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市這本大書,許多字兒頗費猜解?;蛘呔退阕R得那些字兒,把它們連成了句子還是頗多歧義。不過,這反倒更讓人著迷,更刺激我解讀它的興趣。我本是寫小說的,只習慣以直覺加見識來談論事物,不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那樣說法。也因如此,本文標題強調(diào)“描述”。
一般描述:人口集散地
據(jù)說,大大小小的各種城市,已經(jīng)裝下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有人就把城市稱作“人口箱子”。
說“箱子”有些不當,不僅因它帶有貶義,而且箱子通??偸菐еi的。若論從前的中國城市,說“箱子”倒也不錯,倒是仿佛都裝了一把把大鎖——戶口本便是一把很牢靠的鎖,足以把老百姓都鎖在那里面,不得隨意遷徒。但改革開放至今,農(nóng)民進城,城里人出國,每天都在進進出出,人們在城市里的感覺就不再是被裝進“箱子”鎖起來的那種。所以我更愿意借用中性的“集散地”一詞來形容城市。
當然,首先還是人的集聚。先是有許多人進來,然后才有一些人出去。而且總是進來的多,出去的少。城市便越來越大,人口越聚越多。這個“聚”字很重要,城市的人口是聚多的,而非生多的。至少在中國的城市,人口暴漲,主要不是由城里人生育出來,更多是來自四面八方涓涓細流的匯聚。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在城鄉(xiāng)間寬嚴有別,中國人實際上已將更多的生育交給農(nóng)村去做,讓農(nóng)村成為新增人口的主要產(chǎn)地。這也有經(jīng)濟學的道理:人口的生育和撫養(yǎng)成本,在農(nóng)村比在城市低得多了。經(jīng)濟學的道理還將繼續(xù)運作:這些人口在農(nóng)村被養(yǎng)育到可以作為勞動力使用的時候,就會被送往城市,以賺回他們父母花在他們身上的養(yǎng)育投資。農(nóng)民在城里賺錢不多,好在造就他們的成本也不高,所以這事情循環(huán)得下去。
也因為有這個“聚”,城市不僅人多,且還人雜,泥沙俱下,來路百般。在今天的一座大城市里,我敢說任何膚色、種族、國度的男女都有。就這一點而言,任何大城市都不免“混亂”。
歷來的社會學家們,或者具有社會學態(tài)度的文學家們,對城市的種種弊端作出過許多批判,有些還極為尖銳。尤其是世界上的許多大城市,實在很不可愛,街道擁擠、交通阻塞、環(huán)境嘈雜、植物稀少、生活費用昂貴、居民彼此隔膜、犯罪率高居不下……但是很奇怪,盡管有這么多數(shù)不勝數(shù)的“城市病”,我們還是更愿意居住在城市。世人涌往城市的熱情依然高漲,仿佛城市就是現(xiàn)代人的天國。為什么城市竟有如此的吸引力?
在有志于仕途者眼里,城市是政治中心。政治是個集中的概念,任何政權(quán)的建立、運作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口的聚集。一架龐雜的統(tǒng)治機器無論在哪里安頓下來,那地方就是城市了。
商人們認為,城市里有更多的賺錢機會。不僅是成千上萬的居民消費支撐著商人們的傳統(tǒng)生意,而且城市生活本身又在不斷制造新的需求,刺激出一波波的新潮、時髦。
或許還不能排除,有人偏是喜歡城市的嘈雜,只為來湊這份熱鬧。他說我寂寞,我需要刺激。你能說他沒道理嗎?
而小偷、騙子之類,喜歡的就是城市的混亂,可以渾水摸魚……
就這樣,城市不僅是人口“集散地”,也是人口的“什錦拼盤”,最終還是人們各逞其能、各取所需的“雜耍場”。
歷史描述:城墻擋不住商人入侵
現(xiàn)代漢語的“城市”一詞,照其古意拆開說,“城”是一塊用墻圍起來的地方,“市”則表明是一個做生意的場所。
但在古代中國,“城”與“市”并不總是合二為一的。換言之,一塊用城墻圍起來的地方,并不一定有生意做。
譬如北京,從前那座皇城,墻是圍起來了,但圍在那里面的并非市民、商人,而是皇帝、皇室及其全部家奴。朝廷的大小官員也是家奴的一種,也是為皇帝打工,料理“外廷”即天下之事。至于整個皇城中幾萬人的吃喝拉撒,大體上也是由計劃經(jīng)濟的機制,按人頭和級別的三六九等來配給、發(fā)放。皇帝往全國派出了許多辦事處、采購員,四方采辦來蒙古的馬匹、川黔的白酒、嶺南的水果、江浙的稻米、茶葉、綾羅綢緞等等。這其中,許多也是花錢買的?;实鄄⒉荒芸偸菨M天下地巧取豪奪,所以他老人家也得給自己積攢些銀子。但無論如何,皇家的買賣并非發(fā)生在北京當?shù)?。在皇城的城墻之?nèi),即使有些小額的物品交易——譬如一位妃子想把皇上新賜的綢子賣幾尺給另一位有點私房錢積蓄的貴人——也是人們私下里悄悄做的。理論上,皇城之內(nèi)無需貨幣。
但皇上還是動輒會賞給他的女人們一點小錢的,因為他老人家明白,他的計劃經(jīng)濟免不了會遺漏許多管不了的角角落落。大太監(jiān)、貼身丫環(huán)們,固然可以搭皇家采辦便車,揩宮廷消費油水,可那些看門的、打更的、倒糞桶的,莫非也得皇上操心他們穿啥、吃啥?
于是便沿著那城墻的外圈——今日北京人稱“皇城根兒”,小商小販們擺起攤兒來了。后來生意做大,又搭起棚屋,蓋起樓房。市場經(jīng)濟開始侵入那時的北京,而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化也由此發(fā)端?,F(xiàn)代化的歷史特征正是在于市場經(jīng)濟占了上風,而非造起幾座立交橋??傊?,無論你這座城市起初圍城筑墻是為了何種目的,到頭來你還是擋不住小商小販把你這里搞成一個做買賣的市場。
城市的英雄是形形色色的生意人。
即使是在巴黎,世人心目中那個不斷出產(chǎn)革命和藝術(shù)之城,它的歷史也是由曾在1789年攻破巴士底獄的所謂“第三等級”的小商小販們寫成,而非思想家們和藝術(shù)家們。藝術(shù)家也得吃飯。誰賣面包給他們?或許,最初擠進巴黎的商販們,形同仆役,不妨看作給上流社會打工的角色,可憐巴巴地從將軍、貴婦人、教士和畫家們的口袋里賺點小錢。但兩百年后,小商小販們一代代地將生意做大,資本積累至今,早已造就出一個個的富翁。時至今日,恐怕已是掉過頭來,現(xiàn)在是藝術(shù)家渴望賺商人的錢了。
世界上許多城市的城墻曾經(jīng)有效地抵擋住外族的入侵,但它們沒有一個擋得住商人,免得了資本和市場經(jīng)濟的席卷。
如今的世界上,除了商人之城,還能有別的什么“之城”呢?譬如洛杉磯,人稱“電影之城”,難道不也是商人在那里主事,讓大影星、名導演們一一充當他們算盤上的珠子?
歷史是否應慶幸于此,我不知道。
人際描述:兩性的迷宮
其實也不僅是在兩性之間,城市也是所有各種人際關系的迷宮。
在一個村子里,所有人都是彼此熟識的。阿狗阿貓,彼此看著長大,互相知根知底。張三娶妻,李四喪父,紅白喜酒上桌,都是村里人的集體經(jīng)歷,家家有份的共享。在村里,哪個女人是哪個男人的老婆,你明明白白,一點兒裝不得糊涂。想勾引人家阿娟嗎?那你可得小心,她老公阿龍脾氣火暴,不是好惹的。
換了城里人,他或許壓根就不知道,或者索性不想知道,他想要接近的那位女士,她的先生是誰。
就算知道,他在乎嗎?
就算在乎,他罷手嗎?
彼此都熟悉的一群人,雖然也有很多貓三狗四的瓜葛,很多可以追溯到很遠很遠的故事,卻不會有很多讓你看不明白的東西。村里人對村里人,彼此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你沒法迷惑對你很知底的人,而他在你心目中也決沒有多少神秘感。村里人對村里人,隱瞞或吹牛都很難奏效,爾虞我詐的游戲在這里顯得多余。
只因村里人玩人際關系的游戲缺少了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參與游戲的人數(shù)足夠多,二是這么多的人來歷不明,且還彼此隔膜。人少,關系清楚,那就玩不轉(zhuǎn)。
城市則完全滿足這兩個條件。我們玩“捉迷藏”的天地大得多了。城里的男女彼此遭遇、接觸、往來,不僅機會無限,途徑多樣,花招、手法也層出不窮。更多的游戲套路,更多的朝三暮四。城里人經(jīng)常會讓村里人看不懂:有的談戀愛談了十年還一事無成,有的卻是相識不幾天就做夫妻了;有的只談不娶,有的未娶先姘,有的娶一姘三,有的連姘帶嫖……
城市迷宮方便了兩性的自由,甚而,應當說這種現(xiàn)代式樣的兩性自由,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迷宮引發(fā)并創(chuàng)造出來,就像經(jīng)濟學上講的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的情形。賓館、舞廳、酒吧、咖啡館之類,已預先為陌生男女的“偶遇”設下了圈套:適當?shù)膱龊?、可產(chǎn)生滿足感的消費享受和進一步刺激欲望所需的氣氛、情調(diào),都在向他們展現(xiàn)眼前的“獵艷”之樂,身后的“露水”之便,由此成全了現(xiàn)代城市兩性的一夜風流。城市世界也由此留下了諸多文化和道德問題的懸念。
偶然性充斥于這座迷宮,既在兩性間起著隨機而發(fā)、異?;钴S和加快催化的撮合作用,卻也讓“露水”很快蒸發(fā)。高度活躍,所以很不穩(wěn)定,就像城市里隔三岔五興起的時尚,喜新厭舊,快速周轉(zhuǎn)。城市世界的兩性關系持久力大不如在鄉(xiāng)村社會的情形,婚內(nèi)、婚外都是如此。一條村里漢子可以和一位寡婦一輩子姘居下去,并不是他有多么忠貞,多么道德,實在因為偶然性的缺乏讓他沒有別的選擇。他那里“偶遇”太少,更遑論“艷遇”了。
城市世界的另外許多問題,也或多或少與這種造成人們擦肩而過的偶然性相關。既是擦肩而過,若在街上做了什么虧心事,城里人就不必太慚愧,因為沒有人認得我是誰。在大街上好人和壞人或許都打領帶。缺乏分辨和持久的關注,許多人有理由擔心配偶的忠誠,恐怕婚姻不保,想不好夫妻間是更多些自由還是更多些束縛才對。自重的女人常為吃不準在爭取他人好感和賣弄風情之間的界線何在而苦惱,而更多男人則是一邊攫住一個,一邊卻在左顧右盼。我們常在裝模作樣,是怕讓別人把我們看得太透。我們還知道這種種麻煩都不易解決,故而時不時地要來點“搗漿糊”的把戲。我們已經(jīng)多多少少地學會了如何在適當?shù)臅r機、場合,做戲、做態(tài)、做秀。
迷宮既慫恿我們大膽妄為,卻也常令人困惑,疑心它終究是個陷阱。
迷宮甚至還制造著罪惡,給騙子帶來極大好處,方便他屢屢得手,騙了這家又騙那家,或至少東方不亮西方亮。
但迷宮也鼓舞著棄惡從善、改邪歸正的道德感召。娼妓們滿足了錢之后,若想從良,只需從城東搬到城西,開個小店當老板娘,便從此棄舊圖新了。
城市毛病很多。城市也就是這么點兒迷人:總在變戲法,總有彎兒拐。
場景描述:房子、街道和人
城市里主要就是這三樣東西。至于街上跑的汽車,既可視為活動的房子,也不妨看作是跑得極快的人。房子、街道和人,構(gòu)成城市諸事物最基本的關聯(lián)和互動。譬如,你若這樣概括,大致上是不錯的:富人的生活是從這所房子到那所房子,而窮人有更多時候是在大街上的。
所以,富人的理想是到郊外的露天去,打打高爾夫球。
而窮人的愿望則是讓“廣廈千萬間”把自己安頓進去,別再有事沒事地躑躅街頭。首先是有房子住,然后再有點錢,好去玩玩所有那些設在房子里的游戲、娛樂。
房子是城市的容器。城市的根本作為,就是用房子把人盛下。
澳門很小,人口密度世界第一。但澳門的人都在房子里,或做工,或消費,所以你通??床坏接刑嗟娜祟^涌動在街上。澳門的房子真正是盛下人了!
而在我們內(nèi)地的城市,尤其是那些剛剛開始城市化,只草草開發(fā)而尚未定型的所謂“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房子還不很多,不像老城區(qū)那么密,而且造得馬虎、簡陋,感覺還是臨時性的。在這些地方的街道上,你會看到什么呢?
一到夜晚,滿街是人。
滿街的人,一多半是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他們都是租附近的簡陋房屋居住,每間月租金不會超過兩百塊,還可能是兩三個人合住。那里面,當然不會帶空調(diào),也肯定沒有電視看。房子里沒有什么能夠讓人呆在里面呆得下去的東西。不在做工的時候,他們就在街上。
(給他們做點今昔對比是很有意思的:還在家鄉(xiāng)務農(nóng)時,他們是白天在露天干活,夜晚呆在自家的房子里。到了城市就完全顛倒過來,白天在工廠的房子里做工,夜晚則漫游于露天的大街上。)
并非趕路,只是呆在街上。瞎逛逛,東張西望,看熱鬧,打一架,戲弄幾句過路人,特別是單身婦人……
除了人,街上還有許多店鋪,最多的是發(fā)廊、洗頭店,然后依次是餐館、酒吧、銀行、歌舞廳、連鎖超市……然而這些房子也不是能夠吸納打工仔的地方。他們只賺著很少一點錢,而且賺得那么辛苦,斷斷不肯那樣胡亂消費。他們成群結(jié)伙地晃動在那些店鋪的門外,在燈影閃爍中攪著大街上的雜碎……
我們的城市有很多房子,卻還是像是撒了一地豆子,把人都撒在了街上,既不做工,也不消費。
窮人呆在街上的場景,全世界的各類文藝作品表現(xiàn)過很多,其歷史可謂久遠矣。即使今日的紐約,也還保留著流浪漢夜宿街頭、滿墻涂鴉的都市景觀。
這終究也會讓富人失望。當富人賺足了錢,想到要去享受大自然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卻是正在拼命賺錢,為此舍得破壞一切的鄉(xiāng)村:劈開的山崗、破敗的村舍、廢棄的磚窯、遍地垃圾、一路泥濘、跑來跑去的豬……
李杭育,作家,現(xiàn)居杭州。主要著作有《最后一個漁佬兒》、《葛川江的早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