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diào)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呢?文章主要從五個方面來分析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擺正教師位置;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與學生交流;做好學困生工作,要有愛心和耐心;不斷充實業(yè)務知識,提升個人教學魅力。
【關鍵詞】歷史教學;師生關系;構建和諧
古語有云:“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在歷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chǎn)生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擺正教師位置
新課改要求構建平等、理解、雙向的師生關系,也就是和諧的師生關系。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已步入21世紀,但一些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許多教師的頭腦中依然根深蒂固。如“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教育思想使得許多老師習慣于高高在上,在教學中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支配和支使學生,要求學生言聽計從,教師的權威不容冒犯。
隨著歷史科目步入初中升學考試必考科目后,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歷史成績更加重視,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扭曲。比如在歷史教學中有的教師恪守師道尊嚴,不懂得尊重學生,以高壓態(tài)勢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有的教師則對師生關系較為冷漠,歷史課堂教學缺乏激情,只管把課上完,對學生是否接受所教知識則漠然處之;有的教師對所教學生過分遷就,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過于放松,甚至想通過迎合學生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等目的。這些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師生關系都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師生關系不和諧,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筆者認為歷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表達,給學生成功、快樂、友愛的享受,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中存在的價值。當師生關系融洽時,不但能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教師也能從中獲得傳授知識的快樂,產(chǎn)生新的教學激情和態(tài)度。歷史教學中如果學生討厭老師,那么他們學習歷史是很被動的;如果教師厭惡學生,那么教師的教學也只是應付了事,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也就無法有效地進行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雙向影響的,是與教學效果成正比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師要盡快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二、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在歷史教學中,雖然早已提倡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問題,許多老師在教學中也嘗試進行。然而,由于人們行為習慣和教師教學觀念滯后等方面的原因,在教學中大都只是停留于形式上,仍然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教師講,學生記,考完就忘了。這樣的歷史教學,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依賴,脫離了老師就不知該如何去學習歷史,不善于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缺乏合作探究。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作為歷史教師就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師生之間互動、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與學生一起合作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參與表演歷史課本劇,在《氣象萬千的社會風貌》這一課中,筆者扮演了在瓦子里幫人看相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編演了穿越時空回到宋朝的東京,感受宋朝的市民生活,在這樣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又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收集、整理、觀看歷史文字、圖片資料,在《輝煌的隋唐文化(一)》這一課中,課前教師與學生一起收集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著名橋梁的資料,課堂中學習趙州橋這個知識點時,利用多媒體與學生一起展示收集到相關橋梁的資料,這些豐富的歷史材料,開闊了學生眼界,增長了見識,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還有,教師可以參與歷史問題的探討,在《全民族抗戰(zhàn)的興起》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時政新聞,與學生探討日本對待二戰(zhàn)的態(tài)度,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貛椭?、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懂得努力后會有結果,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和滿足,使歷史課堂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充滿活力,進而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
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與學生交流
教師要有一雙慧眼,面對所教的學生時,要會尋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欣賞每個學生的美,并給予肯定和表揚?!俺哂兴蹋缬兴L”。學生身上有缺點但也有優(yōu)點,一句贊美比任何狂風暴雨般地批評更有力量。鼓勵和贊賞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朝好的方面轉化的巨大動力。所以說教師多給學生一些肯定和表揚,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作用。
如筆者教的一個學生王蕊,來自農(nóng)村,是一名住校生。上歷史課時她一直都很認真,但她性格靦腆,缺乏自信,歷史課堂中不敢發(fā)言,與同學合作學習時也很少說出自己的想法,偶爾站起來回答問題也是聲音極小,即使老師就站在她身邊也分不清她在講什么,為此筆者也曾鼓勵她大膽發(fā)言,但效果不是很好。直到一次偶然的經(jīng)歷讓王蕊發(fā)生了徹底的轉變。
那天筆者在黑板上出了一些歷史復習題,然后由學生上講臺填寫,通常筆者不會點名讓哪個學生來做哪一題,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完成習題后,覺得自己能行就可以上來填寫,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答案,再由全班同學評定答案是否標準。很快許多題目被學生們很出色地完成了,可有一道歸納題一直都空著,沒有學生上來填寫,這時筆者正好站在王蕊身旁,看到她已經(jīng)在練習本上把答案寫出來,眼睛還盯著黑板上的這道習題,心想她一定也想上去把這道題做出來,可又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上講臺。筆者認為這是提升她學習自信心的一次機會,于是我對全班同學說:“怎么還有一道題沒人認領呀?看來剩下這道題不簡單,讓許多同學犯難了,我剛才了解了一下做題情況,發(fā)現(xiàn)王蕊同學把這道題目完成得很出色,我們現(xiàn)在請她上來展示這道題的答案好不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并自發(fā)地給王蕊掌聲鼓勵,在大家的鼓勵之下,王蕊終于上講臺把這道習題完成了。筆者在點評這次練習時,特別贊賞了王蕊在學習歷史方面的天賦,善于總結和歸納所學的歷史知識,建議同學們向她學習。經(jīng)過這次教學活動,王蕊慢慢找到了自信,課堂上面對老師提問時眼神不再躲閃,回答問題時聲音也響亮了,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大膽地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見,歷史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要相信學生能學好歷史,教學中要面帶微笑,多給予學生關愛,多鼓勵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獲得信心,提升學習的動力,進而促進歷史教學中和諧友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四、做好學困生工作,要有愛心和耐心
歷史教學中總會碰到一些學困生,往往幾個學困生就影響整個班集體,他們常常違反課堂紀律,大多不能與老師和諧相處。因此,要真正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尤為重要。如何對學困生展開教育呢?首先,教師要對班上的學困生進行匯總、鑒定,然后通過談話、家訪等方式掌握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清這些學困生屬于哪種類型,最后,對癥下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
比如筆者所教班級的學困生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厭學型。這類學生學習基礎較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內(nèi)心缺少自信,上課注意力分散,不是睡覺就是玩其他東西。對這類學生教育時,教師要有耐心,平時多關愛他們,多與他們交流,課堂上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及時肯定和贊賞他們的閃光點,課后可以為他們“開小灶”,對他們進行歷史知識的輔導,讓他們從內(nèi)心感受到教師真心的關愛。第二種是擾亂課堂秩序型。這類學生身上存在著上課愛講話,騷擾其他同學學習,課堂中隨意走動,頂撞老師等不良行為。處于青春叛逆時期的他們,以違反課堂紀律被老師批評為榮,通過這些不良行為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并針對他們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與這類學生談話時避免在人多的教室里進行,可選擇在校園內(nèi)某個清靜的角落,老師與學生兩人面對面坐著,老師以平等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慢慢放下敵意,把他內(nèi)心的話向老師傾訴。教師從學生話語中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和他的各種情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況,這樣有利于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師生之間只有在平等、信任、理解、關愛的前提下才能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才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不斷充實業(yè)務知識,提升個人教學魅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如果具有廣博的知識,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在課堂上能圍繞課文進行知識擴展,豐富教學內(nèi)容,課外能與學生談天說地,論古評今,開拓學生的知識面,這樣的歷史老師肯定受學生歡迎,學生也容易被老師的教學魅力所吸引。
如何提升個人教學魅力?筆者認為,歷史教師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要博覽群書,積累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要注意收集歷史方面材料,加深對歷史知識認知程度,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發(fā)揮自身所長,利用充實的業(yè)務知識,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言傳不如身教”,一個有魅力的歷史教師,能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和引導學生,在歷史教學中容易形成核心力和凝聚力,進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所以,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歷史老師,就得不斷充實業(yè)務知識,提高敬業(yè)精神,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老師。
總之,歷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要始終懷有一顆對學生充滿關愛的心,這對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有著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周弘.賞識你的孩子(全新版)[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