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可以促進課堂的變革,豐富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信息素養(yǎng)。本文就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建議,以期促進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筆者借助問卷星平臺對鶴壁市高中的地理教師和高一至高三學段不同班型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本次調查設置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主要圍繞“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應用情況”“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生的影響”展開。本次調查共收回教師問卷144份,學生問卷558份。
一、教師對地理信息技術的了解與應用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教師從業(yè)時間從5年以下至20年以上不等(見圖1),調查樣本既有年輕教師,又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數(shù)據(jù)具有普遍性。
調查顯示,抽查的所有教師熟知基礎辦公軟件;約有2/3的教師能夠熟練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平臺和希沃白板等獲取課程資源輔助教學;有1/3的教師了解常見微課制作和地理應用軟件如Arc、GIS、ENVI等,但個別教師對于課堂交互平臺和軟件了解甚少(見圖2)。即便教師對相關軟件和平臺有所了解,但能夠做到熟練掌握并將之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多數(sh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應用常見PPT課件和網(wǎng)絡平臺獲取的視頻或圖像資料輔助教學,然而,涉及地理學科更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手段,往往只在講解某些抽象知識點或在公開課、教研活動時應用和展示較多。由此可見,高中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普遍不高。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融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顯示,教師普遍認為信息技術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破重難點”“可視化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融合度較差。調查顯示,77%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教學設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難以堅持下去。還有48%的教師認為教學內容過多,學生不易充分吸收。同時也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沒有找到合適的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融合的方式,導致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課堂效果(見圖3)。
調查發(fā)現(xiàn),96%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習有幫助,其中有56%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融合課堂能夠給予他們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幫助他們掌握更多技能;有234名學生認為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小組合作能力。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接受程度較高,有71%的學生愿意接受信息技術課堂;有309名學生希望學校實現(xiàn)地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可見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融合教學的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和高中地理教學融合不夠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相關技能不足和教師壓力過大。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完善相關設施并組織培訓
學校應該積極了解教師的需求,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設施和學習機會。在硬件和軟件設備上進行實時更新和定期維護,將常用地理教學軟件安裝在多媒體教學一體機上,以便教師在實操過程中更加便捷高效。學校還應結合教學實際適當減輕教師負擔,摒棄流于形式的各種任務,篩選精華內容進行培訓學習,并邀請專家進行指導,以便教師高效工作。
2.教師要轉變思想并認真學習
調查發(fā)現(xiàn),個別教師信息技術實操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思想,積極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個突出優(yōu)勢就是可以實時或及時呈現(xiàn)圖像、聲音和視頻。而地理這門學科需要認識、熟悉的圖表有很多,例如地圖、氣候分布圖、各類數(shù)據(jù)圖等,都是學習的難點。教師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將這些復雜的圖表呈現(xiàn)在電子屏幕上,將理論知識具象化。除了單純將知識呈現(xiàn),教師還可以結合更多現(xiàn)今流行的元素,如動畫、音樂、影視、時事等,將其與教學內容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深刻理解地理知識。
3.學生觀念的轉變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可以生動模擬地理事物的發(fā)生演化過程,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學生對信息技術接受程度較高,這為信息技術融入高中地理課堂提供了良好條件。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融合課堂,提高實操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22年度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地理新型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452022023)
(責 編 林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