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旅游翻譯中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與修正策略

2024-12-11 00:00:00孔令會常文珺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4年28期

摘要:旅游外宣文本翻譯對旅游推廣和文化輸出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各地旅游外宣文本翻譯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破壞了旅游和目標語讀者語言生態(tài)。旅游外宣文本和語言生態(tài)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語言生態(tài)倫理是在語言使用和傳播過程中,尊重和保護語言多樣性、文化傳統(tǒng)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道德規(guī)范和原則。基于此,該文從語言生態(tài)倫理視角出發(fā),分析了國內旅游外宣文本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在翻譯中的語言歧視、文化誤解、風格破壞、信息缺失等,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具體可行的修正策略。具體而言,譯者要恪守語言生態(tài)倫理,全面理解文化差異,尊重語言風格,維護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以期更好地宣傳旅游景區(qū)形象。

關鍵詞:語言生態(tài);語言生態(tài)倫理;外宣文本;旅游翻譯;問題;修正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10(a)-0029-06

Problems in Tourism Translation and Correc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nguistic Ecological Ethics

KONG Linghui, CHANG Wen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ourism promotion and cultural output. Currently, there is a problem of uneven q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which has disrupted the language ecology of tourism and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publicity texts and language ecology. Linguistic ecological ethics is the moral norms and principles that respect and protect linguistic diversity,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 and transmission.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ecological eth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mary problems in tourism translation which including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style de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loss, and provides concrete and feasible correction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pecifically, translators should abide by language ecological ethics, fully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respect language styles, maintain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ransla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mag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Key words: Language ecology; Linguistic ecological ethics; Publicity texts; Tourism translation; Problems; Correction strategy

旅游外宣文本英譯旨在向國際受眾介紹和展示目的地獨特魅力,促進文化交流和旅游業(yè)發(fā)展。通過精準而生動的翻譯,可以凸顯當?shù)氐娘L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文化現(xiàn)象,旅游外宣文本不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對外傳播中華文化、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跨文化理解和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工具。旅游外宣文本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需要經(jīng)過精心翻譯以適應目的語讀者的思維和表達習慣。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考慮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審美情趣及對譯文內容的期待等因素,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受能力。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譯一直是我國譯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當前我國各地都有旅游外宣的英譯文本,各地旅游外宣英譯文本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或多或少破壞了旅游和目標語讀者的語言生態(tài)。本文選取旅游外宣文本《交響絲路 如意甘肅》《甘肅導游》《英語甘肅導游》中的代表性案例進行分析,結合語言生態(tài)倫理觀探討旅游外宣文本翻譯過程中的倫理考量對旅游外宣工作的重要性,關注語言生態(tài)倫理在旅游外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和爭議,并提出相應的修正策略。

1 語言生態(tài)倫理

在西方,生態(tài)語言學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而以生態(tài)語言學的豪根(E.Haugen)模型為基礎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研究,在我國目前是一個新興的理論探索領域。1970年,美籍挪威學者豪根首次提出了“語言生態(tài)”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將人們對語言研究的思路引向將語言作為索引來參考世界”[1]。在國內,有學者將“語言生態(tài)”與“倫理生態(tài)”結合起來研究翻譯問題,闞哲華指出翻譯應從語言、文化、倫理等文化大語境審視,譯者對源語和譯語做出某些適應性調整,并選擇性采用翻譯策略,因為不同語言的詞匯化模式、敘事策略等呈現(xiàn)出來的語言生態(tài)差異,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倫理生態(tài),影響著譯者的言說方式[2]。由此可見,翻譯不僅應關注語言和文化,還應注重倫理問題。2006年,呂俊和侯向群首次將“翻譯倫理”這一概念帶入人們視角,認為翻譯倫理的核心目標是為跨文化交流活動制定行為規(guī)范[3]。此后,有學者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語言生態(tài)”與“語言生態(tài)倫理”在言語使用中的作用,潘世松結合語言學、生態(tài)學、倫理學等多學科首次提出語言生態(tài)倫理,認為言語行為的主體比如個體、族群、國家等受到內在倫理的推動而產(chǎn)生語言道德行為,這類行為激勵言語主體積極追求語言學習的完整性和語言應用的適當性,主動推動人與人、人與語言之間的情感、思維和信息的和諧交流,并自覺地維護個體、國家或族群在語言多樣性方面的倫理道德[4]。語言生態(tài)倫理旨在呼吁全社會認識到倫理法規(guī)在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中所起的規(guī)范和約束作用,使得社會交際者內心形成強烈的倫理“驅迫感”,進而推動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健康成長,并在語言生態(tài)的發(fā)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有益的相互作用?!罢Z言生態(tài)倫理研究具有鮮明的交叉性與創(chuàng)新性,其實質在于突出人在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主體性地位,試圖將語言研究的部分領域從慣常的“以言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匀藶橹行摹?,意在著重分析語言交際過程中人的行為規(guī)定性[5]。語言生態(tài)倫理研究探討符合言語行為的倫理要求和必要的語言知識要素的構成,引導交際者遵循相應的倫理要求,合理配置語言知識,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從而使言語交際健康和諧地進行。

目前,國內語言生態(tài)倫理的研究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學者們在對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和擴展的同時,也將該理論廣泛用于指導語言研究的各個領域。曾丹研究了語言生態(tài)倫理對地域語言即現(xiàn)實空間的方言生態(tài)和虛擬空間的網(wǎng)絡語言生態(tài)的影響和啟示[6];楊彬從語言生態(tài)倫理視角分析了法律裁判文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7];王桂亮研究了漢語方言書面化的符號選擇與語言生態(tài)倫理深度共生、知識前提、話語釋放、修辭策略等因素之間的關系[8];趙靜研究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語言生態(tài)倫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多語分用”的語言使用觀[9]。

語言生態(tài)倫理在旅游外宣文本中的研究較少,國內學者主要以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為指導,如黎麗[10]、王緒偉[11]從語言維、文化維和生態(tài)維的多維視角對旅游外宣文本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形成受眾“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在翻譯方法上,李靜、屠國元分析了旅游外宣文本英譯過程中的順應性變譯[12]。由此可見,以往學者的研究多關注文本表面意義,即翻譯的標準和提升譯文的質量,而忽視其存在的深層語言倫理問題。因此結合語言生態(tài)倫理觀探討旅游外宣文本翻譯過程中的倫理考量對旅游外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從語言生態(tài)的角度來看,旅游外宣翻譯屬于兩種語言生態(tài)社群之間的互動。因此,語言生態(tài)倫理也可以被視為與語言使用和語言保護相關的倫理原則和價值觀,其關注的是如何在社會中合理、公正、尊重地處理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保護和促進各種語言的存在和發(fā)展,避免文化喪失。在旅游外宣工作中,基于不同的社會、文化和交際環(huán)境,譯者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來調整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翻譯目的?!罢Z言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否健康和諧發(fā)展,取決于每一個語言人是否具備語言生態(tài)倫理自律性,同時取決于每一個語言人具體的符合語言生態(tài)倫理的言語行為和語言實踐能力 。”[13] “‘語言人’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使用語言(符號) ,將語言作為必需的交際工具,在一定的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存并不斷完善自我?!盵14]在此基礎上,分析旅游外宣文本與語言生態(tài)倫理的關聯(lián)性,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語言如何在旅游宣傳中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

2 旅游英譯文本中存在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

旅游外宣文本和語言生態(tài)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而語言生態(tài)是“語言要素與其產(chǎn)生、傳播等自然因子,以及習得、運用等自然、社會因子相互作用的環(huán)境綜合”,涵蓋了語言的產(chǎn)生、傳播、習得和運用等方面。語言生態(tài)倫理是在語言使用和傳播過程中,尊重和保護語言多樣性、文化傳統(tǒng)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道德規(guī)范和原則。語言生態(tài)倫理注重研究言語過程中人的行為規(guī)定性,“若將語言視作以‘人’為核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則有必要深入研究該系統(tǒng)應遵循的倫理規(guī)范”[15]。在旅游文本英譯中,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歧視、文化誤解、風格破壞、信息缺失等方面。本文選取代表性案例,從以上四個角度分析原文和譯文,嘗試解決當前外宣文本中存在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并提供更優(yōu)的譯文,實現(xiàn)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的最優(yōu)化。

2.1 語言歧視

語言歧視是通過使用語言或對待語言的態(tài)度來表達對特定社會群體歧視的行為[16] ?!坝⒄Z中的語言歧視主要表現(xiàn)為民族歧視、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以及階層歧視等。”[17]語言歧視是旅游文本英譯中常見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之一,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能會對某些語言或方言持有偏見,導致在翻譯中對這些語言的歧視性表達。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被歧視語言的使用者,也違反了語言生態(tài)倫理的基本原則。

例1:

原文:婚后的少婦和中年婦女戴的是黑色頭蓋,而年老者則戴白色的頭蓋。

譯文:The young ladies after marriage and the middle-aged women put on black hoods while the old women the white ones.

例1描述了東鄉(xiāng)族婦女的帽子特色?!霸谟⒄Z中,具有性別區(qū)分特征的對應詞,陽性名詞在語義上具有泛指性,而陰性名詞在語義上更具體,有語義標記?!盵18]由于陽性名詞無語義標記,比如“man”既可用來指男性,也可用來作為人類的總稱,所以使用范圍比相對應的陰性名詞“woman”要廣。許多與陽性名詞相對應的陰性名詞帶有貶義的內涵,例如,陽性名詞“old man”指丈夫或父親,而與之對應的陰性名詞“old woman”通常指婆婆媽媽的人。文中將年老者譯為“old women”,容易使目標語讀者產(chǎn)生誤解,產(chǎn)生性別歧視現(xiàn)象。 因此,建議將后半句改譯為“while the elderly the white ones”。

2.2 文化誤解

文化誤解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非語言因素的差異,導致對所表達的意義產(chǎn)生誤解的現(xiàn)象。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了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上的顯著不同。許多中文傳統(tǒng)詞匯被直譯成英文時,不僅難以準確傳達出中文的原始含義,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19]。在旅游翻譯中,文化誤解主要表現(xiàn)在因語言、地理、風俗習慣等造成的誤解,因不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歷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造成誤解,這種情況不僅損害了原文的文化傳統(tǒng),也損害了目標語讀者所涉及的文化群體的權益。

例2:

原文:崆峒山地理環(huán)境得天獨厚,有涇水、胭脂兩河交匯于望駕山下,形成虎踞龍盤之勢。

譯文:The Kongtong Mountain, with the Jing River in front and Yanzhi River at the back, boasts a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 magnificence of crouching tiger and curling dragon.

原文是對崆峒山地理環(huán)境的描寫?!盎⒕猃埍P”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化,是一個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典故,出自漢·劉勝《文木賦》。譯者將“虎踞龍盤”直譯為“a magnificence of crouching tiger and curling dragon”,未關注和契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生態(tài),易產(chǎn)生文化上的誤解。在原文中,“虎踞龍盤”指崆峒山地勢的雄偉險要,因此可以改譯為“a majestic and precipitous terrain”。

2.3 風格破壞

英語旅游文本多數(shù)風格簡約,結構嚴謹?shù)粡碗s,行文用字簡潔,表述直觀、通俗,強調信息準確,語言實用[20]。在旅游文本英譯中,有時會出現(xiàn)過于冗長或過分修飾的譯文,導致原文的主要信息難以凸顯,語言風格遭到破壞?!八^信息凸顯原則是指根據(jù)不同國外受眾的信息需求、思維習慣和接受心理,調整原文結構,突出重要信息,弱化或虛化無關聯(lián)信息?!盵21]因此,要避免風格破壞,譯者需要在保持準確性的同時,盡可能地尊重原文的內容要旨。

MXfw4zyvOSmawGhOJBlTmg==例3:

原文:“早知有梅園,何必下江南。”最值得一提的是陽壩梅園瀑布群,它位于陽壩梅園溝莊科村,是一處新近發(fā)現(xiàn)的罕見瀑布群。梅園瀑布群深藏在梅園溝古老的原始森林里,主瀑布群水流湍急,水流量巨大,從山巔直瀉潭中,猶如銀簾落入巨大的綠色漩渦之中,咆哮如雷、震耳欲聾、蔚為壯觀,讓人立刻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Meiyuan here is comparable to Jiangnan." Yangba Meiyuan Waterfall Group is located in Zhuangke Village, Meiyuangou, Yangba, which is a rare waterfall group newly discovered. Meiyuan Waterfall Group is in the depth of old primitive forests. The main waterfalls rapidly rush down from the peaks and directly fall into the pond. Seemingly, silver curtains are falling into a huge green whirlpool, roaring, which looks so spectacular, and makes visitors immediately think of Li Bai's poem: "The 3,000-foot-long fall is straight to fly; Is the Milky Way falling from the sky?"

原文語言華美,運用了重復、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且句首和句尾都引用了古詩。“漢語注重過度修飾、同義反復、華麗溢美的表達,如果直譯,勢必導致譯文文字堆砌,語義傳達失真?!盵22]顯然,譯文沒有符合外宣翻譯的信息凸顯原則,未體現(xiàn)其簡潔性。因此筆者嘗試改譯為“Mostnoteworthy is the Yangba Meiyuan Waterfall Group, a newly discovered and rare waterfall group located in the ancient primeval forest of Meiyuangou, Zhuangke Village, Yangba. The main waterfalls are deafening and spectacular with water cascading down the mountain”,譯文刪掉了古詩,省略了“瀑布”和“銀簾”這組比喻,總結為兩句簡潔、客觀的描述性文字,凸顯了景點位置和特色等主要信息。

2.4 信息缺失

信息缺失是翻譯中最常見的失誤。在翻譯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信息丟失或誤解的情況,導致譯文無法準確傳達原文的信息,甚至可能造成誤解或混淆,從而對游客的旅行計劃和體驗產(chǎn)生負面影響。信息缺失一般是對原文中的某些重要內容沒有給予充分解釋和說明,如旅游景點名稱、景點介紹、歷史典故等。

例4:

原文:在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伏羲被人們尊奉為“三皇五帝”之首,這主要緣于伏羲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赫赫功業(yè)。

譯文:Fuxi was honored as the head of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mainly due to his great merits of promoting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此句描寫了伏羲被奉為“三皇五帝”之首的原因。盡管譯文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了原文的信息,但卻遺漏了“在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這一至關重要的文化信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作為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對于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加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譯者作為交際的主體以及原文的讀者應該盡可能遵守原語生態(tài),忠實于原文文化信息。因此,筆者認為在譯文中應補充“In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

3 旅游外宣文本英譯問題的修正策略

旅游外宣文本英譯分析的重點在于如何通過準確的翻譯表達出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以便外國游客更好地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語言生態(tài)倫理的提出,不僅為旅游文本翻譯提供了理論指導,還為其翻譯提供了規(guī)范,使翻譯更加符合語言生態(tài)倫理。在語言知識的積累方面,個體、亞族群、族群的社會化過程,是逐漸接近和偏離語言原型的學習過程,也是實踐和遵守語言倫理理念、規(guī)范的過程。這種實踐和遵守主要體現(xiàn)在言語主體接受職業(yè)語言培訓和終身性語言習得的實踐中[23]。因此,針對旅游外宣文本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修正策略,以便提升旅游外宣文本的整體質量和實際效果。

3.1 提高譯者素養(yǎng)

作為文化對外開放的窗口,翻譯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將直接決定外宣工作的質量水平。因此,為了能夠促進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發(fā)展,必須重視外宣譯員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提倡平等與尊重的理念。在進行翻譯活動時,譯者應當推崇平等與尊重的立場,并避免對任何特定的語言或文化產(chǎn)生偏見或歧視。這要求譯者在進行翻譯時必須始終持有中立和客觀的態(tài)度。其次,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語境,以確保譯文能夠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義,避免文化誤解現(xiàn)象。再次,尊重語言風格。漢語旅游文本具有信息量大、文化性強的特點,而英語旅游文本注重行文簡潔、凸顯主題。因此,在進行漢英旅游文本翻譯時,譯者應遵循旅游文本的語言風格和特點,轉換思維方式,了解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結構和音韻,適當?shù)剡M行省略和刪減,以確保譯文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最后,保持信息準確性和完整性。譯者在進行翻譯時,必須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避免信息丟失或誤解。這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進行仔細審校,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

3.2 加強語言生態(tài)倫理學習

目前,相關機構已經(jīng)將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譯納入其管理體系,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法規(guī),但這些政策和法規(guī)主要集中在翻譯的標準和提升譯文的質量上,較少從語言生態(tài)倫理視角對翻譯人員進行深入培訓。因此,有關機構應當在旅游宣傳文本的翻譯管理中納入語言生態(tài)倫理。各行業(yè)組織和旅游公司等都應加強對譯員語言生態(tài)倫理學習的關注,推進語言生態(tài)倫理教育,并對文本翻譯工作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指導。

3.3 建立專業(yè)團隊

在進行旅游外宣翻譯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可以為各種外宣翻譯內容建立專門的翻譯團隊或學術組織,努力確保信息的采集、編輯、翻譯和校對流程得到有效執(zhí)行,從而提高翻譯內容的準確性、合理性、系統(tǒng)性和典型性,以確保將旅游信息和中華文化有效地呈現(xiàn)給外國游客。旅游外宣翻譯的內容涵蓋了景點介紹、導覽圖及旅游紀錄片等多個方面。其中,景點介紹屬于最主要的一種形式,因此譯者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確定合適的翻譯方法。在進行旅游外宣翻譯工作時,工作人員需要把握好跨文化交際原則、信息傳遞與審美體驗相結合原則及忠實原則,深入考慮其文化屬性和核心意義,以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從而有效地傳達文本內涵,并在準確詮釋中華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使譯文既能實現(xiàn)良好的宣傳效果又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接受習慣,以此增進外國游客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4 結束語

本文從語言生態(tài)倫理視角出發(fā),較為系統(tǒng)地梳理了我國旅游外宣文本英譯中存在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即語言歧視、文化誤解、風格破壞、信息缺失。語言生態(tài)倫理為解決旅游文本英譯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論基礎,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具體可行的策略。具體來說,譯者應堅守語言生態(tài)倫理,消除語言歧視,了解文化差異,尊重語言風格,保持信息準確性和完整性,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旅游業(yè)在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文本翻譯質量直接影響宣傳效果。目前的旅游文本翻譯質量良莠不齊,此文目的是使更多的學者和專家關注旅游外宣工作中存在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問題并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有效提高旅游文本英譯質量,更好服務我國旅游行業(yè)發(fā)展,更好促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參考文獻

[1] 姜瑾.語言生態(tài)學研究面面觀[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 26(2):45-50.

[2] 闞哲華.語言生態(tài)與倫理生態(tài):適應選擇翻譯論[J].譯林(學術版),2012(1):136-143.

[3] 呂俊,侯向群.翻譯學:一個建構主義的視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271.

[4] 潘世松.語言生態(tài)倫理概念提出地理論依據(jù)及實踐可能[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4(1):144-149.

[5] 楊彬.時勢之必需,學術之新鏡:談談開啟語言生態(tài)倫理研究的重要意義與學理基礎[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2(6):5-8.

[6] 曾丹.論語言生態(tài)倫理視域下的領域語言[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5(6):130-136.

[7] 楊彬.法律裁判文書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46(6):38-45.

[8] 王桂亮.漢語方言書面化的表現(xiàn)及其生態(tài)倫理動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49(5):102-109.

[9] 趙靜.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語言生態(tài)與語言生態(tài)倫理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49(5):95-101.

[10]黎麗.生態(tài)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城市旅游文本英譯策略研究:以煙臺市為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學報),2012(7):52-54,69.

[11]王旭偉.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寧德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譯[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學報),2015(5):45-46,53.

[12]李靜,屠國元.旅游外宣文本英譯的讀者觀照與順應性變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6,29(3):52-53,42.

[13]孫黎.AI時代的語言生態(tài)倫理教育與翻譯教學[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3(6):165-172 188.

[14]馮廣藝.語言人與語言生態(tài)[J].江漢學術,2013,32(1):31-36.

[15]楊彬.語言生態(tài)倫理規(guī)定性及其制約功能的語用規(guī)約[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45(2):141-146.

[16]江結寶.和諧語言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5(4):110-112.

[17]王春.英語語言歧視的成因及發(fā)展趨勢[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1):60-63.

[18]楊紅梅.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分析與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53-56.

[19]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6):29-30.

[20]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04:109.

[21]曾劍平,陳琳.外宣翻譯的特點及原則[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1):51-59.

[22]張基珮.外宣英譯的原文要適當刪減[J].上海翻譯,2001(3):21-24.

[23]潘世松.語言生態(tài)倫理概念提出的實踐必要與知識前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2(6):8-14.

博白县| 潞城市| 正阳县| 浦北县| 洱源县| 垫江县| 柘荣县| 中西区| 江达县| 门源| 安徽省| 营山县| 固原市| 昔阳县| 克山县| 高要市| 黄陵县| 通渭县| 酒泉市| 察雅县| 织金县| 安仁县| 安徽省| 镇赉县| 措美县| 巨野县| 手机| 内乡县| 嘉义县| 浦江县| 楚雄市| 武穴市| 萨嘎县| 乾安县| 安乡县| 西贡区| 永年县| 闽清县| 余江县| 明水县|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