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國際學生為主要推廣對象,從文化教學、文化考察與文化宣傳3個維度探索了龍江文化推廣的多元路徑。從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教師培訓3個方面探究了文化教學路徑;從考察目標、考察內(nèi)容與考察方式3個方面研究了文化考察路徑;從宣傳媒介、宣傳主體與宣傳要點3個方面設計了文化宣傳路徑。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可推動龍江地區(q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龍江地區(qū)的對外文化交流,促進龍江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繁榮。
關鍵詞:國際學生;龍江文化;推廣路徑;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11-0001-03
一、引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因此,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時代,需要準確把握文化復興的戰(zhàn)略地位,推動中國文化發(fā)展與傳播。龍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冰雪文化為核心,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充滿異域色彩的外來文化與具有地域特色的邊境文化,有著自身獨特的內(nèi)涵和意義[2]。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挖掘龍江文化的時代意義及特征,探索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有助于促進龍江文化傳播,擴大中外文化交流,推動龍江地區(q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限于龍江文化研究對象的區(qū)域性特征,到目前為止,關于龍江文化推廣路徑的研究成果還較少。目前,學術界對該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方面。一方面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研究龍江文化推廣的通用具體路徑,其中,王芳等人探索出“龍江絲路帶”與“一帶一路”對接,建立“文化營銷”品牌多軌宣傳機制,將龍江文化與高校文化雙向融通等龍江文化對外傳播的多維路徑[3];姜秀敏等人提出了紅色文化挖掘、創(chuàng)新文化精品、打造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以及利用抖音等新的文化傳播媒介等具體路徑[4];李丹提出發(fā)展龍江文化產(chǎn)業(yè)、構建雙向文化傳播體系等推廣路徑[5]。另一方面是以國際學生為對象的龍江文化實踐研究,其中,劉辰潔等人以參觀北大荒博物館為例,展示教師引導留學生完成參觀任務的全過程,探索以高校留學生教育為平臺的龍江精神對外傳播路徑[6];何佳詳細、全面地介紹了龍江文化體驗活動方案,討論了地域文化體驗活動的重要意義,總結出龍江地域文化活動的設計原則及注意事項[7];邵華提出了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節(jié)慶活動等將龍江文化資源與國際中文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8]。
綜上所述,學術界目前的研究重點是關注龍江文化對外推廣的通用具體路徑,而不是專以國際學生為對象;而以國際學生為對象的龍江文化推廣研究只專注于實踐路徑,忽略了其他推廣路徑。因此,文章以目前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所面臨的困境為切入點,從文化教學、文化考察與文化宣傳3個維度探索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的多元路徑,助力龍江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二、龍江文化推廣面臨的困境
(一)資源匱乏
這里所說的資源匱乏是指目前國際學生龍江文化學習資源的匱乏,尤其是教學資源,如缺少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教材,更缺少相關的線上課程,這增加了國際學生自主學習龍江文化的難度。因此,探索基于課程教學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出版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相關教材,開設與龍江文化相關的課程勢在必行。
(二)語言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理解好龍江文化需要良好的漢語基礎。國際學生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對零起點與初級漢語水平的國際學生來說,用漢語學習龍江文化具有一定難度。而文化考察可以讓各層級的國際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龍江的特色文化。因此,高校在文化考察中要考慮國際學生漢語水平的差異性,要根據(jù)其漢語水平設計合理的文化考察方OG4qwk+7j/rgwffFBS2/lTtpilIqtT52T+i1gFcOrBk=案。
(三)文化差異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與習俗,國際學生長期受自己國家價值觀念與文化習俗的影響,已經(jīng)形成了基礎價值觀。因此,想讓國際學生深層次理解中國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高校需要運用先進的文化傳播理念,利用好地域優(yōu)勢,科學設計基于文化宣傳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基于國際學生漢語水平的現(xiàn)代化宣傳媒介、多樣化宣傳主體與綱領化宣傳要點有利于加深國際學生對龍江文化的理解。
三、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基于以上困境,文章從文化教學、文化考察與文化宣傳3個維度探索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一)基于文化教學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文化教學是龍江文化推廣的主要途徑。國際學生的中文課堂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國際學生既是文化類課程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受眾,也是中國故事對外傳播的主體。因此,各高??赏ㄟ^文化教學讓國際學生深入理解龍江文化內(nèi)涵,促進龍江文化推廣。以下從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教師培訓3個方面研究基于文化教學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1.課程設置
龍江高??蔀閲H學生開設龍江文化課程,通過課堂教學促進龍江文化推廣。通過對龍江高校進行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校都為國際學生開設了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文化類課程,如“中國國情教育”“中國概況”“中國文化”等課程,僅有少數(shù)高校開設了與龍江文化相關的課程,如哈爾濱工程大學在疫情期間曾為本校國際學生開設了“黑龍江旅游”線上課程,其以“冰城”哈爾濱、“石油之城”大慶、“鶴城”齊齊哈爾、“林都”伊春、“雪城”牡丹江等城市為主要內(nèi)容對黑龍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進行了詳細介紹,非常受國際學生歡迎,課程連續(xù)開設了3輪。該類課程在講解龍江旅游資源過程中展現(xiàn)了獨特的龍江文化,有助于國際學生感悟龍江文化魅力。因此,為國際學生設置與龍江文化相關的課程,有助于國際學生對龍江文化的理解,促進龍江文化推廣。
2.教材編寫
目前,在國際中文教育文化類教材中,“中國文化”課程的教材居多,如《爾雅中文·中國文化基礎》《中國文化》《中國概況》《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等,而如《廣東文化,越看“粵”精彩》的地域文化類課程教材較少,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相關課程的教材則幾乎沒有,因此,編寫適用于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類教材勢在必行。在教材編寫前,應組建合理的編寫團隊,調(diào)研將要開設此類課程的高校,掌握以往此類課程的教學情況,以提高所編寫教材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教材編寫完成后,可通過相關項目的經(jīng)費支持進行出版,如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教學資源建設項目、高校精品教材出版資助工程等。
3.教師培訓
一名合格的國際中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學、文字學基礎,系統(tǒng)地掌握漢語的語音、詞匯與語法,還要掌握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識,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是教授文化類課程的教師要熟知中國文化知識要點,深刻理解中國文化內(nèi)涵。不同國家、民族的國際學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和溝通過程中可能會因語言障礙、思維模式差異產(chǎn)生沖突和對立,從而增加了文化教學的難度。因此,除了日常學習與教學積累以外,可組織授課教師參加一些國際中文教師培訓,尤其是文化教學方面的培訓,豐富教師的文化知識儲備和有效的文化教學方法。如北京語言大學舉辦的漢語國際教育暑期高級講習班。此外,還可邀請龍江文化的研究學者進校進行講座,增加教師地域文化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二)基于文化考察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文化考察,也被稱為文化體驗活動,是國際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文化體驗活動讓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激發(fā)其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因此,文化考察也是龍江文化推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文化考察,國際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切身感受龍江文化的魅力,理解龍江文化深層次內(nèi)涵。大部分高校在組織文化考察時容易忽略國際學生漢語水平的差異性,如組織國際學生參觀鐵人紀念館時,講解員僅用漢語進行解說,這使很多漢語零起點的國際學生無法深入理解“鐵人精神”。因此,在文化考察過程中可為國學生進行英漢雙語講解,也可在文化考察前請相關教師對考察內(nèi)容提前進行講解。以下從考察目標、考察內(nèi)容與考察方式3個方面探究基于文化考察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1.考察目標
文化考察目標是要通過文化考察將龍江文化融入到國際學生的學習、實踐與生活中,讓國際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深入感知與體驗龍江文化,產(chǎn)生對龍江文化的認同
感,并自覺傳播龍江文化,促進龍江文化的推廣,從而擴大黑龍江省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影響力,促進龍江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繁榮。具體目標為:使國際學生親身體驗黑龍江豐富多彩的冰雪文化;讓國際學生感知黑龍江的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使國際學生了解黑龍江的歷史文化與邊境文化。
2.考察內(nèi)容
龍江高??梢札埥幕瘍?nèi)涵為主要考察內(nèi)容,組織國際學生參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走訪黑龍江省的俄羅斯村,參觀黑龍江省博物館、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望奎縣文化館、綏棱文化藝術中心及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此外,還可以細化每次文化考察的內(nèi)容,如參觀望奎縣文化館的具體考察內(nèi)容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樂器與望奎皮影戲;參觀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的具體考察內(nèi)容是學習“鐵人精神”,了解龍江發(fā)展歷程。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讓國際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地了解龍江、感受龍江。
3.考察方式
文化考察可以有效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提升漢語學習的興趣,避免發(fā)生文化“休克”,幫助國際學生適應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龍江文化內(nèi)涵豐富,想要通過文化考察讓國際學生深層次理解龍江文化,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考察方式。組織國際學生進行文化考察,應以參觀為主要方式,以體驗與調(diào)查為輔助方式。例如,為了讓國際學生體驗冰雪文化,教師可帶領其參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了讓國際學生體驗龍江傳統(tǒng)文化,教師可帶領其觀看望奎皮影戲;為了讓國際學生體驗龍江的民族文化,教師可帶領其走訪黑龍江省的民族村。
(三)基于文化宣傳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文化宣傳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通過文化宣傳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龍江特色文化,激發(fā)國際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擴大推廣對象。文化活動、文化講座、文化展板與文化演出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宣傳媒介。除此之外,宣傳主體的多樣化也能加大宣傳力度;對宣傳要點的準確把握也可有效促進文化宣傳??傊?,文化宣傳是龍江文化推廣的有效方式,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展現(xiàn)龍江文化魅力。有力的文化宣傳可以拓展國際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國際學生對龍江文化的了解。文章從宣傳媒介、宣傳主體與宣傳要點3個方面出發(fā)設計基于文化宣傳的龍江文化推廣路徑。
1.宣傳媒介
隨著網(wǎng)絡時代新媒體的發(fā)展,高校可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宣傳模式,創(chuàng)造更加適合國際學生的文化傳播方式,從而增強龍江文化推廣的效果。首先,可借助多樣的文化活動推廣龍江文化,如邀請龍江非遺文化傳承人進行講座,舉辦魚皮畫校園展覽,組織皮影戲表演進校園等。其次,可利用校園內(nèi)的大屏幕、文化展板、校園報刊等推廣龍江文化。最后,可利用校內(nèi)網(wǎng)站與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龍江文化系列視頻或文章,推廣龍江文化。
2.宣傳主體
龍江文化宣傳主體的多樣化有利于龍江文化的深度推廣。在面向國際學生的龍江文化推廣工作中,高校是最重要的宣傳主體,因為其不僅具有多元網(wǎng)絡平臺,而且負責制定相關的文化宣傳政策與校園資源設施的統(tǒng)籌安排。國際學生管理部門是最直接的宣傳主體,因為其負責國際學生各項活動的具體實施。國際中文教師則是最專業(yè)的宣傳主體,因為其可根據(jù)國際學生的學情,將文化宣傳融于教學之中,傳播龍江特色文化。
3.宣傳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fā)展黑龍江特色文化旅游,推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9]。因此,面向國際學生宣傳龍江文化,應以彰顯龍江特色的冰雪文化、生態(tài)文化、民俗文化與邊境文化為要點,充分考慮國際學生的漢語水平進行有力宣傳,助力國際學生對龍江文化的學習,幫助其了解、理解、接納、認同龍江文化,以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更快地提高漢語水平。
四、結束語
總之,龍江文化的推廣可以幫助國際學生了解龍江地域文化,更快地融入當?shù)厣睿焖偬岣邼h語水平;也可以幫助國際學生理解龍江文化、全面立體地認識龍江,從而提高龍江地區(qū)高校國際漢語教學的質(zhì)量,培養(yǎng)更多了解龍江、熱愛龍江的國際漢語人才,推動龍江地區(q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龍江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繁榮。
參考文獻:
[1] 范恒山.文化讓城市更美好[N].人民日報,2021-11- 22(9).
[2] 王東營.黑龍江地域文化在黑龍江高校中的推廣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75(12):37.
[3] 王芳,陳立勇.“一帶一路”倡議下龍江文化對外傳播路徑芻議[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73(1/2):27.
[4] 姜秀敏,溫波,楊秋女.“一帶一路”上的地緣性文化交流:以龍江文化“走出去”為例[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9(5):24.
[5] 李丹.一帶一路背景下龍江文化對外傳播路徑探索[J].智庫時代,2020(1):158.
[6] 劉辰潔,范曉軒.基于任務的龍江文化對外傳播路徑探析:以留學生參觀北大荒博物館為例[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9(9):6.
[7] 何佳.面向國際學生的黑龍江地域文化活動設計[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7.
[8] 邵華.黑龍江文化資源與對外漢語教學[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5):150.
[9] 張磊.“綠水青山”生動能 “冰天雪地”育新機:習近平總書記黑龍江考察重要講話激勵黑龍江文化和旅游業(yè)界奮勇前行[N].中國旅游報,2023-09-11(1).
■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