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任務群強調(diào)對學生的學習引導作用,既能提高學生系統(tǒng)掌握閱讀知識的能力,也能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文章從綜合能力、學習效率、合作精神三個角度入手,簡要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群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探究將學習任務群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即通過設計驅動性任務群、輻射性任務群、結構性任務群、實踐性任務群、評價性任務群的方式,實施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切實鍛煉學生各項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金雨亭(1992—),女,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景城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設置學習任務群,能切實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以分析、探究任務的方式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了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習任務群的價值,同時圍繞學習任務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具體探究。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群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要重視學習任務群與閱讀課程的結合,切實鍛煉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在應用學習任務群時,教師要依據(jù)閱讀內(nèi)容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并提高學習任務的針對性,以此讓學生做到對閱讀知識的針對性掌握。從學習任務群的內(nèi)容層面看,任務內(nèi)容涉及詞匯、語法、句子結構等各項知識,通過學習任務群,學生既能筑牢自身的閱讀基礎,也能鍛煉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1]。因此,教師立足閱讀教學,并在學習任務群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分析內(nèi)化、外化應用,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作品,增長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相較于傳統(tǒng)語文課堂而言,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更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方面,閱讀內(nèi)容以任務的方式呈現(xiàn),能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新鮮感,提高學生參與探究任務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習任務能讓學生產(chǎn)生自我驅動的學習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主動探究任務。這樣,學生便能在以學習任務群為主的語文閱讀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
在組織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群時,教師除了采取互動講授、自主學習等方式,還會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經(jīng)歷共同探究、合作思考、交流分析的學習過程,并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其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因此,教師要保證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讓學生做到切實探究學習任務,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學習任務群的策略
(一)設計驅動性任務群,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驅動性學習任務群是指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動力為目標而設計的任務組合。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為了切實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立足閱讀內(nèi)容,合理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與啟發(fā)性的學習任務,并組織學生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各項任務[2]。這樣的學習任務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xiàn)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7課《松鼠》為例。在教學中,教師需合理設計驅動性學習任務,以驅動學生高效學習閱讀知識。首先,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應掌握的不同閱讀內(nèi)容,設計不同難度的驅動性學習任務。任務一:整體閱讀文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準確理解詞語含義。任務二:標出自然段序號,思考課文講了哪些與松鼠有關的知識。任務三:思考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松鼠,松鼠有哪些特點?經(jīng)過對上述基礎驅動性任務的思考,學生能對文章形成整體認知、知曉文章主要內(nèi)容。其次,教師需要進一步設計具有難度的驅動性學習任務,深化學生思考。任務四:按照“介紹方面、主要特點、具體表現(xiàn)”的分類,整理文章中有關松鼠特點的內(nèi)容。任務五:你認為作者是如何寫出松鼠漂亮形象的呢?從中能獲得怎樣的情感體驗?任務六: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松鼠的特點?說明方法的優(yōu)點是什么?經(jīng)過對這些驅動性任務的思考,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得到充分鍛煉。最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回顧驅動性任務群,幫助學生對任務群內(nèi)容進行整體認知,強化學生對閱讀文章知識的把握。
(二)設計輻射性任務群,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輻射性學習任務群是指以教材內(nèi)的閱讀文章為基點,通過拓展相關知識的方式而設計的任務組合。輻射性任務群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拓寬閱讀視野,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外閱讀知識印證課內(nèi)所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3]。同時,輻射性任務群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做到對課內(nèi)課外閱讀知識的關聯(lián)性思考。因此,教師應重視設計輻射性任務群,并有效開展閱讀教學。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2課《四季之美》為例。在教授該篇文章時,教師可基于閱讀文本設計輻射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鍛煉發(fā)散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可從文章題目入手,設計輻射性學習任務,如通過閱讀和賞析《四季之美》,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內(nèi)容或情感?該任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為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提供了較大空間。針對這一任務內(nèi)容,學生可以回答自己對文題的理解,而后再加入自己經(jīng)歷的四季的不同美,具體闡述自己的想法。這樣,便完成了對該任務的發(fā)散思考。其次,教師可選擇文章具體語句或段落,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抓住關鍵詞感受畫面的變化,并結合古詩詞或其他文章進行發(fā)散思考。比如,有學生結合文章第三段分享自己對秋天黃昏的感受:先分享自己從段落中感受到的黃昏的畫面,如點點歸鴉、成群大雁、夜幕降臨、蟲鳴漸起;而后再關聯(lián)相關古詩,進一步闡釋自己為什么喜歡秋天的黃昏,如《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生動描述了傍晚霞光下落與孤雁飛翔的景象。最后,教師以輻射性任務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的回顧思考,讓學生有效整理課程中發(fā)散性的內(nèi)容,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設計結構性任務群,提高知識整合能力
結構性學習任務群是指教師以閱讀文章為基礎而設計的具備結構性特點的學習任務群,對學生的結構思維培養(yǎng)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通過完成結構性學習任務群,學生能夠做到對閱讀知識的系統(tǒng)認知,提高知識整合能力。在設計結構性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重視將結構性這一特點體現(xiàn)在學習任務的題目或是最終的探究結果中,讓學生能做到真實感受學習任務群的結構性特點,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4]。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鳥的天堂》為例。首先,教師可從文章結構入手設計學習任務,如整體閱讀文章,你認為文章是按照怎樣的結構行文的?針對這一任務內(nèi)容,學生在整體閱讀文章后,應知曉文章分別從“樹”“鳥”兩個角度進行闡述,且在描寫“樹”時,重點刻畫了樹的靜態(tài)美,如“樹”的“大”“茂盛”;而在描寫“鳥”時,則重點刻畫了鳥的動態(tài)美,如“鳥”的“多”“歡快”。其次,教師可將探究點落在具體段落上,讓學生對段落內(nèi)容作結構性解讀。比如,請學生以第五自然段為例,具體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河面變窄處的榕樹和樹葉景象的?在分析這一段落內(nèi)容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如“第一句話能讀出怎樣的含義?第二句話又能讀出怎樣的含義?”,以此讓學生完成對段落中每句話的分析,從而提高學生對段落內(nèi)容的結構性掌握。最后,教師可圍繞整堂閱讀課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以思維結構圖的方式整理本課閱讀知識。這樣,學生便能通過整體梳理、系統(tǒng)建構的過程,做到對本課閱讀知識的結構性掌握。
(四)設計實踐性任務群,提升遷移運用能力
實踐性學習任務群是指圍繞閱讀教學內(nèi)容而設計的具有實踐性質的學習任務,并據(jù)此形成的任務組合。在應用實踐性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達成兩個目標,一是讓學生意識到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關系,并能夠通過實踐任務印證所學知識;二是借助任務群切實鍛煉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讓學生做到熟練運用閱讀知識。教師應重視設計實踐性學習任務,并做到有效組織學生解決實踐性任務,真正促進學生遷移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古人談讀書》為例。首先,教師需要關聯(lián)學生生活實際,設計理論結合實踐形式的實踐性任務。任務一: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思考應怎樣理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古文;任務二:請列舉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說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對讀書的重要性;任務三:在當前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下,你認為應如何真正做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上述學習任務都與生活實際有著較強關聯(lián),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理論知識需要在生活中進行實踐,且生活實踐也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其次,教師可通過設計學習任務的方式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yè),如請學生任選一則古文,并根據(jù)自己對古文的理解,為古文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的應用場景。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對話的方式闡述古文內(nèi)涵,也可以借助故事的方式體會古文的意義,做到對課程內(nèi)容的實踐性運用。最后,教師可設計一個對比性的學習任務,如對比古文思考,你認為在應用古文時應注意哪些實際問題?
(五)設計評價性任務群,強化自我反思能力
評價性學習任務群是指以閱讀課程知識為評價內(nèi)容、以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為評價依據(jù)而設計的學習任務。一般而言,評價性學習任務群主要應用于閱讀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回顧課程內(nèi)容階段。對學生而言,評價性學習任務能幫助其更好地反思所學知識,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掌握不足或理解不深入的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在回顧課程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課程知識的全面掌握,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5]。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6課《憶讀書》為例。在回顧本次課程內(nèi)容時,教師可設計評價性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課程知識的鞏固掌握。對此,教師可設計如下評價性學習任務。任務一:通過回憶文章內(nèi)容,你認為自己是否掌握了文章結構以及文章內(nèi)容?針對這一學習任務,學生應準確寫出文章的結構框架以及主要內(nèi)容,同時按照一星到五星的標準為自己的答案作出評價。任務二:回顧文章對讀書的看法,你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闡述讀書的意義的?教師設計這一任務內(nèi)容是為了檢測學生是否做到了全面理解文章內(nèi)容,能否提煉文章觀點,以及能否闡述自己對文章觀點的思考。任務三:文章是否給出了讀書的建議?你認為應該怎樣讀書?通過這一任務內(nèi)容,學生可以進一步反思作者對讀書的看法,并從中獲得正確讀書的方法,從而提高對文章的反思,真正實現(xiàn)對文章內(nèi)容核心的鞏固掌握。
結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能達成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獨立自主學習、綜合運用知識的目的,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顯著增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綜合思考學生學情和學習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合理設計滿足學生需求的學習任務群,以此帶領學生真正走進閱讀世界,有效探究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能力,成長為具備深厚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新時代學生。
【參考文獻】
[1]胡路路,馬奔.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8):10-12.
[2]張敬.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2023(11):33-35.
[3]孫曉娟.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3(35):70-72.
[4]孫葉.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11):53-54.
[5]滕玉玲.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3(3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