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路
摘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小學教育的成敗,而且大大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深入研究如何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理念;方法;自主學習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育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并改進教學方法,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切實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一、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shù),因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貪多求全樣樣都要實現(xiàn),其結果就是蜻蜓點水樣樣都沒有達成。新課程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理論參照ザ不能直接作為我們制定一堂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需要我們根據(jù)具體的教材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加以整合、提煉而明確的。簡單套用“三維目標”必然使教學目標模糊,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也難以有效達成。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最后,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能相同。當然,在備課時,不僅要關注教材,更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怎樣使自己預設的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區(qū);搭建什么樣的平臺才會讓學生最容易走近目標;如果學生在這里出現(xiàn)問題,用什么樣的方式調整教學變數(shù)才會讓學生走出困境。
二、合理安排時間
構建高效型課堂,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是一種涉及全體師生的實踐活動,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學、講、練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5分鐘。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精練。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同時還要學會節(jié)約時間,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jīng)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chǎn)生最大的效益。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課堂教學之前,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做到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經(jīng)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還可以設計一些有開放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學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此外,老師還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留給學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四、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
積極的評價往往會對學生產(chǎn)生正面的引導作用,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可以讓小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老師應該以鼓勵性的評價為主。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xiàn)及時鼓勵和表揚。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和評價會使小學生信心倍增,使他們更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提高一個層次。因此,我們一定要恰當?shù)乇硎鰧W生的評價性語言,既不要傷害小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又要及時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老師的評價必須是真誠的、發(fā)自內心的,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同時學生也會因為獲得老師的鼓勵而覺得高興。而那些虛假的,不真心的評價,不僅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可能挫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失去學習信心。
五、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近些年來,不僅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大的改變,同時教學手段也逐漸多元化,其中多媒體教學工具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它為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文字、圖象、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等進行綜合處理,能達到了聲、圖、文并茂的情景教學效果;通過對時間、空間的多維創(chuàng)新,能使抽象深奧的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形象化;可以在事物的大小、遠近、虛實、快慢、動靜、繁簡、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xiàn)轉換,有利于再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形象,激起多彩的情感,讓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完整的表象,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愛學、樂學,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六、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合作學習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fā)展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xiàn)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讓學生在積極的合作學習中加深對于所學內容的體驗,這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都在探索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教學方法,其實多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合作,并且讓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取長補短,這就是一種很值得采取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自主學習時碰到各種困難后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展開相互交流。隨著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不斷激烈,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同學理解與思考問題的方式會帶給自己啟示,這既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又能帶給自己以一定程度的啟發(fā)。
總之,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追求高效靈動的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課堂的構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們要根據(jù)教學任務的不同而采取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需要我們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漫長的課改路上,和學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讓我們做好“引路人”,為學生營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吧!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明白“教無定法”,不論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引領學生解讀文本、體驗文本到豐富文本,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