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掌握安徽省森林撫育經營情況,反映森林撫育初步成效,選取臨泉縣與全椒縣薄殼山核桃不同撫育措施的固定標準地作為樣地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并分析不同撫育措施對樹高與米徑生長的影響。
關鍵詞 薄殼山核桃;撫育措施;監(jiān)測;森林經營
中圖分類號 S75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5-011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2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Monitoring,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Nurturing Effect of Carya illinoinensis
LI Bin
(Anhui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Hefei,Anhui 230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situation of forest tending manage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reflect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forest tending,the sample plots of fixed standard plots with different tending measures of Carya illinoinensis in Linquan and Quanjiao counties were selected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nding measures on the growth of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Carya illinoinensis;Tending measures;Monitoring;Forest management
薄殼山核桃是胡桃科山核桃屬落葉喬木,原產自美國和墨西哥,樹體高大,樹勢挺拔,樹干通直,樹姿優(yōu)美。其木材紋理細膩,質地堅韌,是建筑、軍工、室內裝飾和高檔家具的理想材料;其果實商品名為碧根果,又名長山核桃、美國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之一,作為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盛果期長,適應性廣,結果產量大,果實售價好,果實含油量高,油品質量優(yōu)等諸多特點[1]。因此,薄殼山核桃是很好的城鄉(xiāng)綠化樹種和果材兼用樹種。目前,全國薄殼山核桃種植面積約8.67萬hm2,安徽省約4.30萬hm2[2]。
安徽省從南到北縱跨29°~34°N,低山、丘陵、平原依次展開,森林分布不均衡,皖南山區(qū)和大別山區(qū)森林覆蓋率高于沿江、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全省林地面積(4.5萬km2)。最新的森林資源監(jiān)測結果顯示,安徽全省森林面積達417.47萬hm2,森林蓄積量超過2.7億m3,森林覆蓋率30.22%。目前安徽省森林經營水平亟待提升。全省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為71.85 m3/hm2,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3]。全省整體林地生產力不高,森林生態(tài)功能偏低,森林生態(tài)防護效能難以充分發(fā)揮。森林經營規(guī)劃體系不健全,森林經營方案執(zhí)行不到位,森林經營成效監(jiān)測與評估制度不完善。全面提升全省森林資源經營水平仍有較長的路要走[4]。
為全面落實《安徽省林業(yè)局關于大力推進森林撫育經營的實施意見》精神,推進森林撫育有關工作,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森林撫育成效,筆者選取安徽省內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人工造林樹種開展定期監(jiān)測,其中在薄殼山核桃栽培面積較大的地區(qū)選擇部分營造林小班作為省級監(jiān)測點,開展撫育成效監(jiān)測,并對森林撫育的實績與成效進行分析評價,以期為森林經營項目實施、管理等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也為安徽省森林撫育科學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jù)[5-6]。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薄殼山核桃撫育成效監(jiān)測對象優(yōu)先選擇森林撫育實施面積較大、撫育措施類型較廣、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能代表安徽省薄殼山核桃森林經營實施特點的縣。經考察,結合安徽省森林經營項目建設實際,綜合各方面條件,具體監(jiān)測點確定在臨泉縣和全椒縣,監(jiān)測對象涵蓋經濟林與用材林[7-8]。薄殼山核桃共設2個監(jiān)測點,分別位于臨泉縣和全椒縣。
臨泉縣薄殼山核桃監(jiān)測點位于城關鎮(zhèn)街道杜莊社區(qū)韓小廟前,地理位置115°13′35″E,33°03′42″N;監(jiān)測林分2018年春季造林,造林密度為8 m×10 m;果用林為6年生嫁接苗,材用林為5年生截干實生苗;土壤類型為砂壤土,厚度大于1 m。
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監(jiān)測點位于石沛鎮(zhèn)石沛村陶莊,地理位置118°10′11″E,32°09′27″N;材用監(jiān)測林為2015年春季造林,造林密度為4 m×6 m,土壤類型為黏盤黃棕壤,厚度大于1 m;果用監(jiān)測林分為2014年春季造林,造林密度為4 m×6 m,土壤類型為黏盤黃棕壤,厚度大于1 m,年降雨量950 mm。
1.2 試驗材料
根據(jù)不同撫育措施分別設置監(jiān)測及對照標準地,要求立地條件、初植密度、林木生長基本一致,標準地面積20 m×30 m,標準地應位于林分中部。監(jiān)測標準地與對照標準地的距離應在30 m以上。監(jiān)測區(qū)依據(jù)作業(yè)設計方案進行撫育管護,對照區(qū)保留原貌。
臨泉縣監(jiān)測點共設置4塊樣地,果用林和材用林各2塊,撫育措施為施肥+間作(1塊),對照樣地(1塊)。全椒縣監(jiān)測點共設6塊割灌除草樣地,其中材用林3塊,撫育措施為施肥+修枝(2塊),對照樣地(1塊);果用林監(jiān)測樣地3塊,撫育措施為施肥+套種+修枝(1塊)、施肥+全面墾復+修枝(1塊),對照為施肥+不墾復+修枝(1塊)。所有樣地四周都用油漆作了標記。對照區(qū)未采取任何措施;監(jiān)測樣地依據(jù)作業(yè)設計方案進行正常撫育。
1.3 試驗方法
監(jiān)測樣地按不同撫育措施和對照分別設置樣地,面積600 m2(20 m×30 m)。要求撫育監(jiān)測試驗樣地與對照樣地相鄰,坡向、海拔、坡度、基巖、土壤、植被等條件基本一致。每年1月或12月對各監(jiān)測點進行年度調查,采用標準地調查法對所設樣地進行每木檢尺,并對調查單株進行打號標記。監(jiān)測森林撫育前林分狀況,主要調查因子包括樹齡、郁閉度、胸徑(部分樹種測量為米徑)、樹高、枝下高、冠幅和林下植被等,之后按照當年的作業(yè)設計方案開展森林撫育。建立監(jiān)測結果數(shù)據(jù)庫和檔案,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監(jiān)測方案、監(jiān)測有關文件等由專人、專柜分門別類歸檔管理。同時,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由專人錄入,采用Excel格式保存。
根據(jù)調查結果求算出每個監(jiān)測樣地平均米徑、平均樹高、平均枝下高等生長指標數(shù)據(jù),然后采用SPSS 18.0軟件與本底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多重比較分析或者雙因素統(tǒng)計分析,得出是否有差異性等,并對采取撫育措施的監(jiān)測點進行分析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用林監(jiān)測成效
分別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及2023年12月對臨泉縣和全椒縣共計5塊薄殼山核桃果用林監(jiān)測樣地進行了調查。臨泉縣樣地共2塊,林分為2018年春季造林,苗木為6年生嫁接苗,栽植密度為8 m×10 m。撫育措施為施肥+間作,2020—2021年春季林下套種了小麥,冬季進行了施肥,肥料為雞、羊糞腐熟后農家肥,施肥量為40~45 kg/株。林下主要草本有牛膝草、薺菜、泥胡菜、青葙、藜草、婆婆納、野綠豆、黃蒿、小飛蓬、荔枝草、刺刺芽。2021年臨泉縣2塊樣地均進行了施肥和間作。2021年對全椒縣3塊樣地均進行了施肥、墾復和修枝,4、6、9月除草,3、6、9月施農家肥,7、9月進行了天牛等蛀干害蟲防治工作。果用林監(jiān)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和圖1、2可知,2019—2021年3個年度監(jiān)測中臨泉縣試驗樣地的平均米徑及樹高均高于對照,冠幅較對照有明顯增加,整體變化幅度不大,這是由于2021年度對照和試驗樣地均進行了施肥和間作。2023年12月對照樣地米徑與樹高生長表現(xiàn)均優(yōu)于試驗樣地,其米徑為15.37 cm,樹高為9.28 m,而同期試驗樣地的米徑與樹高結果分別僅為13.45 cm、8.30 m。猜測原因是2021年以后對試驗樣地與對照樣地均采取了相同的撫育措施,造成2021年以后試驗樣地與對照樣地無明顯差別。
2021年全椒縣3塊樣地撫育措施一致,因此各樣地的平均米徑、樹高變化不明顯,但2021年1月—2021年12月米徑、樹高的增長量均明顯高于2019年12月—2021年1月增長量。這可能是由于樣地管理措施比較及時。至2023年12月,樣地1的米徑生長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樣地2與對照樣地,達到15.91 cm,原因可能是樣地1附近存在水塘,地下水分供應更充足,而3個樣地的樹高差距不大(圖3、4)。
對臨泉縣果用薄殼山核桃各樣地在不同時期不同撫育措施下的米徑、樹高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2塊樣地的米徑在不同措施水平下(P=0.669>0.05)無顯著差異,在不同時期水平下(P=0.046<0.05)有顯著差異;樹高在不同措施水平下(P=0.540>0.05)無顯著差異,在不同時期水平下(P=0.040<0.05)有顯著差異(表2、3)。
對全椒縣各樣地在不同時期不同撫育措施下的米徑、樹高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3塊樣地的米徑在不同撫育措施水平下未達到顯著差異(P=0.275>0.05),在不同時期水平下(P=0.000<0.01)達到極顯著差異;樹高在不同撫育措施水平下(P=0.038<0.05),不同時期水平下(P=0.000<0.01)均達到顯著差異(表4、5)。
對全椒、臨泉兩地薄殼山核桃果用林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對照與試驗樣地均有施肥的情況下,不同撫育措施對薄殼山核桃生長表現(xiàn)不呈顯著性差異,僅在全椒縣樹高生長上存在一定差異。在后續(xù)的監(jiān)測中應區(qū)分施肥與不施肥的試驗樣地與對照樣地的監(jiān)測,進一步探究施肥對薄殼山核桃的生長影響。
2.2 材用林監(jiān)測成效
2021年12月對臨泉縣和全椒縣共
計5塊薄殼山核桃材用林監(jiān)測樣地進行了調查。臨泉縣樣地共2塊,林分為2018年春季造林,苗木為5年生實生苗,平均截干高度為5 m,栽植密度為8 m×10 m,撫育措施為施肥+間作,2020—2021年春季進行了白芍間作,種植密度為0.3 m×0.5 m。冬季進行了施肥,肥料為雞、羊糞腐熟后農家肥,施肥量為40~45 kg/株。林下主要草本有牛膝草、薺菜、泥胡菜、青葙、藜草、婆婆納、野綠豆、黃蒿、小飛蓬、荔枝草、刺刺芽。
全椒縣材用林樣地林分為2015年春季造林,栽植密度為4 m×6 m。2021年對3塊樣地均進行了施肥、墾復和修枝,4、6、9月除草,3、6、9月施農家肥,7、9月進行了天牛等蛀干害蟲防治工作。
由表6和圖5、6可知,4個時期臨泉縣試驗樣地的平均米徑和樹高均高于對照,到2023年12月臨泉縣2組試驗樣地生長指標差距進一步拉大,其中米徑比對照大2.84 cm,樹高差距則是1.18 m,均高于往期的差距。從圖7、8可見,2023年全椒縣試驗樣地的平均米徑高于對照18.47%,樹高差距不大,其中試驗樣地11.20 m,對照組11.13 m。整體上,2處薄殼山核桃有撫育措施的試驗樣地,各生長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全椒縣2塊樣地2021年度都進行了修枝,臨泉縣的2塊樣地2021年度都進行了施肥和間作。
利用雙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臨泉縣不同時期和不同撫育措施對平均米徑的影響關系,不同時期呈極顯著差異(P=0.001<0.01) ,說明存在主效應。不撫育措施呈顯著差異(P=0.013<0.05) ,說明存在主效應(表7)。樹高在不同撫育措施下達極顯著差異(P=0.000<0.01),在不同時期下也達極顯著差異(P=0.000<0.01)(表8)。
對全椒縣各樣地不同撫育措施在不同時期的米徑、樹高進行方差分析(表9)。由表9可知,不同時期呈極顯著差異(P=0.002<0.01) ,說明存在主效應。不同撫育措施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20<0.05),說明存在主效應。由表10可知,樹高在不同時期呈極顯著差異(P=0.001<0.01) ,而不同措施無顯著差異(P=0.061>0.05) ,說明不同撫育措施不會對平均樹高產生差異關系。
薄殼山核桃用材林的不同措施下,生長差異具有較為顯著差異性,除全椒縣樹高生長未成顯著性差異,其他指標表現(xiàn)均為顯著性,表明施肥+修枝措施對用材林有較為明顯的促進生長。
3 結論
通過固定標準地連年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利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了不同撫育措施對臨泉縣與全椒縣的薄殼山核桃材用林與果用林的影響。具體結論如下:
(1)臨泉縣果用林樣地經過施肥+間作的平均米徑及平均樹高在前3個監(jiān)測年度均大于對照。這說明在對臨泉縣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實施一定的撫育措施有一定效果。在對平均樹高及平均米徑進行方差分析時,結果表明,米徑及樹高的生長受到撫育措施的影響,其顯著水平均小于0.05,達到顯著差異水平。而全椒縣3個樣地平均樹高與平均米徑生長未顯現(xiàn)明顯的生長差異,但經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樹高生長在不同措施下有明顯差異,其顯著水平P86f148119e528d6029f459db7edccff1<0.01,而米徑的生長未受到撫育措施的影響,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
(2)臨泉縣材用林平均米徑與平均樹高在監(jiān)測期內數(shù)值對比明顯,方差分析結果也表明,樹高與米徑生長均受到撫育措施的影響,樹高甚至可以在不同措施水平下達到極顯著水平。全椒縣材用林不同撫育措施對平均米徑產生差異,但不同撫育措施對樹高的影響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不同撫育措施并不會對平均樹高產生差異關系。
(3)通過這2地薄殼山核桃果用林與材用林的對比發(fā)現(xiàn),不同撫育措施對材用林與果用林影響有所差異,同時不同地點的顯著水平也有所不同,不同調查時間也存在影響。這表明薄殼山核桃的生長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存在撫育方式可能不是主控因子情況。
4 問題與建議
4.1 存在的問題
盡管森林撫育間伐方案已經在安徽省推行,但難以大面積普及,再加上當前有關領域的科學研究中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統(tǒng)計調查,這使得部分地區(qū)的森林撫育間伐尚未取得成功。安徽省薄殼山核桃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很難在實施過程中做好調查研究和收集資料,這對撫育間伐政策措施的合理開展加大了困難。同時,針對不同區(qū)域和不同用途的薄殼山核桃,其所選用的林木撫育方式不同[9]。缺乏深入的科學指導,就很難促使其撫育政策措施產生合理效果[10]。
當前在實施森林撫育政策時,因為經費的缺失會造成間伐效果的下降,難以改善林木的培育品質和環(huán)境質量。再加上一些薄殼山核桃經營單位過于強調效益的最大化,而降低了在撫育工作上的投資,這進一步限制了其栽培工作的進步[6]。此外,薄殼山核桃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對專業(yè)撫育工作缺乏科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造成在撫育活動中,由于對有關專業(yè)知識的欠缺,難以正確合理開展撫育措施[11]。
4.2 相關建議
建議各地林業(yè)主管部門提高對森林撫育監(jiān)測工作認識,一方面,加強對薄殼山核桃森林撫育工作相關人員在撫育設計、施工作業(yè)等方面的理論培訓與技術培訓以及安全知識教育,提高森林撫育人員的技能素質;另一方面,加強對森林撫育實施單位的組織管理,要求根據(jù)該地區(qū)的森林資源實際,嚴格執(zhí)行撫育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規(guī)范,確保撫育作業(yè)質量,切實提高森林撫育經營水平,確保監(jiān)測工作順利完成,切實發(fā)揮森林撫育的目的,實現(xiàn)森林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確保薄殼山核桃生態(tài)持續(xù)發(fā)展。
撫育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除了依靠機械的力量,還需要人工操作才能有序開展工作,薄殼山核桃撫育工作除了能緩解附近村鎮(zhèn)縣的就業(yè)壓力外,也進一步促進了撫育種苗等相關行業(yè)對勞動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緩解了就業(yè)民生問題。此外,還應進一步深入研究薄殼山核桃在不同階段的養(yǎng)分需求,實現(xiàn)薄殼山核桃的精準施肥[12]。
參考文獻
[1] 孫邦明.我國薄殼山核桃產業(yè)的現(xiàn)狀、問題與未來展望[J].基層農技推廣,2023,11(10):112-115.
[2] 王鴻玲,王春雷,方建民,等.安徽省薄殼山核桃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建議[J].安徽林業(yè)科技,2023,49(1):52-53,59.
[3] 馮偉.安徽省森林資源監(jiān)測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9,38(2):20-22.
[4] 陳維,周澤龍,馮偉,等.安徽省森林資源現(xiàn)狀·特點與可持續(xù)經營[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19):9217-9219.
[5] 黃雅麗,馬風云,王霞,等.灌溉施肥方式對核桃幼苗土壤生境的影響[J].土壤與作物,2021,10(3):355-362.
[6] 莊鑫.不同施肥量對薄殼山核桃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綠色科技,2023,25(7):92-94,98.
[7] 馬利.安徽臨泉薄殼山核桃產業(yè)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3(10):39-41.
[8] 李艷.推進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yè)發(fā)展的對策建議[J].國土綠化,2023(10):57-59.
[9] 金星霞,楊旭濤.薄殼山核桃果材兩用林培育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2(5):99-101.
[10] 涂國信,楊云廣,楊新,等.薄殼山核桃大樹改良及豐產撫育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23(2):224-227.
[11] 江國成.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1(20):69-70.
[12] 季艷紅,湯文華,竇全琴,等.施肥對薄殼山核桃容器苗生長及養(yǎng)分積累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5(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