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創(chuàng)設活動的空間
怎么讓學生觀察呢,我改變了過去老師帶領學生觀察的方式,就是指令學生先觀察什么,再觀察什么,非常的講究步驟和順序。而這次我沒那樣做,而是的讓學生自由地觀察,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谶@樣的想法,我把小烏龜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缸里,把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圍在一起觀看,并且允許學生用手抓,可以放在桌子上,放在地上。整個課堂沸騰了,說話聲,搬桌子聲,嬉笑聲混成了一團。有的同學站在桌子上,有的蹲在地上,好奇的同學把小烏龜拿在手里,翻過來掉過去地看,看不見的同學還直擠。他們不僅看,嘴也不閑著,這個說:“烏龜?shù)耐鈿び舶畎畹?。”那個說:“她的脖子真好玩,能縮到殼里去?!钡鹊?,他們究竟都說了什么,我也搞不清了,反正他們非常的開心,興趣很高。
二、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展開想象
他們自由的觀察了一陣兒,我把話題拉回來(也就是要進入作文教學的實質(zhì)階段)。整頓秩序后,我說:“剛才,大家看得興致很高,那么你們發(fā)現(xiàn)小烏龜?shù)耐庑斡惺裁刺攸c呀?”學生積極發(fā)言。
生:我看小烏龜?shù)呢悮ず苡腥?,是橢圓形的,像背著一個小鍋蓋。 生:我看像一把傘,上面還有花紋。 生:像古代打仗使用的盾牌。 師:再仔細觀察,貝殼上還有什么? 生:貝殼的周圍好象鑲嵌著項鏈,顏色有深有淺的,可好看了。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我覺得小烏龜?shù)牟弊雍猛妫芸s到貝殼里去,連腦袋都能縮進去。
生:脖子有很多皮摺。 師:是嗎,我還沒注意到呢? 生:它的眼睛很小,又黑有亮,像兩顆黑豆豆。 生:我說它的眼睛象鉆石,亮晶晶的。 師:你很會用詞。 生:他的兩肋有兩塊紅斑。 師:誰想象一下,那紅斑像什么? 生:像紅圍巾。 生:像天邊的云彩。 師:說得很形象。誰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整個過程是讓學生自由的發(fā)言,想說什么說什么?誰想說誰就說?老師在傾聽時,注意引導話題的方向,比如:你怎么想象?還可以怎么想象?你認為他說的完整嗎?你幫助他說說。老師的語言是激勵性的,是期待性的,是贊賞性的。學生的發(fā)言可以說沒有秩序,完全自主。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話敢說,有話愛說,有話搶說。
三、領悟觀察方法,使學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前面引導學生觀察說話的時候,完全是學生自主的行為,但這不能達到作文的要求,還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彼?,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教會學生按順序說話,語言有條理。有人可能問:“為什么事先不告訴學生怎么觀察,怎么想象,怎么說話呢?”我是這樣想的,先定要求有礙學生的思路,因為學生的興趣不同,他選擇的觀察角度就不同。觀察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當他們把想說的話說出來了,達到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目的,言之有物的問題就好解決了。怎么做到這一點呢?我是讓學生自我總結剛才是怎么觀察的,再討論怎么觀察最合適。通過辯解,學生認識到,可以先看小烏龜?shù)恼w,再一部分一部分觀察,如,頭——頸——貝殼——腹部——四肢——尾。當然也不是絕對的這樣觀察,關鍵是觀察有次序。那么說活也按觀察的次序說。觀察不僅是看,還可以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觀察要想象,建立物質(zhì)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還要說出觀察的感受。
當學生討論之后,我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完整地有條理地敘述,體現(xiàn)又分散到整合的過程。
四、放寬要求,寫作形式自由,表達真情實感
由說到寫,是一個有規(guī)律的訓練過程,但是,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不要要求過高,不要強調(diào)把說的內(nèi)容全都寫下來,這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層次,能寫多少寫多少?;镜囊笫?,有內(nèi)容,語句通順,表達了情趣就可以了。遇到不會寫的字,問同桌,問老師,查字典。寫完了要自己反復的讀一讀,認為滿意了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