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全 李冰 李士軍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5.017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讓課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高校形成廣泛共識,全面提升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1]。高等醫(yī)學院校培養(yǎng)的醫(yī)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醫(yī)學知識,高超的醫(yī)學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將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醫(yī)學教學過程當中,是醫(yī)學高等院校專業(yè)課教師們不斷探索的課題。實驗診斷學是臨床醫(yī)學本科生重要課程之一,對于疾病的診斷至關重要,但是以往課程內容抽象、枯燥,很難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動力和熱情。鑒于此,本文探討實驗診斷學教學內容,恰當融入思政元素,期望起到潤物無聲的教書育人的目的。
1實驗診斷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戰(zhàn)略地位的突破性認識、關于教育目標任務的整體性定位、關于教育發(fā)展方略的綜合性部署,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新發(fā)展,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發(fā)展方向[2]。系統學習、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的重要論斷,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叩柔t(yī)學專科人才的堅實理論基礎?!熬人婪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醫(yī)務工作者的職業(yè)精神[3],因其職業(yè)的特殊性,對醫(yī)務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的要求更高,因此對于新時代的醫(y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好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更要培養(yǎng)他們勇于奉獻、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崇高醫(yī)學職業(yè)精神。醫(yī)學專業(yè)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又可以潛移默化地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這是醫(yī)學職業(yè)教育的需求。
實驗診斷學教學的重點為檢驗項目的正確選擇、結果分析及臨床意義的解讀[4]。目前實驗診斷學教學內容更側重于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傳授,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情感價值目標的培養(yǎng)。通過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激發(fā)同學學習熱情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實驗診斷學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教學過程本身的需求。
2實驗診斷學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
專業(yè)課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梳理了實驗診斷學第三版教材內容,深入挖掘與課程內容高度契合的思政教育元素,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以“課程為骨,思政為魂”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yè)課程當中?,F列舉部分重點章節(jié)思政案例(表1)在課程中的具體實施情況。
2.1案例一(第一章緒論)
2.1.1案例名稱
法醫(yī)檢驗鑒定鼻祖宋慈。宋慈是南宋著名法醫(yī)學家,于公元1235年開創(chuàng)了“法醫(yī)鑒定學”,編著的《洗冤錄》系統地總結了各種法醫(yī)上的檢驗鑒定方法,為我國在犯罪學上的發(fā)展提供了法醫(yī)依據,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yī)學鼻祖[5]。
2.1.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緒論為實驗診斷學學習的開啟與鋪墊,是學習實驗診斷學首先必讀的重要內容,實驗診斷發(fā)展到今天日趨成熟,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是中外人士不斷探索的結果。中國古代的代表人物宋慈開創(chuàng)了法醫(yī)檢驗鑒定的先河,展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通過該案例,讓同學們認識到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fā)展,無不展現著民族的理念與智慧,這種強大的精神支柱成為中華民族奮發(fā)前進的動力源泉,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應該意識到作為中華兒女而感到驕傲。
2.2案例二(第三章貧血及相關紅細胞疾病實驗診斷)
2.2.1案例名稱
新中國第一代血液學杰出代表——楊祟禮教授。楊教授是中國血液學事業(yè)的先驅者之一。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診斷標準和分型是由她提出的,對再障的診斷策略、治療原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新中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緩解率從33%提高到80%,使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緩解率從0%提高到50%[6]。她行醫(yī)、教學、育人50余年,為血液學發(fā)展及人才培養(yǎng)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醫(yī)學行業(yè)的楷模。
2.2.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多種原因導致的難治性貧血,多表現為骨髓造血能力降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首先,教師采取互動式教學法,向同學提出問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是什么?”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再以PPT形式展示《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重點介紹實驗室的診斷標準。該共識起草者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專家,她就是楊祟禮教授。通過楊崇禮教授的事跡鼓勵學生熱愛醫(yī)學,努力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高醫(yī)學水平,同時要學習楊崇禮教授潛心授業(yè),一心為患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2.3案例三(第四章白細胞疾病實驗診斷)
2.3.1案例名稱
人民心中的“藥神”——王振義院士。王振義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他開創(chuàng)了應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法,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7]。但是他放棄申請專利,放棄了個人榮譽與利益,他希望讓更多患者能買得起藥,是人民心中的“藥神”。在2020年的一次訪談中王振義院士對青年醫(yī)師的教誨中說道:我的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一個好人,我要求我的學生也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學問、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我的“好人”標準,一是能夠治??;二是為人慈善,善心寬懷。要治病就要學習,能治好病才能成為“好人”[8]。
2.3.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本章中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ˋPL)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一種特殊類型,被FAB協作組定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9]。以往APL易發(fā)生凝血功能紊亂而導致嚴重出血,治療效果不佳,早期病死率較高。近年來隨著中國醫(yī)學科學家不斷探索,對APL的病理基礎、生物學特性有了更確切的認識,不斷嘗試改進治療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其中代表科學家就是王振義院士,通過王振義院士事跡的介紹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幫助同學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教育學生要有醫(yī)者仁心的職業(yè)精神,鼓勵學生“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學問、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8]。
2.4案例四(第六章輸血不良反應與新生兒溶血病實驗診斷)
2.4.1案例名稱
每位獻血者都是英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急救和多種疾病救治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稀缺醫(yī)療資源,臨床用血的唯一來源就是靠獻血者義務奉獻。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呼吁各個國家加強宣傳、教育和推廣,讓更多的人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中來,人人都獻出一份愛,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可以說每位獻血者都是無名英雄。
2.4.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交叉配血實驗也稱相容性試驗,用于檢測受血者血清中有無破壞供血者紅細胞的抗體,或者檢測供血者血清中有無對受血者紅細胞起反應的抗體存在。教師在授課時會采用引導式教學法,先拋出問題:患者在輸注什么血液成分時需要進行交叉配血,同種血型可不可以不做交叉配血,直接輸注血液成分呢?同學們討論后回答,教師點評,引出“世界獻血者日”,同時強調中國血液資源緊缺這一社會現狀,獻血不論在形式上還是意義上都等同于器官捐獻,每位獻血者都是英雄。教師用專業(yè)的知識向同學們講授獻血無害的常識,倡導同學們作為醫(yī)學生不僅要積極投身到無償獻血行列中,更要成為宣傳無償獻血的生力軍,培養(yǎng)學生大愛的人道主義精神。
2.5案例五(第七章糖代謝紊亂及代謝性疾病實驗診斷)
2.5.1案例名稱
中國胰島素之父。甘忠如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87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并在美國默克(Merck)做博士后、高級生物化學家[10]。在當時,能夠生產第二代胰島素的公司僅僅只有兩家。中國是糖尿病大國,胰島素藥物只能依賴進口,受制于人。于是在1995年他放棄了國外優(yōu)渥的科研和生活條件毅然回國,不久后,甘忠如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并研發(fā)出中國第一支基因重組的人胰島素,自此中國的二代胰島素不再依賴進口,為國民帶來了福音。因此,甘忠如被譽為“中國胰島素之父”。
2.5.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血清胰島素測定是判定糖尿病類型及嚴重程度的重要依據。胰島素質和量的異常變化,都會導致血糖的異常波動,所以胰島素對于血糖的調節(ji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強調中國是糖尿病大國,胰島素藥物用量巨大,在甘忠如博士的努力下研發(fā)出了中國第一支基因重組人胰島素。通過甘忠如的事跡告訴同學們將來學有所成應該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培養(yǎng)同學們堅韌不拔的探索精神及不忘根本的家國情懷。
2.6案例六(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與免疫增殖病實驗診斷)
2.6.1案例名稱
易被誤診的骨科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文獻展示:“多發(fā)性骨髓瘤誤診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該文獻從經驗不足、未選擇特異性檢查項目、診斷思維方法有誤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11]。
2.6.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多發(fā)性骨髓瘤又稱為漿細胞骨髓瘤,該病是由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大量復制、增殖引起,骨髓瘤細胞多侵犯骨質、骨髓,起病緩慢,可有數年的無癥狀期,臨床表現繁多且不典型,極易被誤診,該病應結合多種檢測指標和臨床表現綜合判斷,教師在此自然過渡到文獻“多發(fā)性骨髓瘤誤診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診斷思維,強調臨床醫(yī)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開闊的視野、豐富的臨床經驗,更要有嚴謹的醫(yī)學態(tài)度;強調疾病診斷也要遵循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哲學思想。
2.7案例七(第二十章性傳播疾病實驗診斷)
2.7.1案例名稱
泄露患者隱私引發(fā)的糾紛。山西省忻州市女商人余某在該區(qū)某醫(yī)院就診檢查時,艾滋病相關檢測初篩結果為陽性,當時醫(yī)務人員并沒有將樣本送到上一級有艾滋病檢測確認權的單位確認,在未征得余某同意情況下出示給了余某的親屬,對余某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余某對該檢測結果存疑,后多次去該市以外的多地權威單位檢測,結果均陰性,即未感染艾滋?。?2]。因此,余某將初診醫(yī)院及接診人員一并起訴到忻州市法院,并提出相應賠償。
2.7.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在講到該章第三節(jié)性傳播疾病實驗診斷路徑時,艾滋病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有HIV抗體初篩法、P24抗原篩查法及HIV核酸檢測法,詳細講授各個方法的優(yōu)缺點,其中抗體和抗原的檢測方法易出現假陽性,當初篩陽性時一定要上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復查,進而引出泄露患者HIV檢測結果隱私這一案例,向同學們強調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及保護患者隱私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和醫(yī)療相關的法律意識。
2.8案例八(第二十三章分子診斷及其臨床應用)
2.8.1案例名稱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幕后英雄。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有一群人默默奉獻在疫情防控的幕后,他們就是負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檢驗人,他們不辭辛勞的工作在密閉的實驗室內,穿著密閉的防護裝備,很多時候一工作就是十幾個小時,汗水濕透防護服,但是為了按時完成檢測任務,毫無怨言,沒人退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一次次疫情在國家和政府的合理部署協調下得到了有效控制,也彰顯了我們社會制度的優(yōu)勢及政府卓越的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
2.8.2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該章第二節(jié)常見疾病的分子診斷介紹了幾種常見病毒感染的分子診斷技術原理及臨床意義,但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新冠病毒的分子診斷還未收錄到該教材里。授課教師作為親歷者講述疫情期間參與核酸檢測的抗疫經歷,讓同學們感受中國力量、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醫(yī)務工作者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職業(yè)使命感。
3結語
實驗診斷學是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及紐帶,為疾病診斷、鑒別診斷及預后判斷提供重要依據。教師們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挖掘實驗診斷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與專業(yè)課程有機融合,秉持課程為主,思政為輔的授課理念,思政元素的引入,不僅可以充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學習動力,也將培養(yǎng)同學們崇高的職業(yè)精神,社會責任和愛國情懷,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Z/OL].(2020-05-28)[2024-01-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張澤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新發(fā)展[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3,15(2):7-11,95.
[3]吳靜.免疫學檢驗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1,37(1):101-102.
[4]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230-232.
[5]張琳.《洗冤集錄》中死亡案件檢驗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6]吳文鶴,胡昕.課程思政融入實驗診斷學教學的“專業(yè)—教學單元”雙視角探索[J].科教文匯,2022(10):117-119.
[7]何先美.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1,45(9):1416-1419,1424.
[8]彭青龍,彭樹濤.健康中國、治學之道與醫(yī)學人文:訪談王振義院士[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6(6):1-8.
[9]謝若騰,林萍,駱云龍,等.流式細胞術在檢測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微量殘存病中的應用[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4,36(3):75-78.
[10]李迎秋,屈波,陶穗菲,等.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思政初探[J].科教文匯,2021(19):87-89.
[11]多發(fā)性骨髓瘤誤診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臨床誤診誤治,2020,33(11):封3.
[12]宋詠堂,項紅兵,羅五金.立足國情探討精神損害賠償原則[J].醫(yī)學與社會,2003,16(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