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林
在以水為興的生息繁衍中,吃魚,是一種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的飲食習慣。而在今天,魚雖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卻也是現(xiàn)代都市人孜孜追逐的美味。遼闊的巴蜀大地,江河縱橫,湖塘密布,盛產(chǎn)品類眾多的河鮮,大眾化的有鯉魚、鰱魚、草魚、鯽魚、鱔魚、鰍魚、鯰魚、烏魚等等;高檔的則江團、雅魚、水密子、青波、巖鯉、胭脂和團魚。這些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水產(chǎn)資源,為人們的菜籃子、飯桌子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要想烹制一道眾口可調(diào)的美味魚肴,有了上述的數(shù)十種鮮魚還不夠,還必須有好調(diào)料。川渝地產(chǎn)的調(diào)料正好特別適合烹制魚類菜肴。郫縣豆瓣、石柱紅辣椒、二荊條辣椒、茂汶紅花椒、江津青花椒以及泡酸菜、泡姜、泡辣椒既是魚類河鮮的天然克星,更是相得益彰的知己。當然傳統(tǒng)的姜、蔥、蒜、酒、醋、鹽等等也是烹魚不可或缺的調(diào)料。
魚的品種變化豐富,烹魚調(diào)料垂手可得,因此歷代川渝廚師中不乏烹魚的高手,三十多年前,重慶廚界大咖劉大東編寫了一本叫《美味魚菜》的專著,本書不僅介紹用川渝常見的鰱、草、鯽、烏、鯰、鱔、鰍烹制的大眾魚菜,還介紹了江團、雅魚、巖鯉、石爬魚、鰻魚、團魚為主要原料的名貴魚肴,共收集魚菜150多種,幾乎涉及川菜所有味型,以及數(shù)十種烹飪技法,可稱川菜烹魚大全。該書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后,引來好評如潮,接連加印多次,還供不應求。
泛舟垂釣,把酒品鮮,是何等的愜意,“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好友二三,春風伴舟,臨波釣魚,聽槳擼咿呀之聲,覽江山秀翠之色,把酒品野魚,可言詩,可及艷,可笑談天下,可憶少年張狂。這樣的快意人生,對于大都市的多數(shù)居民來說,只是一種可望而難及的奢望,或者是一種戀戀不舍的回憶。江湖兒女既在江湖中,自然要吃江湖魚,那種“春風伴舟,臨波垂釣,把酒品魚”的奢望便耿耿于懷。有好事者窺得商機,利用嘉陵江邊閑置躉船,略加粉飾,往船上掛一塊“豆花魚船”的牌牌就招搖開市迎客,堂而皇之的把泊船之處的江段稱為“漁港”。于是乎,滿城“饞貓”聞香上船,流連不返。
在躉船上吃魚,雖然沒有泛舟春江隨波逐流的雅趣,但躉船也是船,大家在這里還是可以聽江水濤濤,觀萬家燈火,隨心所欲的選魚,瀟灑隨便,可以無拘無束的吃;任性豪飲,可以熱熱鬧鬧的吃。筆者有位叫宋彬的朋友,原來也是“魚船”上的“老板”,精明能干,生意做得河翻水翻。后來,因環(huán)保需要,宋彬把漁船“搬”上了江岸,在江邊創(chuàng)辦“小漁船”老宋家河鮮館,裝飾以鐵錨、舵輪、纜樁等船上用品。河鮮館盡用江河鮮魚:江團、胭脂、鯰魚、水密子、翹殼……等等,以干辣椒、泡紅椒、豆瓣、花椒燒魚,無論是整魚,還是魚塊、魚片都是辣中見鮮,麻中見醇。不同種類的魚兒任君挑選,風格各異的菜式隨你品嘗。這些魚鮮并非一時一地庫塘所獲,而是魚幫老大組織漁民沿江捕撈收購而來。于是宋老板把它們豢養(yǎng)在河鮮池中,等待來賓臨席舉網(wǎng),當客烹鮮。
近年來廚師們把烹魚的滋味演繹更加無窮,有地標性代表的:來風魚、酸菜魚、球溪河鯰魚、土豆燒甲魚、新津紅湯黃臘丁、泡椒墨魚仔、東柳糟香魚頭、峨眉鱔絲、郵亭鯽魚、北渡魚;也有特立獨行的:熱拌鮮魚、麻辣魚、泡椒魚、過水魚、烏江魚、六合魚、羅非魚、豆花魚、麻花魚、粉蒸魚……。無論是何種魚烹,都深深的浸入了巴蜀這方地域的民風與習俗。川渝廚師恐怕是中國西部地區(qū)最會烹制魚肴的廚師,烹魚之雅,烹魚之味,烹魚之樂,烹魚之明慧,沿著滔滔江河連綿不絕。在日常烹魚要記住,不管烹什么魚,用什么方法烹魚,烹魚的根本,就是“烹得其時,烹得其鮮”,不能“捉麻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