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地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相關要求,特選取英國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的“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構建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循環(huán)圈,組建閱讀同盟,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家校聯(lián)動;閱讀循環(huán)圈;整本書閱讀任務群
語文課程標準以“學習任務群”來組織和呈現(xiàn)課程內容,其中“整本書閱讀”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所以將其歸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說明整本書閱讀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兒童,其閱讀更多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幫助。英國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的“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中的“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正好可以解決“整本書閱讀任務群”中難以落實的問題。
他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寫到:“每次閱讀時,我們總是遵循著一定的循環(huán)歷程,從選書到閱讀再到回應。每一個活動引導下一個活動。所有這些活動,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賴的、很有經驗的成年閱讀者幫助和示范,閱讀學習者遇到的所有障礙都可以被克服。”(見圖1)
兒童在學校的閱讀,這個閱讀循環(huán)圈中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當然是老師,在家庭閱讀中,則是家長。為了保證兒童閱讀的連續(xù)性,只有家校聯(lián)動,共建兒童閱讀循環(huán)圈,才能保證兒童的家、校閱讀都有一個“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參與其中,為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學習提供保障。家校如何聯(lián)動,共建兒童閱讀的循環(huán)圈呢?筆者將從學校和家庭兩個維度談一談。
一、學校層面:教師是兒童閱讀循環(huán)圈的頂層設計者
1.設計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體系
重視兒童閱讀的家庭僅占班級的少部分,引起更多乃至全體家長對兒童閱讀的重視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設計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循環(huán)圈的第一步便是讓家、校對兒童閱讀的重要性達成共識。教師在建班之初就要在班級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其次,要利用好新班級的第一次家長會,大力宣講兒童閱讀的重要性,為建立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體系奠定基礎。兒童的閱讀不僅僅是在校內完成的,閱讀的內容也不僅限于老師推薦的書目。教師要根據班級兒童的閱讀情況制定閱讀計劃,建立起在學校由教師帶讀(中高年級為師生共讀),在家庭中,兒童自讀和親子共讀的家校聯(lián)動班級閱讀體系。
2.設計豐富多樣的兒童閱讀指導活動
(1)指導兒童做“閱讀計劃”。整本書閱讀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僅靠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推動是不夠的,需要持之以恒,沒有耐心就會半途而廢。因此,如果能夠在閱讀之前搭建閱讀支架,教師指導兒童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并由家長和老師常常進行督促和反饋,兒童閱讀的動力就會更加持久。
筆者在課堂上和二年級孩子一起制定了閱讀計劃,經過近8周的實踐,大EkMYTIHRDdXbsWEbW4xQjQ==多數兒童能按照制定的計劃堅持閱讀,部分兒童能根據實際閱讀情況對計劃進行調整。
(2)組織兒童參與讀書課及讀書活動。①“新書推薦”課。整本書的閱讀指導,首先,要培養(yǎng)兒童讀書的興趣,每推薦兒童閱讀一本新書,教師要精心設計“新書推薦”課,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為了讓二年級的兒童樂于閱讀《讀讀童謠和兒歌》這套書,筆者精心設計了新書推薦課。當孩子們聽到老師邊畫邊背童謠,畫出了有趣又滑稽的“丁老頭”;看到書本上的童謠可以讀、唱、畫、演,他們別提多興奮了?!靶聲扑]”課,就要讓兒童覺得讀書是件好玩兒的事。這樣,他們就有了閱讀動力,更樂于接受閱讀任務。②“讀書交流”課。兒童的閱讀需要回應,閱讀后有分享和交流的愿望。這是他們繼續(xù)閱讀同一類或其他類書籍的動力。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組織“讀書交流”課,借助多種方式讓兒童分享閱讀心得,展示閱讀的成果,總結讀書方法,激發(fā)閱讀同類型書目的閱讀興趣。老師在帶領兒童閱讀古典名著《西游記》后,與兒童一起回顧精彩情節(jié),分享、總結了閱讀“章回體”小說的方法,并激勵兒童用同樣的方法閱讀《水滸》等中國古典名著。③組織各種讀書活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老師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以此吸引兒童參與閱讀。低年級,教師可以組織兒童讀童話故事,開展“童話電臺”“童話配圖”“童話劇場”等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年級,兒童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完成思維導圖、復述故事,制作人物卡片等;高年級,兒童可以完成復雜的故事地圖,評價書中的人物,開展相關的讀寫活動等。
3.設計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評價體系
兒童的閱讀大部分在家庭進行,如何評價他們的閱讀?只有家校聯(lián)動起來,老師才可以了解兒童的閱讀情況,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對兒童的閱讀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進一步激發(fā)兒童的閱讀熱情。于是,筆者設計了“悅讀”記錄冊(見表2),班級人手一本,在家校間流通,幫助家長對兒童的閱讀提出具體要求,幫助老師了解兒童的閱讀情況,幫助兒童之間互相了解同伴的閱讀情況。
評價內容分成三個部分:
(1)家長評價。家長在家要督促兒童每日閱讀,并進行簡單記錄,有利于每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每周的家庭評價,家長會根據兒童的閱讀情況與兒童一起探討交流閱讀的態(tài)度、讀書姿勢、是否愛護書籍等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星級評價。這樣的反饋會促進兒童反思自己的閱讀行為,為新的一周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為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做準備。
(2)同學評價。每周,兒童的閱讀冊會帶到學校跟同學一起分享一次,同學之間相互閱讀“悅讀冊”上的記錄,了解同學的閱讀內容和積累情況,并用給星星涂色的方式進行相互評價。
(3)教師評價。每周,教師會根據“悅讀”記錄了解兒童的閱讀完成和積累情況,并通過家長的評價了解兒童的閱讀態(tài)度及習慣,并對兒童進行評價。
這樣家校聯(lián)動的兒童閱讀記錄和評價體系,對兒童的閱讀起到了很好地督促與激勵的作用,對兒童養(yǎng)成每日閱讀、積累的好習慣大有裨益。
二、家庭層面:家長是兒童閱讀循環(huán)圈的重要建設者
1.響應老師號召,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兒童的閱讀更多在家庭中完成,“閱讀者才能培養(yǎng)出閱讀者。”所以,家長要在教師的號召下積極建設書香家庭,給兒童的閱讀提供舒適的空間,積極購買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目(包含老師推薦的共讀書目)打造家庭“小小圖書館”,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2.積極配合老師,鼓勵兒童參與各項班級閱讀活動
兒童要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需要家長的陪伴與督促。家長要積極參與親子共讀,尤其是兒童閱讀的初始階段,陪伴尤其重要。對班級組織的各項閱讀活動,家長們要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如堅持每日完成“悅讀記錄”,每一周完成悅讀評價等。如讀書活動“童聲電臺”“童話劇場”等,都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指導。只有家長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看見兒童在閱讀中的收獲與進步,這樣的“看見”,會進一步激發(fā)兒童的閱讀動力。
3.參與建設家庭閱讀同盟,學習指導兒童閱讀的方法
班級可以把居住地臨近的幾個家庭組織在一起,組建“家庭閱讀同盟”。每一個小家庭都是一個“小小圖書館”,家庭輪流開放自己的“小小圖書館”,請伙伴兒一起來家中讀書,在家長們的陪伴和指導下開展一些讀書活動。
有部分家庭開展親子閱讀較早,積累了一些經驗。教師可以在建設“家庭閱讀同盟”的基礎上建立起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開展班級的“家長閱讀指導”沙龍,請這些有經驗的家長分享指導兒童家庭閱讀的經驗,解答部分家長對兒童閱讀的疑惑。
三、結語
在語文課程標準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要求下,教師和家長共同構建兒童的“閱讀循環(huán)圈”,能有效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讀閱讀氛圍,點燃兒童的閱讀熱情。家長們都樂于成為“協(xié)助孩子閱讀的大人”。比如有的家長在家里與孩子一起開展“親子賽讀”,每讀完一本書就用便利貼寫上書名,貼在門后,一學期結束,比比誰讀的書多。讀書活動拉近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小小圖書館”。放學后、周末時,約上讀書小組的小伙伴,大家或在一某位小伙伴家中暢讀,或到公園里“悅”讀,還有郊外、博物館……孩子們在無限擴大的閱讀時空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課題項目】 本文系重慶市北碚區(qū)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五項工程”招標課題“小學語文閱讀元認知策略教學研究”(立項批號: BZ2022-4-113)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