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
《母語教材研究》(十卷本)是我國“九五”、“十五”國家級教育研究重點課題終結(jié)性成果。該課題聚合了國際和國內(nèi)母語教育的科研力量,歷時十余年,經(jīng)過多次研討才得以完成。展讀這套皇皇巨作,感受頗多。
感受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估量《母語教材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對這點,袁振國先生為這本書撰寫的序言中概括為“母語教材研究的奠基之作"。譽之為奠基之作,意味著《母語教材研究》這套書的出版,為語文課程和教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將促使我國母語課程和教材研究踏上新的起點:
《母語教材研究》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課題的主持者、本書主編洪宗禮先生和課題組的成員認識到母語教育研究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和歷史眼光,必須從母語教學的本質(zhì)屬性出發(fā),從而具有了高屋建瓴的氣勢。
其重要原因之二,“母語教材研究”在課題研究開始時,就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其指向和脈絡(luò)都很清楚,因而作為成果反映的這套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只是語文教材演進史的述說、國外母語教育思想的介紹,或母語教學指導性文件和教材的匯編: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最終的全相顯現(xiàn)。
“母語教材研究”這項工程著眼于母語教育的主要載體——教材,有計劃地透過母語教材以及編寫教材的指導性文件《母語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從各個側(cè)面進行剖析。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母語教材研究》全書設(shè)置了兩條線:一條線是縱向的研究自從清末至今百年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多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和歷次制定的語文教學大綱;一條線是橫向的,研究世界五大洲、分屬于不同語系、語種的國家和地區(qū)母語課程和教材,注意前者,可以看出整個研究是以中國母語教材為基點,著眼于回顧與總結(jié)百年來我國母語教材流變的歷程;注意后者,可以看出整個研究是尋繹不同國家在自己國家的歷史長河中母語教育思想、教學指導性文件、教材的變化及現(xiàn)行教材的特點。為了凸現(xiàn)兩條線,《母語教材研究》分設(shè)了兩個板塊:回顧與總結(jié),譯評與借鑒。為了體現(xiàn)整合,并將研究推向深入,《母語教材研究》,又在這兩個板塊之。上設(shè)置了第三個板塊一比較與創(chuàng)新。這樣的設(shè)計清楚地揭示出“母語教材研究”課題的終結(jié)目標在于梳理和概括出母語教育的共同性的規(guī)律,顯示了課題研究意在為母語教材研究繼往開來,做一篇大文章,而不是去解決枝節(jié)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母語教育研究,其中包括教學指導性文件的制定、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往往昧于前知,視界狹隘。正如鐘啟泉先生在本書序言中所言:“一線的教師受‘應試教育'的束縛,缺乏國際母語教育的視野,同時也缺乏教學創(chuàng)新的熱忱,去實現(xiàn)具有自身特色的語文教育:“其實也不止于一線的語文教師,其原因也不止于“應試教育”?;仡櫚倌陙砦覈刚Z教材的嬗變過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幾次語文教學大規(guī)模的討論,從總體上看,我國語文教材的編寫和語文教學是不斷進步,逐漸走上現(xiàn)代化道路的。但是或由于片面理解國外母語教育思潮,或簡單搬用國外母語教材編寫模式,或忽視對語文本質(zhì)屬性的把握和探究、往往在糾正一種傾向的同時,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傾向,不得其中。如語文教育中,時而片面地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灌輸,進行系統(tǒng)訓練、時而片面地強調(diào)直覺思維,忽視“形式訓練"。“語文學科就是從形式和內(nèi)容兩個側(cè)面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訓練'與‘實質(zhì)訓練'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辩妴⑷壬砣珪贸龅倪@個論斷,是有鑒于20世紀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股哲學思潮,相互碰撞逐步走向融合的大趨勢,有鑒于應該重視對母語教育本質(zhì)屬性確認的前提,是很有意義的。
綜上所述,《母語教材研究》為我國今后語文教學研究與實施,提供了科學的基礎(chǔ),這就是它的主要的價值所在。
感受之二,《母語教材研究》還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書中收人的論文和資料,為進一步開展這個范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比較完備的原生態(tài)資料和線索。
如前所說,《母語教材研究》這套書不只是語文教材演進史的述說,而是著眼于教材的演變,意在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它不是停留于國外母語教育思想的介紹,而是著眼于評介。特別是其中第八卷《外國學者評介本國語文教材》,作者多為教材所在國的本國學者,其中有的是該國母語教育研究領(lǐng)域中的權(quán)威人士,有的就是該國母語教材的編寫者、審定者,有的是執(zhí)教的老師。他們按課題規(guī)劃的要求,開展研究,并提交論文。這些論文是夫子自道,本國學者談本國的母語教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其價值遠遠超過習見的外國母語教育狀況介紹。
《母語教材研究》不只是國外母語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匯編。所有被選人的母語教學大綱,都是最新的、正在使用的。所選人的外國語文教材,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正像《外國語文教材譯介》導論所說:本卷“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二十多個國家母語課程中部分精彩單元或章節(jié)。這些教材用它千姿百態(tài)的樣式,給我們打開一道通向世界母語課程和教材研究的大門,打開了一扇別有洞天的窗口?!边@些國外母語教材的樣例,來自歐亞非拉美二十多個國家,分屬于不同的語言譜系,呈現(xiàn)出多元的文化景觀,展現(xiàn)出多樣化的母語教學模式??梢哉f,在國際性的母語教學研究的論著中,所提供的母語教材樣本從沒有像《母語教材研究》搜羅得這樣全面,這樣有代表性。
特別要提出來的,就是我國新學開辦前后至今的語文教科書評介和課文選評。按理說,母語教材發(fā)行量很大,學生人手一冊;留存至今的應該相當之多??墒菍嶋H情況卻不然,民間保存得不多,不少公共圖書館認為中小學課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很少注意保存。即使有所保存,也很少編目,上架。國內(nèi)中小學教科書保存得比較完全、可供查閱的,全國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guī)煼洞髮W圖書館和個別教育出版社圖書館,可謂魯?shù)铎`光。而要看到這些早年的語文教科書,殊非易事。說句并不夸張的話,要閱讀這些教科書,其難度之大不亞于去找一本宋版書。
《母語教材研究》在第四卷遴選了164篇我國影響較大的有代表性的語文課文,這些課文或是在不同歷史時期被多種版本的語文教科書選用,或是富含時代精神,極具時代特質(zhì),或集中反映知名編者思想和編制特色的典型課文。這些課文搜羅的范圍除大陸各個歷史時期的以外,還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的。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課文,是從幾百套語文課本中的近萬篇課文中挑選出來的。收人《母語教材研究》時,處理極為謹慎。選人的一般都是這些課文出現(xiàn)最早的教科書中的。采用的是全文錄人(包括助學系統(tǒng)、插圖),課文前均有簡要的評點,分析教科書選人這篇課文的意圖,處理課文的匠心,教科書的特點。以《臨江之麋》(見柳宗元《三戒》)和《守株待兔》(見《韓非子·五蠹》)兩則寓言故事的處理為例。這兩篇教材最早分別出現(xiàn)在1906年《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蔣維喬、莊俞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二、七冊上。從最早選人時的教材處理看,編者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采用簡化故事情節(jié),改寫部分文句,減少生字,以降低難度。并且配有插圖以誘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而不是滿足于簡單的選文成書。再如《最后一課》,《母語教材研究》選入的是1923年《新學制初級中學國語教科書》(第二冊)胡適的譯文。閱讀這篇小說最早的譯文,不僅可以從中看出“五四”前后的白話文運動初期的文風和譯風,如果與現(xiàn)行語文教材收入的譯文相比較,還可以看出教材選文加工方面的進步。人選的不少課文都采用了原件影印的方式予以再現(xiàn),以存其真。
此外,《母語教材研究》還為所收人的國內(nèi)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母語教材提供了照片和教學研究論著,這些對難于接觸到原課本的廣大教師和母語教材研究者,提供了資料和進一步研究的線索。
《母語教材研究》有了可以驕人的成果,在母語教育研究這個領(lǐng)域中,可以說走在前面,它是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教育研究成果。它的影響,到若干年后看也許會比今天更為清晰些,不過我們相信它會在母語教學研究史乃至教育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總之,《母語教材研究》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石,將啟迪有志于這方面的研究者作出更多的建樹。
我本人對母語教材缺乏研究,借此機會向各位專家學習并表示敬意,甚以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