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翔(1988,6-),女,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日語語言教育。
摘要:夏目漱石和魯迅分別是日本和中國的著名文學大家,他們在兩國近代文學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夏目漱石從小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閱讀過大量中國的“漢文學”作品。魯迅有過日本留學的經(jīng)歷,對夏目漱石更是贊賞有加。在英留學的夏日漱石意識到從“個人主義”立場的“自我本位”。而在日留學的魯迅意識到的是以文學為武器,喚醒沉睡的國民。但無論是夏目漱石還是魯迅,在留學期間考慮的都是國家與人民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的留學經(jīng)歷又有了相似之處。該論文對比近代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與近代中國文學家魯迅的異國留學體驗:夏目漱石的研究從英文學轉為漢文學,魯迅棄醫(yī)從文。同時,該文通過分析二者精神世界的異同,淺談二者異國體驗及其對文學作品的影響。
關鍵詞: 夏目漱石;魯迅;異國體驗;漢文學;棄醫(yī)從文;中日交流
中圖分類號:I106-0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c)-0010-05
The Influence of Studying Abroad Experience on Literary Thought
——On Natsume Soseki and Lu Xun
ZHU X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 Natsume Soseki and Lu Xun are famous literary figures in both Japan and China, and they hold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of both countries.? Natsume Soseki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since his childhood and has rea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works. Lu Xun had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abroad in Japan, and he particularly admired Natsume Soseki.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abroad between the modern Japanese writer Natsume Soseki and the modern Chinese writer Lu Xun. Natsume Soseki transitioned from English studies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u Xun abandoned medicine to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by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spiritual world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ir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ir literary works.
Key words: Natsume Soseki; Lu Xun; Exotic experience; Chinese literature; Abandon medicine for literature; Chinese-Japanese communication
夏目漱石和魯迅作為傾其一生于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國的文學家,分別是日本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上的泰斗。二人都擁有國外留學的體驗。雖說二人留學的國度不同,但珍貴的異國體驗對二人的文學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日本留學期間的魯迅,深受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的影響。其后,魯迅又翻譯了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并為《現(xiàn)代日本小說集》的附錄“有關作者的介紹”寫了夏目漱石的介紹文[1]。從魯迅寫的介紹文中,可以吟味出魯迅自身的“漱石觀”。本文在對夏目漱石和魯迅進行介紹的基礎之上,試論二者的異國留學體驗對其文學思想的影響。
1 夏目漱石與魯迅
1.1 日本文學史上的巨星——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出生于江戶(現(xiàn)在的東京),本名金之助,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大文豪。明治三十三年(1900 年)九月至明治三十六年(1903 年 )一月在英國留學。他從英國留學歸國后,辭去教師一職成為《朝日新聞》的專職作家。他主張與“自然主義”對立,追求用心理描寫刻畫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特有的孤獨、自私的意識。其晚年則追求“則天去私”的文學思想境界。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在東西方文化研究方面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私小說”的風氣之先[2]。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受他提攜。夏目漱石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可以說,夏目漱石與中國“漢文學”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1.2 中國文學史上的巨星——魯迅
魯迅于1881年(清光緒七年)生于浙江紹興,本名周樹人。其少年時代的本名為周樟壽,樹人是他1898年進入南京的學校時所用之名。1902年1 月,從礦務鐵路學堂畢業(yè)的魯迅,被派遣赴日本留學,同年4月抵達日本,4月末進入日本弘文學院。在日留學期間的魯迅,以著名的“幻燈事件”為契機,從此踏上了文學道路。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2 二人的留學生涯
2.1 夏目漱石——從英文學到漢文學
對于伴隨著明治時代一起成長的夏目漱石來說,“近代”似乎是被賦予了某種東西。夏目漱石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 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xiàn)東京大學)英文專業(yè)學習。畢業(yè)后,作為高中教師,曾赴松本、熊本任職。明治三十三年(1900 年)作為文部省的派遣留學生,夏目漱石踏上了英國留學之路。此次留學目的為學習英文以及研究英國文學。兩年的英國留學經(jīng)歷對夏目漱石來說并不是愉快的,而是陰郁又黑暗的。他在《文學論》的序文中如下回憶其留學經(jīng)歷:“倫敦に住み暮らしたる二年は尤も不愉快の二年なり”(譯:在倫敦生活的兩年是最不愉快的兩年。)他認為,日本不得不變得更加認真,日本人的視野不得不變得更加開闊。另外,在此期間的夏目漱石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現(xiàn)在所接觸到的西洋文學,與自幼喜歡并深愛的漢學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有著極大的差異。也正是在此時,他有了如下想法:“初めて文學とは何なものであるか、その概念を根本的に自力で作り上げるより外に”(《文學論》)(所謂的文學到底是什么東西,必須靠自己的實力將其概念從根本上弄清楚。)他認為,只有這才是把自己從陰郁的思想中解救出來的道路。雖然《文學論》可以說是夏目漱石英國留學的產(chǎn)物,但說“自我本位”是其英國留學的真正產(chǎn)物似乎更為確切。在英國,與西洋奮斗的夏目漱石神經(jīng)衰弱更為嚴重。明治三十六年(1903 年),夏目漱石從英國回到日本,這時,魯迅正在日本留學。二人赴國外留學的時間尤為接近,異國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二人帶來了影響,但是二人的境遇絕對不是類似的。
2.2 魯迅——從醫(yī)學到文學
魯迅于 1902 年 9 月赴日本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留學。本來應該到東京帝國大學工業(yè)部采礦冶金工科專業(yè)學習的魯迅,憑自己的志愿選擇了醫(yī)學。正是以學醫(yī)為契機,魯迅真正認識到當初自己父親生病時所依靠的漢方藥并不是那么可以信賴。他深刻地認識到,日本在明治維新中,醫(yī)學同樣也有了巨大的發(fā)展。但此時的魯迅并沒有棄醫(yī)從文的想法,使其真正產(chǎn)生棄醫(yī)從文想法的是之后發(fā)生的所謂“幻燈事件”。
當時的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有一門細菌學課程,有一次課堂上播放了中國人被日本軍處刑的場面,據(jù)解說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鑒賞”這次示眾的麻木不仁的人們。這樣的場景,讓魯迅深感自己不得不喚醒這幫麻木不仁的國民,而精神上的懦弱不仁并不是醫(yī)學可以治療的,真正可以治療精神上“懦夫不仁病”的正是文學這樣的武器。
關于“幻燈事件”,魯迅于《藤野先生》中這樣描述:“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演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面: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課堂里的還有一個我。每當看到日軍勝利的畫面,日本同學照例就歡呼鼓掌,這一次也不例外,大喊‘萬歲!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庇纱耍斞冈谌樟魧W期間以“幻燈事件”為契機踏上了“棄醫(yī)從文”的道路。
2.3留學——文學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相較夏目漱石與魯迅的留學經(jīng)歷而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雖說二者的留學時間極為相近,但二者所背負的使命與面對的現(xiàn)實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夏目漱石背負著來自慢慢向近代邁進的日本的使命,而魯迅背負著的則是封建王朝與半殖民地共存的舊中國的使命。
其二,在英留學的夏目漱石意識到的是出于“個人主義”立場的“自我本位”。而在日留學的魯迅意識到的是以文學為武器,喚醒沉睡的國民。但無論是夏目漱石還是魯迅,在留學期間考慮的都是國家與人民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的留學經(jīng)歷又有了相似之處。另外,無論是夏目漱石還是魯迅,在留學期間都把目光集中于文學,這一點又可謂是二人的另一個相似之處。但魯迅對“近代”的思考是基于將中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中解救出來這一出發(fā)點,他的主張民族色彩、政治色彩更加濃烈。夏目漱石則沒有這樣的特點,這一點應該是二者最根本的區(qū)別[3]。
其三,精神基準與背景的不同使二者文學思想發(fā)展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夏目漱石的思想有由“自我本位”向“個人主義”發(fā)展的趨勢[4]。而魯迅的文學思想則一步步向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喚醒中華民族的方向邁進。
總而言之,無論是對于夏目漱石來說極為黑暗和憂郁的英國留學體驗,還是對于魯迅來說使其選擇“棄醫(yī)從文”的日本留學體驗,都是二人文學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為二人今后走上文學道路指明了方向[5-6]。
3 夏目漱石、魯迅的文學之緣
夏目漱石和魯迅分別是日本與中國文學界的代表性人物,同時二者都非常關注彼此的國家的文化。兩者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7]。夏目漱石從小就接觸中國文化,他所吸收的中國文化是融儒、釋、道三家文化于一身的文化思想,他曾在《文學論》的序言里表示:“我小時候就喜愛閱讀漢籍”。魯迅也閱讀和翻譯過大量的日本文學作品,如他和周作人合譯的《現(xiàn)代日本小說集》。魯迅也表示過,他最欣賞和尊敬的日本作家為夏目漱石先生。從小接觸“漢文學”的夏目漱石的諸多文學作品及文學思想里也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思想的縮影[8]。
夏目漱石雖以小說名世,但他在漢文學方面也頗有研究。他熟讀中文典籍,不僅擅長中國書法,還愛作古詩,深受李白、杜甫、陶淵明等中國古代詩人的影響,并創(chuàng)作了幾百首漢詩作品。夏目漱石自幼學習漢文,一直對中國古代文學抱有極大的熱情,雖然他有過去英國留學的經(jīng)歷,專門學習過英國文學,但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盡管我的漢文學功底尚淺,但我還是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對漢籍有一定的理解和鑒賞力。我也在英國文學的學習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水平不比漢文學差多少,但總是感覺兩者的差別很大。當然英國文學和漢文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學,有根本的差異?!笨梢?,漢文學在夏目漱石心里占據(jù)了一定地位并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
同樣,魯迅對日本文學也十分關注。在魯迅的藏書中,日文書籍的收藏數(shù)量最多,在魯迅的翻譯作品中,占最大比重的也是日文作品。魯迅早年留學日本,對日本文學十分關注,他最關注的當屬白樺派,這是一個大正時期興起的作家群,巧合的是,這個作家群體是在夏目漱石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魯迅和夏目漱石也因此有了一層隱性的聯(lián)系[9]。
4 夏目漱石與中國文學
4.1 早年的夏目漱石與漢詩
明治二十三年(1890 年),夏目漱石24歲,這年8月到9月漱石用將近二十天的時間游玩了箱根等地,并在此期間作漢詩十余首,引用其中一首如下:
昨夜著征衣 今朝入翠微
雲(yún)深山欲滅 天濶鳥頻飛
驛馬鈴聲遠 行人笑語稀
蕭蕭三十里 孤客已思歸
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夏目漱石對漢文學運用自如的意境以及旅途中思歸的心境。盡管夏目漱石對漢文學如此喜愛,在寫這首詩的前一年,也就是明治二十二年(1889 年)九月他考入了東京帝國大學(現(xiàn)東京大學)英文系,選擇了與漢文學有著完全不同意境和內(nèi)涵的英文學。夏目漱石自己如下說道:
元來僕は漢學が好きで隨分興味を有つて漢籍は沢山読んだものである。今は英文學などをやつて居るが、其頃は英語と來たら大嫌ひで手に取るのも厭な様な気がした。
譯文:我原來非常喜歡漢學,對漢學十分感興趣。并且抱著這樣的興趣讀了許多漢籍?,F(xiàn)在雖然在讀英文學,閱讀的時候有時會有種伴隨著英語而來的厭惡感。
可見,即使是選擇了英文學專業(yè),夏目漱石對中國的漢學、漢文學也一直鐘愛著。在他的回憶中還可見如下一段話:
私も十五、六歳の頃は漢書や小説を読んで文學といふものを面白く感じ、自分もやつてみようといふ気がしたので、それを亡くなつた兄に話して見ると兄は文學は職業(yè)にやらない。アツコンプリツメントに過ぎないものだと云つた。寧ろ私を叱つた。
譯文: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讀了漢書、小說等,覺得文學這個東西特別有意思,很感興趣,想自己也嘗試著寫些東西。之后把這樣的想法告訴了現(xiàn)在已逝的哥哥,哥哥說文學這樣的東西是不能夠作為一種職業(yè)的,還狠狠地訓了我一頓。
從這些話里并不難看出夏目漱石對漢籍、漢文學的喜愛,更能讀出夏日漱石心中對漢文學的鐘愛之意。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5月26日、30日,夏目漱石將他到松山后的感慨寫成5首七言律詩,寄給病中的子規(guī)。其中一首如下:
辜負東風出故關 鳥啼花謝幾時還
離愁似夢迢迢淡 幽思興雲(yún)?!┞?/p>
才子群中只守拙 小人圍裏獨持頑
寸心空詑一杯酒 劍氣如霜照醉顔
將漢文學運用自如的夏目漱石,通過這短短的一首七言律詩便表達出其獨到松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對病中友人的牽掛之情。
明治三十一年(1898 年),夏目漱石32歲。他從這年的3月開始作一些漢詩和俳句。比如,“春興”“失題”“春日靜座”“菜花黃”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安摔位à我幻妞吸S色”(菜花的一面是黃色的)這樣的話在其隨筆作品“草枕”中也出現(xiàn)過。夏目漱石從這一時期開始直到晚年都十分喜愛這樣暖色系的風景和意境?,F(xiàn)將其中一首“菜花黃”列舉如下:
菜花黃朝暾 菜花黃夕陽
菜花黃裏人 晨昏喜欲狂
曠懷隨雲(yún)雀 沖融入波蒼
縹緲近天都 迢遞凌塵鄉(xiāng)
斯心不可道 厥樂自潢洋
恨未化為鳥 啼盡菜花黃
4.2 晚年的夏目漱石與漢詩
夏目漱石的漢詩創(chuàng)作一直持續(xù)到他的晚年,在離世前創(chuàng)作最后一部作品《明暗》時,夏目漱石上午創(chuàng)作一部分《明暗》,下午必須得寫一首漢詩,這樣他才能保持小說創(chuàng)作的清澈之心。
夏目漱石對漢學、漢文學的忠愛一直持續(xù)到晚年,一生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大正五年(1916 年)漱石開始執(zhí)筆創(chuàng)作《明暗》。在此期間,夏目漱石寫給久米正雄和芥川龍之介的書信中有如下一段話(寫于大正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僕は不相変「明暗」を午前中書いてゐます。心持は苦痛、快楽、器械的、此の三つをかねてゐます。存外涼しいのが何により仕合せです。夫でも毎日百囘近くもあんな事を書いてゐると大いに俗了された心持になりますので三四日前から午後の日課として漢詩を作ります。日に一つ位です。さうして七言律です。中々出來ません。厭になればすぐ已めるのだからいくつ出來るか分かりません。あなた方の手紙を見たら石印云々とあつたので一つつくりたくなつてそれを七言絶句に纏めましたから夫を披露します。久米君は丸で興味がないかも知れませんが芥川君は詩を作るといふ話だからこ々へ書きます。
尋仙未向碧山行 住在人間足道情
明暗雙雙三萬字 撫摩石印自由成
譯文:我跟往常一樣上午創(chuàng)作《明暗》,心情可以用痛苦、快樂、機械這三個詞來概括。偶爾心情的清涼就會覺得已經(jīng)很幸福了。從三四天前開始,下午的日程就是寫漢詩。一天大約就寫一首左右,一般寫七言律詩。有時候還是很難的,要是厭倦的時候就停止創(chuàng)作,所以也不知道可以寫出多少來??吹侥銈儊硇胖械氖≡圃?,突然很想作一首七言絕句,雖然久米君或許對此沒有什么興趣,芥川君好像在創(chuàng)作漢詩,就寫在此處了:
尋仙未向碧山行,住在人間足道情
明暗雙雙三萬字,撫摩石印自由成
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中一直有中國文學的縮影,其中漢文學、漢詩對夏目漱石文學作品的影響尤為深遠,從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中國文學影響的痕跡,細細品味漱石的作品,并不難體會其中的漢學情結。中國文學在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0]。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還是中國文豪魯迅,他們都是中日民族文化的發(fā)聲者和批判者。二者都有過異國留學的體驗,同時異國體驗也對二者的文學思想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研究兩位“文豪”的異同,也是促進中日兩國文化研究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林業(yè).漱石と魯迅の比較文學研究[M].天津:新典社,1993.
[2] 藤井省三.ロシアの影夏目漱石と魯迅[M].天津:平凡社,1985.
[3] 陳占彪.魯迅與夏目漱石關系考辨[J].日本研究,2006(3):60-65.
[4] 王向遠.八十多年來中國對夏目漱石的翻譯、評論和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4):40-45.
[5] 陳歆馨.從“自我本位”到“則天去私”:夏目漱石文藝思想的嬗變[D]. 廣州:暨南大學,2011.
[6] 鄧傳俊.魯迅和夏目漱石的個人主義[J].山東社會科學,2007(8):94-96.
[7] 王成.夏目漱石文學在中國的翻譯與影響[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1):25-29.
[8] 宋浩成.比較文學視野中的魯迅與夏目漱石[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2(4):155-156.
[9] 林宇陽,卓光平.“魯迅與夏目漱石:跨時空對話”與中日文化交流[J].名作欣賞,2020(8):7-9.
[10]何乃英.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學的杰出代表[J].國外文學,1987(4):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