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胡紹萍 李朝陽 劉正興
作者簡介:
黃??。?981—),工程師,研究方向: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管理。
為研究抗滑樁產生的土拱效應影響因素,文章以某公路邊坡為研究對象,在對該邊坡進行現場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采用離散元數值模擬軟件PFC,分析不同樁寬和樁間距對土拱效應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1)影響土拱效應的因素包括抗滑樁樁寬、樁間距、土體粒徑及力學性質等;(2)抗滑樁越寬,產生的土拱越明顯,且抗滑樁極限承載能力越強,兩者之間滿足函數關系qmax=466.85b+99.04;(3)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間距呈負相關,兩者之間滿足冪函數qmax=2770.1S-0.58。研究結果對于抗滑樁樁寬及樁間距的合理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抗滑樁;土拱效應;樁間距;樁寬;PFC軟件
U416.1+4A270963
0?引言
土拱效應是一種復雜的力學現象。目前,對土拱效應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對于土拱效應的發(fā)展演變情況、不同因素對土拱效應的影響還不夠透徹[1-2]。針對土拱效應的研究,現階段除了理論推導的方法,模型試驗和數值分析方法也有著廣泛的應用[3]。相對物理模型試驗方法,數值分析方法可以考慮到土體材料的差異性、本構關系的非線性、邊界條件的多樣性等,能明顯減小試驗時間和經濟成本,進行大量重復試驗,具有顯著優(yōu)勢[4]。在土拱效應的數值分析中,學者們多將土體視為連續(xù)介質,使用有限元軟件進行分析,如FLAC3D、ABAQUS、ANSYS等。劉鵬等[5]通過簡化土拱模型,利用有限元軟件分析應力、變形規(guī)律,研究得到了土拱效應的形成機理和發(fā)育規(guī)律。胡文韜等[6]認為土拱的高度和類型對于抗滑樁設計具有重要意義,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建立三維分析模型,結果表明土拱的形成與土顆粒粒徑和樁間距有關。尤靜霖等[7]將樁后土拱分為大拱和小拱,從應力變化規(guī)律入手,探討了土拱的作用范圍,研究表明,土拱的拱高一般約等于1~1.5倍樁寬。李琳等[8]將懸臂抗滑樁樁間土拱分為水平拱,豎直拱和臨空面拱,以應力突變效應為指標,對比分析三維土拱和二維土拱的差異。分析結果表明,土拱效應受樁正截面寬度、懸臂高度、土體參數等參數的影響。
以上研究對于土拱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探討。然而,土體卻是不均勻的,為一種散體介質,采用連續(xù)介質理論可分析土拱的形成、發(fā)育過程,但難以準確刻畫土拱的破壞、失效行為?;诖?,本文利用顆粒流模擬軟件PFC2D,從細觀角度分析碎石土邊坡樁后土拱效應的形成發(fā)育和破壞過程,同時考慮不同參數對土拱效應的影響。
1?工程概況
本文研究的邊坡位于康定市折多山區(qū)域。通過野外地質調查,研究區(qū)內碎石土粒徑20~40 mm占50%,40~60 mm占20%,>60 mm約占5%,塊石含量約為80%。各層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如表1所示。
2?土拱效應影響因素離散元數值模擬
2.1?計算原理
在PFC分析模型中,除了有代表材料的圓盤或球形顆粒(ball)外,還包括墻單元(wall)。顆粒單元可以相互疊加構成各種材料,也可模擬邊界條件限制顆粒的移動,而墻單元僅能作為模型的邊界條件。顆粒流計算中,研究對象由大量相互獨立、相互接觸、相互作用的球形顆粒組成,并主要采用顯式中心差分法進行時步迭代計算。模型的顆粒是帶質量的剛性體,每個時步顆粒會進行平動和轉動,受牛頓第二定律影響運動狀態(tài),接觸力的大小取決于力-位移定律。模型單元之間交替使用牛頓第二定律和力-位移定律,顆粒的內力和位移不斷更新,最終達到平衡狀態(tài)(見圖1)。
2.2?計算模型
相關研究表明,樁后土拱實質上是一種水平拱。二維平面應變問題是土拱的重要研究內容。針對土拱效應的演變規(guī)律,采用平面模型可進行精準刻畫和細致描述,后研究的土拱效應影響因素也在二維范疇內,暫不考慮土拱的三維空間特征,故本文將模型簡化為二維平面問題進行分析,相關的研究也證實了該方法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為了提高計算效率,模擬區(qū)域為一個樁間距范圍內的土體,并假定土體位移只發(fā)生在平面內。相對于土體而言,抗滑樁位移很小,且本文主要研究演化過程中樁后土體的變化情況,所以忽略樁體變形,將其當作剛性材料。其中抗滑樁為矩形樁,截面寬度b均為3 m,高度h為4 m,樁間距S為3 m,樁后土體高H為10 m,軸為邊坡走向方向,y軸為邊坡傾向方向。
在本文的模型中,只對塊石進行建模。建立的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隨機生成共10 812個顆粒,顆粒間接觸類型為接觸粘結模型。模型中抗滑樁和左右邊界均采用“墻”單元模擬,頂部設置加載墻,并施加一定速度模擬滑動推力,底部為自由邊界。
3?土拱效應影響因素
土拱效應在樁土相互作用下形成,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對于抗滑樁而言,樁截面尺寸、樁間距、樁型和樁長均為重要的設計參數。本文主要針對工程中常用的矩形樁,且從二維角度分析土拱效應,故暫不考慮樁型和樁長的影響。在土體方面,集中在內摩擦角、粘聚力等土體宏觀力學參數的研究較多,而缺乏對細觀參數的影響分析。通過野外調查,研究區(qū)內碎石土塊石含量高(80%),其抗剪強度主要與石塊間的接觸強度相關。而塊石顆粒尺寸和密實度決定著骨架承載主體的結構,以及顆粒間的咬合作用,進而影響抗剪強度參數。本文主要考慮樁寬、樁間距對土拱效應的影響。
3.1?樁寬對土拱效應的影響
在坡體推力作用下,荷載通過土拱傳遞到樁體,樁背直接與土體相接觸,承載著滑坡推力阻擋滑體運動。因此,樁寬的大小會影響作用在樁背處的壓力,從而土拱效應會有不同的發(fā)育特征。在樁間距及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樁寬b分別為1 m、2 m、3 m和4 m,以對比分析拱效應的響應特征。
當土拱充分形成時,通過接觸力鏈圖對土拱效應進行定性分析,如圖3所示。在不同樁寬情況下,樁間土體應力有明顯的偏轉現象,應力方向由y方向逐漸偏轉到x方向,形成了類似拱形的力鏈結構,表明均有土拱效應形成并發(fā)揮作用。然而,樁體寬度不同,力鏈線的粗細和分布情況略有不同,當b為2 m、3 m和4 m時,樁間有明顯的拱形強力鏈分布,拱腳處應力集中現象顯著,形成具有對稱結構的土拱,較為穩(wěn)定。當b為1 m時,與寬較大時相比,抗滑樁附近的力鏈線分布較稀疏,土拱的整體性不是特別明顯,且左側拱腳力鏈線較右側分布更密集,表明此時拱腳受力不均勻,土拱穩(wěn)定性較差,容易遭受破壞。
通過加載墻荷載的變化曲線,可定量分析土拱效應的變化規(guī)律。下頁圖4為不同樁寬情況下極限承載力與樁寬的關系曲線。由圖中可知,隨著樁寬的增大,加載墻能承擔的荷載越大。加載墻荷載到達峰值的位移越大,表明土拱破壞的過程亦發(fā)生滯后,土拱持續(xù)時間更長。如當b=1 m時,峰值荷載約為500 kN,對應的加載墻位移約為10 cm;b=2 m時,峰值荷載約為1 200 kN,對應的加載墻位移約為20 cm;b=3 m時,峰值荷載約為1 400 kN,對應的加載墻位移約為20 cm;而b=4 m時,峰值荷載約為1 900 kN,對應的加載墻位移約為27 cm。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寬滿足函數關系qmax=466.85b+99.04,R2=0.968??梢娡凉皹O限承載力隨樁寬的增大近似線性增大。上述分析表明,樁寬顯著影響土拱的承載能力以及荷載傳遞效率。
3.2?樁間距對土拱效應的影響
在抗滑樁結構參數中,樁間距的確定極為重要,對于邊坡工程安全性和經濟合理性有著顯著影響。如下頁圖5所示,當樁間距過大時,土拱效應難以形成,抗滑樁不能發(fā)揮群樁效應,導致抗滑樁不能起到阻止坡體滑動的作用;樁間距過小時,雖然能發(fā)揮很好的支擋效果,但勢必會增加大量的工程投資。本研究中,保持其他參數不變,設置樁間距S分別為1 m、2 m、3 m、4 m、6 m,對比分析不同樁間距條件下的土拱效應。通過加載墻荷載定量分析樁間距對土拱承載力的影響。
由圖5分析可知,從圖(a)至(d),隨著樁間距越大,相鄰抗滑樁之間的力鏈越稀疏,產生的土拱承載力越小,說明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間距呈負相關。據圖6可知,當S由1 m增大至3 m時,土拱極限承載力下降速率較快,由2 829.9 kN降低至1 396.5 kN,下降50.7%;當S繼續(xù)增大至6 m時,土拱極限承載力減小速率變緩,由1 396.5 kN降低至944.5 kN,下降32.4%。建立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間距的相關關系,二者呈明顯冪函數負相關qmax=2 770.1S-0.58,確定性系數R2=0.983,可見,隨著S的增大,qmax降低速率逐漸減慢。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間距呈負相關,但減小速率逐漸變慢,主要原因為當樁間距過大時,使得抗滑樁不能發(fā)揮群樁效應,主要為單根樁獨立發(fā)揮作用,因此土拱極限承載力變化率逐漸減小。
4?結語
本文選用顆粒流模擬軟件PFCD對碎石土邊坡土拱效應進行研究,結合土拱承載力的變化規(guī)律,探討了樁寬和樁間距對土拱效應的影響。主要的結論如下:
(1)不同樁寬下的樁間土體應力有明顯的偏轉現象,樁越寬,土拱穩(wěn)定性越強,且不容易遭受破壞。
(2)隨著樁寬的增大,能承擔的荷載越大,且樁位移相應增大。當樁寬分別為1 m、2 m、3 m和4 m時,峰值荷載分別為500 kN、1 200 kN、1 400 kN和1 900 kN,對應的位移分別為10 cm、20 cm、23 cm和27 cm。
(3)樁間距越大,土拱持續(xù)時間越短,土拱承擔的荷載越小,土拱極限承載力與樁間距滿足冪函數qmax=2 770.1S-0.58。在實際抗滑樁工程設計中,應避免樁間距過大,且保證樁寬符合工程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張濟斌,侯付闖.基于FLAC3D數值模擬的抗滑樁土拱效應研究[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23(7):178-181.
[2]曹?軍,王康宇,駱大江.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土拱效應的離散元研究[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23,40(3):152-160.
[3]李?豪,樊文斌,袁廷彪,等.土拱效應的研究進展和展望[J].安徽建筑,2023,30(1):150-154.
[4]吳育萍,李俊虎,豆紅強,等.樁板式擋土墻土壓力分布特征的試驗研究和數值分析[J].公路工程,2022,47(6):130-138.
[5]劉?鵬,馬顯春,胡正濤,等.基于樁間土拱效應的抗滑樁設計推力分析[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22,20(5):102-108.
[6]胡文韜,尹江灝,王?寧,等.排樁支護下顆粒介質水平拱效應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23,20(6):2 078-2 090.
[7]尤靜霖,王士杰,王昊嵐.考慮土拱效應及中主應力影響的樁間擋板土壓力計算方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22,49(5):90-95.
[8]李?琳,馬?榮,李敬梅,等.土體側移作用下樁基側向土壓力的群樁效應[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22,42(3):56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