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解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及影響因素,采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對171名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進行調查。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總體與各維度的得分表明其適應水平較好,社會適應水平各維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校園生活適應、情緒適應、學習適應、滿意度、人際關系適應、自我適應、擇業(yè)適應。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水平顯著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與北京化工大學常模沒有顯著差異;人際關系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和自我適應顯著低于北京化工大學常模;耳聾時間對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有重要影響;父母聽力狀況、父母婚姻狀況和家庭收入狀況對滿意度有影響。學校教育應基于以上結果有針對性地改善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
【關鍵詞】 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62
【作者簡介】 肖陽梅,講師,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北京,100075);王昕,講師,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北京,100075);孫潔,中學一級教師,北京昌平第三中學(北京,102299);何海燕,副教授,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通訊作者:1103551064@qq.com,北京,100075)。
一、引言
社會適應是指人為了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改變以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tài)的一種執(zhí)行適應能力[1]。社會適應水平不僅會對聽障大學生的學校生活產生影響,更與其畢業(yè)后在社會中的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息息相關。有研究顯示,聽障人士在團隊中不擅長與人合作,容易出現(xiàn)敏感、易怒、恐懼和自卑等心理,失業(yè)率遠高于健聽人群[2]。因此,學校教育除了關注聽障大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更應重視該群體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
目前國內針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狀況的調查研究較少,僅有8篇文獻,其中7項研究主要集中在學校適應與其他心理特征的關系、社會適應與其他心理特征的關系、學校適應狀況方面[3-9],僅有1項專門調查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狀況的研究。該研究僅報告了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未報告總體與各維度社會適應水平的具體狀況,更缺少與健聽大學生的橫向對比[10]。因此,有必要對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進行專門調查。
在上述前7項研究中,有2項研究采用他人編制的量表,有4項研究采用自編的針對聽障大學生的問卷,有1項研究采用專門為聾人修訂的《聾人大學生適應量表》。這7份調查工具都缺少自我適應維度,其中5份調查工具缺少擇業(yè)適應和情緒適應維度。因為聽障大學生的身份認同影響其社會適應[11-12],聽障大學生的職業(yè)適應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聽障大學生會感受到較多的歧視與拒絕,挫敗感強烈[13],且聽障人群對情緒的理解影響其社會適應[14],所以自我適應、擇業(yè)適應和情緒適應在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中不可或缺。1項專門調查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的研究采用了《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以下簡稱CCSAS)[15],這個量表包含了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7個維度,能涵蓋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的各個方面,并且有全國大學生常模和北京化工大學常模[16],便于群體之間橫向比較。因此,CCSAS適用于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的調查。
研究顯示,對聽障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或者社會適應水平有影響的人口學變量有性別[17]、交流方式[18-19]、母親學歷[20]、年級和專業(yè)[21]、聽力損失程度以及上大學前就讀學校的類型[22],且耳聾時間、助聽設備佩戴情況和父母聽力狀況對聽障學生的心理社會適應有影響[23],家庭收入狀況和父母婚姻狀況對健聽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有影響[24]。學校適應是社會適應的一部分,聽障大學生與健聽大學生可能有相同的社會適應問題,因此影響學校適應和健聽大學生社會適應的這些人口學變量對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可能會有影響,值得被研究。
本研究采用CCSAS對聽障大學生進行調查,考察聽障大學生總體與各維度社會適應水平的具體狀況,并與該量表提供的社會適應總分的全國大學生常模和社會適應總分與各維度得分的北京化工大學常模進行橫向比較,探析聽障大學生與健聽大學生的差別,另外探究有關人口學變量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的影響,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該群體的社會適應狀況,為提升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提供有效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問卷星形式對某兩所大學的在校聽障大學生發(fā)放了200份問卷,剔除漏答、作答自相矛盾、規(guī)律性作答的無效問卷,得到171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85.5%。
(二)研究工具
調查量表為CCSAS[25],該量表有7個維度,60個題目。量表采用Likert五點計分法,正向計分題41個,反向計分題19個。在統(tǒng)計時對反向題進行重新編碼,分數越高,說明社會適應水平越好。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指標。在內部一致性系數方面,7個維度分量表的信度系數介于0.65—0.82之間,總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93; 2周后再測,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數介于0.96—1.00之間,總量表的信度系數為1.00;在效度方面,該量表具有很好的結構效度、同時效度和校標關聯(lián)效度。調查出的數據采用SPSS26.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
由表1可知,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總體與各維度的水平都較好。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校園生活適應、情緒適應、學習適應、滿意度、人際關系適應、自我適應、擇業(yè)適應。
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得分均值(212.11±28.41)顯著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183.6±27.43)(t=13.08,p<0.001)[26],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全國高校大學生群體中,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處于較好水平。
將聽障大學生總體與各維度的社會適應得分與北京化工大學常模相比較[27],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水平與北京化工大學學生沒有顯著差異。在各維度中,學習適應水平與北京化工大學學生沒有顯著差異;情緒適應和滿意度的水平顯著高于北京化工大學學生(p<0.001);人際關系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和自我適應顯著低于北京化工大學學生(p<0.001)。
(二)人口學變量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的影響
對13個人口學變量進行差異性檢驗,發(fā)現(xiàn)耳聾時間、家庭收入狀況、父母聽力狀況、父母婚姻狀況(后3個合稱為家庭狀況)對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有影響,具體情況如表3至表6所示。
如表3所示,耳聾時間對聽障大學生總體和4個維度的社會適應水平有影響。后天耳聾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水平顯著高于先天耳聾聽障大學生(p<0.01);后天耳聾聽障大學生在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情緒適應這4個維度上的適應水平都顯著高于先天耳聾聽障大學生(p<0.05)。
如表4所示,中等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低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p<0.01)。
如表5所示,父母雙方健聽的聽障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父母單方或雙方聽障的大學生(p<0.05)。
如表6所示,雙親家庭聽障大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單親家庭的聽障大學生(p<0.05)。
四、討論
(一)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在全國高校大學生群體中處于較好的水平,與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的學生相比沒有顯著差異;與北京化工大學學生相比,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中雖然有4個維度的水平顯著低于他們,但是有1個維度的水平與他們沒有顯著差異,還有2個維度的水平顯著高于他們。此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基本良好。
聽障大學生的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校園生活適應顯著低于北京化工大學學生,但是校園生活適應的得分均值為3.72分,屬于適應較好范圍,并接近適應好的范圍,在維度排序中又是適應最好的。綜合而言,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3個維度。下面重點討論分析這3個維度適應水平相對較差的原因。
1.擇業(yè)適應
調查顯示,聽障大學生的擇業(yè)適應較弱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缺乏清晰的認知;很少去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少通過閱讀各種有關書籍來了解不同職業(yè)的特點和要求。原因可能如下。(1)所調查高校的8學時的職業(yè)發(fā)展課程對于聽障大學生來說太少,導致他們即使上完8學時的職業(yè)發(fā)展課程,也無法確定自己未來從事的工作。(2)聽障大學生存在語言理解困難[28],其書面語閱讀能力與健聽大學生差距較大。國外研究顯示,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兒童,無論他們是否使用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無論他們是否使用口語或者手語交流,在高中畢業(yè)時的讀寫能力都低于同齡健聽者;在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中,有高達56%的兒童在高中畢業(yè)時不能達到同齡健聽者的閱讀水平[29]。國內研究顯示,聽障大學生的閱讀能力顯著低于健聽大學生[30]。這不僅導致聽障大學生很少主動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職業(yè)的特點和要求,還導致聽障大學生對職場規(guī)則認知程度有限[31]。
2.自我適應
調查顯示,聽障大學生的自我適應較弱的表現(xiàn)為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聽障所帶來的不便使他們從兒童時期開始自尊就比較脆弱,如果連續(xù)數次受到較低的評價,他們的自尊就會遭到挫傷甚至摧毀,有強烈的自卑感,因此對自己作出“不如他人”或“低人一等”的評價[32]。另外,聽障大學生不可避免地面臨身份認同的矛盾,在形成成熟的認知前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否認自己的聽障身份,不能接受耳聾的事實;要么過度認同聽障群體,排斥和恐懼健聽人群。這兩個極端使得他們容易在自卑與自傲之間搖擺,難以做到客觀的自我評價 [33]。有研究表明,持雙文化身份認同的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顯著好于聽人身份認同和邊緣型身份認同的聽障大學生[34-35],然而接近一半的聽障大學生認同健聽人身份和邊緣型身份[36-37]。
3.人際關系適應
調查顯示,聽障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適應較弱的表現(xiàn)為不知道如何與陌生人交談。原因可能如下。一是缺乏自信心。聽障大學生存在雙重人際關系,即與聽障人群的關系和與健聽人群的關系。聽障大學生經常表示他們在聽障人群中很放松,在與健聽人交往時往往會感到緊張。他們對陌生的健聽人存在很強的戒心[38],擔心陌生人騙自己,擔心和陌生人交流不便,也害怕陌生人聽不懂自己說的話[39]。早年被歧視孤立的經歷更強化了聽障大學生人際關系的負面經驗。與健聽人之間的交流障礙所造成的挫折感使聽障大學生與健聽人交流的熱情降低[40]。二是缺少打破人際關系壁壘的經驗與技巧。
(二)人口學變量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水平影響的分析
1.耳聾時間
后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和情緒適應都顯著高于先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可能的原因如下:后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比先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有更長的語言學習時間,且嬰幼兒期又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有調查顯示,后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文字理解水平顯著高于先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41]??谡Z表達和文字理解水平高的聽障大學生有更好的社會適應水平,可能的原因如下:首先,與人的溝通更加容易,相應的人際交往能力會得到提高;其次,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能促進聽障者對自身和外界的了解,通過語言調節(jié)自身的能力也得到增強,從而擁有較好的自我適應力[42];再次,語言能力也使得后天耳聾學生對情緒復雜性和細膩度的掌握超過先天耳聾者,從而擁有較好的情緒理解與調控能力;最后,語言能力也有利于后天耳聾的學生獲取就業(yè)信息,探索職業(yè)規(guī)劃,從而擁有一定的擇業(yè)適應能力。
2.家庭狀況
家庭狀況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中的滿意度維度有影響。第一,父母雙方健聽的聽障大學生滿意度高于父母單方或雙方聽障的聽障大學生。有研究顯示,父母聽力狀況與適應水平呈正相關[43],健聽父母比聽障父母獲得的社會信息更多,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能給予更多指導,會提升聽障學生對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滿意度。第二,中等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滿意度高于低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44]。家庭收入與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家庭收入高的學生在大學的幸福感會比較高[45]。第三,雙親家庭聽障大學生的滿意度高于單親家庭的聽障大學生。研究表明,父母去世或離婚對學生而言是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對消極社會適應有預測作用[46],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心理上極易出現(xiàn)消極情緒與不良情感,而雙親家庭的學生通常積極樂觀,感到生活幸福[47],在這一點上聽障大學生與健聽大學生具有一致性。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結論如下。第一,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基本良好。第二,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3個維度。第三,耳聾時間影響聽障大學生的總體社會適應及擇業(yè)適應、自我適應、人際關系適應和情緒適應4個維度的適應水平,后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適應水平高于先天耳聾的聽障大學生。第四,家庭狀況影響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的滿意度,中等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適應水平高于低收入家庭的聽障大學生;父母雙方健聽的聽障大學生適應水平高于父母單方或雙方聽障的聽障大學生;雙親家庭的聽障大學生適應水平高于單親家庭的聽障大學生?;诖私Y論,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
(一)為聽障大學生講授職業(yè)知識
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為聽障大學生講授職業(yè)知識。首先,講授與求職就業(yè)相關的知識,如企業(yè)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不同職業(yè)的特點和要求、職場規(guī)則與求職技巧等。其次,組織學生探討與聽障大學生高匹配度職業(yè)的類型、性質與特點,分析自身的優(yōu)勢與劣勢,在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需求之間探索契合點,從而明確在校期間努力方向,減少對未來工作的迷惘與恐懼。最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了解職業(yè)發(fā)展是一生的追求,合理看待就業(yè)初期理想和現(xiàn)狀之間的差距。
(二)培養(yǎng)聽障大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對聽障大學生充滿信心,抱持比較高的期望,經常肯定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引導他們縱向比較自身的發(fā)展,從每一點進步中肯定自我,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別人差的意識,逐步增強自信心。與此同時,還應協(xié)助聽障大學生形成成熟的認同模式——雙文化認同,既能接受耳聾的現(xiàn)實及聾人身份,又不否定健聽人群的習慣與文化,能夠客觀看待兩個群體的差異以及自身的優(yōu)勢與劣勢。
(三)幫助聽障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
教師除了要講授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與技巧,還應針對聽障大學生與健聽人群交往的困惑給予指導,比如可以運用“空椅子”技術換位體驗他人的真實感受,破除因過往經歷形成的歧視知覺對當下人際關系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要教授聽障大學生與陌生健聽人交流的技巧,比如先坦誠告訴對方自己是聽障人士,需要對方說話聲音大一些、慢一些,或者自己需要看手機上的語音轉文字,或者自己需要手語翻譯,讓健聽人了解自己的情況,給予理解和配合,從而使交流順利進行。
(四)提高聽障大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
如前文分析所示,聽障大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不僅影響其職業(yè)適應,還導致先天耳聾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低于后天耳聾聽障大學生。學校教育對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問題的干預應該從底層邏輯著手,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除了督促聽障大學生學好大學語文課程外,學校還應該對聽障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訓練、小說閱讀分享、筆談訓練等活動,切實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五)為不同家庭狀況的聽障大學生提供支持服務
學校應針對不同家庭狀況的聽障大學生提供特定的支持服務。首先,為家庭收入低的聽障大學生提供經濟支持,加大面向貧困聽障大學生的專項獎學金、助學金的資助力度,提供實質性的物質幫助,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yè)。其次,高校還要為家庭收入低的聽障大學生提供社會支持,在社會各界參與下開展貧困聽障大學生深度交流、學習、實踐活動,為貧困聽障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來自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各界的指導和支持。最后,高校還應特別關心來自聽障家庭的聽障大學生,給他們傳遞更多的社會信息,給予更多適應社會的指導。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單親家庭的聽障大學生的情緒問題,給予及時的情緒疏導。
【參考文獻】
[1]唐紅娟,張麗楠.社會情感能力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與積極應對的鏈式中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52-58.
[2]張金福.可雇傭性視角下聽障大學生就業(yè)影響因素的實證調研[J].職教論壇,2018(5):167-171.
[3][21]郝均倩.聾人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對其學校適應性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4][12][22][35][37]郭錫.聽障大學生身份認同類型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5][11][34][36]趙泓.聾人大學生身份認同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6]閆廣芬,姜琨,蘭澤波,等.聽障大學生社會支持對適應的影響: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1(2):252-257.
[7][19]余鵬,黃燕婷.歧視知覺對聽障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的影響:社會適應與成就動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3(7):25-33.
[8]馬薛娟.我國聾人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09.
[9][17][20]李亞飛.聾人大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10][15][18]張福平,劉興凱.聽障大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9(1):119-124.
[13][31]牟洋.聾人大學畢業(yè)生職業(yè)適應個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14][42]何海燕,王昕.聽障兒童情緒理解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23(5):44-50.
[16][26][27]張巍巍.漳州師院大一學生適應現(xiàn)狀調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 73-76.
[23][43]Polat F. Factors affecting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deaf students[J].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3(3):325-339.
[24]朱凌云,李健.大學新生適應特征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4):416-421.
[25]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2):95-101.
[28][41]肖陽梅,胡可,楊軍輝,等.聽障大學生課堂語言溝通需求調查研究[J].殘疾人研究,2023(4):86-94.
[29]Ingvalson E M,Grieco-Calub T M,Perry L K,et al. Rethinking emergent literacy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0(11):39.
[30]張奮,雷江華,陳亮,等. 聽障大學生漢語唇讀能力對閱讀理解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23(10): 29-35.
[32]張寧生,李玉影.聽力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8:60.
[33]羅莎.聽障生的身份認同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38]牟宗鑫.聾人大學生就讀經歷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39]邸勝強.聾人大學生社交焦慮問卷編制及現(xiàn)狀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8.
[40]陳文力.網絡時代聽力有障礙年輕群體娛樂休閑研究[J].旅游學刊,2012(7): 91-97.
[44]張研婷.醫(yī)學生適應能力現(xiàn)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20):3837-3840.
[45]張學瑞,魏夢圓,蒙冰,等.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以A大學的學生為例[J].大陸橋視野,2023(7):78-80.
[46]余益兵,鄒泓.青少年負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以我國六城市調查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7):59-62.
[47]黃艷.大學生新生滿意度影響因素測評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
A Survey on Social Adjustment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XIAO Yangmei WANG Xin SUN Jie HE Haiyan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social adjustment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choo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se students’ social adjustment lev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ocial adjustment status of 171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by adopting the 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 The scores of the overall and various dimensions of social adjustment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show that they have good adjustment levels, and from high to low, their dimensions of social adjustment are campus life adjustment, emotional adjustment, learning adjustment, satisfaction degree,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self-adjustment, and career selection adjustment. The overall social adjustment level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and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norm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campus life adjustment, career selection adjustment and self-adjustment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the duration of deafnes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parents’ hearing status,parents’ marital status and family income have an impact on the satisfaction dimens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djustment; school education
Authors: XIAO Yangmei, lecturer,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 WANG Xin, lecturer,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 SUN Jie, level I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Beijing Changping No. 3 Middle School(Beijing,102299); HE Haiyan, associate professor,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corresponding author,1103551064@qq.com, Beijing, 100075).
(責任編輯:幸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