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潘深亮
晚明四大書家之一的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又號香光居士等,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后授編修,出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光宗時為太常寺少卿。崇禎四年(1631),起用為南京禮部尚書三年,后退居家鄉(xiāng)歸隱,以書畫終其生。
董其昌工書法,善山水,精鑒賞,富收藏,為明末書畫大家,一代宗師。他的書法,早年學(xué)顏真卿,后學(xué)虞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于是又改學(xué)鐘繇、王羲之,并汲取李北海、徐浩、楊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長,融會貫通,晚年仍歸入顏體。他的書法用筆圓勁秀逸,平淡古樸。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以生拙取勝?!稌衷彖b》卷十一記載他的話曰:“余書與趙文敏較,各有短長,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十一,吾得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tài),吾書因生得秀色”?!吧眯闵?,也就是董書不同于趙書的區(qū)別所在,也說明董書“重意”,“重趣”,與趙書的“擬古”、“貴古”是截然不同的。正由于董其昌在書法上有高深的造詣,加之他的顯赫地位,對晚明及后世影響深遠。到了清代,從康熙到乾隆,都以董書為宗法。
董其昌的繪畫,專長于山水,早年師法黃公望,中年學(xué)習(xí)董源、巨然,后又學(xué)宋元名家。《明史》說他“集宋、元諸家之長,行己意,瀟灑生動,非人力所及也?!庇纱俗阋姸嬙诋?dāng)時的聲望之著。董其昌的山水畫,古雅秀逸,頗具筆墨意趣,以平淡天真取勝。而不足之處則是柔媚有余,魄力不足。從傳世作品看,董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為水墨畫,比較常見,占董氏山水畫的絕大部分;另一種是青綠設(shè)色畫,有時出以沒骨,但數(shù)量極少。啟功認為:“董其昌的山水多為別人設(shè)色,他自己就曾題過請趙左設(shè)色。上海博物館藏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冊子,設(shè)色美極了,但我認為顏色未必是董其昌上的?!保ā段奈锾斓亍罚┧⒅貛煼ü湃?,但不為陳法所拘,在對筆墨的認識上,有獨特的見解和造詣。在墨的運用上,能干濕并用,干而不枯,濕而渾厚。在樹、石等形象的塑造上,講究姿態(tài)組合的形式美,不強調(diào)寫實,而強調(diào)韻致和欣賞性。這與宋代郭熙提出的山水畫“可游可居”截然不同。他把書法運筆之法,融入繪畫的皴、擦、點染之中。故戴本孝稱董其昌的畫“力透紙背,真以書法為畫法耳”(董其昌《雪霽圖》題記)。故他的山水畫,煙云流潤,柔中有骨,運筆轉(zhuǎn)折靈變,用墨干濕濃淡兼之,層次分明。畫風(fēng)蘊蓄豐厚,清雋雅逸,拙中帶秀,在明代首屈一指?!懂嬕氛f他:“誠為開山祖也。”
董其昌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書畫家,而且是一位卓有建樹的書畫理論家。他倡導(dǎo)士氣,主張書畫同源。在筆墨上追求一種生、拙、古、真、淡的趣味。董其昌的有些理論也是不科學(xué)的,比如他為了標(biāo)榜文人畫而提出的“南北宗”之說。由于董其昌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和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越成就,其聲譽名垂海內(nèi),一時求索書畫者極多,應(yīng)接不暇。故他在世時,代筆者、作偽者大有人在。現(xiàn)在董其昌書畫傳世真跡,據(jù)筆者根據(jù)《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統(tǒng)計共420多件(不包括海外及國內(nèi)私人收藏)。而偽作數(shù)量卻多得驚人。就故宮博物院講,現(xiàn)藏董其昌的繪畫83件,其中偽作24件,占32.5%,書法的偽作則更多。加之新的作偽潮流的到來,因此提高書畫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鑒別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想就董其昌書畫的辨?zhèn)握剮c看法,以作引玉之磚。
第一、要牢牢掌握董其昌書畫本身的特點,包括筆法、構(gòu)圖、墨、色等。
董其昌的書法,早、晚年均學(xué)顏真卿,其楷書有很濃厚的顏體味,也就是人們常講的拙趣,運筆圓勁含蓄,肉中有骨,柔中有剛。董其昌的行草書,除有顏體的拙趣外,更多的是學(xué)五代楊凝式。他說,以意仿楊少師書,“雖不盡似,略得其破方為圓,削繁就簡之意”。董氏晚期的書法,確有楊書的“生”、“稚”之趣,而作偽之書,大都圓熟內(nèi)行,二者風(fēng)格迥異。董其昌的繪畫,不主張對物象的謹細刻畫,而是追求一種文人畫的生拙之趣,即比較忽略山石的形體、結(jié)構(gòu),甚至出現(xiàn)有些房屋畫得歪歪斜斜,山石、樹木大小比例不符的情形,但卻是真跡。有人問董其昌,你的書畫名滿天下,作偽的人很多,你如何鑒定其真?zhèn)文??董其昌說:“余畫山水,郡中多贗本,反工于予,于無以止之。以此辨之,知真者不必工也。”(《故宮周刊》、《書畫合冊》)他又說:“予少學(xué)子久山水,中去而為宋人畫,今間一仿子久,亦差近之。日臨樹一二株,山石土坡隨意皴染,五十后而大成。猶未作人物、舟車、屋宇,以為一恨。喜有元鎮(zhèn)(倪瓚)在前,為我護短,不者,百喙莫解矣?!保ā吨袊佬g(shù)全集》之《論晚明繪畫》)。
以上記載說明,董其昌不畫很工整、細膩、“內(nèi)行”的山水畫,不畫人物、舟車、屋宇,只畫些寫意的,或者說不在行的山石、樹木、房舍等。由此看來,凡畫得很工整、細致的山石、樹木、房舍或有人物、舟車、屋宇者,都不是董其昌的真跡,或者說有作偽和代筆的嫌疑。劉九庵先生在世時,我曾和一位臺灣朋友拿一幅董其昌的山水畫軸,請劉老鑒定。此畫的風(fēng)格和董氏畫非常相近,水平達到“亂真”的地步,且紙、墨、氣息、款印均好,看不出明顯的破綻。但劉老看完后卻認為這是一張假畫。劉老說:“你看此畫左下角畫了一條船,船內(nèi)還有一個船夫,畫風(fēng)工細刻板,故偽?!币谎渣c出了偽作的“硬傷”。
董其昌繪畫的另一個特點,是用書法的筆法作畫。董其昌作畫追求書法效果,并把它視為作畫的普遍規(guī)律。他的畫,畫近樹多用雙鉤,極少一筆點畫。如他繪的《集古樹石畫稿》(故宮藏),其中所畫之樹,幾乎全部用有頓挫、一波三折的線條雙鉤,書法趣味十分明顯。他勾的山石的輪廓線條也是如此,有一種生拙之趣。在畫意上,他不追求“成教化,助人倫”的功利主義,而是主張以畫為樂,寄樂于畫,故人們稱之為“文人墨戲畫”。而作偽者、代筆者所作之畫沒有這種內(nèi)蘊和趣味。
此外,鑒定董氏書畫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好不一定真,真不一定好。董其昌名氣大,工作繁忙,應(yīng)接不暇,有些次品問世,也是常情。而作偽之書畫,絕大多數(shù)畫得很認真,有的水平也很高,但破綻之處就在于矯揉造作,缺少變化。書畫鑒定要弄清作者書畫的淵源。董其昌的畫,早年學(xué)黃公望,中年以后師法董源、巨然、高克恭、倪瓚等,尤致力于倪、黃,故他的畫風(fēng),深受倪、黃的影響,自有一種平淡、天真、古拙之趣。偽手往往不了解這一點,故容易出現(xiàn)破綻。董氏書法,深受顏真卿影響,多生拙之趣,而偽作則不然。
第二,董其昌的款題。
董其昌的名款有“董其昌”、“玄宰”、“思白”、“思翁”、“其昌”、“董玄宰”、“玄宰畫”、“董其昌書”等。他署款的規(guī)律與別人不同,親筆書畫一般用楷書,工整、規(guī)矩,秀中見拙。而代筆書畫,常寫行書或草書,用筆隨便。但也不能絕對化,要靈活運用才對。董其昌落款另一特點,繪畫作品不落“其昌”,書法作品不落“玄宰”,這一規(guī)律,在他的晚年作品中多見。而董氏得意之畫,也有署“其昌”的,但不鈐印。董其昌的題跋,多為平行(頭)款,行氣一般略向左傾斜。但這些習(xí)慣和規(guī)律,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掌握。
第三,董其昌的印章。
董其昌的印章,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共有120方,其中多數(shù)是印文相同,而形狀、大小、篆法、刀法不同之印。董氏印章和其他書畫家不同之處在于,他的印章大同小異的就有好幾套,很難找出標(biāo)準(zhǔn)的面貌,故鑒定他的書畫真?zhèn)?,不能以印章為?zhǔn)。更有甚者,他的一些得意之作(家藏)不鈐印,而一些代筆書畫,反而鈐上真印或落了真款。這就給我們的鑒定工作帶來了一些難題。因此鑒定董氏書畫真?zhèn)?,主要要依靠書畫本身,也就是筆法、章法、結(jié)構(gòu)和墨、色等。
第四,董其昌所用紙、絹等。
董其昌作畫,寫字的紙、絹特別講究,據(jù)《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四記載:“董玄宰先生字畫之妙,超軼前代,世所共寶,章都諫魯齋令華亭,日精印朱絲、烏絲、長箋、金箋、斗方云母箋,大小副啟,俱以細料潔白棉紙印,裁極工者,送備先生文房之用。蓋知先生文字不假于人,而人亦無能爭巧于化工也?!庇质詹丶乙Ψ陥D講,從董其昌家出來的書畫,如一些小冊子,紙、絹質(zhì)地很好,題字不多,蓋印不規(guī)則,但鈐印很好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為真跡。相反那些大幅的書畫作品,多數(shù)不真。因為董氏名垂天下,應(yīng)酬很多,無暇作大畫或長卷書法。從傳世作品看,此說十分可靠,但不要絕對化。
第五,董其昌的代筆畫。
董其昌書畫,除了大量的偽品存在外,還有另一種——代筆畫。關(guān)于董氏書畫的代筆問題,多有記載,本文不作詳考。這些代筆書畫,時間約在董氏60歲前后,其行、草書代筆者的面目很像董氏,但少董氏生拙之趣,楷書的區(qū)別也在生拙與圓熟之間。而代筆作畫的則大多數(shù)為技巧熟練的“行家”,基本上各具自己的特色,畫風(fēng)與董氏區(qū)別較大,較易分辨。關(guān)于代筆人,現(xiàn)在查清楚的有11人,其中也有做董氏偽作的。
1.趙左,字文度,華亭(今上海市)人。善畫山水,師法宋旭、董源、倪瓚和黃公望,畫云山以己出之,有似米非米之妙。所作山水,煙云生動,烘染得法,為蘇松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畫風(fēng)與董其昌“風(fēng)馬牛不相及”。為董氏最早的代筆人之一。從傳世作品看,大約在董氏65歲以后,趙左便不再為他代筆了。
2.吳振,字振之,號竹嶼,又號雪鴻,華亭人,法黃公望。善山水,畫風(fēng)秀潤,但與董氏有別,為云間正派。
3.趙迥,字幼遠,后以字行,華亭人,屬蘇松派。
4.葉有年,字君山,南匯(今屬上海市)人,一作華亭人。善山水,學(xué)于孫宏。入清,歸隱石筍里,年80余尚能作畫。他的傳世真跡有故宮藏《花苑春云圖軸》。
5.僧?,?,名肇亨,字會嘉,號珂雪,又號醉鷗,爽溪釣士,后出家為僧,法名?,摚〕?,嘉興(今浙江嘉興)人,曰華子。工書法,善山水,與趙左齊名,氣息渾古,風(fēng)韻靜穆,常以書法之筆寫葡萄。董其昌常請他代筆。
6.吳易,原名翹,字楚侯,一字素友,上海人,為董其昌門客,崇禎時以能書薦授中書舍人。其昌官京師,率令代筆。亦工山水,后游歷四方而卒于粵。他主要是董氏書法代筆人。傳世之作有故宮原藏《石間戶松聲圖軸》。
7.沈士充,字子居,華亭人,宋懋晉弟子,兼師趙左。所作山水,丘壑茜蔥,皴染淹潤,為云間派正傳人物。天津文物商店藏董其昌《倚松圖軸》,就是沈士充的代筆畫。他的傳世真跡有故宮藏《桃園圖卷》等。
8.李流芳(1575~1629年),字茂宰,又字長蘅,檀園。安徽歙縣人,僑居上海。工書法,擅山水,畫風(fēng)出入宋元名家,為畫中九友之一。偶為董其昌代筆。
9.楊繼鵬,字彥沖,華亭人,善山水,師法董其昌,得其心印。經(jīng)常為董其昌代筆,所代之畫,多為董氏晚年之作,畫風(fēng)卻與董氏不同。傳世代筆之作有北京寶古齋藏《董其昌墨筆山水軸》。
10.王鑒(1598~1677年),字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江蘇太倉人,為清初“四王”之一。善畫山水,宗元四家,畫風(fēng)沉雄、古逸,墨色濃潤。他的早、晚年畫風(fēng),與一般畫家不同。一般來講,總是早年尖細,晚年圓禿,甚至變到粗簡雄放。他則是早、中年板實圓渾,變到晚年(70歲左右),反而比較尖硬而細刻。他偶爾也給董其昌代筆。
11.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少年時受董其昌指教,為董氏“真?zhèn)鞯张伞?。后師法黃公望等元四家,尤以畫山水著稱。畫風(fēng)秀逸、儒雅,為清初“六大家”領(lǐng)袖人物,加之他與董氏是兒女親家,關(guān)系密切,故偶也為董其昌代筆。
董其昌書畫作偽人比代筆人還多。但作偽是一件不體面的事,故這些人大都隱其姓氏,要弄清他們的蛛絲馬跡很難?,F(xiàn)在知道的有朱昂之。他字青立,又字津里,江蘇武進人,僑居吳中(蘇州)。生于1764年,卒年不詳。善山水,間寫花卉竹石,筆意勁峭,丘壑刻露,無渾融沉古之氣。書法學(xué)董其昌,并偽董氏之作。區(qū)別之法是朱昂之用筆尖勁,作云山多露鋒芒,所作偽畫,尖勁之意終難盡掩。而董畫秀雅含蓄,逸筆中有拙厚之態(tài),與朱筆顯然不同。董畫主要作的地點是松江(今上海)地區(qū)。康熙年間,因避康熙玄燁諱,有些文獻改玄宰為“元宰”。如看到署款為“董元宰”的書畫,必為清人作偽無疑。為提高讀者的鑒賞水平,我們不妨分析幾例。
一、《臨淳化閣帖》冊
紙本,行、楷書均有,全套共十冊,故宮博物院藏。冊中用筆嫩弱輕飄,許多字結(jié)體不穩(wěn),無顏真卿書法的拙趣。文中選印的“臨唐高宗書”(局部),其中第二行“令”字誤書為“今”字,下面五行的“早了”、“為”,八行的“應(yīng)?!保判械摹傲稀钡茸?,簡直不成字,必偽無疑,其時代最早不過清初。
二、《秋林書屋圖》
紙本,墨筆,原藏故宮博物院,繪荒山野嶺,平溪房舍。房前小橋橫架,疏林掩映。自題:“仿云林老人秋林書屋,思翁?!眻D中房舍、橋梁用筆工整,山石、林木筆法軟熟,無董氏山水生拙,內(nèi)蘊的特色,且所署款題,水平低下,無顏體之拙趣。所鈐“董其昌”、“玄宰”二印與真印篆法、刀法不同,顯系假手翻刻,故偽無疑。但畫中所鈐乾隆、嘉慶、宣統(tǒng)帝之璽確真,說明該作曾騙過了皇上。
三、《琵琶行圖》卷
紙本,墨筆畫。一條大江橫貫畫面,江上二艘游船在船夫奮力搖櫓下破浪前進。岸邊疏林野草,意境荒蕪。畫中自題:“琵琶行圖,董玄宰畫?!贝藞D用筆肥拙,做作,水平低下,無生秀之致可言。更有甚者卷中繪有游船俗子,這是董氏不畫之物,實為硬傷。故此畫必偽無疑。為便于真?zhèn)螌Ρ?,我們再具體分析董氏一件真跡——《董其昌佘山游境圖》軸。
此圖紙本、墨筆,縱98.2厘米,橫47厘米,繪峻嶺平溪,蒼松雜樹。圖中山石以淡墨勾皴,兼臥筆橫鋒苔點,圓渾秀潤,“山似畫沙”。遠樹以橫筆點葉,概括取像,初看似隨心所欲,草草而成,細看章法俱備。近處老松雜木用細筆精勾,樹葉、樹干圈點分明,曲折婆娑,從中不難看出書法入畫的痕跡。全畫構(gòu)圖嚴謹,山水樹石的運筆轉(zhuǎn)折靈變,墨色干濕濃淡,層次分明,生拙中帶清雋雅逸之致,為董氏山水畫的典型風(fēng)格。而偽作多用濕筆,或甜熟刻露,或粗俗低劣,無董畫秀、雅、含蓄、生拙可言。畫中所題行楷書,筆法流暢,圓勁秀逸、以生拙取勝。從上述繪畫風(fēng)格、題款看,此畫為董氏真跡無疑。
鑒定董其昌書畫,除了要掌握上述這些特點外,還要多看實物,不斷提高眼力,不然紙上談兵,難免受騙上當(dāng)。
責(zé)編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