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易 · 頤》 “ 丘 ” 字考辨

2024-08-20 00:00:00陳銀銀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29期

【摘要】《周易》頤卦六二爻辭云:“顛頤,拂經(jīng)于丘頤,征兇?!标P(guān)于其中的“丘”字,歷來訓釋紛紜,莫衷一是。然因文獻時代久遠,各家所持觀點不同,至今未有定論。本文通過考察與《周易》有關(guān)的出土文獻,并結(jié)合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從時代性和社會性兩方面斠考,認為頤卦中的“丘”字與殷商時期的水害有關(guān),當訓為“坡度較緩,頂部渾圓的小土山”。頤卦六二爻辭反映了殷商時期水患頻發(fā),氣候潮濕多雨導致平原地區(qū)多沼澤,先民從平原地區(qū)遷入到自然高地的歷史。

【關(guān)鍵詞】周易;頤卦;丘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標號】2096-8264(2024)29-012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9.036

看古人書,探古人意,當然要追溯到最早的版本?!吨芤住妨鱾髦两?,已有多種版本。如今人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本子是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戰(zhàn)國楚竹書《周易》(以下簡稱“竹本”)?,F(xiàn)今通行的為王弼注本(以下簡稱“今本”)。此外還有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以下簡稱“帛本”)和阜陽雙古堆漢簡本(以下簡稱“阜本”)。以上各本從總體上看雖仍是同一個本子,但也存在著不少異文。對于考釋《易經(jīng)》本義而言,這些異文不容忽視?,F(xiàn)在來看隸定后的出土文獻《周易》頤卦六二爻辭如下:

今本:六二,顛頤,拂經(jīng)于丘頤,征兇。

竹本:六二,曰 頤, 經(jīng)于北洍,征兇。

帛本:六二,曰顛頤,柫經(jīng)與北頤,正兇。

阜本:六二:奠頤,弗經(jīng)于丘頤,政兇。

頤卦六二爻辭中,今本和阜本作“丘頤”,竹作“北洍”,阜本作“北頤”?!皼棥焙汀邦U”聲通。丁四新認為“楚簡本、帛本互證,作‘北’字是,阜本、今本則因形近訛作‘丘’?!盵1]“北”與“丘”必有一誤。丘,《說文》:“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薄队衿H部》:“丠,虛也,聚也,冢也。 、丘並同丠?!敝癖竞筒镜摹氨薄碑斒恰扒稹弊种 9嗜援斠澜癖咀鳌扒痤U”。

一、《易》頤卦“丘”字訓釋梳理

《周易·頤》六二爻辭中的“丘”字歷來訓釋紛紜,梳理歷代有關(guān)“丘”的訓釋,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訓為“小山”

作此訓釋者,較早見于三國時期的王肅,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其說曰:“養(yǎng)下曰顛;拂,違也;經(jīng),常也;丘,小山,謂六五也。二宜應五,反下養(yǎng)初,豈非顛頤違常于五也?”[2]到了宋代,許多易學家繼承此說。宋朱熹《周易本義》:“求養(yǎng)于初,則顛倒而違養(yǎng)于常理;求養(yǎng)于上,則往而得兇。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3]宋趙汝梅《周易輯聞》:“顛,倒也,頤之下以初為主,二居其上曰顛頤。拂者,過而擊之。經(jīng),歷也。丘頤,六五也,艮為山,五居艮之半,其高未極于山,故曰丘,若泰山之于丘垤是也?!盵4]宋李杞《用易詳解》:“經(jīng),常也,自上養(yǎng)下,養(yǎng)之常也。丘,土之高者,謂上九也?!盵5]元吳澄《易纂言》:“經(jīng),過也,歷也;丘,謂六五,五艮山之中畫為丘。”[6]

自《易傳》以來,“八卦取象”就與《周易》解說密不可分?!扒瑸樘?,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八種基本卦象,先秦以來,言《易》者皆遵用之。頤的卦體為震上艮下,而艮者,山也。以上所列舉的這幾位易學家將“丘”訓為“小山”便是以“八卦取象比類”的方法來解說《周易》。用“取象”思維解經(jīng),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同是訓為“山”,因?qū)Α邦嶎U”的不同理解構(gòu)成了“養(yǎng)下”為顛與“求養(yǎng)于初”為顛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又或者因從象數(shù)學的角度解讀而陷入玄之又玄的境地,并未解釋清楚頤卦六二爻辭所傳達的含義。

(二)訓為“高”

作此訓釋者,見于宋代的鄭剛中。鄭剛中《周易窺馀》:“顛拂,謂二之于初上也。二以陰柔不自養(yǎng),下比初而資之,此之謂顛頤。初不與為應又趨上而求之,此之謂拂經(jīng)。丘,謂上九言其養(yǎng)之在高也?!盵7]后清代的許多易學家繼承此說。清傅恒《御纂周易述義》:“經(jīng),頸也;丘,高也。人之食也,食于下則顛其首,食于上則拂其頸。六二陰柔不能自養(yǎng),求養(yǎng)于陽,求初則顛首以頤于卑,求上則拂經(jīng)以頤于高?!盵8]清李塨《周易傳注》:“上處高又艮為丘,故曰丘頤?!盵9]清任啟運《周易洗心》:“邱,高也,指上艮象。萬民皆待養(yǎng),于君則求養(yǎng)于上,亦經(jīng)常之理?!盵10]

“丘”由本義引申有“高”義?!墩f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薄渡袝び碡暋罚骸笆墙登鹫??!笨装矅鴤鳎骸暗馗咴磺??!薄秴问洗呵铩ぜ鞠摹罚骸皠t丘隰水潦?!备哒T注:“丘,高也?!贝颂帯扒稹庇枮椤案摺蓖瑯右彩且浴鞍素匀∠蟊阮悺钡姆椒▉斫庹f《周易》。

(三)訓為“空”

作此訓釋者,較早見北宋的蘇軾,蘇軾《東坡易傳》:“從下為顛,過擊曰拂。經(jīng),歷也;丘,空也?!盵11]林栗繼承蘇說,《周易經(jīng)傳集解》:“蘇氏曰:‘丘,空也?!^初九也。拂,逆也;經(jīng),過也。二之于初,逆而過之也。初以其富,自足而吝于與人,有養(yǎng)之名,無養(yǎng)之實,是以謂之空頤也?!盵12]

“丘”有“空”義,漢語發(fā)展史上一般認為不會早于上古中期。徐朝華《上古漢語詞匯史》把上古分為三期:殷商到春秋中期為上古前期,春秋后期到戰(zhàn)國末期為上古中期,秦漢時期為上古后期。[13]《左傳·昭公十二年》“九丘”孔穎達疏引張平子曰:“丘,空也?!薄稄V雅·釋詁三》:“丘,空也?!薄稄V韻》“丘,空也。”《漢書·息夫躬傳》:“躬歸國,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張晏注:“丘亭,野亭名。”顏師古曰:“此說非也,丘,空也。”《后漢書·龐參傳》:“故縣丘城,可居者多?!崩钯t注:“丘,空也?!薄吨芤住穼儆谏瞎徘捌诘奈墨I,用上古中期才有的義位來訓釋上古前期的《周易》顯然不符合漢語詞義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

(四)訓為“園”

作此訓釋者,端倪于三國時期的王弼,王弼《周易注疏》:“丘,所履之常也?!笨追f達疏:“丘,所履之常處也?!盵14]此處“履”顯然應翻譯為“居,處”義?!奥摹庇小熬?,處”義最早見于《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賤履位。”“所履之?!被颉八闹L帯币鉃椤敖?jīng)常到往或者居住的地方。”宋代的李光繼承此說,把“丘”進一步訓釋為“園”。李光《讀易詳說》:“經(jīng),常也;丘,園,隱者之所盤旋也。不能退守廉節(jié),而拂其常理于安處之地而求養(yǎng)焉?!盵15]

然現(xiàn)存的字書中并未見“丘”有“園”這一義位,我們只能在文獻中看到“園丘”“丘園”之類的詞?!兑住べS》:“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蓖趺C注:“失位無應,隱處丘園?!笨追f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zhì)素之所。”[14]漢蔡邕《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於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薄杜f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nóng)夫耳?!蓖ㄟ^對現(xiàn)存語料進行分析,“丘園”衍生出“隱居之所”的含義不會早于上古中期。李光把“丘”與“園”互訓,解釋為“隱士所居住的地方”顯然不符合《周易》的本義。

(五)訓為“聚”

作此訓釋者,較早見于明末的黃道周。黃道周《易象正》:“正曰:損下益上,則猶之剝也。丘頤,頤之所聚也物?!盵16]后清代學者繼承此說。清喬萊《易俟》:“萊按:舊說釋顛字為顛倒……東谷鄭氏曰:丘,聚也,言求養(yǎng)于上者之多?!盵17]清張英《易經(jīng)衷論》:“況乎六二之上三爻皆陰。丘者,聚也。眾陰之所聚,嗜欲之叢也?!盵18]

在現(xiàn)存文獻中,“丘”有“聚”義出現(xiàn)在上古后期。《尚書·序》:“其論九州之事所有志記者,其書謂之九丘,所以名‘丘’者,以丘,聚也,言于九州當有土地所生之物,風氣所宜之事,莫不皆聚見于此書,故謂之‘九丘’焉?!薄夺屆め屩輫贰扒?,聚也?!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悄茏x《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笨追f達疏:“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标P(guān)于何為“九丘”,至今學界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丘”有“聚”義在上古后期才出現(xiàn)。

前述五種訓釋各有來源而能自成一說,然從詞的時代性和整句訓釋的邏輯性而言,這幾種訓釋都值得商榷。

二、“丘”在上古前期的使用

根據(jù)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訓釋為“小山”最接近上古前期“丘”的字義。接下來本文用漢語史的研究方法考察與《周易》同屬上古前期的甲骨卜辭、銅器銘文、《尚書》及《詩經(jīng)》中“丘”字的使用情況。

(一)甲骨文、金文

甲骨卜辭中的“丘”作“ ”“ ”“ ”“ ”“ ”等形,在甲骨卜辭中多作人名、地名和職官名,常出現(xiàn)“丘某”或“某丘”的地名結(jié)構(gòu)。胡厚宣先生在《卜辭地名與古人居丘說》一文中根據(jù)甲骨卜辭的地名提出古人居丘,丘為高亢之地,其居丘與躲避水患有關(guān)。[19]于省吾先生認為甲骨卜辭中的“小丘臣”(《佚》七三三)為丘小臣的倒句,并推論丘小臣是主管丘居的小臣。[20]現(xiàn)代學者張懷通[21]、董巧霞[22]等人對先秦組織之丘的研究表明“丘”不僅有地貌“丘”的內(nèi)涵,還有社會性上的“丘居”與行政系統(tǒng)中的基層組織之“丘”的含義。金文中有“ ”“ ”等形體?!豆盼淖衷b林》轉(zhuǎn)引田倩君《說丘》:“丘與山不同,丘當為圓頂形。然殷代之丘字,以契刻刀痕所致,因現(xiàn)銳峰。周金文丘字則無巒無峰,象兩禽獨足立地上狀,誠大不類丘之形狀也。至小篆,如兩人相背而立,怠至隸楷,益失其形狀,惟古文之丘如 ,

頗象土丘之形。土丘不應作尖峰,因土不堅固,日夕被風雨剝蝕,常無銳峰與棱角之存在也?!盵23]由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丘的地貌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丘”首先是一種相對于地面而言的高亢之地,這種地貌特點使先民為避水患和戰(zhàn)爭,擇丘而居,在頂部平緩的丘上筑城,同時不斷地人為地進行加高,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城。

(二)《尚書》《詩經(jīng)》

《尚書》中“丘”字僅使用1次。《尚書·禹貢》:“是降丘宅土?!笨装矅鴤鳎骸暗馗咴磺?。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地,就桑蠶?!薄队碡暋返某蓵甏?,學界向稱不一,故此處的“丘”字不納入本文的考慮范疇。

全面考察《詩經(jīng)》,“丘”字共使用14次。

1.《陳風·宛丘》: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财鋼艄模鹎鹬?。無冬無夏,值其鷺羽??财鋼趔?,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2.《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

3.《邶風·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

4.《衛(wèi)風·氓》: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5.《王風·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6.《鄘風·載馳》: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7.《小雅·巷伯》: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8.《小雅·緜蠻》:緜蠻黃鳥,止于丘阿……綿蠻黃鳥,止于丘隅……綿蠻黃鳥,止于丘側(cè)。

“陟彼阿丘”毛傳:“偏高曰阿丘”。[24]“至于頓丘”毛傳:“丘一成為頓丘”孔穎達疏:“釋丘云: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三成為昆侖丘”孫炎曰:“形如覆敦,敦器似盂。”郭璞曰:“成,猶重也?!薄吨芏Y》曰:“為壇三成?!庇衷疲骸叭绺捕卣撸厍?。”孫炎曰:“丘,一之形象也。”郭璞曰:“敦,盂也,音頓?!盵24]盂為飲器,中低而四傍高,而丘形如覆敦,說明丘形地貌的特點是坡度較緩,頂部渾圓?!扒鹬杏新椤泵珎鳎骸扒鹬袎尳侵帲M有麻麥草木。”孔穎達疏:“釋丘云:‘非人力為之丘。’丘是地之高者,在丘之中,故云‘墝角之處’。墝角,謂地之瘠薄者也。”[24]《王風·丘中有麻》中所提到的“麻”“麥”“李”都是喜旱的農(nóng)作物,而墝角之處是土地瘠薄的地方,那么這里的“丘中”就不可能是丘地中土地較為肥沃的中部低平的地方,而應該指的是丘阜之阪?!巴鹎稹泵珎鳎骸盃栄旁疲骸鹬?,宛丘’郭云:‘中央隆高。’”[24]“止于丘阿”“止于丘嵎”“止于丘側(cè)”,鄭箋“曲阿”“丘角”“丘旁”。[24]其中“丘角”說明了丘地的四旁高阜有合抱或轉(zhuǎn)折之形。向熹《詩經(jīng)詞典》“丘”字下僅有1個義項:“小土山。(風10、雅3)74《王風·丘中有麻》一章:‘丘中有麻,彼留子嗟。’《說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缎⊙拧ぞ傂U》二章:‘綿蠻黃鳥,止于丘隅?!多嵐{》:‘丘隅,丘角也。’”[25]綜合《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丘”的訓釋,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丘”的范圍?!扒稹庇幸欢ǖ目臻g,它的空間所屬范圍不單單限于高于地面的小土山,還包括由多個小土山包圍的中間比較低平的地帶。

從時代性而言,《周易》頤卦“丘”的詞義應該和同一時代的用例保持一致,當訓為“坡度較緩,頂部渾圓的小土山”?!吨芤住坟载侈o中“丘”字共使用了3例,除了頤卦中的“丘頤”,只剩下渙卦中的“渙有丘”和賁卦中的“賁于丘園”有“丘”字用例。前者“丘”根據(jù)其語法位置訓釋為“像丘一樣”沒有問題,后者“賁于丘園”之“丘”以本義為訓也沒有問題,無論是把“丘園”理解成“家園”還是“隱居之地”都離不開本義,且前文中已經(jīng)推斷出“丘”的“隱居”義不早于上古前期。由此看來“丘園”也當訓為“在坡度較緩,頂部渾圓的小土山上建成的園子”。

“丘”與水災有關(guān),考古、氣候?qū)W、地質(zhì)學也能提供證明。宋豫秦等學者對偃師二里頭遺址剖面采集到的植物孢粉進行的鑒定分析得出:原始社會末期,大約相當于河南龍山文化末期,氣候總體上為溫暖濕潤。夏代初期,大約相當于二里頭文化一期,氣候總體上溫涼濕潤。夏代中期,大約相當于二里頭文化二期,氣候總體上為溫涼濕潤。到夏代末期,大約相當于二里頭文化三期,氣候漸漸轉(zhuǎn)涼且干。商代早期,大約相當于二里頭文化四期,氣候溫涼較濕。[26]魏繼印結(jié)合文獻記載及多位學者的考古發(fā)現(xiàn),認為商代中期是整個商代最溫暖濕潤的時期,表現(xiàn)為氣溫波動上升、降水偏多、地下水位上升、湖泊沼澤密布、地表植被繁茂、多種喜暖濕的亞熱帶動物北遷中原等特征,使中原地區(qū)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但同時降水偏多且不穩(wěn)定引起洪澇災害頻發(fā),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27]根據(jù)眾學者對上古時期氣候的研究,可以證明在這樣潮濕多雨的氣候環(huán)境下,先民擇丘而居顯然更利于生存。目前考古所見魯、豫、皖等地區(qū)的眾多堌堆遺址被學界認為是古居丘之遺存。高廣仁先生憑借其多年在殷墟及山東地區(qū)的田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遺址多呈帶狀分布,且以龍山文化—商代遺址為多。通過對氣候與海平面狀況的分析,高廣仁先生認為:“選擇沿河高地,并不斷地堆筑加高居丘,是當時先民防洪的成功佳作,這也是為什么堌堆遺址往往是呈帶狀分布的原因。”[28]張新欣在他的碩士畢業(yè)論文中通過對山東菏澤青邱堌堆遺址2018年出土動物遺存的分析并結(jié)合考古發(fā)現(xiàn)也推測:商代時期,青邱堌堆遺址大量使用牛牲和馬牲進行祭祀與頻繁的洪澇災害有關(guān)。[29]2018年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生在菏澤青邱堌堆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獲得豐富的植物大遺存。畢曉光對這些植物遺存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些植物遺存一方面說明青邱堌堆遺址存在著先民在此地耕種的歷史,同時也為農(nóng)田管理的提供了證據(jù)。[30]通過以上考古信息,可以確信殷商時期先民擇丘而居,開墾土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與洪澇災害有直接的聯(lián)系。

三、結(jié)語

綜上,從出土文獻、考古與地質(zhì)學等方面,證明《頤》六二爻辭之“丘”與水患有關(guān),應該訓釋為“坡度較緩,頂部渾圓的小土山”。頤卦六二爻辭反映了殷商時期水患頻發(fā),氣候潮濕多雨導致平原地區(qū)多沼澤,先民為求得生存,從平原地區(qū)遷入到自然高地的歷史?!吨芤住冯m為一部筮占之書,但是它的卦爻辭所涉及的象事幾乎包含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站在今天的立場上,卦爻辭的內(nèi)容無疑具有史料的價值,這也是近代許多學者的共識。因此,研究《周易》,除了運用訓詁的方法,還必須從社會性和歷史性兩方面進行斠考。

參考文獻:

[1]丁四新.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7.

[2](唐)李鼎祚.周易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99.

[3](宋)朱熹注,王玉德,朱志先整理.周易本義[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22.

[4](宋)趙汝梅.周易輯聞(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7冊 經(jīng)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126.

[5](宋)李杞.用易詳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9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32.

[6](元)吳澄.易纂言(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10冊 經(jīng)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380.

[7](宋)鄭剛中.周易窺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89.

[8](清)傅恒.御纂周易述義(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15冊 經(jīng)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50.

[9](清)李塨.周易傳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47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1.

[10](清)任啟運.周易洗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51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1](宋)蘇軾.東坡易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2](宋)林栗.周易經(jīng)傳集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2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74.

[13]徐朝華.上古漢語詞匯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13.

[14](魏)王wwU0fEQrwgys8WTl2RqosA==弼注,(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周易注疏[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168, 146.

[15](宋)李光.讀易詳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43.

[16](明)黃道周.易象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35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56.

[17](清)喬萊.易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42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132-133.

[18](清)張英.易經(jīng)衷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44冊 經(jīng)部)[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606.

[19]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91-505.

[20]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08-311.

[21]張懷通.先秦時期的基層組織——丘[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1).

[22]董巧霞.先秦丘制考略[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9,24(01).

[23]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古文字詁林(第7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03.

[24](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釋.毛詩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90, 311-312,371,626,1338-1340.

[25]向熹.詩經(jīng)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409.

[26]宋豫秦等.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環(huán)境信息[J].考古,2002,(12).

[27]魏繼印.殷商時期中原地區(qū)氣候變遷探索[J].考古與文物,2007,(06).

[28]高廣仁.說“丘”——城的起源一議[J].考古與文物,1996,(03).

[29]張新欣.山東菏澤青邱堌堆遺址2018年出土動物遺存研究分析[D].山東大學,2021.

[30]畢曉光.菏澤青邱堌堆遺址植物遺存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尋找農(nóng)田管理的證據(jù)[D].山東大學,2021.

作者簡介:

陳銀銀,女,重慶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訓詁學。

东城区| 胶南市| 中西区| 辽宁省| 伊宁市| 海口市| 沙河市| 蒙山县| 清苑县| 姜堰市| 开江县| 新竹县| 繁峙县| 新乡市| 龙州县| 荔波县| 彝良县| 天柱县| 津市市| 东阳市| 济宁市| 邵阳市| 含山县| 牙克石市| 昌江| 澄江县| 缙云县| 林芝县| 岳西县| 南江县| 绥滨县| 阳西县| 东光县| 中牟县| 吴堡县| 山东省| 牙克石市| 连江县| 长岛县| 桂东县|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