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二十四首前奏曲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經(jīng)典之作,體現(xiàn)了晚期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精髓。他極為重視旋律的寫作,被譽為繼柴可夫斯基之后個性最為鮮明的旋律大師?;诖耍疚膶宅斈嶂Z夫《g小調前奏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以及演奏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樂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技巧,意在幫助相關研究者深入了解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及演奏風格,進而在演奏時更好地傳遞情感,使樂曲演奏更具藝術表現(xiàn)力。
一、拉赫瑪尼諾夫與《g小調前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出生于俄羅斯謝苗諾沃奧尼加城的一個富庶的家庭,受良好的音樂氛圍影響,自幼便展現(xiàn)出極高的音樂天賦。拉赫瑪尼諾夫9歲進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德米納斯基學習鋼琴。1901年,拉赫瑪尼諾夫完成了《c小調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是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其最受歡迎的代表作品之一。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豐富的情感表達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聞名,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前奏曲、練習曲和奏鳴曲,其中,《d小調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以其艱深的難度,成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難”。
二、《g小調前奏曲》音樂創(chuàng)作分析
(一)首部
該曲為帶復現(xiàn)的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由單三部曲式構成,中間部分為帶復現(xiàn)的副三部曲式,第三部分為帶再現(xiàn)的復三部曲式。三個部分的曲式結構體現(xiàn)了對比統(tǒng)一的特點,再現(xiàn)部采用第一部分的音樂元素,并重新進行運用和發(fā)展。
首部為單三部曲式,其中A段為第一小節(jié)至第十六小節(jié),這一樂段通過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結合,旋律具有極強的節(jié)奏感,音樂動機發(fā)展較明顯。這一部分包含兩個動機,第一小節(jié)左手低音區(qū)的八度彈奏營造出了沉郁的氛圍,同時,第一個動機出現(xiàn),樂曲節(jié)奏更為緊湊,音色動態(tài)變化明顯;第二個動機為第一小節(jié)后的四個八分音符。A部的第二樂段為第一樂段的重復,但在第二小段音型略有變化,在結尾部分加入了新的素材,起到補充的作用。B樂段是在A段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調式調性轉為降B大調,情緒表達更為激烈,并將A部的前十六后八節(jié)奏增加為兩個前十六后八,旋律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動力性?!秅小調前奏曲》所采用的拍號是四四拍,但在首部的動機部分,拉赫瑪尼諾夫并未按照四四拍的“強弱次強弱”的規(guī)律進行編寫,而是對強弱音進行了一定的處理,例如,在強拍部分使用了八分音符,以半拍的模式進行強拍,后接前十六后八的節(jié)奏型,使樂曲產(chǎn)生了類似錯位的效果,既有節(jié)奏上的動感,又有強弱轉換帶來的新穎藝術效果,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此外,作曲家還在第九小節(jié)通過音長拉伸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與下一小節(jié)的連接處進行停頓,既給聽眾留出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也盡情傳達了作曲家的藝術情感。
(二)中部
中部為整首作品的抒情性段落,共包含兩部分,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變化再現(xiàn)。中部第一樂段結束在g小調的屬和弦上,第一樂段可以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同樣結束在屬和弦上,樂句可以分為兩個樂節(jié),兩者在材料上完全相同,第二樂句的后半部分是樂段高潮部分。在第二十小節(jié)處,旋律線明顯上揚,大跳十度至高音區(qū),音樂情緒高漲,將全曲情感推向高潮,此時的音樂情感表達更為清晰直接,高聲部的和弦也由弱漸強,能夠激起聽眾內心的強烈共鳴。第二十四至二十五小節(jié),此處樂曲節(jié)奏變化頻繁,若嚴格按照樂譜節(jié)奏進行演奏,便會使音樂略顯生硬,因此,需要演奏者能夠有意識地劃分樂句,并在適當位置留出演奏氣口,樂曲情感表達效果也會變得大不相同。第二十七小節(jié)開始,雙手八度十六分音符快速下行,此時音域的變化使旋律線的力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隨著十一度上行大跳進行使旋律又出現(xiàn)一個新的高潮,樂曲旋律更具張力。從第四十小節(jié)開始,和弦繼續(xù)向上半音式發(fā)展,而旋律線條則從四十一小節(jié)開始下行。第四十二小節(jié)開始重復發(fā)展第一樂段。在第四十六小節(jié)處,在右手抒情段落中,右手大和弦層層遞進,力度不斷加大,在演奏到“do”時,情緒表達也隨之進入高潮。同時,力度的強弱變化和音長的拉伸還能營造出一種空靈的藝術境界,進一步豐富樂曲的情感表達。第二樂段在結尾處展開擴充式進行,同時運用三次模進,與再現(xiàn)部的動機性旋律進行呼應,有承上啟下之意。這里的處理偏離了最初強勁而明確的節(jié)奏,引入了一種新的風格技法,使樂曲充滿新穎的藝術氛圍。左手的伴奏大量使用延長的琶音,而右手的旋律部分則呈現(xiàn)了八度大調和弦,清晰地展現(xiàn)了作曲家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的獨特才能。
(三)再現(xiàn)部
再現(xiàn)部為單三部曲式,雖是首部的變化再現(xiàn),但其情感變化更為強烈。再現(xiàn)部共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五十三到六十三小節(jié),此處演奏速度較慢,是中部到再現(xiàn)部的過渡階段,通過兩次模進逐漸恢復演奏速度,隨后的樂句是對動機的擴充;第二部分是第六十四至第七十一小節(jié),是對首部B段的再現(xiàn),其將主旋律進行了再次強調;第三部分為第七十二小節(jié)至第八十三小節(jié),該部分結構變化更為豐富,上行半音逐漸增加,使樂曲達到高潮,隨后力度減弱,和聲織體變得稀疏,逐漸過渡到結尾。
總之,拉赫瑪尼諾夫的《g小調前奏曲》以其旋律的流暢性、情感的豐富性廣受贊譽。其中,“階梯式”旋律被視為拉赫瑪尼諾夫旋律風格的顯著標志?!秅小調前奏曲》包含兩個主要動機旋律,其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向前推進,達到高潮,隨后又逐漸消退,創(chuàng)造出自然的聲音效果。
三、《g小調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力度
觸鍵的力度影響下鍵的快慢,對音色的明暗、強弱等也會造成影響。因此,在演奏《g小調前奏曲》時,需根據(jù)原曲的進行曲式節(jié)奏和音樂需要,合理分配手臂和手腕的力量。該曲前半部分為四四拍,但旋律音多為八度和弦,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利用手臂的自然重力來實現(xiàn)下鍵,既能減少手腕的負擔,又能增強演奏的力度和深度。在彈奏強音時,手指要有足夠的力度將琴鍵按到底,將跳音、重音、連音等細節(jié)演奏清楚,從而保證節(jié)奏準確,強調旋律的延伸性。以《g小調前奏曲》第七小節(jié)的演奏為例,左手八度向下且逐漸變強,在彈奏這部分時需要雙腳撐地,體會前緊后松的發(fā)力,既不能過分僵硬,也要保證力度的均勻和諧。在音樂抒情的中部,左手琶音應以連貫流暢的連音演奏,可以通過手指水平敲擊琴鍵來實現(xiàn),通過控制琴鍵緩慢下沉,減弱觸鍵的力度,從而達到緩沖的效果。而到了第三十九小節(jié),此處出現(xiàn)了漸強,將中部推至高潮。隨后是再現(xiàn)部的開始,出現(xiàn)了ppp極弱的力度術語,這里要著重突出右手的旋律音,即最高音,同時也要確保旋律節(jié)奏演奏清晰。
(二)速度與踏板
《g小調前奏曲》開頭部分的演奏通常采用較為穩(wěn)健的速度,此時觸鍵速度應適中,使演奏的旋律柔和且有力。隨著樂曲旋律的推進,高潮部分的演奏速度和觸鍵速度也明顯加快,特別是需要強烈表達的和弦與跳音。而到抒情中段時,譜面標記減弱,旋律更為柔和,觸鍵速度也相應變慢。在這一前提下,手指要準確把握角度,確保每根手指都能獨立地進行力量控制和運動,減少對其他手指的依賴,同時保證聲音的準確性。在樂曲的再現(xiàn)部,演奏者應該通過逐漸增加速度和力度來表達情感的變化。同時,在快速演奏時,演奏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同時避免過度緊張,通過控制觸鍵速度的快慢變化,更加準確地傳達作品的情感與風格。
鋼琴家魯賓斯曾說,“踏板是鋼琴的靈魂”,踏板的運用是演奏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通過合理的踏板運用,可以使音樂情緒更加飽滿連貫。同時,踏板的使用還要嚴格按照重音來切換。演奏者需要根據(jù)樂曲的和聲走向和音樂的色彩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踏板技巧。例如,在《g小調前奏曲》中,演奏首部的第一小節(jié)至第十六小節(jié)時要采用直踏板,演奏者要根據(jù)聽覺進行選擇性地踩踏板,既要依靠踩踏板突出重復音的情感色彩,同時也要保證樂曲的律動。例如,演奏者可以在第七小節(jié)第二拍的后半拍踩踏板,第三拍的前半拍松開踏板,第八小節(jié)第二拍的前半拍踩踏板,后半拍松開踏板,這樣的踏板運用會對樂曲演奏起到潤色的作用。此外,演奏者還可以利用踩踏板時的力度深淺和換踏板的時機來調整樂曲的音色和力度。在高潮部分,演奏者可以加深踩踏的深度并保持一定時長,以增加音樂的震撼力。
(三)音樂層次
音樂層次是指鋼琴曲目中不同音樂元素和表現(xiàn)手法的層次分布,常見的音樂層次有表達曲目音樂線索和情感表達的旋律層次、豐富樂曲旋律的伴奏層次、由多個聲部或音符組合而成的和聲層次,以及體現(xiàn)樂曲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的節(jié)奏層次等。在《g小調前奏曲》中,各種音樂層次相互關聯(lián),豐富了樂曲的音樂結構和情感表達,具體可以分為縱向層次和橫向層次。其一,縱向層次是指不同的單聲部縱向結合后構成的多聲部層次,《g小調前奏曲》的首部和再現(xiàn)部旋律音突出,在第三小節(jié)到第四小節(jié)處,主旋律部分出現(xiàn)連奏的演奏方式,且最后都有重音標記,在演奏時,要先將譜面信息還原,再對這幾個分聲部進行處理,連奏的音符需要演奏得整齊有力,伴奏部分則起到襯托的作用,而在第五小節(jié)開始,伴奏部分發(fā)生變化,右手由雙音變?yōu)榘硕群拖?,音樂?jié)奏越來越強烈。其二,橫向層次在音樂橫向的進行中,能夠產(chǎn)生多層次的音響效果,且中部抒情部分的旋律有大量相似的主題,因此在演奏時,要對音樂的橫向層次進行精準把握。在進入中部樂曲時,第一句與第二句主題類似,力度需要逐漸增強,在第三樂句出現(xiàn)了漸強的音樂術語,之后的樂曲不斷出現(xiàn)大幅度漸強和極弱的標記,此處音樂起伏較大,需要演奏者對音樂術語和樂曲表達進行細致研究,才能更好地完成演奏。
(四)情感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作品以情感濃烈著稱,其作品常常被認為是富有激情、浪漫且充滿戲劇性。因此,在演奏《g小調前奏曲》時,演奏者應該理性地分析和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音樂語言,以便更準確地傳達作品的情感和意圖,在保持樂曲原意的基礎上,演奏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達需要,適當?shù)丶尤雮€性化表達,通過反復練習和自我反思,演奏者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更好地詮釋作品。此外,拉赫瑪尼諾夫深受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樂曲也流露出獨特的氣質,樂曲的首部和再現(xiàn)部情感表現(xiàn)較為激烈,呈現(xiàn)出鏗鏘激昂的氣勢,中部較為抒情,呈現(xiàn)出猶豫悲傷的情感基調。另外,雖然演奏需要遵循樂譜的指示,但在某些情況下,演奏者可以適當?shù)剡\用自己的“解釋”來增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
四、結語
拉赫瑪尼諾夫是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作曲家與鋼琴演奏家,其音樂創(chuàng)作深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影響,作品往往帶有濃厚的俄羅斯民族風格?!秅小調前奏曲》是拉赫瑪尼諾夫的代表作之一,整首樂曲從強烈激動到柔和抒情,通過音樂旋律傳遞著情感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本文通過對其樂曲結構進行分析,從力度、速度、踏板的運用、音樂層次和情感表達等角度入手,展示了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才華和創(chuàng)作妙思,其對力度控制之精細、踏板運用之巧妙值得演奏者仔細研究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一川.藝術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陳羽婷.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演奏分析[J].參花,2024(12):101-103.
[3]宿銀杰.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Op.23 No.5)的演奏技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4]潘琪.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的結構特點及演奏分析[J].黃河之聲,2020(12):53.
[5]劉藝卓.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演奏分析[J].北方音樂,2019,39(20):23+33.
[6]楊銘.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Op.23 No.5作品研究[J].黃河之聲,2023(05):88-91.
[7]陳星棋.淺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J].明日風尚,2023(11):22-24.
[8]王可鑫.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Op.23 No.5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演奏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3.
[9]范翰文.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Op.23.No.5音樂風格與演奏分析[J].黃河之聲,2023(01):50-53.
[10]關珺瓊.淺談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的演奏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1(03):21-22.
(作者簡介:侯相辰,男,碩士研究生在讀,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鋼琴表演)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