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除了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學科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跨學科的思維、經驗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因此,教師應打破學科的界限,通過跨學科學習的方式,將主題學習整合到課程中,從真實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實現(xiàn)跨學科主題學習。本文以中小學書法學習為例,從跨學科學習以及跨學科實踐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1.結合社會生活與學生興趣的跨學科學習
主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主題的確定要關注社會生活。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和社會之間的緊密聯(lián)結,讓學生在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感受中國書畫的當代價值,學校要求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關注與中國書畫相關的社會熱議問題,如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引發(fā)觀眾“故宮跑”等現(xiàn)象。教師可以對這些社會熱點現(xiàn)象背后所屬的核心議題進行提煉,篩選能夠結合社會熱點議題和學科核心知識的跨學科學習主題。
此外,跨學科學習的主題選擇還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入手,關注學生的興趣,同時對學生的興趣進行甄別和升華。
在開展主題學習前,教師可以進行學情調查,通過問卷或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學生生活的校園環(huán)境,身邊的小動物、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學習主題。例如,教師在學生的班級宣傳欄中偶然看見了學生考試前的誠信教育簽名,這種簽名形式很像古代的一種篆刻形式——花押。于是,教師將誠信教育簽名延伸到“誠信教育”主題活動上,讓學生從花押簽名的設計(美術漢字字體設計)開始,到毛筆書寫(書法落款練習),再到刻制一枚屬于自己的花押?。ㄗ痰膶W習體驗),最終落印鈐蓋,做出自己莊嚴的承諾(誠實守信教育)。
2.融合文化自信與藝術理解的跨學科實踐
文化自信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指的是學生認同中華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藝術課標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文化理解”,它要求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增強文化自信。在課程目標上,兩者均要求學生去“致敬經典”,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文學和藝術價值。因此,教師可以遵循上述要求,橫向研讀學生的教材,尋找學科之間的內容融合。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中有關于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包括清明節(jié)、春節(jié)等;人民美術出版社版本的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學生要鑒賞的名畫是《清明上河圖》,教材中有讓學生集字創(chuàng)作的內容。于是,教師在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帶領學生開啟了“清明詩會”的主題學習,開展了設計詩會海報、清明詩作書法表演、吟誦先賢文學作品、再現(xiàn)《清明上河圖》盛景等活動。
編輯 _ 曹洪彪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