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院校一直擔負著為社會的發(fā)展輸送技術人才的重任。一直以來,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性困擾著中職中醫(yī)康復技術專業(yè)的教學。忽視個體差異特點的班級授課制教學管理模式,很難滿足視覺障礙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實施符合學生特點的個體差異化教學,使視覺障礙學生獲得各得其所的最大發(fā)展,開發(fā)其各自的潛能,不僅是職業(yè)教育的需要,還是視覺障礙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21 世紀初,美國的教育學者湯姆林森的《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和《差異教學的學校領導管理》對差異教學的研究功不可沒。美國教育家戴安·荷克絲在其著作《常規(guī)課堂中的差異教學》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教學的速度、水平或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風格或學習興趣,以達到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并實施了因材施教的策略。我國當代差異教學研究在20 世紀80 年代才開始。華國棟編著的《差異教學論》標志著中國差異教學理論的誕生。隨后,夏正江的《一個模子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差異教學的原理與實踐》、華國棟的《差異教學策略》等著作,標志著我國差異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一、視覺障礙學生現實存在的個體差異性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視覺障礙學生由于視覺障礙類型和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調適能力、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尤其顯著。其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心智方面存在的差異
心智主要體現在記憶、感性認知、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方面,包括形象、抽象思維,也包括心理方面存在的差異。
(二)視覺障礙學生的視覺障礙程度不一樣
視覺障礙學生因致盲原因不同而存在差異,部分學生有殘余視力,而有些學生完全沒有視力。這些差異對視覺障礙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都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視覺障礙學生之間的交流和集體生活,必須對視覺障礙學生的這一差異給予充分的關注。
(三)在學習方面的差異
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方法不同,也會導致最終的學習效果不同。但是,視覺障礙學生往往對這些差異沒有自覺的認識,常常將成績不好歸因于自己不聰明,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四)行為方面存在的差異
環(huán)境、心理等因素的差異,影響著視覺障礙學生的行為方式、習慣,他們與他人交往和適應社會能力方面也會出現差異。
(五)性格方面的差異
較之視力正常的孩子,視覺障礙學生由于接觸面比較狹窄,缺乏主動競爭意識,自信心不足。
二、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專業(yè)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課程設置與實際脫節(jié)。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應該跟上目前的時代和行業(yè)的發(fā)展,滿足學生升學或者就業(yè)的實際需求。
二是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視覺障礙學生的關注不夠,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
三是評價方式不科學。部分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綜合素質,導致評價結果不合理。
四是教師素質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缺乏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性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沒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目標意識,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是家庭教育缺失。部分視覺障礙學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的情況,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不利。
三、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的可行性策略(以中醫(yī)康復技術專業(yè)為例)
(一)合理的課程設置
大部分從中醫(yī)康復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會選擇進入按摩店從事按摩工作,有小部分學生有升入大學繼續(xù)深造的學業(yè)需求。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越來越好,以及視覺障礙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有升學意向的視覺障礙學生數量近年呈上升趨勢。在師資充裕、教室充足等條件的支撐下,可以對這兩部分需求的學生進行分班教學,分為文化升學班和專業(yè)技術班。因為文化升學班中的視覺障礙學生有升入大學的目標,課程設置以語文、數學、物理等文化課程為主,課時量占比重,專業(yè)課程為輔助,課時安排得少一些,突出理論教學。專業(yè)技術班的課程設置以中醫(yī)康復技術的中醫(yī)專業(yè)課為主,而且注重增加按摩實踐的課時量。文化課時每周4~6 節(jié),夠用就好。條件不適合分班的,可以安排所有視覺障礙學生一起學習公共文化課及普及性專業(yè)課,其他按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分組教學。
這樣根據視覺障礙學生最終需求的差異性而設置課程,能讓不同的視覺障礙學生群體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針對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狀況實施分層教學
在差異教學的實際應用中,應該進一步細化教學目標??梢愿鶕煌瑢哟我曈X障礙學生的接受能力,設置基礎性學習目標、中級學習目標和較高要求的高級學習目標,并將不同層級的目標的實現與授課方式方法結合起來,實施分層教學。
例如,中醫(yī)康復技術專業(yè)中職二班有20 人,根據前期的調查分析,按照該班視覺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層級。例如,在《經絡腧穴學》第十二節(jié)足厥陰肝經———經脈循行內容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要教學的內容是中級學習目標———經絡循行的文言文和翻譯的白話文,原文部分稍作解析。重點講授的是經絡循行的白話文,及在身體上把肝經循行路線畫出來。講授部分完成以后,中等程度的學生開始背誦白話文和在身體上畫路線,學困生直接在身體上畫肝經循行路線,同時教師繼續(xù)給學優(yōu)生答疑肝經循行的文言文路線部分,并且要求這部分學生完成肝經循行文言文的背誦和經脈循行的實操部分。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能力,教師可以提供更加貼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和學習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學習,有效地調動了視覺障礙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三)根據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個別化教學案例
1.以下是筆者教學實踐中的案例之一
學生姓名:程程
班級:中職三年級在校生
性別:男
年齡:17 歲
其他情況:該生為視神經萎縮導致的視力障礙,初中在父母打工地———武漢市某普通學校學習,成績優(yōu)異,家庭條件較好,父母忙于工作,陪伴他的時間很少,零用錢給得多一點。在校期間遭到學校一伙不愛讀書的學生的霸凌,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視力也急劇下降,雙重打擊下患上抑郁癥。服藥治療一段時間,情況好轉后,家長把他帶回江西老家休養(yǎng)了一年。病情穩(wěn)定后,來到我校中職一年級讀書至今。目前一直吃藥,抑郁癥控制得很好,藥物的副作用導致他經常犯困,加上學習興趣不高,課堂上經常趴桌上睡覺,基礎知識相當薄弱,自信心不強,也不主動和家長、老師、同學交流。該生平時與人為善,尊敬老師,遵守紀律,主動參與班級勞動。
2.個別化的教育措施
(1)家校共育。
督促家長經常和他保持聯(lián)系,關注其學習情況。任何一點小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賞識”和“夸贊”。請班主任多關照他,和同學們一起給予他更多的溫暖。
(2)教師的個別化幫扶。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處煈槍Σ煌瑢W生采用不同方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與程程的多次溝通,教師覺得他是能學按摩技能的。視覺障礙學生要想走向社會,實現自食其力、自立自強目標,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專長,而中醫(yī)康復技術專業(yè)恰好能給予每個視覺障礙學生前途和希望。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多沒關系,關鍵是要把按摩手法練習好。日后,可以用自己的按摩手法去幫助他人,也能自食其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課堂和課后主動走近他,關注他,與他拉近距離,讓他體會到教師的在乎、關心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單獨為其制訂合適恰當的學習目標,讓他能夠比較輕松地達成目標,因為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后,學習興趣就會增加,注意力就會更集中。后面再循序漸進地適當增加難度。課堂上關注他的學習狀態(tài),多給予發(fā)言的機會,他一點一滴的進步被看見,有利于樹立其學習的信心。定期對他進行醫(yī)學基礎知識及相關手法的輔導。
(3)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
指定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與其結對學習,成為幫助、督促他的“小老師”。主要讓“小老師”在課堂之外帶領他一起練習按摩手法,提高他的技能水平。
(4)根據他的特點布置適合的作業(yè)。
給他安排作業(yè)時,理論知識方面的作業(yè)應占比小些,多安排按摩基礎手法方面的練習。
3.個體差異性教學的實施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個性化教學,程程上課注意力比較集中,被提問時也沒那么緊張了,基本能跟上班級同學學習的節(jié)奏,能實現他那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對于筆者所教的課程,他掌握得不錯,也增強了其學習的信心,據其他課程的教師反映,程程的課堂表現好多了,不再經常睡覺,參與度也明顯強了。班主任說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抑郁癥的藥物也按醫(yī)囑減少了用量。目前,他不僅會主動和師生交流,還用他的殘余視力幫助那些生活中有困難的全盲生找東西、買飯等。
四、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個體差異教學的效果分析
個體差異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差異教學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針對視覺障礙學生的不同需求合理設置課程,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差異性教學,特別是對于那一類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比較吃力的學生,注重技能掌握的差異指導策略,有效地激發(fā)個體的學習意愿和興趣。設計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評價手段,采用分層教學、個性化教育等方法,最終能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提升。
五、結語
在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專業(yè)課中,采用差異化教學的策略,不僅是這個時代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還是特殊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趨勢。由于視覺障礙學生存在視力、心智、學習方面的差異等,教師要根據這些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改進教學方法、合理設置課程,進行個性化的實踐教學、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把“實用、有用、夠用”的知識技能傳授給視覺障礙學生,使每個學生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讓他們學有所長,學以致用。這樣,他們不僅不會成為社會的負累,還能有一技之長,立足社會、服務社會。
讓每一顆種子都在適宜的土壤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