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身邊事情

2004-04-29 00:44楊紹武
延河 2004年5期
關(guān)鍵詞:張珂

楊紹武,1957年出生,1989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作家班。八十年代初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近年有散文、隨筆等文藝評論文章見諸報刊雜志?,F(xiàn)居西安。

心想

今天是星期六,我睜開眼睛已經(jīng)是上午10點了。窗外灰蒙蒙的,冬日的陽光淡淡地涂在對面的樓上。我很無聊,伸了伸胳膊,腦子里一片空白。

這時候突然就想到了你。一個整體的形象———從你的名字到你的樣子,還有掛在你臉上的平時素有的笑容———占據(jù)了我的大腦的全部空間。

非常奇怪,一點預兆都沒有。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你了,沒有電話,也沒消息。此刻,你在做什么呢?

我猜測,你很忙,就像往日我給你打電話時你告訴我的一樣。周圍的人和事已將你的時間塞得滿滿的。你是那種在當今社會活得志得意滿的人,就連休閑也是一種需要提前安排妥當?shù)南M。我斷定,對我,你不可能會像我這樣想到你。你的朋友很多,他們和你的物質(zhì)生存狀態(tài)有關(guān),而我只是你個人生活當中的一個有趣而沒有什么利害關(guān)系的過客而已。

想到這些,我的眼睛有些酸。不是失落的感受,是因為盡管如此,我依然喜歡你這個人,這讓我多少感到有些無奈。雖然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但兩情相悅的事需要理由嗎?

也許,正是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的相互組合才構(gòu)成了人生的豐富。是的,不能要求別人應該怎樣。人生的難得和可貴,正是在不想往的時候的一種獲得。我把它稱之為一種意外。理解為一種幸福的眩暈。

人的確是不同的。人生是一種物質(zhì)和精神的平衡。所謂階層的劃分,正是因物質(zhì)和精神在社會不同人群中占據(jù)的比重決定的。人們總是在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最大量。兩種東西,在一個容器中,這個多一些,那個必然就少一些。人們在追求的過程中總是在走向極端之后,再來調(diào)整。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所謂的發(fā)展過程就是走極端。理智的東西是沒有人理睬的??偸窃阱e過以后才想得到。二十年前我們是一個極端政治化的社會,二十年后我們是一個惟恐不夠經(jīng)濟化的社會。這種變化正是人的變化。我們正在親歷。

愛是奢侈的。因為愛是無條件的。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東西是有用的,有些東西是無用的。愛是屬于無用的那個大的范疇里的一個小東西。它在特定的時間段里類似于一種宗教。愛是一種精神的騰飛。愛是一種情感的想往。愛是一種無條件的給予。愛是一種人性的凈化。當愛一旦表現(xiàn)為具體的占有,就會變質(zhì)為人類生活中骯臟的東西。顯然,那是另一種無用的東西。

有一本書《活著就是愛》。它不是小說,沒有故事,但是它讓我感動。這是一本特里莎嬤嬤的箴言集。它以泥土般的樸素和溫暖讓人感到特里莎嬤嬤作為人的高貴。說教是沒有用的,行動才是力量。特里莎嬤嬤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以她一生的行動體現(xiàn)著人間大愛。

我不能像特里莎嬤嬤那樣懷著人間大愛,我的身上有許多丑惡的東西存在著。既有歷史的遺傳,也有現(xiàn)實的注入。我的生存環(huán)境有著不可選擇性,如若我企圖改變,它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你會成為一個異數(shù)。數(shù)學中的合并同類項,在社會生活中也常常演練。要么加入,要么就不作為地茍且著。我只能選擇后者。

我時常會懷著感恩的心情,懷念那些我看到遇到的美好的事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會像微微的細雨,常常打濕我像腳下的黃土一樣干澀的內(nèi)心。滋潤它。柔軟它。使它有彈性和感覺。我們常說,這個人心真硬,實際上就是說他已缺少真的善的美的感受力了,被物質(zhì)和欲望固化。肝硬化是要死人的,一個社會的良知如果硬化了,這個社會就得做手術(shù)了。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只關(guān)心自己,那么到最后,就是誰也不管誰了。

社會的良知,長在每一個人的柔軟的心中。

我只能以閱讀和寫作回到安靜的內(nèi)心。這是一種習慣,也是我克服欲望的一種方法。

現(xiàn)在進入了信息時代,我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刻,可以立即和那個人通電話。換句話,就是用一種快捷的方式、一廂情愿地進入別人的生活。然而,難得的是彼此之間的一種需要和默契,得到的往往是事與愿違的感覺。記得有人說過,人的悲哀,就是呼應者和被呼應者不能同時呼應。這話也許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某種真實境況的真諦。

這是人的尷尬處境?!澳阒牢以诘饶銌??”這一句歌詞,永遠飄蕩在無數(shù)懷抱愛情者的腦海之中。

我曾多次設(shè)想過自己寫作的起始原因和目的。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目的就是我的原因:傾訴。

一種回到內(nèi)心的傾訴。對別人說話,對另一個我說話。另一個我就在對面,就在電腦的屏幕后面??梢园褍?nèi)心攤開,無拘無束地鋪展到任何一個邊邊角角,無論美好或是丑惡。這是一種討論,它包含著挑剔、批評和否定。

我知道,如果表達愛,我應該和我愛的人一起交談。但是這怎么可能呢?對方?jīng)]有與你同步的需要,又怎么可能與你有內(nèi)心的攤晾呢?更為可怕的是,愛是無回報的,愛是不對等的,愛僅僅是一種自我的精神感覺。無望的愛是不能對人言說的。

也許,靜靜的表達就是愛的最好形式。你所愛的人,知不知曉,已經(jīng)無足輕重。

我熱愛。我寫作。我存在。

如此而已。

2003-11-22

家常

朋友打來電話,約我下午見面。

我不假思索地說不行。

他說你就這么干脆,請你喝茶、吃飯,你以為你是誰?。?/p>

我說今天星期日。

他說哦我忘了,那好吧。

星期日是我回父母家的日子。從我1986年回到西安后,每個星期日我都回去。這么多年了,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動作,不需要經(jīng)過思考就會做的事情。平日你有事情或者他們有事情需要回家,那不算數(shù),那是因為事情。而星期日回家是沒有任何事情的,就是回家。

回家的時候,他們不需要你為家里買任何東西。他們的生活極其簡單,平日里的食品就是粗茶淡飯加上蔬菜水果,惟一的營養(yǎng)品就是每天定量的牛奶。日常的精神生活,父親是看報紙,母親是看電視。近些年來,他們又迷上了書法。陽臺上日漸增高的報紙,涂滿了我母親歪歪扭扭的毛筆字。

開始我回家總是要買些東西的,比如平日里他們不舍得吃的穿的或者當今流行時尚的家庭日用品。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們把這些東西都分類處理了:吃的送給了到家里來的小孩子;穿的都送給了親戚朋友,而那些時尚用品依然擺在那里,他們不用。什么洗手液、洗面奶、漱口液、壓力水壺等,用我母親的話說,那是洋氣東西,你們回來用吧。他們用肥皂洗手,香皂洗臉,吃完飯后用不擠牙膏的牙刷刷刷牙,他們喝的開水,永遠都是自己燒開后再灌到那種老式的鐵皮保溫瓶的。

后來我理解了,不是他們舍不得,不是他們土氣,而是因為他們習慣那樣了,要革除和改變一種原有的習慣,對他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況且,他們的習慣除了老派,不時尚,并不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他們從來沒有奢侈過,一個物品,如果沒有用壞,怎么能像扔垃圾一樣扔掉呢?

我也帶著他們到西安市的酒店飯館里去吃飯,當然他們也很高興。裝修漂亮豪華的大酒樓,熱情周到程式化的服務,聽起來和看起來永遠比吃起來更好的菜肴。他們吃完之后就說,真沒必要,又不是外人,花那么多錢,太可惜了,再不出來了。

我是想讓他們高興,但還是給他們增加了不安。

每個星期日,他們會買好菜,洗好、切好等我。在大概我快回去的時間里,我母親有時候是我父親,他們總會有一個人站在大門口轉(zhuǎn)悠著。我知道是在等我。

我故意問,站在這里干什么?

他或者她也總是裝著若無其事地說,轉(zhuǎn)轉(zhuǎn)。

他們是屬于那種老派的不善表達的老人,他們永遠不會說他們在想念你,他們在等待你回家。他們不說,他們只做。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一般是由我來做飯。我會做得比他們平時復雜和豐富。我喜歡做好之后看著他們吃。看著他們吃飯,我總會想起我小的時候,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四人,坐成一排,我母親給我們喂紅糖水的情景。由大到小,一人一勺,輪到我,我母親總是要吹一下才喂。我最小,可能是怕把我燙了。

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到了眼下,他們最喜歡吃的蔬菜也就是蘿卜青菜了,對我母親還應該加上土豆。他們說,那些菜是看家菜,好吃易消化。

吃完飯,收拾完畢,我們就坐在客廳說話。

有時候我母親會把她寫的書法作品向我展示。

我說寫得好。

她還問,比你爸爸寫得怎樣?

我說比他寫得好。

這時她會對我父親說,看,不是我吹吧?孩子都說比你寫得好。

這時,我父親就不吭聲。

在我母親心中,他只要比我父親寫得好就算沒有白寫。

我不知道別人的星期天是怎樣度過的,十幾年來,只要沒有開會、出差、或其他特殊事情,我總是這樣的。我沒有想得太多,我只是感到他們精神上需要我。和他們在一起,吃著他們喜歡的我也喜歡的粗茶淡飯,陪他們說著我完全不用思考的家常話,真是一種輕松。

從此我悟道:家常乃人間真味。

2003-11-23

身體

這兩年來,我所在的單位每年都要給所有在冊人員進行一次健康查體。所謂健康查體,就是沒病找病的檢查。通過檢查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盡可能較早地發(fā)現(xiàn)一些疾病的苗頭,使個人身體在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時,就予以重視,防患未然。

關(guān)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是人類生活質(zhì)量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內(nèi)在要求。在這個國家,對自身的健康保健是近些年才有的概念,或者說是近些年才擴展到相對大一些的范圍:比如,機關(guān)普通公務人員,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等等。人們以往只是得了病去看病的問題,查體?好好的身體有什么檢查的?人們對這樣的行為總報以異樣的目光。其實這本不應該奇怪,舉一個最普通不過的道理,家里買的日常用品也得經(jīng)常檢查,何況自己的身體呢?

我們在忽略了許多問題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忽略了自己身體的存在。

身體的問題,以及身體健康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這不是小題大做。它表現(xiàn)了人對生命的態(tài)度。在這個國家,自古就有民賤官貴的意識,普通百姓的健康問題是沒有人去關(guān)心的。體制不關(guān)心,百姓自身也就不關(guān)心了。別人不把你當人看,自己把自己也就永遠當奴才了。統(tǒng)治者們心里想得永遠是他們所謂的千秋大業(yè),他們所強調(diào)的社會的幸福安康,或者所謂盛世,就是百姓們有吃有喝不鬧事,天下太平。如果這樣想,而且也這樣做到了,那么,這樣的統(tǒng)治者,在歷史上可能就要算是最好的皇帝了。

不是我在這里懷念毛澤東。在今年“非典”期間,我總想到他的一句話: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nóng)村去。老人家一句話,村村寨寨建立了醫(yī)療站,而且醫(yī)療下鄉(xiāng)成為了一項制度。赤腳醫(yī)生,就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重要的是農(nóng)村衛(wèi)生醫(yī)療保障在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形成了體系,而且是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從村里的醫(yī)療站到公社的衛(wèi)生院,再到縣里的人民醫(yī)院,以及地區(qū)中心醫(yī)院,成為了一個直通的體系。市場化之后,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切以錢為前提的辦事原則,一切靠市場解決,村衛(wèi)生站在體現(xiàn)了計劃生育站的功能之后也就自然地喪失了醫(yī)療保健的功能。當年的赤腳醫(yī)生們自然成了個體的掛牌行醫(yī)者。想到這些,我眼前出現(xiàn)了毛澤東手書的那句話: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多年以前,這是每個醫(yī)院大門墻壁上必有的語錄。雖然那時醫(yī)療水平不如現(xiàn)在高,但卻沒有聽說過因為沒錢,讓急救病人死在醫(yī)院大門口的事。

該怪誰呢?世道變了。游戲規(guī)則變了。職業(yè)道德也變了。當年如果你是右派或者反革命分子,也許會因此有病得不到較好的治療。現(xiàn)在只要你大把掏錢,哪怕你是貪官污吏呢,也會得到畢恭畢敬的禮遇。

在這些若干個變化中,有一類人對待身體的態(tài)度是沒有變的。這就是任何一個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們,他們會因為職務和工作需要的理由而享受到某種特殊的待遇。比如說,對于職務級別到了某種程度的一部分人來說,每年的健康查體早已成為慣例,由保健局的保健醫(yī)生們落實著屬于他們的待遇??梢哉f這是一個制度對它的精英階層的一種愛護。制度是沒有問題的,但制度的好處又總是被既得利益者們予以了充分的利用。

道理再說也沒用了,人是分層次的,層次的區(qū)別就是不同人群對財富和權(quán)力占有的區(qū)別。總會有一部分人以種種說法,心安理得地支配著、使用著屬于大家共有的財富。財富和權(quán)力的享用與支配正是通過肉身的存在而體會到的,因此,一文不名的人是沒有身體感的,或者說,一文不名的人的身體感就是苦難的存在,尤其是還沒吃飽肚子那一部分人。他們不需要每年的健康檢查,他們的道理就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在這個國家,近些年來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過去有一個籠而統(tǒng)之地稱謂:人民。人民是一個群體概念。人民是誰呢?是你?是我?是他?似乎誰也不是。依照憲法,我們每個人都是公民。公民是一個個體概念,作為一個公民是一個責任和權(quán)力的存在。它會使人意識到自身意義。尊嚴。人格。榮譽。責任。權(quán)利。等等。當然還有健康。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具有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quán)利。這既是憲法賦予的,更是與生俱來的。問題是,一個省長和一個下崗職工或一個農(nóng)民,他們所享受的醫(yī)療保障的差別是巨大的。

到底是以民為本,還是以人為本,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千萬不可混淆。

回到前面說的健康查體,如果以民為本,那么,檢查了我的身體,也許就同時檢查了你的身體;可是如果以人為本,檢查了我的身體,絕不意味著也檢查了你的身體。

身體和身體是不可替代的。

2003-11-27

出身

在中國社會發(fā)展中,我發(fā)現(xiàn),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后,真的就沒有什么世襲不變的王公貴族了。在歷史的變革中,“鞋底子當帽沿”的事,已成為政權(quán)更替的規(guī)律。正是“墻頭變換大王旗”,“有槍就是草頭王”,或者“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以及“成者為王敗者寇”。中國這類俗語多了。語言從生活中產(chǎn)生。

中國人沒有皇權(quán)敬畏感。中國人只有權(quán)力崇拜感。中國的貴族,一查底子,都有“貧下中農(nóng)”的“潮底子”。人講:富不過三代,從中國人的歷史來看,政權(quán)更替,戰(zhàn)亂遷徙,部落流放,家族散亂,歷史的變故細節(jié)雖然難以考證的過分清楚,但每一個家族的宗祠譜系都是源遠流長的,并呈波浪式圖形延續(xù)至今。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我們每一人的家族在歷史上都曾經(jīng)輝煌過。至少令人光彩的說法一定不少。

“輪流坐莊”、“重新洗牌”,這是中國人打麻將的術(shù)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中國人永遠相信這種局面會不斷出現(xiàn)。最權(quán)威的說法就是老子的《易經(jīng)》。它是專門講“變”的。

就隨便說說“文革”前中國的高干子弟這個階層吧。他們的父輩幾乎都是“泥腿子”,斗大的字不識一筐,僅湖北紅安縣就出了一百多個將軍。當然,將軍的榮譽,是他們?yōu)樾轮袊嶂X袋換來的。理應如此,無可厚非。這些個有名有姓的將軍們,在奪取政權(quán)之后,構(gòu)成了革命政權(quán)的形象。他們分居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的各個位置,執(zhí)掌著管理者的權(quán)力。這些人的子女們,從一生下來進保育院,再進“干部子弟學?!?,繼而上大學、保送到國外留學……他們理所應當?shù)爻蔀榱烁篙吺聵I(yè)的接班人。

然而,“文化大革命”將這一切改變了。父輩們都被打倒了,子女們也必須響應號召,“上山下鄉(xiāng)”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剛剛萌芽的一點點優(yōu)越的“貴族”感,化成了“落花流水”般的嘆息,飄散。

中國還有句話:英雄不問出處。是的,回過身來,看盡眼下當今社會的富豪們,有哪一個的資產(chǎn)又是祖?zhèn)鞯哪??自“摸著石頭過河”以來,中國的有錢人,即經(jīng)濟上的暴發(fā)戶,已經(jīng)如“搶班奪權(quán)”似的換了三茬了。

第一撥我稱之為不得已而為之的“逼良為娼”者。此話毫無貶義,只是事實陳述。他們大多為早期的個體戶。有的是從來就無業(yè),干小買賣出身;有的是勞改釋放,被單位開除,自謀職業(yè)者;有的是膽子大,敢貸銀行錢者。(我記得,當時只要有個公司,只要敢貸款,是不需要什么不動產(chǎn)抵押就可以貸來款的,僅僅是一紙承諾即可。)

第二撥為“照貓畫虎”的“權(quán)力尋租”者。當時這叫“下?!焙汀肮俚埂薄_@一批人是屬于“醒來的比較早”的。他們意識到了錢的重要。職位是可變的,錢是任何時候都不變的。既然做官無望,那么就掙錢吧。這是他們的出發(fā)點。他們覺得,錢怎么能叫個體戶都賺了呢?他們手中有權(quán),有關(guān)系,先是“官倒”,后是“下?!薄_@一批人,大多為政治上的“破落戶”,經(jīng)濟上的“暴發(fā)戶”。

第三撥的成份比較多元、復雜。有“洋插隊”之后的“海歸”者,有“新經(jīng)濟”概念的“賭博”者,還有利用“腐敗經(jīng)濟”進行所謂“資產(chǎn)置換”、“舢板換大船”的“投機”者,等等。這一撥人的特點是,職業(yè)化,規(guī)模化,加上“泡沫化”。他們胃口大,膽子大,手筆大。他們比前面兩撥人更厲害??梢杂谩扒扇『缞Z”“乘風破浪”這樣的詞描述。

第四撥人目前尚未看出氣象,但是時間會給他們提供機會的。

說遠了。然而,仍是那句話:大款、富豪“寧有種乎”?

西安在歷史上曾經(jīng)是十三個朝代的首都,作為一個城市,它的輝煌和氣象曾經(jīng)舉世矚目。但是,現(xiàn)在除了在史書中,其他任何地方已找不見它的蹤跡。幸虧有秦兵馬俑為佐證。我們可以以此來想象往日國都的規(guī)模。不同時代的人們總是在建設(shè)著他們心目中的新城市,總是以建設(shè)的名義對歷史的遺跡進行著拆解。五十年以后再看西安,我相信,從自然和生態(tài)的角度看,它的狀況也許比現(xiàn)在更糟糕。首先我就懷疑那時的人們能不能喝上從未被污染過的水。五十年后,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都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所有的大城市都以所謂“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概念相互之間“克隆”得幾乎一模一樣。如果特點消失了,一個地方隨便叫什么名字都無所謂了。也就一個稱呼而已。

由此想去,一些所謂的保護歷史名城的呼吁,無非都是現(xiàn)在的某些專家學者找飯吃的一個說法。當下這個時候,一個義正詞嚴說法就是一只吃飯的碗。

我的意思是,其實所謂傳承(包括任何領(lǐng)域)也就是一個說法。傳了怎樣,不傳又怎樣。我以為,最好的傳承就是順其自然。這是一種豁達包容的歷史態(tài)度。

因為,我們既不聽命于過去的思想,又不能管住下一代的手腳。甚至我們連自己的當下都管不了。

2003-11-30

書法

中國文化中有一句話叫“師法自然”。這句老話似乎成了中國文人們學藝、生活的一種境界。就是說當你的人生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時,就會感到某種自足和自在,休管他人說長道短而我行我素。古時舊文人的典型如鄭板橋,其自在自足的生活狀態(tài)叫世俗者們常常感到某種不合時宜的怪異。于是,他就人們過于清醒的生活態(tài)度做出了“難得糊涂”的感嘆。鄭板橋自娛自樂的書法文字,因張揚另類的個性而受到后世的喜愛。我以為,人們喜歡他的書法更多地是從喜愛他獨立處世的人生態(tài)度而來的。

當書寫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生理需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就會成為生活的一種樂趣。藝術(shù)最大的禁忌是創(chuàng)作的苦役感、負重感、使命感。當一個藝術(shù)家,在“甘苦寸心知”的藝術(shù)自傳中向人們表白他為他所從事的藝術(shù)吃了多少苦,那么,他的作品,你看都不要看,一定是二、三流的貨色。我以為大師是玩出來的,是從容而成的,尤其是中國的書法。

中國書法,我以為只有一種可以稱之為藝術(shù),那就是文人字。其他的都只能叫毛筆字。他們當中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前者是無心插柳,后者是有心種花。古時的那種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之下,成就了許多書法中的宮格體,工整漂亮而沒有生命的靈動,成了蠟美人。中國文化中還有一句話叫“養(yǎng)成”。比如說文人字就是一種文而化之的養(yǎng)成之物,它是一個人學識和生活狀態(tài)熏陶、窖釀出來的副產(chǎn)品。而刻意為之直奔主題的書家們,動機太功利、太直接了,他們的書法,雖然一招一式都顯得有板有眼,但缺少了一種意味,就等而下之與藝術(shù)無緣了。文人字的代表人物,遠的就不說了,近的比如啟功、趙樸初。二位先生都是大學問家,但又都不是專門以寫字為生的。讀他們的字,可以養(yǎng)眼、怡情,那些墨跡會在你的注視中透滲出一種氣息,其韻裊裊,讓人回味悠遠。

當下中國,在有些人那里寫字越來越成了一個生意了。有人以此發(fā)財致富,走入了幾百萬、上千萬元資產(chǎn)的富人階層。在各種場合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一些書法專營者們糾合在一起,輪番攤開竹簾,捉出毛筆,在為場合中人留下“墨寶”。他們匆匆而來,寫完之后,領(lǐng)取賞銀,便去。他們的行為更容易讓人們將其歸入走場子的藝人們。其實也無可厚非,他們付出了勞動,為什么不能拿錢呢?但是,我不喜歡這類人寫的毛筆字,他們的字就像是舊北京大柵欄的把式家,除了自己的吆喝聲,就是自己的吆喝聲了。這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熱鬧,轉(zhuǎn)眼就消失了。因了當下人們普遍的發(fā)財欲望,他們靠著在世俗生活中賺來的虛名,拿著“書法家”的招牌,在一些喜歡追名逐利、附庸風雅的人群當中招搖。別以為那些東西日后行情看漲,能增值,能賺錢,殊不知掏出真金白銀,換回的卻是一張張不值錢的廢紙。如果誰把這種“把式”的東西“請”回去掛在家里,那會讓人覺得墻壁上臟乎乎的。因為,它們沒有精神上的清潔和神氣。

身為中國人,毛筆字是躲都躲不開的。雖說,毛筆字已退出日常閱讀的范圍,但是,不經(jīng)意就會撞上的。撞上了,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喜歡的就多看兩眼,不喜歡的就少看兩眼,只能如此了。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我喜歡的毛筆字都不是那些專門寫字的人寫的,他們都不是職業(yè)寫字者。就像我喜歡喝茶,他們沒事的時候喜歡寫毛筆字。從這樣的字當中,我能感到一種閑情。寫的人不會有壓力,看的人也感到輕松。比如說,張珂寫的字就常常給我這種沒有壓力、輕松的感覺。

張珂是我的朋友。我們認識的時候,他還在山東大學讀書,我在一家報紙當記者。那時他喜歡寫詩,我也喜歡寫詩,于是我們就認識了。大學畢業(yè)后,張珂分到了北京。記得我去北京出差時,還到中國新聞社去看過他,在他的宿舍里呆了一下午。再后來,張珂回到了西安,任職在中新社陜西分社。十多年過去了,張珂還干新聞,而我早已離開了那家報紙。張珂以前沒事的時候就愛寫毛筆字,我總是反對。當時,他告訴我說:每天寫稿太累,一寫到半夜,又不能出去散步,拿毛筆抹一抹全當換腦、休息,沒別的意思啊。一晃幾年過去了。前些日子,我去找他,他正忙著接電話,我在一旁沒事,就看到了張珂現(xiàn)在寫的毛筆字。說實話,張珂的字真讓我吃驚不小。我不知道,他何時已把毛筆字寫得如此美妙:疏朗自然、風雅飄逸,像一株株風中的修竹,讓人眼睛覺著舒服。

張珂是一個好靜不好動的人。他的字也寫得比較安靜,沒有塵囂的躁氣。他說他原來企圖寫的張揚一些,通過寫字調(diào)整一下性情,但不成,秉性如此。由此我卻想到,那些性情浮躁的人們,要想把字寫得內(nèi)斂,顯然也是做不到的了。

張珂身為中國新聞社陜西分社社長,每天的采訪任務夠忙得了。寫字常常成為了他激揚文字之后平心靜氣的一種方法,成為了每天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中的書寫習慣?;氐轿仪懊娴牡脑挘乙詾榇髱熓峭娉鰜淼?,是從容而成的,尤其是中國的書法。

當然,這話不是對張珂說的,他現(xiàn)在還不是大師。但從張珂身上的變化,我再一次認定了我的這個好像偏激但正確的觀點。

猜你喜歡
張珂
“中國好人”張珂:19年為姐妹們提供就業(yè)崗位超8000個
張珂峰:The Best Day of This Year
山頂洞人
“編程男孩”張珂:追夢不停步 青春展風采
“編程男孩”張珂:追夢不停步 青春展風采
Caring yourself and experiencing life
打開罪惡之門的鑰匙
謊言大師
Seasons
神奇的魔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