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然
[摘?要]近些年來,古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愛好者不斷加入古箏教學活動并傳承發(fā)揚古箏音樂文化。就古箏教育方面來說,堅持練習古箏基本演奏技法的同時,也需要學習樂曲的文化背景及其所蘊含的情感。以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為例,該曲是趙曼琴先生為快速指序技法所編寫的一首樂曲,同時也凝聚著井岡山的革命精神,是紅色音樂文化的代表作品。通過對這首樂曲的學習和研究,能夠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趙曼琴;《井岡山上太陽紅》;音樂特點;演奏感悟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086-03
一、作品簡介
(一)作者簡介
趙曼琴,河南南陽人,古箏演奏家、藝術家、教育家。自幼學琴,創(chuàng)辦有趙曼琴古箏藝術專修院,孜孜不倦地探索器樂演奏藝術,同時擁有淵博的學術理論知識。他研究和創(chuàng)立的快速指序技法,被許多作曲家和演奏家運用于樂曲當中,如雙弦過渡滑音、快速撥彈等新技巧。趙曼琴于1972年編寫了第一首運用快速指序技法的箏曲《山丹丹頌》,于1975年編寫《井岡山上太陽紅》,之后的《繡金匾隨想曲》《晚會》《打虎上山》《霍拉舞曲》《望月》等都是趙曼琴先生編寫的古箏曲。為增強樂曲感染力,他除了研究運用快速指序技法之外,還盡可能地開拓新的演奏技巧如彈搖技巧、彈輪技巧、三連音對兩連音技巧以及左手多指按弦技巧等,為現(xiàn)代箏曲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展了發(fā)展空間。
(二)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
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由趙曼琴先生于1975年根據(jù)江西民歌《井岡山上太陽紅》改編而成,樂曲的原型是廣泛流行于江西的民間音樂《采茶謠》。該曲采用了江西民歌歡快的曲調(diào),以熱烈、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描繪了一幅幸福歡樂、欣欣向榮的景象。革命歌曲《井岡山上太陽紅》創(chuàng)作于1965年,唐山樵作詞,朱艾男作曲。歌詞如下。
“井岡山上喲嗬嗬嗬咳,太陽紅啰嗬,太陽就是毛澤東啰,萬水千山都照亮,照得人心暖烘烘,哎萬水千山都照亮哎,照得人心喲暖烘烘啰。”
“井岡山上喲嗬嗬嗬咳,太陽紅啰嗬,毛主席親手播火種啰,烈火燒毀舊世界,戰(zhàn)歌迎來東方紅,哎烈火燒毀舊世界哎,戰(zhàn)歌迎來喲東方紅啰?!?/p>
“井岡山上喲嗬嗬嗬咳,太陽紅啰嗬,毛澤東思想指航程啰,繼續(xù)革命向前進,戰(zhàn)旗飄飄舞東風,哎繼續(xù)革命向前進哎,戰(zhàn)旗飄飄喲舞東風啰?!?/p>
歌詞內(nèi)容分為三段,以歌頌毛主席為中心,歌曲情緒層層遞進。譜曲完成后,這首紅色歌曲很快在井岡山乃至全國傳唱開來。
由趙曼琴編寫的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該曲是隨著快速指序的創(chuàng)立而出現(xiàn)的,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八度對稱彈奏模式,現(xiàn)如今廣為流傳,不僅被各古箏教程和古箏曲集類書籍收錄其中,更是被選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考級教材當中。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指出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性。紅色音樂作為革命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重要的教育價值。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從內(nèi)容方面看,存在著客觀的歷史性,因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凝聚著無數(shù)先輩的心血,艱苦奮斗精神貫穿始終,所以該樂曲不論是在演奏技巧方面還是在情感表達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是我們寶貴的資源和精神財富。
二、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的音樂特點
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開始音與結(jié)束音都為主音A,為五聲羽調(diào)式,全曲調(diào)性一致,中間沒有轉(zhuǎn)調(diào)。樂曲采用三部曲式的主題變奏結(jié)構(gòu),由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尾聲部分組成。
樂曲前四小節(jié)為引子,第一小節(jié)上方標明了樂曲速度為152,音樂情緒為“輕快地”。引子的右手旋律部分由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構(gòu)成,左手部分由二八節(jié)奏配的和弦構(gòu)成,由此可見樂曲的歡快、喜悅之情。在彈奏時要堅定信心,將樂曲緊張的革命形勢以及必勝的決心演奏出來。其指法與傳統(tǒng)的“勾托抹托”大有不同,傳統(tǒng)指法有著對稱性,而這里的指法打破了傳統(tǒng)指法的對稱性,還加入了無名指的指法。第一小節(jié)第一組音的指法是“抹托打勾”,看似繞手,但其實第一拍的前兩個音為一組,指法為“抹托”,第一拍的后兩個音與第二拍的前兩個音為一組,指法為“打勾抹托”,第二拍的后兩個音與第二小節(jié)第一拍的前兩個音為一組,指法為“打勾抹托”,這樣指法就順下來了,而對稱性的傳統(tǒng)指法卻不能完成這一段的彈奏,傳統(tǒng)指法將大指與中指限制在了一個八度的距離,如果彈奏傳統(tǒng)箏曲,那么運用傳統(tǒng)八度對稱彈奏技法則會得心應手,反之,如《井岡山上太陽紅》這類旋律復雜、變化音多、要求速度的箏曲則更適合用快速指序技法來彈奏(見譜例1)。
譜例1:
隨后是樂曲的第一部分,由主題A和主題的第一次變奏A1組成。描繪出了一幅人民幸福生活、勞動的歡樂場景。主題的第一次變奏A1段落的左手加入了上下滑音技巧,考慮到這里的速度為152,但實際演奏過程中速度有可能會更快,所以這里的上下滑音技巧也需演奏者多加練習。一是保證左手滑音要按到位,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二是右手的速度要與前面樂句的速度保持一致。三是在保證左手音準與右手速度的前提下,要求左手的反應速度,上下滑音要干凈利落,不能使音與音之間粘連;這一段落同樣需要左右手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樣才能既保證音準與速度,又保證音樂優(yōu)美動聽。
第二部分由“自由地”散板A3和[SX(]3[]4[SX)]拍子段落組成。由第一部分“輕快地”快板轉(zhuǎn)為“自由地”慢板,節(jié)奏自由、旋律悠長,這一部分由右手搖指與左手分解和弦、琶音及柱式和弦構(gòu)成。右手長搖旋律富有歌唱性,這一段比較考驗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理解能力,右手長搖時需要注意速度、力度以及對音色的控制,不能全程都是一樣的力度、速度及音色。力度處理的強或弱、速度處理的快或慢,能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感受,而這一段旋律悠長,音樂仿佛飄蕩在山間,裊裊余音、不絕如縷,表現(xiàn)出井岡山里山與山之間的朦朧。這里的節(jié)奏由自由段落轉(zhuǎn)為[SX(]3[]4[SX)]拍子段落,[SX(]3[]4[SX)]拍子段落有著舞動搖曳之感,左手彈奏分解和弦,右手搖指,像是人們在山間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唱,表現(xiàn)出了人民在革命勝利后幸福生活、高歌跳舞的情景(見譜例2、譜例3)。
譜例2:
譜例3: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保持了第一部分原有的結(jié)構(gòu)基礎,技法也與第一段的相同,作曲者在創(chuàng)作時安排相同樂段存在的意義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使樂曲表達出更深層次的情感,升華主題,所以這里情緒更加堅定,如果說第一部分表達出革命初步勝利的喜悅心情,那么這一段則傳遞出了人民革命必勝的決心。第二部分結(jié)束之后第三部分需要“突快”,速度恢復成和第一段一樣152的速度,也可以比152速度更快一些,這樣一來樂曲的情緒能更激烈。
尾聲是樂曲華彩段落,呼應引子段落。尾聲在右手原有的旋律及節(jié)奏不變的基礎上,左手配八度大撮,比引子段落的音樂層次更加豐富,低音及倍低音聲部的加入使樂曲更加厚重、有氣勢。尾聲也是該樂曲最難的段落之一,左手與右手有著不同的旋律,作曲者在這里運用了復調(diào)寫作技法,加大了雙手配合的難度,在初次彈奏時演奏者更應當分手練習,形成肌肉記憶,雙手跳動的幅度不能太大,觸弦速度也要快,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彈奏。尾聲部分情緒更加激烈,左右手兩條旋律交織在一起,用快速指序技法熱烈、堅定地收尾,使聽眾感受到革命勝利、日出東方的雀躍之情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
傳統(tǒng)箏曲為右手彈奏,左手作韻的演奏形式,而趙曼琴先生先后創(chuàng)作的《山丹丹頌》《井岡山上太陽紅》等箏曲在吸收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的基礎上,采用西方和聲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運用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音程等形式左右手配合彈奏,左手不僅要在箏馬左側(cè)按弦,還要在箏馬右側(cè)彈奏??焖僦感蚣挤ǖ某霈F(xiàn)使更多的音樂素材、色彩和弦、旋律結(jié)構(gòu)等音樂語言被創(chuàng)作并演奏出來,進一步拓寬了箏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三、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的演奏感悟
(一)快速指序的練習方法
現(xiàn)如今,快速指序技法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在古箏曲中,運用快速指序技法的段落也是各樂曲的重難點,如《望秦川》《溟山》《行者》《定風波》等。之所以是重難點,一是因為它需要多年習箏所積累下來的深厚的基本功,二是對手指的靈活度、爆發(fā)力等有較高的要求。首先,我們在練琴時不能只練樂曲,應多找一些練習曲,同時跟著節(jié)拍器練,如項斯華著的《每日必彈:古箏指序練習曲》,王建民主編、祁瑤曲的《古箏練習曲24首》,趙曼琴、趙冠華著的《古箏快速指序練習之道》和《古箏基礎技巧練習之道》等,尋找適合自己的練習曲書籍即可,堅持練習,基本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其次,演奏者在彈奏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段落時,非常容易緊張,尤其在演出、比賽等人多的重要場合中,可能導致手指僵硬、忘譜、彈奏音符不清晰等狀況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還需演奏者科學地加強鍛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慢練,一組音一組音地練。慢練時可以先從50的速度開始,越慢練習就越能發(fā)現(xiàn)問題,如義甲觸弦的深淺、手腕是否為放松狀態(tài)、手指在彈琴的瞬間是否有爆發(fā)力等,出現(xiàn)問題了要及時改正,然后再慢慢提速,練習過程中如果有某一樂句反反復復出現(xiàn)卡殼情況,那么就只單獨練習這一樂句,直到可以順順利利彈完這一樂段后往上提速,最終達到作曲家在譜面上標記的速度就可以了。只要專注練習,抱著必勝的決心,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一段時間之后將會得到極大的進步。
(二)想象力的重要性
沒有情感地彈奏樂曲,即使演奏者功力深厚、技藝高超,這首樂曲也是不完美的。在解決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問題之后,我們就要加入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了。許多演奏者關起門來自己練琴時會將情感帶入樂曲中,但在面對聽眾彈琴時,大腦就會一片混亂,對此需要演奏者在彈奏之前放空大腦、深呼吸,之后在彈奏樂曲引子部分和慢板部分時逐步帶入情緒,想象樂曲所要表達的故事及場景,大腦不胡思亂想,彈到快板部分時就不會緊張。當然,想象力不會憑空產(chǎn)生,只有實景體驗才能更好地激發(fā)演奏者的靈感,當練琴時覺得乏味、表達不了作曲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時,可以外出進行采風活動,進行一場實景體驗,慢慢感知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樣能很好地激發(fā)演奏者的靈感,同時演奏者需要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積累演奏經(jīng)驗,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舞臺實踐的機會來之不易,每次舞臺演奏都是一次鍛煉,在一次次的演奏之后總結(jié)失誤、反思問題才是重中之重,隨后將情感及演奏體驗融會貫通,最終呈現(xiàn)給聽眾更好的音樂,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對音色的把握
從器樂的角度來看,音色分為演奏音色和本體音色。本體音色取決于樂器本身,如樂器的制作材料、琴弦的材質(zhì)等,琴弦被彈響之后會通過箏馬傳導給面板,再由共鳴箱將聲音放大傳播至空氣中。現(xiàn)代箏多使用尼龍琴弦,它有較好的物理性能,能承受較強的壓力和張力,所以這些客觀條件也是影響音色的一部分原因。而演奏音色則取決于演奏者本身,如演奏時的肢體動作等,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手型、觸弦位置等來進一步改變音色。傳統(tǒng)的彈奏手型是隨著地區(qū)、流派等原因的不同而不同的,當它被運用在《井岡山上太陽紅》這類需要快速指序技法的箏曲中則略顯不足,我們在彈奏樂曲時手在不停地運動,它不是靜止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平常所說的手型多為準備狀態(tài)的手型,需要我們的肩膀、手臂、手腕呈自然放松狀態(tài);在琴弦的七分之一處彈奏,能使音色豐滿諧和,當樂曲速度較快時彈琴位置略有偏差則可以忽略不計。音色是古箏演奏時一個重要的情感表現(xiàn)手段,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會逐步解決越來越多影響古箏音色的問題,這更需要我們深挖、學習古箏理論知識,提高自己對于樂曲情感的理解能力,使情感通過音色得到更充分的體現(xiàn)。
(四)傳播紅色音樂文化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zhàn)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辈⒁辉購娬{(diào)我們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紅色音樂文化也是紅色資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聽紅色音樂對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用什么樣的方式、通過哪些途徑傳播是值得探討的。對于學生來講,中小學音樂課堂和學校廣播是能學生最快速、最直觀感受到紅色音樂文化魅力的途徑,紅色音樂的熏陶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認知,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不可替代性。對于大人來講,可以在景區(qū)、廣場等場所播放紅色音樂,讓人們在放松、玩耍的同時,感受紅色音樂文化的魅力。國家、政府、學校重視起來,家長與學生也都學習起來,能提高人們對紅色音樂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
結(jié)?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致力于創(chuàng)作現(xiàn)代古箏樂曲,為古箏音樂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古箏演奏者,在學習和傳播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同時,更要將文化與當下的時代精神相結(jié)合,扎根在時代的土壤中,將古箏音樂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趙曼琴.古箏快速指序技法概論?上[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
[2]馬源.“對稱與慣性”演奏技法在箏曲中的運用[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5.
[3]陳健南.高職院校紅色箏曲《井岡山上太陽紅》教學探索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2.
[4]趙欣彤.紅色箏曲教學中的德育功能[J].大眾文藝,2022(12):158-160.
[5]丁曄.淺談古箏演奏中的指序指法[J].青春歲月,2015(3):40.
(責任編輯: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