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蘭 楊婉琳 徐秀偉
性是人體的一種基本需要,是人格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人身心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由于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社會身份的特殊性,他們在性的生理需要和社會文化約束之間所面臨的矛盾比較突出。為了解大學生性心理、性行為現狀,為今后開展青春后期教育提供針對性依據,以引起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正確引導學生安全度過青春期,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人格,我們對哈爾濱師范大學不同院系的學生進行了性心理與性行為的現狀調查,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大學生性現狀的調查分析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計四個學期對選修《性教育學》公共選修課的哈爾濱師范大學不同院系的1950名學生進行了性心理與性行為的現狀調查,其中男生519名,女生1431名。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1950份,回收后合格問卷率97.5%。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法,以性別、院系類別為變量調查大學生的性現狀。將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
(一)大學生性心理現狀
1.性夢與性幻想。性夢,是指人在睡夢中夢見與性對象發(fā)生性接觸而出現性沖動或性高潮的現象。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愿望的滿足,在清醒狀態(tài)下不敢想不敢做的性心理、性行為都可以在夢中出現,使大腦皮層出現非?;钴S的興奮點。這種性夢的自然宣泄,類似一種安全閥的作用,可以緩和累積的張力,有利于性器官功能的完善和成熟,是性生理,性心理發(fā)育正常的標志。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在全部調查對象中,“在夢中與異性是否有過親密性行為”的情況是:“經常有”的占1%,“偶爾有”的占50%,“從來沒有”的占33% ;從性別角度可得出,男大學生“偶爾有”的比率(90.4%)遠遠高于女大學生的比率(35.3%)。
2.性生理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突。在遺精和月經出現時期,從性別角度分析,產生負面情緒的男大學生占18.1%,而女大學生占36.3%,是男大學生的兩倍。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群體中仍有相當多的大學生面對遺精和月經這樣正常的性生理成熟現象存在不健康心理。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有的學生感到自己有如性恐懼、性放縱、自慰焦慮、戀物癖等心理傾向。雖然人數較少,但也應該引起重視。
3.性行為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突。在全部調查對象中,發(fā)生自慰性行為的大學生占39.4%,該部分學生對自慰后的感受各項問題的回答情況如下(按比率大小排序):認為是“正常行為”的占32.6%,認為“可使性壓抑得到解放”的占24.7%,認為令人“愉快”的占23.6%,認為“有罪惡感”的占11.2%,認為是“對身體有害的行為”的占6.7%,認為“是不道德的下流行為”的占1.1%。從中可看出,在有過自慰行為后,產生正面的心理體驗的大學生占多數。從性別角度比較可見,面對自慰產生的正面心理體驗的男大學生比率(82.7%)高于女大學生的比率(65.8%)。也可知自慰后心理產生負面體驗的大學生也占相當一部分比率(19%);在調查中發(fā)現,56.7%的大學生渴望體驗性生活,其中男生的比率(81.9%)高于女生的比率(47.6%),接近女生的兩倍;在對待婚前性行為和貞潔的問題上,大學生群體中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全部調查對象中,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按比率依次為:“慎重為好”的占56.8%,“個人自由,雙方愿意就好”的占36.2%,“感情沖動可以原諒”的占3.8%,“違背社會公德”的占3.2%。
從性別角度看,女大學生多數都持“慎重為好”的態(tài)度,而男大學生多數認為是“個人自由,雙方愿意就好”。由此可見,在對婚前性行為這一問題上,男女大學生也表現出了不同的態(tài)度。
“戀人告知自愿與別人有過性關系的態(tài)度”的這項調查中,回答“視情況而定”的占40.4%,“如果愛他(她)就不在乎”占32.4%,“因愛保持關系但心中留下陰影”占21.2%,“說明愛情已不純潔,立即終止關系”占6%。
從性別分析來看,男大學生認為“愛他就不在乎”的比率(42.2%)高出女大學生的比率。當代大學生“對貞潔的看法”按比率依次是“對男女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占55.8%;“只要有感情就不存在貞潔問題”占22.8%;“對女人重要,對男人無所謂”占6.1%;“是封建觀念應該摒棄”占3.8%。
(二)大學生性行為現狀
性行為包括自慰性行為,邊緣性行為,性交行為。本次對自慰性行為和性交行為作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在全部調查對象中,自述“手淫”的占總人數39.4%。男大學生有過自慰行為的比率是62.6%,而女大學生占31%。與“2000年全國性文明調查”的數據(有過自慰性行為的男大學生占46.5%,女大學生占12.3%)比較,我校大學生自慰性行為的比率上升。
2.是否發(fā)生過性交行為這一方面,我們可由數據得出,全部調查對象中,自述“發(fā)生過婚前性交行為”的占17.9%。男生占25.3%,女生占15.3%。首次發(fā)生性交行為的年齡,男大學生平均年齡為19.2歲,女大學生為20.6歲。
二、對影響大學生性現狀因素的分析
1.自然屬性的影響。從個體的發(fā)展角度看,性心理是性生理成熟的產物。英國著名性學家藹理士認為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性權利是一種與身俱來的權利,是最基本的、每個人都具有的人身權利之一。大學生正處在性生理發(fā)育趨于成熟,而性心理發(fā)展正趨于激烈時期,因此,從一定意義來講,對性渴望和要求的不斷增強是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流露,也是正常的。因此對待大學生的性問題,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和尊重,而且只能疏導,不能壓制。
性別的發(fā)展差異對大學生的性現狀也產生較大的影響,性別組結果表明,與女生性心理表現相比,男生性心理表現出較多的性行為傾向,有較強性欲望和性行為沖動,性觀念較女生更為開放,在性行為后能體驗到更多的愉悅、滿足感。男大學生受到的性貞操的束縛要少得多,對性的問題偏見不明顯,對性行為的謹慎程度低于女生。
2.傳統(tǒng)觀念與現代觀念的雙重影響。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并且性觀念比較保守的國家,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性愚昧和談性色變的保守思想使大多數大學生存在性罪惡、性淫穢這樣的可悲觀念,以致于人為的制造出針對自身的壓力,一旦出現有關“性”的想法就認為自己的思想骯臟等想法。例如多數大學生發(fā)生性行為后都會感到恐懼羞恥感,長此以往,不僅會有礙大學生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嚴重者還會導致性變態(tài)或性過錯。
而西方國家在20世紀掀起的“性自由”“性解放”的熱潮對我國的傳統(tǒng)道德文化產生的巨大沖擊,對大學生的性觀念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如調查所顯示,大學生同意婚前性行為的比例逐年增加,發(fā)生性行為的人數也在不斷上升。這種情況與西方性文化中的不良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大學生正處于性敏感年齡,對性本身就有著好奇和渴望,加之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很容易步入歧途。
傳統(tǒng)觀念和現代觀念的并存使大學生的性心理,性觀念呈現矛盾的發(fā)展趨勢,性價值觀多元化。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多數大學生可以理解別人婚前發(fā)生性行為,而“是否會接受自己的愛人婚前發(fā)生過性行為”所占的比率卻與他們的觀念不符,這說明大學生在性觀念上較開放,而在心理上卻比較保守。
3.學校、家庭性教育的缺失。由于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加上我國高校性教育師資力量單薄,性健康教育在我國未能得到正常的開展。很多人認為“性”是骯臟的,不道德的。一些學校擔心向學生傳授性知識會產生有害的影響,要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就要排斥性意識。正是對性教育的消極、保守態(tài)度,造成了中國性教育的缺乏甚至空白,致使大學生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性知識,導致性無知或從其他不正規(guī)渠道獲取不科學、不健康的性知識,給大學生心理帶來了不良影響。
4.社會負面性文化大量傳播的影響。社會輿論,媒體宣傳,影視文化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性愛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接受外來的性觀念、性信息、色情書刊、影視途徑越來越廣,這些受非正常教育渠道獲得的性知識,將會導致不正確的性知識結構和態(tài)度,使人格尚未成熟的當代大學生們沒有足夠的心理應付能力,對性行為的目的、婚前性行為、貞操、婚外性行為等問題的看法十分開放,這就會使他們出現種種困惑、不適應,甚至模仿、嘗試、進而可能演變成為性心理障礙或變態(tài),這種社會文化因素的不良觀念和性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誘發(fā)了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發(fā)育時期,面對他們的性心理成熟嚴重滯后于性生理成熟的狀況,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性心理困惑等問題,教育者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對他們進行性健康知識,性倫理道德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導,引導大學生順利地度過性心理發(fā)展的危險期,使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