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叫了,夏天來了。
夏天的白晝是這么燦爛,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旖旎,六月的世界神秘地切換了天色與風向,還有一些人淡淡的人生。
我歡樂的回憶,幾乎都融入了夏天的光影:小學最慎重的畢業(yè)典禮、海浪潮濕的氣息、聯(lián)考完后松了一口氣的長假、無所事事的年輕、熱浪撲面的愛情和約會、樹蔭下的閱讀沉思、長途旅行與旅程中靜謐的黃昏、婚禮教堂的鐘聲、午后的夢……
這么多的美好,幸福已滿溢生命的酒杯,就像夏日,無處不流淌著如蜜的金色艷陽。
但我不能忘懷的,是初次對夏天的知覺,是蟬聲。
童年的校園到了五月,蟬聲稀稀落落并不引人注意,到了六月,隨著高年級練習《驪歌》的合唱,鳳凰樹上的蟬聲和火紅的鳳凰花燃燒成真正的烈夏。“國語”已上到最后一課了,“數(shù)學”的習題簿也快寫完了,怎么還不放暑假呢?窗外是無垠的藍,一切都顯得好遙遠。
盼到了暑假,爸媽規(guī)定一天要讀一首唐詩,七月雨后的黃昏,讀到了“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是啊,滂沱的西北雨一停,夕陽照滿大地,是父親下工回家的時刻,也是蟬聲重燃的時刻,再晚一點就是蛙鼓了,雨后、黃昏、等待歸人的心情,這首詩是好的。
到了九月開學前,讀到了: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p>
這詩對我來說太難了,不過八月蟬鳴,確實很切合時景,尤其是那個“空”字,沒錯,蟬鳴的夏天實在是很空疏的,我不知道是因為單調(diào)的蟬聲令人無聊,還是因為蟬鳴急急,更襯托出了一種疏懶的假期心理。不過詩是不必真正讀懂的,再不多久,便發(fā)現(xiàn)遠處的山頭長出灰白淺黃的一片,那也許就是“處處黃蘆草”吧,多識草木鳥獸之名也好,詩就這樣一直讀下去,下一個暑假結(jié)束前,便把《唐詩三百首》讀過一遍了。
一季的蟬都在說些什么呢?
詩里面提到很多: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p>
原來蟬有許多高潔的思慕,卻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又說: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p>
蟬不斷地告訴失意的詩人,其實寥落與幽獨,正是人間最耐品嘗的況味。
這些話,我默默記在童年的心里,卻是近來才慢慢聽見,漸漸理解的。在煩囂的臺北市,能聽到蟬聲畢竟還是讓人很喜悅的一件事,有些事情并沒有離我們遠去,那小小的知了,還是像對著古人一樣的殷勤來對著我歌唱,縱使樹已經(jīng)那樣稀少了,夏天還是一樣遼敻。
時間過去,有些東西不曾改變,有些零散而微小的感覺,不知為何深深地留在心底。
暑假已至,牽著女兒在校園里散步,原本充斥廊廡間的笑語,應該也追逐著我年輕時夏日追逐過的世界而遠去了,校舍空成一種心意。暮色里蟬聲如雨,還是那樣清切。四歲的女兒問我:蟬都在說些什么呢?我說和我們一樣在說童話故事吧!是什么故事呢?
我握著她的小手緩緩走進蟬聲里,那樣幸福的雨水打濕我的心,是什么故事呢?
驀然想起剛上中學時,音樂老師教過的一首歌:
“夏天一到我就悄悄地想起:茅屋旁的池塘晴朗的天空,清晨濃霧照著翠綠的山峰,水田里的秧苗小小的山岡。每當芭蕉樹要開花時,一朵朵含羞地開在幽靜的池塘邊,金黃色的夕陽西斜,晚風輕輕飄。多迷人的光景,難忘的回憶?!?/p>
唉!年年歲歲,蟬說的應該就是這樣的故事吧。
(槐西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細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