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法通過具象化的案例進行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在課堂上的專注度。從依標設計案例內容、結合情境導入案例、設計案例驅動問題、布置案例訓練任務等環(huán)節(jié)探討以案例教學法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策略,旨在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案例、獲取知識方面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學科育人目標。
【關鍵詞】高中物理;案例教學法;教學活動
作者簡介:劉小燕(1986—),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
新課標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做了描述,指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某個案例或多個具有共性的案例,來引入相關知識點,能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契合新課標要求。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案例教學法的特征,結合學科特色合理設計案例,驅動學生主動探究案例,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源于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的“問答法”教學形式[1]。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案例教學法應運而生,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方法已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模擬或者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并對其進行處理,將其轉化成案例,讓學生進入案例的場景中,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能幫助學生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增強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吸引學生關注
與傳統(tǒng)機械化、形式單一的講授不同,案例教學根據生活中的真實場景設計需要學生思考和分析的典型案例,能夠吸引學生關注[2]。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提供的案例內容,需要開動腦筋,思考有關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在模擬生活場景的實踐中獲取知識、經驗。其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物理在促進社會發(fā)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
(二)驅動學生自學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主動研究案例中的問題,積極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結合所學知識順利解決問題。教師借助案例教學法,圍繞教學主題引入真實生動的案例,搭建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能夠實現(xiàn)由知識灌輸向能力培養(yǎng)的轉變,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此期間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學會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三)深化學生認知
應用案例教學法組織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期間,教師通常會結合學科特點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解決問題[3]。教師聯(lián)系近期的熱點話題等選擇案例,可以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感悟物理學家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進而深化認知。
三、以案例教學法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了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將對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期望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參考。
(一)依標設計案例內容,保障教學效益
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是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的一項要求。科學設計教學目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對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期間,為發(fā)揮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應先分析教材內容,圍繞核心素養(yǎng)要求設計相關目標,再根據所設計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案例,確保案例內容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保障教學效益。
以粵教版必修第二冊“曲線運動”一課為例,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本課介紹了曲線運動的諸多特征;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夠知道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由于高一階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描述物體的直線運OCDMvhJmDPLLEaZlig1iug==動狀態(tài)的經驗,但可能對曲線運動的本質的認知還不到位,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為:1.學生能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掌握速度、合外力方向與曲線彎曲情況之間的關系,形成關于曲線運動的物理觀念。2.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通過順利解決問題培養(yǎng)科學思維。3.學生能以小組為單位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實踐活動任務,感受到科學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所得出的結論將服務于生活實踐,強化責任意識。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學生認知,利用有關鏈球運動的素材,向學生展示運動員在比賽中拋擲鏈球的視頻,并啟發(fā)學生探究運動員拋出的鏈球的運動方向及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方向的變化,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二)結合情境導入案例,營造良好氛圍
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學習興趣為切入點,通過科學的手段導入案例,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確保物理教學的高效實施。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呈現(xiàn)直觀的畫面,引發(fā)學生對相關現(xiàn)象的思考與討論,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感知物理學習的魅力。
以粵教版必修第三冊“靜電現(xiàn)象”一課為例,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了解靜電的應用,知道如何防止靜電事故的發(fā)生,掌握靜電平衡的概念。依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選擇將日常生活中穿、脫衣服的行為作為案例,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回答自己平時在穿、脫衣服時是否也遇到過與視頻中的主人公一樣的情況,并試著分析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猜想與反饋引入靜電知識,講解靜電平衡的相關內容。之后,在講解電荷密度與電場強度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關于高層建筑上安裝的避雷針的資料,以此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分析避雷針是如何避開雷電的。這樣,在情境的驅動下,學生能夠在理解物理原理的基礎上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活動的質量。
(三)設計案例驅動問題,發(fā)展高階思維
案例教學法應用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基于案例經歷猜想、質疑、分析、總結等過程,增強問題解決能力[4]。作為案例教學的實施者,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思考空間,給予學生探究與討論的機會,以此發(fā)揮案例的應有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由低階到高階的轉變。與此同時,為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安排問題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地導入問題,驅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從而落實核心素養(yǎng)。
以粵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動量定理”一課為例,學生通過學習本課,要能結合已學知識推導出動量定理的公式,理解動量定理的內涵。圍繞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展示“汽車安全性能是衡量汽車品質的重要指標。碰撞試驗是綜合評價汽車安全性能的有效方法”的案例內容,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汽車碰撞試驗的其他資料,并用“當兩個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其中一個物體動量的變化和它所受的力有怎樣的關系呢?”這個相對簡單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用以下幾個難度有所提高的問題來驅動:在分析物體動量的變化和它所受的力之間的關系前需要討論哪些內容?在初始時刻,物體的速度與時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它的加速度應為多少?在學生回顧了加速度計算公式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牛頓運動定律來分析沖量的概念,進而明白“物體在一個過程中所受的力的沖量等于它在這個過程始末的動量變化量”。最后,為幫助學生鞏固本課知識,順利實現(xiàn)遷移與運用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兩個相同的玻璃杯從同樣的高度下落,分別落到柔軟的地毯上以及堅硬的地面上”的案例內容,向學生提問:“如何運用動量定理來解釋?”這樣,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四)布置案例訓練任務,促進學用結合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能夠主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5]。為了促進學用結合,發(fā)展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圍繞案例設計訓練任務,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并將解題過程、方法以清單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之后在班級內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
做到學以致用,積累豐富的經驗,逐步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以粵教版必修第一冊“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一課為例,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運動規(guī)律及特點,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本課教學活動結束后,為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基于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如下練習題,啟發(fā)學生結合物理實驗自主解答。
一輛汽車在筆直的路面上由靜止開始運動,在運動時逐漸加快速度,在駕駛員踩剎車之后逐漸停止運動。請問隨著時間的變化,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它是怎樣實現(xiàn)加速和減速的?怎樣探索物體運動所蘊含的規(guī)律呢?
對此,學生在自主實踐期間,可以依據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確定實驗方法,測量實驗數據,繪制汽車的v - t 圖像,判斷物體的運動特點,進行加速度的計算。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設計理念以及實驗過程等,使學生通過討論相互借鑒彼此的經驗,實現(xiàn)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應用案例教學法組織高中物理教學活動,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先對案例教學法的內涵與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再提出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具體策略。高中物理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確定案例內容,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導入案例;通過設計問題、組織訓練的方式來引導與啟發(fā)學生獨立完成相關任務,使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這樣能夠彰顯案例教學法的實際價值,更好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以及與他人的交流來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核心素養(yǎng)。在后續(xù)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科特色以及學生發(fā)展需求設計案例教學方案,確保學生能在案例的輔助下夯實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參加高考做好準備、儲備能量。
【參考文獻】
[1]葛芳.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物理,2023,44(4):145-147.
[2]許亞娜.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3(14):7-9.
[3]劉歆宇.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廣西物理,2023,44(1):71-73.
[4]王亞雄.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考,2021(10):31-32.
[5]熊志剛.關于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2020(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