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
隱私權是中小學生人身權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受法律保護的,如何切實保護中小學生的隱私權已經(jīng)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放眼四望,學生的隱私權受侵犯的案例比比皆是:私拆學生的信件,偷看學生的日記,甚至用先進的手段“偷窺”青少年的秘密;有一位老教師在教訓班上兩個頑皮學生時,將其父當年在校時惹是生非的“劣跡”披露了出來,并得出結論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某校組織學生做“韋氏兒童推理測驗”,一名成績好的學生因性急,未聽老師講解就開始做題,出現(xiàn)操作失誤,結果只得70分,被笑傳為“弱智”;某班主任趁學生去上體育課,就把她們放在書桌里的手機短信息都看了一遍,班會時讓大家上臺念;有的學校在每次考試后都把學生的分數(shù)用“紅”“白”榜張貼出來……
產(chǎn)生這諸多侵犯學生隱私現(xiàn)象的癥結主要在于:
1.對隱私權認識的模糊。
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教師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的責任,如不熟悉教育對象,不掌握學生的秘密,就無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知道,隱私權是一項獨立的人格權,保護學生的隱私權,實際上就是對學生人格權的保護和尊重。作為教師,如果不知道尊重學生,不講究方式方法,哄、騙、逼學生說出自己的隱私,甚至公開學生的隱私,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也很容易同教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
2.立法的不完善。
《未成年人保護法》只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钡摲]有對其性質、內(nèi)容做出明確的界定,造成教師在實踐中無法操作。他們不知道哪些屬于學生的隱私,應該去保護;哪些屬于教師應該掌握的情況,能夠去了解。對如何保護學生的隱私權,全靠教師本人去理解。
3.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缺失。
中小學生大多數(shù)是未成年人,屬弱勢群體,他們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都比較弱。這就使某些教師和家長在行使教育管理權時,由于無人監(jiān)督而無所顧忌,對學生容易實施過激行為。
4.不合理的心理測評。
越來越多的學校把中小學生的心理、智力測評作為一種了解學生的手段,可是有的學校在操作中違背了心理測評的原則,進行不科學的測評,并隨意公布測驗的結果,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侵害。
教師侵犯學生的隱私權,盡管主觀動機是為學生好,但客觀上卻危害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傷害了他們的主體意識、自我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最終使他們很難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因此,我們提倡對青少年的隱私權予以保護:
1.老師不要越過“隱私警戒線”。
在沒有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不要私自查看別人不愿公開的活動或事實,如信件、日記、E—mail等;在未經(jīng)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不得以非正常手段調查個人行蹤,擅自調查學生個人私生活領域,包括偷聽電話、監(jiān)督、跟蹤等;不得偷看學生的數(shù)據(jù)資料,如身體狀況、檔案、年齡、電話號碼等。
2.學生不要把隱私當“擋箭牌”。
遇到解決不掉的問題時要坦誠面對,可向長輩傾訴;在沒有傷害到自己自尊、權益的情況下,把所有事情都當成隱私來隱藏就沒必要了;隱私不是完全脫離家長和老師的視線,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明知自己犯了錯,為了不受批評而拿隱私做借口,那就錯上加錯了;參加社會活動應征求長輩意見,自己再做決定。
3.社會各界要齊抓共管,保護青少年的隱私。
立法部門應加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各宣傳媒體應加大對青少年隱私權的宣傳,社會各界應營造起良好的氛圍,心理健康機構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與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