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船舵,是孩子飛翔的翅膀。近年來,阜寧縣合利中心小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秉承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辦學理念,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chuàng)新管理及教育模式,全面關注學生的思想建設及智育培養(yǎng),用心、用愛澆灌陽光下的“花朵”,學校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學校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主渠道,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zhì)負有重要責任。長期以來,學校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擺在首位,常抓不懈。年初制訂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計劃,并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以學校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部門和班級組織齊抓共管、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了以黨支部—少先隊——工會——班主任為主線構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網(wǎng)絡。為確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制訂了明確的工作規(guī)劃和方案,以及完善的考核體系,與派出所等單位建立共建關系,并經(jīng)常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確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有序有效進行。學校還專門召開了各班班主任、各中隊輔導員參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會議,進行專題學習,通過學習,使全體教職工深刻地領會和把握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學校作為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應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zhì)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切實抓緊抓好。
開展主題教育,規(guī)范學生行為
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
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國慶節(jié)、建黨節(jié)等組織師生開展演講、文藝晚會等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和紀念活動,通過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使他們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民族認同、民族志氣、民族氣節(jié)。
開展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學校結合實際,認真宣傳、貫徹教育部修訂發(fā)布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修訂)》,并加強儀容儀表、禮貌用語、衛(wèi)生習慣、遵紀守法等各項訓練。全方位引導學生自律,學校成立了德育處、少先隊大隊部、紅領巾禮儀示范崗、文明監(jiān)督崗、衛(wèi)生監(jiān)督崗等,倡導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推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級特色管理。
開展法治教育。組織學生結合普法宣傳活動,觀看禁毒、法治教育資料圖片,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國家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幫助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較全面了解有關法律常識,提高法治觀念。
開展防范欺凌教育。學校以校園欺凌為主題開展專題教育,從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自護自救等方面,教育每個學生不實施欺凌行為、不參與欺凌事件、不忍氣吞聲,做到不欺凌他人也不受他人欺凌。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一直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細致落實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通過開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開放心理咨詢室等多種渠道,與學生面對面心貼心地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把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時疏導緩釋不良情緒。學校還向全體學生家長發(fā)出每天“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的活動倡議書。請家長們每天能專注傾聽孩子的述說至少15分鐘,每周至少抽出一個小時專屬與孩子互動的特別時光。
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
為了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學校將減負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尤其重視作業(yè)管理,嚴格控制作業(yè)總量。確保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三至六年級每天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學校在控制作業(yè)量的基礎上,鼓勵任課教師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的作業(yè)。
生動有趣的社團活動能夠減輕文化課學業(yè)壓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學校以課后服務為契機,廣泛征求學生和家長的意見,結合學校優(yōu)勢為學生“量身訂制”課后服務“菜單”,開設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內(nèi)容豐富的社團活動。學校充分考慮各類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分年級、分課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完成書面作業(yè),并開設了自助悅讀、一班一品、運動健身、科學實踐等特色課后服務課程。舉辦“讀書節(jié)”“科技節(jié)”“英語故事大賽”等活動,為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成果提供了舞臺。此外,學校還設有益智游戲、真愛夢想、最美閱讀等多種校本課程,為孩子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選擇。在閱讀課程上,學校為了保證學生校內(nèi)的讀書時間,對每天的閱讀時間進行了設計與規(guī)范,全面落實了晨誦、午讀制度,把每一天都當做“讀書日”。每天午飯后,學生自主借閱自己喜愛的圖書進行靜心閱讀。午后的校園書香四溢,不需要老師的監(jiān)督,也不需要班干部的約束,整個校園安靜下來,同學們盡情地在書海中遨游。
堅持關愛行動,守護學生成長
“關注特殊群體兒童,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為增強全體教師的責任感,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構建和諧校園,學校特別關注特殊群體學生情況,對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兒童等特殊群體、弱勢群體學生給予關愛。對特殊群體學生,學校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輔導(含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和其他助學措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鼓勵他們積極上進,健康成長。學校結合目前開展的特殊群體學生關愛行動,從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全方位地關愛特殊群體學生。
對這些特殊群體學生,學校開學時開展全面篩查,建立特殊學生專項臺賬,實行一生一檔。全體黨員干部根據(jù)學校的統(tǒng)一部署,充分發(fā)揮黨員同志的帶頭作用,開展“幫扶一對一,暖心滿校園”幫扶結對活動。平時學校教師還通過微信或電話約定家訪時間,帶著關愛走進學生家門,帶著科學的教育理念深入學生家庭。老師們在了解學生成長環(huán)境和家庭狀況后,提供給孩子排遣消極情緒的方式方法,并引導家長多信任、不放任,多傾聽、不強迫,多關愛、不溺愛,引導家長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建立包容、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家長更“懂”孩子。
總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事半功倍,惠及未來,利于個人,也利于國家的大事情,無論付出怎樣的努力、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成員,大家都要一起行動起來,用堅實的臂膀筑起安全屏障,守護祖國的未來,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