批判,強調“對于造成思想混亂和精神污染的各種嚴重問題,必須采取堅決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一抓到底。馬克思主義者應當站出來講話”。
收稿日期:2006 10 22
作者簡介:李方祥(1973--),男,福建福州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福州 350001
責任編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