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銘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崩詈笾鞯拿?,人們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但“闌珊”究為何意,卻并非人人都很清楚。
王蒙新作《相見時(shí)難》,載《十月》今年二期,在43頁上說:“進(jìn)公園以后,他們在太液池旁,扶著鐵欄桿,看著春意闌珊的、才解凍不久的湖水和垂柳上的新芽,開始了……談話?!?/p>
石琴娥譯丹麥亨里克·彭托庇丹著《貴客臨門》,載《春風(fēng)譯叢》去年四期,在245頁上說:“在她(埃米)走回到起居室去的時(shí)候,她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當(dāng)她丈夫進(jìn)來的時(shí)候,她意興闌珊,想要撲到丈夫身上勾住他頭頸,……”
上述兩文都用了“闌珊”一詞,但都用得不妥當(dāng)?!瓣@珊”是“將盡;衰落”之意。王文中,春意顯然是初起,離“將盡”還差得遠(yuǎn)。石譯文中,從上下文中“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想要撲到丈夫身上勾住他頭頸”來看,埃米興致正濃,離“衰落”也還差得遠(yuǎn)。
情緒或意趣由初起到高潮到衰落,“闌珊”是描寫第三階段的??磥硗趺砂阉?dāng)成了第一階段的描寫詞,而石琴娥把它當(dāng)成了第二階段的描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