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義]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和規(guī)范體育高端智庫的建設管理工作是積極推進我國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方法/過程]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通過厘定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應然特征,剖析其在認識水平、目標導向、決策設計、組織運行、隊伍建設及產(chǎn)出轉化等6個維度的現(xiàn)實困境,從而明確智庫未來發(fā)展的路徑選擇,以期為實現(xiàn)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影響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決策參考。[結果/結論] 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路徑選擇包括:明確功能定位,拓寬經(jīng)費渠道;強化人才支撐,釋放研究活力;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運行機制;注重協(xié)同配合,推動成果轉化。
關鍵詞:體育高端智庫 決策咨詢 體育事業(yè) 智庫建設
分類號:G80-05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5.14
1 引言
智庫(think tank)亦稱“思想庫”或“智囊團”,是指由多學科專家組成,旨在為決策者提供政策咨詢和戰(zhàn)略規(guī)劃的知識共同體[1]。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月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將其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nèi)容,進一步健全決策咨詢制度。
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yè)日益發(fā)展壯大,但要實現(xiàn)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無疑對我國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chǎn)業(yè)、體育文化、體育外交等領域的科學戰(zhàn)略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體育智庫作為體育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以其專業(yè)知識推動我國體育基礎理論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同時也有力提升了我國體育政策制定、實施及評價的科學性[2]。國家體育總局在《“十四五”體育發(fā)展規(guī)劃》中指出,應充分發(fā)揮智庫在服務體育改革發(fā)展中的特殊作用,支持打造一批具有重要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高端智庫。
2017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guī)司發(fā)布《關于組織申報“體育高端智庫(2018—2020)”的通知》,正式拉開了我國體育智庫建設工作的序幕。然而,由于未知原因,該項目未能落地實施。直至2022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又重新啟動新一批體育高端智庫(2023—2025年)遴選工作,并于同年12月印發(fā)《體育高端智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不僅對體育高端智庫的概念與建設原則進行了明確界定,同時還就其申報認定、職責任務、組織管理、經(jīng)費管理及評價考核等方面作出了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和說明。在此背景下,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重點關注了體育高端智庫建設所應遵循的基本特征,結合其所面臨的主要發(fā)展困境,由此探尋新時期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實踐進路,旨在延拓我國體育智庫研究理論向度,同時促進體育高端智庫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體育強國建設。
2 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應然特征
體育高端智庫建設應立足我國體育發(fā)展實際,充分體現(xiàn)體育特色。本文綜合對《辦法》的文本解讀及既往文獻的觀點參考,歸納并提煉出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在4個維度上具有的應然特征。
2.1 智庫定位的學術性與專業(yè)性
根據(jù)《辦法》有關其職責任務的界定,體育高端智庫必須面向國家體育戰(zhàn)略需求,直接服務于理論指導實踐中間環(huán)節(jié)的體育行政部門決策,并肩負體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體育國際交流合作,以及體育治理方案提供等重大使命。因此,基于在咨政建言渠道上的比較優(yōu)勢,體育高端智庫應參考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范式,通過挖掘特色優(yōu)勢研究領域并深入開展實地調(diào)研,進而對政策設計的戰(zhàn)略目標、主要任務、政策保障等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論證,使體育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而從決策全周期、全流程視角來看,體育高端智庫還應充分發(fā)揮其在體育政策宣傳解讀、監(jiān)督評估等工作中的外腦和參謀作用,以全面提高政策研究的針對性與客觀性。除此之外,依托高校設立的體育高端智庫應利用其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等學術資源優(yōu)勢,加強體育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研究的經(jīng)世致用功能,圍繞體育基礎理論和跨學科研究強化聯(lián)合攻關,并力爭在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與技術手段方面實現(xiàn)突破創(chuàng)新,從而為體育決策咨詢研究提供相應的學理支撐和方法論支持。
2.2 研究選題的前瞻性與全球性
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是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體育高端智庫應聚焦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所暴露出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例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三大球”項目整體發(fā)展不足、體育市場主體活力尚未充分激發(fā)、體育法律規(guī)范體系仍然十分滯后等[3],統(tǒng)籌整合優(yōu)質(zhì)資源,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按照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要求對相關問題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并進一步開展專題研究和追蹤預測。同時,體育高端智庫也要敢于探索體育改革發(fā)展各領域中前人未涉足的重點、難點問題,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破解方案,如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基礎上的職業(yè)體育市場化發(fā)展問題、朝陽性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政府主導作用缺失問題等。在俄烏沖突引發(fā)全球動蕩的國際環(huán)境下,體育政治化傾向重新抬頭。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體育高端智庫應緊跟全球體育熱點議題,加強與國際體育知名智庫的合作交流,注重對外傳播能力建設,增強我國體育外交的規(guī)則制定權與議程設置力,為全球體育秩序建構和賽事格局重塑貢獻中國智慧[4]。
2.3 決策咨詢的復雜性與適用性
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時代的到來,使兼具體育事業(yè)和體育產(chǎn)業(yè)雙重屬性的體育治理問題呈現(xiàn)出復雜多元的動態(tài)演變趨勢,某個問題情境往往與多個致因相關聯(lián)。例如,影響群眾體育發(fā)展的政府主導、部門聯(lián)動、全員參與等要素缺一不可,制約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化運營等因素須同時發(fā)力。要根本性解決上述問題,單靠體育行政部門一己之力顯然難以完成,這不僅需要體育高端智庫主動加強與政府、企事業(yè)單位、體育組織、公眾等主體的協(xié)同互動,摸清制約體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著力提高綜合研判和戰(zhàn)略謀劃能力,而且還需要整合匯聚多個專業(yè)、行業(yè)的精英人才,以系統(tǒng)化思維進行跨學科知識生產(chǎn),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值得強調(diào)的是,體育高端智庫所提供的研究報告不能只是概念、設想、思路等方面的宏觀理論或者“萬金油”式的對策建議,須在明確利弊的基礎上盡可能設計多種決策方案供體育行政部門選擇參考。具體來講,智庫人員應當深入相關部門和基層群眾摸清底數(shù),做最真實的科學調(diào)研,以此獲取翔實可靠的一手研究資料,切實增強政策建議的含金量。而在決策設計時還應遵循彈性原則,附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標準、方法和手段,使之成為專業(yè)化、建設性、能管用、可落地的政策舉措。
2.4 組織運營的自主性與科學性
保持相對自主性是體育高端智庫開展研究活動并產(chǎn)生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前提和基礎。原因在于:一是智庫服務體育行政部門的單一性,必然需要智庫建設的專業(yè)性;二是智庫以持續(xù)助推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體育公共政策完善為宗旨,因此需要智庫建設保持穩(wěn)定性;三是智庫開展學術研究需要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區(qū)別于其他學術研究范式的學術規(guī)范與考核評價制度,這種對接體育行政部門的學術研究性質(zhì)和制度橋梁必須保持其特殊性。從外在表征看,一方面,體育高端智庫在議題選擇、研究過程、觀點表述等環(huán)節(jié)均應享有足夠的自由度,通過科學嚴謹?shù)卣撟C體育改革發(fā)展問題,從而與體育行政部門平等溝通對接;另一方面,區(qū)別于掛靠在高校二級學院或部門下的虛擬研究平臺,體育高端智庫作為獨立設置運轉的實體性研究機構,須配齊專門的辦公場所和必備的軟硬件基礎設施,探索通過財政撥款預算、市場化籌措、社會捐贈等渠道健全完善多層次的經(jīng)費保障體系。而在內(nèi)部治理層面,體育高端智庫也應致力于擺脫隸屬單位的行政依賴,按照準市場運行模式參與委托外包項目的招投標競爭,同時依據(jù)研究項目特點建立科學合理且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組織形式、成果評價、人才聘用及考核獎懲等機制。
3 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實然困境
時至今日,我國體育智庫建設進程依舊緩慢,2022年11月成立的9家體育高端智庫,就其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言,距離體育強國戰(zhàn)略實施的目標要求均存在力度不足問題。基于對相關主體的前期調(diào)研,本文擬對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在認識水平、目標導向、決策設計、組織運行、隊伍建設及產(chǎn)出轉化等6個方面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全面梳理與系統(tǒng)總結。
3.1 認識水平:定位不準,方向易偏
體育高端智庫主要圍繞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體育公共政策制定開展決策咨詢服務工作,其本質(zhì)是通過提供學術研究成果影響體育決策實施。然而,現(xiàn)實中的體育智庫組織往往受制于行政領導權威或局部利益約束,成為已有體育政策法規(guī)的宣講者,而未能擔當起引領、助推體育政策法規(guī)健全完善的思想庫和策源地。此外,受資金支持、項目來源等因素影響,體育智庫又往往變?yōu)轶w育行政部門的“依附品”。揣摩主管單位心理動機和行為準則,尤其不可觸動自身利益的顧慮,已成為體育智庫的思想慣性和行為依賴。因此,在目前尚未形成體育決策咨詢機制一體銜接、互為支撐的情況下,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體育智庫獨立、客觀地承接黨和政府體育決策咨詢業(yè)務的環(huán)境和條件。
3.2 目標導向:把現(xiàn)象當問題,偏離自身職責
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chǎn)業(yè)、體育文化、體育法治、體育外交等眾多領域存在著諸多阻滯體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現(xiàn)實因素。如何將紛繁復雜的體育現(xiàn)象背后的致因提煉出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抓住問題的要害,而不是看到某種體育現(xiàn)象就談對策,已然成為當前體育智庫所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例如,基層體育行政部門缺失后的群眾體育基層組織怎樣補位,廣場舞熱度不減的深層次緣由是否與廣大老年人情感需求和價值歸屬有關等。要關注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和領導期待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分析其理論依據(jù)或國際經(jīng)驗。要預判性地刻畫出制約體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關鍵影響因素,把別人還沒有看清楚的事情講明白,方可提升體育智庫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提高研究成果的采用率,增強體育智庫的身份認同。
此外,隨著體育普及化程度日益攀升,體育領域的公共事件更加“出圈”,導致體育智庫追熱點、蹭熱度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其中有些不可能深入研究的話題,不僅影響著體育智庫的主責、主業(yè)和精力投入,而且也容易導致智庫建設評價激勵方式的偏離。
3.3 決策設計:調(diào)研聯(lián)絡渠道不暢,制約因素把握不準
影響體育事業(yè)和體育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土地、資金、稅收、人才、技術、水電暖價格等資源條件,按其現(xiàn)行職能劃分,分別隸屬于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等不同政府部門。高校體育智庫研究人員缺乏對政府跨部門協(xié)同效能影響因素的深刻認知,勢必造成研究成果的碎片化。此外,尚未熟練把握政府體育決策咨詢過程中的程序和規(guī)律,又必然影響著政策落地的實效。因此,對影響體育決策認知的模糊判斷,以及程序化體育決策形成的復雜繁瑣限制,已嚴重制約了體育智庫決策咨詢成果的質(zhì)量。同時,由于體育智庫深入政府職能部門的聯(lián)絡渠道尚未建立,其無法消除信息資源鴻溝,從而難以提供高質(zhì)量決策咨詢報告。
3.4 組織運行:智庫獨立性較弱,彼此間缺乏合作
體育高端智庫應當健全運行機制,明確其主管單位和隸屬關系。借鑒易劍東等[5]對我國體育智庫的分類,首批入選的9家體育高端智庫無一例外均屬于大學附屬型體育智庫,同類別中還包括早年由國家體育總局不同部門審批認定并掛靠于各共建單位的25個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以及43個體育文化研究基地。然而,以上研究基地由于缺少項目經(jīng)費支持且組織治理結構松散,現(xiàn)如今儼然已是“形同虛設”。與其相類似的是,體育高端智庫因受制于體育總局和所屬高校的雙重領導,在人才任用、經(jīng)費來源、場地設施、項目承接、項目管理等方面亦難以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在我國體育智庫的發(fā)展歷程中,由國家及地方黨政部門主管的體育政策研究機構或體育行政部門直屬事業(yè)單位憑借其資金、人才、數(shù)據(jù)、渠道等多重優(yōu)勢,始終處在政府決策咨詢高地,典型機構包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河北省體育局先后支持創(chuàng)建的河北體育智庫(全國首家體育新型智庫)[6],以及河北省詠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發(fā)展研究院等。與此同時,我國單項體育協(xié)會智庫、新聞媒體甚至民間體育智庫也都紛紛興起,如中國網(wǎng)球協(xié)會高端智庫、廣東二十一世紀環(huán)球經(jīng)濟報社(首批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chǎn)業(yè)研究基地)、體銀智庫、氪體咨詢等。但有待商榷的是,上述智庫由于資源稟賦差異,總體尚處于自說自話、各自為政的局面[7]。
3.5 隊伍建設:人員配備不合理,考評機制待完善
體育高端智庫應當設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首席專家,并配備足夠數(shù)量的研究人員,形成人才結構多元化且穩(wěn)定高效的研究團隊??v觀首批高端智庫建設單位,其高校附屬的性質(zhì)決定了團隊研究人員皆以學術型為主,相對缺乏在政界或實業(yè)界從事體育行政管理的歷練和經(jīng)驗。進一步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作為首批入選的9家體育高端智庫建設單位,其專職在崗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寥若晨星,這種兼職為主的組織運行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體育智庫單位的正常運營。此外,不同于高校體育智庫多沿襲本??蒲邢到y(tǒng)的考核評價機制[8],上述談及的官辦體育智庫和民間體育智庫都更加注重智庫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及研究人員的參與貢獻,這對智庫人才的成長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然而,高校體育智庫成果的評價內(nèi)容尚未納入專業(yè)技術人員考核與晉升管理體系,如此規(guī)定也抑制了高校智庫研究者潛心研究政府決策并提供咨詢服務的主動性。
3.6 產(chǎn)出轉化:以學術科研為主,成果應用價值低
體育高端智庫應當根據(jù)自身研究專長,以前瞻務實的咨政建言輔助體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圍繞體育強國建設的重點細分領域,首批入選的9家單位大多以團隊前期理論研究或其所承擔的縱向課題為依托,進一步凝練生成智庫主攻方向。例如,成都體育學院在2015年和2019年先后獲批“中國古代體育文物調(diào)查與數(shù)據(jù)庫建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研究(1949—2019)”兩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為申報體育文化與宣傳領域的體育高端智庫奠定重要基礎,也決定了智庫建設的主要研究方向。但目前,體育高端智庫的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等)仍聚焦于學術話語體系,與政府決策的政策話語體系存在著一定差異。這使智庫理論成果轉化應用的范圍有限,對政府決策的貢獻也還不夠明顯。
同時,盡管我國各類體育智庫每年產(chǎn)出的研究報告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絕大多數(shù)成果為了迎合政府喜好將其重點置于對現(xiàn)行政策的解讀與宣傳上,而對政策制定的引導、調(diào)節(jié)、預警等功能則幾乎流于形式,針對體育改革發(fā)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亦鮮有實招、硬招、新招。另外,由于體育智庫在數(shù)據(jù)調(diào)研時難以完全克服信息不對稱的障礙,其所提建議可能脫離社會實際需求[9],因而最終能被政府有效采納并轉化為具體舉措落地的智庫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4 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路徑選擇
縱觀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的探索歷程,新型智庫的發(fā)展變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同時,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也倒逼智庫不斷進行自我革新,二者同頻共振、相互促進。由此可見,體育高端智庫的出現(xiàn)無疑也將成為助力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下文通過演繹我國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的未來向度,力圖助力其實現(xiàn)數(shù)量擴張與質(zhì)量提升同步發(fā)展。
4.1 明確功能定位,拓寬經(jīng)費渠道
體育高端智庫在發(fā)揮咨政啟民的作用時應超脫于體制約束,樹立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敢于揭示體育改革發(fā)展中的真實問題和各種亂象,而非趨炎附勢并成為特殊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為此,體育行政部門應通過相關政策法規(guī)進一步提高體育高端智庫的合法性地位,給予智庫專家學者更多的研究空間,鼓勵其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發(fā)表觀點[10]。同時,體育高端智庫也需突出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圍繞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學校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chǎn)業(yè)、體育文化、體育科教、體育法治等領域形成相對固定的特色化研究方向,堅持高起點推進、差異化發(fā)展,通過長期精細化運營,打造智庫品牌形象。
面向未來,體育高端智庫不僅要在研究上破除思想禁錮,還應在財政、運營等方面突破成本桎梏。一方面,逐步轉變政府對體育高端智庫的直接資助方式,健全政府購買體育決策咨詢服務機制。如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將智庫產(chǎn)出的咨詢報告、政策文本、規(guī)劃設計、調(diào)研數(shù)據(jù)等納入政府購買范圍,促使政府與智庫規(guī)范合作,以保障智庫獲取政府資金渠道的多元化。在此過程中,應突出專業(yè)性的需求對接,推動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為地方體育行政部門決策服務。另一方面,體育高端智庫也應主動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在完成體育行政部門決策咨詢?nèi)蝿盏幕A上積極為體育社會組織、體育企業(yè)等市場主體提供智力支持,并通過承辦會議講座、開展研修培訓、出版物銷售、接受社會捐助等多種途徑籌措經(jīng)費,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4.2 強化人才支撐,釋放研究活力
人才是新型智庫建設的第一資源,如何吸引、培養(yǎng)、管好智庫人才是體育高端智庫建設亟待解決的時代之問。以人才引育為抓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可圍繞以下4個方面共同發(fā)力。①人才聘用。體育高端智庫應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人才理念,根據(jù)課題性質(zhì)和研究需求靈活采用合同制、聘用制、兼職制等方式[11],同時,注重引進一定比例的海外研究人員,以及統(tǒng)計學、醫(yī)學、法學、傳播學等領域的專業(yè)人才。②人才培養(yǎng)。首批入選的高端智庫,尤其要在推動各類體育智庫良性發(fā)展中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協(xié)同其所屬高校擔負起人才培養(yǎng)的新使命,賦能體育學一流學科建設?,F(xiàn)階段,我國僅有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大學兩所高校入選體育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12],其他7家高校均可以體育高端智庫建設為契機,不斷總結和提煉我國體育改革發(fā)展的實踐經(jīng)驗,并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體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而要實現(xiàn)智庫人才培養(yǎ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議將符合資質(zhì)的智庫單位批準設立為體育學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過委托培養(yǎng)、定向培養(yǎng)、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模式深化復合應用型人才合作訂單式服務,全面提升體育高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③人才交流。借鑒國外智庫的“旋轉門”機制,積極倡導和實施智庫人才的互動流通,探索智庫研究人員與政界、學界、產(chǎn)業(yè)界、媒體界等行業(yè)人員之間的雙重轉化[13],推薦體育高端智庫專家到有關體育行政部門或國際體育組織掛職任職,使其具備戰(zhàn)略思維和世界眼光。④人才評價。首先,堅持把品德放在人才評價的突出位置。智庫人員應以國家利益為重,增強社會責任感與科研誠信意識,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其次,著重從服務體育行政部門決策的角度提升智庫研究成果在業(yè)績考核與職稱評定中的權重。例如,可以圍繞決策咨詢報告提交數(shù)量、智庫成果被各級政府部門采納數(shù)量、在《體育高端智庫報告》刊發(fā)文章的數(shù)量、高水平期刊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情況、權威媒體平臺刊發(fā)轉載等對體育高端智庫研究人員進行綜合評價,切實激發(fā)其從事智庫研究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政策。突出參與人員在項目中的實際貢獻,打破并糾正平均主義、論資排輩等不合理現(xiàn)象。
4.3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運行機制
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是建設體育高端智庫的重要保障,應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助力體育高端智庫規(guī)范有序運行。第一,內(nèi)部治理機制。遵循新型智庫發(fā)展規(guī)律,體育高端智庫應建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分設獨立的學術研究部門與財務審計部門,以任務為導向靈活選擇組織形式。智庫實行智庫負責人和首席專家分工負責的工作制度,前者負責智庫規(guī)劃制定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后者則主要承擔研究選題確定、成果評審轉化、督導項目進度等職責。第二,溝通聯(lián)系機制。體育高端智庫應與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職能部門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將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對接與成果報送轉化為常態(tài)化程序,降低智庫成果參與政府決策的成本。同時,體育行政部門不僅要對智庫咨詢意見做出及時反饋,還應在重大決策出臺之前通過舉行聽證會、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主動向智庫征集意見,進一步建立健全體育決策咨詢機制。第三,信息共享機制。體育行政部門應積極落實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體育決策咨詢研究項目成果庫、數(shù)據(jù)庫和案例庫建設,為體育高端智庫獲取開展研究所必需的相關資料提供便利。此外,建議利用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區(qū)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體育高端智庫資源共享平臺,進而提升其數(shù)據(jù)采集效率并有效防止泄密。第四,智庫評價機制。盡管《辦法》已就體育高端智庫考核工作提出了初步構想,但仍需制定出臺具體細則,闡明評價指標的測度方法及權重系數(shù)。體育高端智庫工作小組在開展綜合評估過程中可通過建立標準化體系實現(xiàn)流程統(tǒng)一化與考核精細化[14],將評價考核結果與其下一年度立項申報和經(jīng)費預算相掛鉤,并在建設期滿后嚴格執(zhí)行分級淘汰制,以此倒逼行業(yè)生態(tài)建設走向規(guī)范化,助推智庫高質(zhì)量發(fā)展。
4.4 注重協(xié)同配合,推動成果轉化
戰(zhàn)略問題的復雜性意味著體育高端智庫在決策設計過程中須主動協(xié)同多元主體整合分散的智力資源,整體可從如下兩個層面著力推進。(1)加強體育高端智庫與其他智庫之間的協(xié)同研究。為改變我國體育智庫隊伍規(guī)模小且彼此交流少的現(xiàn)狀,體育高端智庫可在體育總局政策法規(guī)司的指導下牽頭創(chuàng)建智庫聯(lián)盟,吸引各級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科學研究所,以及民間體育智庫等力量加入[15]。面向聯(lián)盟單位探索多家智庫聯(lián)合申報課題機制,以“混合所有制”的方式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協(xié)同攻關,并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來源,從而提高智庫成果產(chǎn)出質(zhì)量。(2)加強國家體育總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聯(lián)動。在體育治理實踐中,如有涉及國務院多個部門職責的工作事項,國家體育總局應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商定意見,推動建立最高層級的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例如,針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這一重大系統(tǒng)性工程,如何實現(xiàn)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等部委之間的戰(zhàn)略合作,并將目標任務和工作內(nèi)容細化分解到各個責任部門,對解決成果應用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具有重要意義。而體育高端智庫則應圍繞這些現(xiàn)實問題制訂推進方案,明確項目建設施工圖、時間表及優(yōu)先序。
作為智庫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研究成果的輸出與轉化既是體育高端智庫履行自身職責的客觀要求,又能提升其社會公信力和決策影響力,進而為后續(xù)申報國家高端智庫奠定堅實基礎。鑒于此,一是要提高智庫成果轉化效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體育高端智庫的產(chǎn)品供給應瞄準國家大政方針、緊盯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致力于以求真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不斷挖掘新材料、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主張,輸出能經(jīng)受住實踐檢驗的政策建議,使之切實服務于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二是要拓寬智庫成果發(fā)布渠道,引領國際輿論格局。全媒體時代下,體育高端智庫應樹立品牌觀念和推銷意識,通過舉辦公開論壇、專題研討會、新聞發(fā)布會以及請冠軍代言等儀式活動或借助門戶網(wǎng)站、公眾號、視頻號等網(wǎng)絡媒介加大對其研究成果的宣傳力度。同時,智庫應著力提高知識產(chǎn)權創(chuàng)造、運用及保護能力,對于涉密成果建議通過《體育高端智庫報告》等內(nèi)刊直接報送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人士參閱[16]。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體育高端智庫還應具備國際視野與合作精神,學習借鑒國外體育智庫建設的先進經(jīng)驗,積極開展跨國合作項目研究,深度參與全球體育治理對話,力求全方位提升其在國際體育輿論斗爭中的傳播力和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周湘智.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出場邏輯、運作機理與基本范式[J]. 圖書情報工作, 2021, 65(15): 51-60.
ZHOU X Z.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ppearance log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basic paradigm[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21, 65(15): 51-60.
[2] 劉璐, 胡慶山, 羅宇昕. “十四五” 期間體育高端智庫建設: 定位、原則、問題與路徑[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3, 8(1): 82-91.
LIU L, HU Q S, LUO Y X.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p think tank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Orientation,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path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3, 8(1): 82-91.
[3] 陳叢刊, 王思貝, 杜雨生. “十四五” 時期我國體育治理的重點任務、面臨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21, 38(5): 542-548.
CHEN C K, WANG S B, DU Y S. Major missions, challenge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sports governance in China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J].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2021, 38(5): 542-548.
[4] 張夢晨, 武音璇. 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1, 6(2): 15-23.
ZHANG M C, WU Y X.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1, 6(2): 15-23.
[5] 易劍東, 任慧濤. 中國體育智庫建設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5, 49(7): 5-13.
YI J D, REN H T. Research on spor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2015, 49(7): 5-13.
[6] 國家體育總局. 河北省體育局成立體育智庫 促進體育發(fā)展[EB/OL]. (2017-04-06)[2023-06-21]. 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66836/c20661126/content.html.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Hebei Provincial Sports Bureau established a sports think tan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undertakings[EB/OL]. (2017-04-06)[2023-06-21]. 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66836/c20661126/content.html.
[7] 周仲高. 智庫的科學分類與準確定位[J]. 重慶社會科學, 2013(3): 116-120.
ZHOU Z G. Classific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think tank development[J].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2013(3): 116-120.
[8] 王學彬, 鄭家鯤, 陳鋼. 體育智庫建設的國際經(jīng)驗與中國路徑[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20, 54(1): 47-53.
WANG X B, ZHENG J K, CHEN 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China’s road[J]. Journa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2020, 54(1): 47-53.
[9] 楊國慶. 體育治理視野下我國高端體育智庫的建設研究[J]. 體育科學, 2017, 37(12): 38-45.
YANG G Q. Research on high-end spor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 management[J]. China Sport Science, 2017, 37(12): 38-45.
[10]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項目組, 李凌. 中國智庫影響力的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J]. 社會科學, 2014(4): 4-21.
Think Tank Research Center of SASS, LI L.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hink tanks and policy advices[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4(4): 4-21.
[11] 盧江陽. 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人才管理運行機制研究[J]. 中州學刊, 2021(10): 75-81.
LU J Y. Research on the talen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w high-end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2021(10): 75-81.
[12] 柳鳴毅, 孫術旗, 胡雅靜, 等. 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體教融合策略[J]. 體育學研究, 2020, 34(5): 21-30.
LIU M Y, SUN S Q, HU Y J, et al. 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China’s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Sports Research, 2020, 34(5): 21-30.
[13] 任恒. 構建我國新型智庫“旋轉門” 機制: 內(nèi)涵、現(xiàn)狀及思路[J].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1(1): 75-84.
REN H. The construction of “revolving door” mechanism for China’s new think-tanks: Implications, status and idea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21(1): 75-84.
[14] 周湘智.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fā)展趨勢與走向[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2, 7(6): 1-10.
ZHOU X Z.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6): 1-10.
[15] 解毅飛, 李相如, 解國粹. 中國特色全民健身智庫建設方案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 2017, 53(3): 22-31.
XIE Y F, LI X R, XIE G C.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think tank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53(3): 22-31.
[16] 鄭榮, 唐偉航, 楊競雄, 等. 多元主體協(xié)同視角下的智庫影響力提升機制研究[J]. 情報科學, 2020, 38(9): 63-68.
ZHENG R, TANG W H, YANG J X, et al. Influenc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hink t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agent collaboration[J]. Information Science, 2020, 38(9): 63-68.
作者貢獻說明:
張瑞林:確定研究選題與論文框架,審閱和修改文章;
鄒尚均:收集資料,撰寫初稿,校對文稿,修訂格式。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end Sports Think Tanks: Ideal Features, Realistic Predicaments and Solution Paths
Zhang Ruilin Zou Shang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to a leading sports nation, strengthen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high-end sports think tanks is crucial for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ystems and capacities for sports governance. [Method/Process] Employ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ide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high-end sports think tanks and analyzes their current challenges across six dimensions: cognition level, goal orientation, decision desig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team building,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is analysis aims to outlin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ways for these think tanks, thereby facilitating a comprehensive enhancement of their influence. [Result/Conclusion]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clarifying the functional roles and broadening financial source; enhancing talent support and stimulating research vitality;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and refin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s; and emphasizing collaboration to boost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earch utilization.
Keywords: high-end sports think tank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sports undertakings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3-07-23 修回日期: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