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喜歡她,但你絕不可以忽視她”,因為這句話我才開始慢慢地走進杜拉斯的文學(xué)世界,初讀杜拉斯,我本能地拒絕她那灰暗和憂傷的文字,跳躍和不連續(xù)的思維使我的解讀遇到了障礙。在杜拉斯描繪的世界和我的理解之間有一種無形的距離讓我無法靠近。不過一旦越過了文本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發(fā)現(xiàn)和杜拉斯的文字之間有了某種默契。所以,要么讀不懂杜拉斯,要么就愛上了她。
杜拉斯的作品之所以在文壇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一是在于杜拉斯的作品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他人無法模仿的形式,她開創(chuàng)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話語時代。二是由于杜拉斯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的主題多是在距離之中呈現(xiàn)出某種殘缺和永恒之美。這種愛在充盈與虛無的漫無盡頭中盡顯綿綿不絕的味道。
杜拉斯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對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切割,對此地與彼地的阻隔。在她的作品中,故事的始末細節(jié)并不重要,她所在意與她所力求達到的是使男女主人公的話題“富有寓意”。杜拉斯在她多部作品中都顯示了她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剪輯師,將她認(rèn)為有意義的畫面置于自己的謀篇布局中。她的思維是跳躍的,所以讀者不可能在她的敘述中獲得完整的線性情節(jié),而是在她的非線性敘述中,捕抓住古老的音韻和星系般眾多的形象。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貌似殘缺、不連續(xù)的畫面背后其實是意義上的連續(xù),有種內(nèi)在的流暢性。下面以《情人》、《廣島之戀》、《艾米莉·L》為例來具體論述。
杜拉斯在答法國《新觀察家》雜志記者問時,曾回答《情人》一書是“一節(jié)一節(jié),一個時間一個時間地寫出來的,從不考慮它們之間在時間上有多少聯(lián)系,可以說我是不知不覺地使它們之間有所聯(lián)系?!?她說“寫書就像作曲一樣,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對一本書的整理就是要讓它符合音階的規(guī)律……” 可以說在《情人》的寫作中,作者以一位飽經(jīng)世事的老人的姿態(tài)站在一個高度娓娓道來,這種無形的距離在小說中時時都可以透露出來,文中作者經(jīng)常用“那是……” “那時……” “那天……”這些回憶色彩很濃的詞來開始她的記憶。也正是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作者的思維就好比一架攝像機,她經(jīng)常用鏡頭語言來表現(xiàn)思想,所以,表面上時間的不連續(xù)正體現(xiàn)了意義上表述的流暢和連續(xù),如她從哥哥的壞心眼轉(zhuǎn)移到對赤道天空的描寫,從她那作惡的深度轉(zhuǎn)到那藍色的深度,從他那邪惡的膨脹轉(zhuǎn)到天邊的無際,從和情人做愛的極樂之境切換到大海的無形,無可比擬,簡單。杜拉斯在這些過渡轉(zhuǎn)移之中并沒有用一種文字上的連接符號比如“像”“似”等等,而是直接地、突兀地另起一段描寫另一個事物,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領(lǐng)悟其中的意義,讀杜拉斯就必須具有領(lǐng)悟鏡頭語言的感悟力,尤其是對那些忽然插進來的情節(jié),才不至于不知所措。
再如《廣島之戀》和《艾米莉·L》也同樣體現(xiàn)了時間上的不連續(xù)和意義上的連續(xù)與永恒。電影劇本《廣島之戀》展示了男女主人公“行吟歌劇般”的對白,他們二者之間對話意義已經(jīng)不僅僅是為了交談和互相溝通,而是為了營造不俗的氛圍,為了讓另一個故事登上“舞臺”,主人公經(jīng)常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無視他人存在,大段的內(nèi)心獨白,禱文式的疊句,詠嘆式的朗誦,表現(xiàn)了人的潛意識,形成了現(xiàn)實與記憶的交錯。在咖啡館,法國少婦向日本男子講述納維爾的故事時,她是站在一個時過境遷的回憶者的角度進行追憶,杜拉斯沒有讓她一口氣講完,而是在日本和納維爾之間不斷地切換,從而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屬于納維爾的故事。這在阿倫·雷乃導(dǎo)演的電影《廣島之戀》中愈加明顯,影片中突兀的閃回鏡頭給觀眾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杜拉斯讓觀眾的心理期待有了某種疲憊,而這種疲憊是我們的視覺期待造成的,在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她的這種斷斷續(xù)續(xù)的穿插以及日本男子丟失身份的回答(日本男子經(jīng)常以德國士兵的身份回應(yīng)她),已經(jīng)給納維爾的故事和日本的故事無形中套上了一個紐帶。到了《艾米莉·L》中,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只是成了一個背景,杜拉斯這回把活生生的人當(dāng)成了取景器,給了他們一個合適的角落,在一定的距離下,開始記錄他人的故事。這樣的敘述方式使艾米莉·L與船長的關(guān)系,與年輕守門人的關(guān)系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使男女主人公的某些談話及時地獲得了有意義的交流?!栋桌颉》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段是艾米莉·L寫給年輕守門人的信,那種若有若無的對感情的期待是一種無可名狀的美麗。艾米莉·L把它寫出來了,她也就獲得了某種解脫。女主人公在與男友談到寫作時曾說:“在我看來,只有當(dāng)它被寫進書里時,才不折磨人……變得無足輕重,將從記憶中被抹去,我從和你的故事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寫作也許就是這樣,是忘卻,是替代?!?二者之間似乎有某種呼應(yīng),女主人公對寫作的執(zhí)著和艾米莉·L對詩情的眷戀,以及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寫作的反對和船長對艾米莉·L寫作的懼怕。杜拉斯作品的無窮魅力即在于你在閱讀時,能從這些看似毫無關(guān)系的片斷中去進行意義上的聯(lián)結(jié),這就是我要說的距離下的殘缺與永恒。
(二)愛情的虛幻,死亡的陰影,希望的迷蒙,面對生存絕境的苦悶是杜拉斯文學(xué)作品的主題,因此許多評論家認(rèn)為她是寫“絕望愛情”的作家。她的作品永遠闡述著一種愛之絕望的悲劇。但我認(rèn)為不盡然,仍以她的作品《情人》、《廣島之戀》、《艾米莉·L》和《長別離》為例,在這四部典型的以描寫愛情為主的小說中,我能強烈地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都存在著一層無法言說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使他們的愛情變得殘缺,變得有遺憾,可同時又獲得美學(xué)意義上的永恒。作品中主人公的愛情無論是刻骨銘心,或是若有若無,或是無可奈何,杜拉斯都能讓作品中的愛情存留,讓她的主人公們感到不斷燃燒的欲望,在長時間的無拘無束中,在充盈和虛無的漫無盡頭的追尋中得到一種悠長的感動和持續(xù)的掛念。戲劇有悲劇、喜劇、正劇,如果用劃分戲劇的標(biāo)準(zhǔn)來給杜拉斯描寫的愛情下個定義的話,那么它是介于正劇和悲劇之間的一種。它不是悲劇,但是又有某種趨勢無限地趨近它,似乎有一股力量將它牽引往有希望、有期待、有溫暖的一方。
《情人》中法國少女和中國男人的愛情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的,但同時他們之間的愛又是不確定的,永遠有一層無法相互真正溝通的距離。他們二人的開始并不能算是命中注定式的一見鐘情,我更傾向于這是一次偶然,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見了合適的人。她們只有在那個堤岸的單間房里互相占有、互相哭泣呼叫時有著相互的呼應(yīng),除此之外,他們無法確定,確定的只是分手的必然。法國少女一直堅持說服自己跟這個中國男人在一起與愛無關(guān),只是為了金錢,而中國男人則在英雄與奴隸的角色之間掙扎。兩顆相近的靈魂,在現(xiàn)實中卻是越走越遠,而他們之間顯現(xiàn)出來的距離似乎若有若無,她在離開的輪船上還“無法斷定她是不是曾經(jīng)愛過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見過的愛情去愛他”,但是“此時此刻,從投向大海的樂聲中,她才發(fā)現(xiàn),找到他” ,同時她也發(fā)現(xiàn)了永恒。因為這種永恒,當(dāng)她幾十年后成為一個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敘述者的時候,她可以充滿詩意地回憶著,在腦海中盡管是許多殘缺的片斷,但是她愛上了愛情本身,小說的結(jié)尾便使這種永恒的殘缺美獲得了溫情的眷顧。熟悉的中國口音,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他,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雖然時空遙遠,心卻是零距離的。
《廣島之戀》被稱為是“規(guī)范外的傷痕愛情”,既指女主人公作為一個被占領(lǐng)國的婦女,卻愛上了一個德國占領(lǐng)軍的士兵,又指她作為一個有夫之婦,在廣島與一個異國男子難分難舍,法國少女與德國士兵的愛可以說是一種傷痕愛情,而她與日本男子的艷遇只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讓法國少女和法國士兵的遭遇在廣島這個也是因戰(zhàn)爭而受到傷害的城市有了一個落腳地。多年后,他們的愛情只在廣島獲得了回憶的出口。而法國少女與日本男子這一對從地理、哲學(xué)、歷史、經(jīng)濟、種族諸方面都相距最為遙遠的男女來說,他們的愛有多親近?那種分別有多傷痛?其實都無法具體感知,因為杜拉斯沒有給出確切的理由,杜拉斯用她一貫“欺騙”的語言,諸如“我將忘記你”、“將不愛你”等等來達到某種瞬時的間離和永久的掛念。最終廣島之戀只是停留在“法國的納維爾”、“日本的廣島”兩個字面上而已。
《艾米莉·L》中艾米莉·L與年輕守門人的愛情若隱若現(xiàn),他們的回憶就僅僅是在別墅暖廳里那段短暫的時光。至此,一個在別墅寂寞地等候,一個在海上隨夫四季航行。為了她與船長的那份可憐脆弱的愛,艾米莉·L選擇了距離和逃避,年輕守門人一直獨自躲藏在自己認(rèn)為值得愛的個人世界里, 他們的狀態(tài)就如艾米莉·L寫給他的一封信一樣“是為了獨處,為了愛。無論愛的是什么,是愛誰,怎樣去愛,愛多久,總之是為了愛……” 又一個愛上了愛情本身的主人公。《艾米莉·L》講述了一個飄飄搖搖,但卻不會消失的愛情故事。
如果說在《情人》、《廣島之戀》和《艾米莉·L》中的距離是“時空”的話,而《長別離》中男女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則是心靈。男女主人公的相逢否定了夫婦二人過去在時空上的別離,但是面對面的接觸,卻仍然相距萬里,因為其中包含了更可怕的無法逾越的心靈的距離,實際上是對相逢的徹底的否定。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愛你。流浪人給了黛蕾絲希望,自己又無法感知地奪走了她的希望,他們跳舞時黛蕾絲那句重復(fù)的五個字“感謝您光臨”,陌生而富有禮節(jié),如此有距離,然而卻正表現(xiàn)了她對阿拜爾那無限的絕望的柔情。
杜拉斯的作品,要求讀者不是簡單地去獲知一個故事,而是要動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品味其形式。只有在她所描述的星系般眾多的形象中找到某種意義,開發(fā)自己身上被閱讀習(xí)慣禁閉已久的感受潛能,才能享受它的妙處。在她的作品中找不到悲壯的轟轟烈烈的愛情,因此無法獲得悲劇之美的崇高,可是她所描繪的愛情給人的心靈留了一塊空地,“一個等待的地方,一個等待愛情的地方,等待一種也許還沒有對象的愛情”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最具魅力的愛情也許應(yīng)該是這種無法具體觸摸的感情罷。
(商志華,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