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在培養(yǎng)與提升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語文教學中意義重大。然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局限于片段閱讀教學,容易導致學生難以完整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傳遞的情感內(nèi)涵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制約了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切實提升。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jīng)驗,在分析整本書閱讀教學開展的意義以及教學應用優(yōu)勢的基礎上,試著提出有意義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應用策略,以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僅僅依靠課堂的片段閱讀教學,無法滿足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需求。在此教學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對古今中外的社會人文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與研究,這對于學生生活體驗的充實、內(nèi)心人文境界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閱讀高質(zhì)量的文學作品,更有助于推動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另外,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引導初中生深入地探索、解剖經(jīng)典作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特定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特點??偠灾诔踔姓Z文教學中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已成為推動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的關鍵渠道。
一、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從而拓寬自身的閱讀面,已成為新課標背景下閱讀教學的關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多方面的突出優(yōu)勢:
(一)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
當前初中語文實際閱讀教學的情況并不樂觀,存在閱讀碎片化的實際問題,這必然影響初中生在閱讀中提升自身審美思維能力及感悟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應用整本書閱讀方法,能夠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初中生感受到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有助于培養(yǎng)初中生堅毅、執(zhí)著的閱讀耐心,達到“潛心會文”的閱讀要求。
(二)為初中生語文閱讀提供方法
初中生難以高效地進行語文閱讀,除與其所積累的語文詞匯量少有關以外,與其所掌握的閱讀方法不當也有較大的關系。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融入語文課堂實際教學中,能夠為初中生語文閱讀提供重要的方法。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閱讀中,可以督促初中生探索多樣化的閱讀方法。比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書本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閱讀整本書;先看最后一章,然后再帶著結果去摸索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先去網(wǎng)上搜索與小說相關的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整本書,在閱讀中尋找答案。不同的閱讀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生,也能夠取得不同的閱讀效果,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學魅力。
因此,在整本書閱讀中,初中生為了能夠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就應該想方設法從不同的角度閱讀,并在整本書閱讀內(nèi)容的熏陶下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在持續(xù)閱讀中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這對于初中生形成自身的閱讀方法非常重要。
(三)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低下,是當前初中閱讀課堂的突出問題,導致初中生閱讀質(zhì)量難以得到提升。將整本書閱讀應用于語文教學中,能夠在閱讀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筆者會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專注度。與此同時,筆者要求初中生應用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將《西游記》中的人物關系梳理清楚,并深刻感受《西游記》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文學作品情感。另外,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要求初中生進行合理的推理與猜測,假如不按照《西游記》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方向,最終會形成什么樣的結果?這些問題與猜測,都對學生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閱讀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整本書閱讀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為初中生提供了高效的閱讀方法。
二、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就是通過制訂閱讀計劃、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采用多種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信息整理、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等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記住整本書內(nèi)容的方法和技巧。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專注和高效,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實現(xiàn)閱讀價值的最大化。
(一)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初中生整本書閱讀興趣
如何激發(fā)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是推動初中生深入融入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因素。因此,整本書閱讀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應積極借助于多種渠道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從而調(diào)動初中生對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切實提高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方面,在整本書閱讀中應積極感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指導作用,努力與班級學生一同閱讀書籍,從而通過自身融入整本書閱讀中激發(fā)初中生的閱讀積極性與興趣。比如,在《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微信群、QQ群或者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閱讀《朝花夕拾》一書的所感所思,讓學生對《朝花夕拾》一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所反映出的社會意義價值等閱讀內(nèi)容有所了解,從而對書籍《朝花夕拾》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身作則,力爭通過自身的閱讀行為激發(fā)初中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
另一方面,要激發(fā)初中生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想要讓初中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就需要激發(fā)初中生融入整本書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每天組織學生利用午休時間進行閱讀朗誦活動。對于精彩的閱讀內(nèi)容部分,安排學生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進行表演,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內(nèi)容的趣味性,從而取得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預期效果。
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融入閱讀的積極性,應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創(chuàng)設良好的整本書閱讀情境,從而真正激發(fā)初中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生整本書閱讀質(zhì)量
與片段閱讀有所不同的是,整本書閱讀更加注重對中人物關系以及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梳理,更注重對情感內(nèi)容的體會與感受。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深入應用思維導圖,降低整本書閱讀中人物關系或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關系梳理的難度,從而切實達到提升閱讀質(zhì)量的預期目標。
在《簡·愛》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就可以利用“圓圈圖”思維導圖呈現(xiàn)簡·愛在不同時期、不同場所生活的重要事件,從而感受到簡·愛的生命歷程,體驗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這將大大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流程圖”對文學作品中“過程、步驟、順序、情節(jié)”等故事情節(jié)的先后關系進行清晰的描述,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在《西游記》閱讀中,應用“流程圖”思維導圖能夠?qū)⑻粕畮熗饺〗?jīng)的故事情節(jié)清晰地體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艱辛歷程。將“流程圖”思維導圖應用于整本書閱讀中,將更為清晰地展現(xiàn)故事的情節(jié),取得了降低閱讀難度、提高整本書閱讀質(zhì)量的預期效果。
因而,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充分地意識到包括“圓圈圖”“流程圖”等不同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價值,在降低閱讀難度的基礎上提高整本書閱讀效率,從而切實實現(xiàn)預期的閱讀目標。
(三)重視讀書筆記,歸納總結整本書閱讀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能夠取得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對學習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起到明顯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從而在閱讀歸納總結活動中對整本書的閱讀成果進行深入審視,以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
在《水滸傳》整本書閱讀中,筆者引導學生認真做好閱讀筆記。比如,在閱讀《水滸傳》整本書中,要求同學們動口動腦。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有疑問或者有所感悟的文章內(nèi)容,能夠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標注,并且在書籍的空白地方標上完整的批語。另外,要求同學們在閱讀《水滸傳》時,認為寫得比較好的詞、句、段落,都要及時地做好筆記。閱讀完《水滸傳》,要求學生在筆記的空白處將內(nèi)心的所感所思詳細地寫下來。在讀書筆記整理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讀書卡或者摘抄表等形式完成,以促使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樂趣。
(四)培養(yǎng)閱讀習慣,切實開展整本書自主閱讀活動
相較于傳統(tǒng)被動的閱讀教學方式而言,初中生更深入地進行自主閱讀,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閱讀習慣,對于提升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更自主地參與到整本書閱讀教學中。
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做好整本書的閱讀計劃制訂。比如,在閱讀《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前認真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包括每天閱讀的時間、每天閱讀的頁數(shù)等。同時還應該對自身閱讀的方向以及所要取得的效果有更詳細的計劃。當閱讀計劃制訂后,學生就能夠有的放矢地應用粗讀或者精讀等閱讀方法,從而對故事情節(jié)有深入了解,并能夠控制好閱讀的速度與效率。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通過趣引、推動、交流,助推整本書閱讀走向深處。學校應創(chuàng)建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引導學生從制訂計劃、自主閱讀、交流分享、展評成果四個維度開展個性化的整本書閱讀活動,督促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通過運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系統(tǒng)地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助推整本書閱讀教學校本化,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一)構建整本書閱讀教學校本化體系
學校依托教研組,通過統(tǒng)籌規(guī)劃制訂和組織規(guī)范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流程、任務單、實踐活動,形成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讓教師能夠遵循一定的教學框架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提高了教師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將閱讀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緊密融合,圍繞整本書閱讀推薦書目開展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如“走進江湖,細說水滸”主題閱讀活動、“以詩之名,相約艾青”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二)搭建整本書閱讀教學支架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教研組結合學情以及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特點,搭建“課前導讀課—課中推進課—課后交流課”基本教學支架,“導讀課”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推進課”是教學支架的核心,教師設置閱讀任務單,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筆記梳理經(jīng)典中的主要內(nèi)容,感悟經(jīng)典的精神內(nèi)涵?!敖涣髡n”重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教師開展閱讀分享會、情景劇、主題圓桌會議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形成個性化的閱讀模式。教學支架的搭建使學生形成獨特的閱讀感受與體驗,從而掌握閱讀經(jīng)典的有效方法,為其能自主閱讀更多的經(jīng)典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標的理念和要求,進一步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讓每一位學生都與好書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教研組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相繼推出“小時光”“同閱·童悅”“河畔書聲”“少年詩行”“我在讀的一本書”等欄目,教師和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形成整本書閱讀共同體,鼓勵學生自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結語
整本書閱讀,是初中生與語文作品近距離接觸的最有效方式,是培養(yǎng)與提升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渠道。當前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地應用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為學生提供明確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深入應用思維導圖、重視整本書閱讀筆記整理以及培養(yǎng)整本書閱讀習慣等多個方面推動整本書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5):2226.
[2]陳魯峰.《巴黎圣母院》:整本書閱讀的意義與流程[J].語文教學通訊,2017(31):5254.
[3]邱兼顧.基于思維培育的名著整本書閱讀四法——以中國古典名著閱讀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8):2529.
[4]王立.整本書閱讀的實施困境及課程模式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8(25):5457.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