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純粹的夏天》是一篇回憶性小品文,寫的是夏日逸事、孩子的美好童年、生活的質(zhì)感與情趣。怎么寫好生活雜記?除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敏銳的感知力,錘煉字詞也非常重要。怎樣錘煉字詞?我認為需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是培養(yǎng)細致入微觀察的能力。要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力求準確、妥帖地選用詞語,并注意詞語的配合得當、表達形象。比如文章中對于河水的描寫:“甲板那一頭的河水清而深,時而墨綠,時而蔚藍。水面被陽光鍍了金,仿佛連接著一個童話世界。”此處通過對字詞的錘煉,從顏色——墨綠、蔚藍、金,到想象——仿佛連接著一個童話世界,賦予了河水別樣的色彩。細致觀察的能力,會讓我們對于字詞的使用更加精準生動。比如:“夏夜的田間小壩上,螢火點點、蛙鳴陣陣、涼風習習,空氣里滿是泥土與植物的清香,像一個清涼的夢境?!痹摼溆谩包c點”“陣陣”“習習”等輔助詞,來形容“螢火”“蛙鳴”“涼風”,語言簡潔和諧,音節(jié)整齊勻稱,增強了文章的節(jié)奏感和美感。
二是訓練鮮活的文學感知力。人的感知力,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將這些感知力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增強文學語言的張力與趣味。比如:“我喜歡閉上眼睛聽風滑過樹葉的聲音……待你張開耳朵細聽,它們卻被一浪又一浪的蟬聲覆蓋了?!贝颂庍\用“張開耳朵”“一浪一浪的蟬聲”等不同尋常的寫法,打通感官,獲得了較好的文字表現(xiàn)力。再比如:“野泡子鮮嫩欲滴……瞬間讓我的味蕾歡欣雀躍……像一顆顆閃耀的紅寶石,讓我們雙眼激動得發(fā)光?!贝颂庍\用“味蕾歡欣雀躍”“雙眼激動得發(fā)光”等描寫,將感知力相互滲透,無疑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同時,錘煉語言還應(yīng)追求語言的個性化,避免使用概念化的、抽象的、生澀的詞語,應(yīng)多用富有色彩、動感和情緒體驗的詞語。只有通過對字詞的錘煉,才能使語言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