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雁
清朝時,江蘇宜興縣有位藩臺大人萬荔門,他的父親萬彥齋老先生,當(dāng)年還是位秀才時,家庭相當(dāng)貧寒,但稟性大方正直,從不取非義之物,而且見義勇為,遇人有急難,即便是委曲自己,也要想方設(shè)法給以周濟幫助,雖然聲譽被小人沾污,他也從不顧惜。
萬彥齋老先生曾在鄉(xiāng)間設(shè)館教書,有一年除夕,他徒步回家。走到半路,遇見一位中年婦女,邊走邊哭。萬先生感到奇怪,上前問怎么回事,她不回答。萬先生一再詢問,她生氣說:“行路之人,各有心事,哪里有空逢人就細說!”
萬彥齋老先生見她言語堅定,神色哀痛,就安慰她說:“我不是隨便問你的。如果你真有急難,對我說說,或許能為你想點辦法?!?/p>
那位婦女這才說:“我丈夫是地保,虧欠了官府銀子三十多兩,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天天遭拷打追繳欠銀。我去探監(jiān)時,他說已被打得支持不住了,如到期不能繳足,就是死罪。我們有個年幼的女兒,丈夫囑咐我快快賣了來抵官銀。我聽從丈夫意見,將女兒托媒人變賣。媒人乘人之危,謊稱年關(guān)沒有人買,故意壓價,只賣了十千。想起失去了女兒還不能救得丈夫。沒有辦法,只得自己賣身來解決問題。我悲痛丈夫被困牢獄,女兒受辱做婢妾,我自身也保不住。轉(zhuǎn)眼間,一家人就要分開,不禁悲從中來!”
萬彥齋老先生聽了,嘆息一聲,說:“三十兩也不算很困難的大事,你丈夫難道沒有親戚、好友暫時借貸一下,而必須出此下策嗎?”
那婦女嘆了口氣說:“先生說得倒容易。他的親族中,窮的自顧不暇,稍有余錢的人,早就聞風(fēng)遠避了,乞求見一面都找不到人,誰肯舍得出一文錢來救苦難中的人呢!先生就請不要問了,免得耽誤我的事!”說完,嗚咽著要走。
萬先生叫住她,說:“你不必這樣。我雖身家寒微,三十金還可以籌措。你女兒已賣,如果有了錢,還能贖回來不?”婦女哭著說:“如能幸蒙先生哀憐,我女兒還沒有立賣身契,交還了銀子,馬上可以領(lǐng)回來?!?/p>
萬先生就從懷中拿出十二金交給她說:“這點錢你先拿去,明天到城里某個地方等我。屆時我如數(shù)把錢補齊!”此事大出婦女所料,立刻跪地嗑頭泣謝,詢問先生的姓氏住處,并說:“明天把女兒領(lǐng)回來,就送到府上服役勞作?!?/p>
萬先生笑了笑說:“你別這么說!我憐憫你們骨肉分離,不是想要你的女兒?!币矝]有告訴她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掉頭而去。走了幾步,回頭說:“明天早點來,不要自己耽誤了大事!”那婦女含淚應(yīng)聲:“好!”就拿著錢走了。
萬先生回到家里,早飯還未作好。夫人向他要教書錢,好去買米。萬先生支支吾吾地說:“白費了一年的辛苦!山路崎嶇,摔了多少次跤,差些墮入深谷之中,哪來得及顧及到手中的錢包!”
夫人知道他好周濟別人急難,就笑著說:“如果跌跤失落了,還容易找回來,恐怕又是救人急難了!”
萬先生一聽夫人這么能理解自己,高興地說:“正是!奈何銀兩尚不足?!碑?dāng)下就把實情告訴了夫人。夫人本性賢淑,并無怨言,還表示贊成地說:“這是件大善事。但已近歲末,哪里去籌措二十金。且你既然已答應(yīng)人家,不能中止。家里還可以典當(dāng)東西過年。這么辦,你就趕快去想辦法,家里事,你就別分心了!”
于是萬先生就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家門,跑了幾家親戚朋友,只借到十余金,還不夠。想起縣城里有放債的,但非得以物作抵押,否則就是至親也休想借出一分錢,先生心里默想:“這事又急,除此沒有其它的辦法,且倉促中又無可抵之物,怎么辦!”
萬先生一直保管著本姓宗祠的大門鑰匙,情急之下,他竟然把祠堂里的桌椅門窗乘夜搬去作抵押,借到十金。族人都不知道。第二天帶著錢去到約定地點,那位婦人已先到了。先生拿出錢給了她就匆匆回家。婦人悄悄尾隨在后,看到先生在路上與一人交談了幾句,婦女就向此人打聽先生的姓名和住址。沒多久就和丈夫領(lǐng)著女兒來到先生家叩謝,并請求把女兒留下作婢女。先生看這女兒還不到十歲,就說:“此女長得很好,可為她找門好女婿,快把她帶回去,別陷我于不義!”她們娘倆只好一齊跪下,謝恩而去。
到了大年初一,全族人來到宗祠祭祖,見祠中空無所有,大驚之下以為遭到盜匪。萬先生站出來對族人坦白說:“年關(guān)缺錢,暫借去當(dāng)了錢,請求大家等我回到館里,取錢把家具贖回來!”
聽說萬先生把祠堂的桌椅門窗賣了,族人都感到極大忿怒,對他吵嚷責(zé)罵,萬先生則沉默著不加辯駁,既無愧色,也無怒容。天下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夠做出把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的義舉。
族長元老知道先生素來忠厚,又好周濟急難,懷疑其中必有緣故,就勸眾人先回去,三日以后再商討此事,眾人才散去。族長一人獨自來到先生家,悄悄向夫人詢問情況,了解到實情后,很高興地說:“這也是一樁大善事么!但是私自盜用祠中之物,不加以小小懲罰,以后就會有人跟著學(xué)?!庇谑蔷驼偌迦?,把先生盜物抵押之事說了,并說:“應(yīng)該暫時開除他出祠。鄉(xiāng)試為期不遠,等他考中舉人,得喜報,才準他再回祠?!贝蠹叶急硎就?,萬先生很平靜,也不在意。到了秋試,果然捷中,領(lǐng)了上賜鹿鳴宴后回到鄉(xiāng)里,族長為他設(shè)宴慶賀。
萬彥齋先生中舉之后,和同伴一起進京趕考。走到山東某縣,同伴中陸以寧臥病不起。過了兩天,陸以寧的病更重了,請醫(yī)生診視,看來病勢很難馬上就好。大家因為試期逼近,都爭著早點動身,并邀萬先生一起走。萬先生決斷地說:“把一個重病之人托給旅店,沒有人為他關(guān)照醫(yī)藥,這不等于讓他早點死嗎!我這一趟來,只不過借趕考之便看看京城風(fēng)光,本無意于功名。你們各位請上路吧,我就留下來等他痊愈吧!”
陸以寧聽了深感不安,極力勸他和大家一道走。先生堅持原意,就一人留下來請醫(yī)煎藥侍候病人,早晚守視二十多天。不想陸以寧竟然一病不起,臨終前握著萬先生的手說:“我和你雖是同鄉(xiāng),但并非深交,承蒙你的厚恩,深過大海。我此生業(yè)已無望,如果真有輪回,我會請求閻王讓我投生作你的兒子,以報你的大德!”
這時兩人的旅費都已用盡,萬先生就把隨身帶的衣裘等行李,全部典當(dāng),買棺木裝殮了陸以寧。又想,陸家貧寒,兒子幼小,若不乘便把棺木送回他家,以后就更無力運回去了。于是把棺木寄放在旅店里,一人步行乞討進京。訪問到同鄉(xiāng)伙伴們住的旅店。當(dāng)時考期已過,大家怪他來遲了,又見他衣著破爛,鞋子露出腳趾,神色黑瘦,都很同情。他把分手以后的事敘說一遍,并自己打算把陸的棺木送歸故里的想法說了:“幸得諸位體念同車進京之情,若能讓他歸葬故土,九泉有知,定圖結(jié)草銜環(huán)以報諸位大恩”。眾人為他的誠義之心所感動,都踴躍出資,又向同一批來的常州考生募捐,共得數(shù)十金,交給先生。先生出京,依舊步行乞食,不妄用一文錢。
到了旅舍,他把募化款擺在陸以寧的靈柩前,呼喚著陸的名字說:“因同行諸友的惠賜,得金如數(shù),讓我護送你回家吧!你要有知,可隨我一起上路!”就這樣,萬先生運送靈柩回到陸家,到時還剩十余金,全部交給陸的妻子。使這件事圓滿完成。
后來萬先生作了通州學(xué)正,又生了兩個兒子,次子就是萬荔門藩臺。大家都認為這是好心救人的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