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張帆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體育與健康課程要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fā)展。學與練傾向于技術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練與賽更側重于技能與能力的掌握與形成,因此,要想達到運動能力的形成,“學、練、賽”缺少任何一種方式都難以實現(xiàn)。在此,筆者就初中體育課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作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一、明確“學、練、賽”的目標
很多一線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那就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或者在教學目標明確的情況下,由于初中生比較難以管理而導致一堂體育課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這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教師要樹立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就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乒乓球雙人對打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備課階段設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雙人對打練習乒乓球來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能,并且獲得適量的體育鍛煉。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很多教師會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體育課上的表現(xiàn)普遍比較亢奮,當教師開始嘗試發(fā)號施令的時候,學生的配合意愿不高,這也直接導致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下降。為了轉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設計課堂階段就定下學、練、賽三個主要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一開始,教師先來簡單講解一下雙人對打練習乒乓球時應當注意的規(guī)則和技巧,引導學生從理論上感知乒乓球這項運動的難度;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簡單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比如給學生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其自行尋找對打伙伴,并且進行至少五分鐘以上的練習。當練習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教師就將所有的小組結合起來,讓其進行小組和小組之間的對抗式比賽,每個小組都要挑出一名最擅長打乒乓球的選手,并且和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比賽,最終選出一名課堂冠軍。初中階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愿還是比較高的,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將課堂活動的時間設置得更長一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穩(wěn)定在課堂乒乓球運動的練習上。
二、激發(fā)“學、練、賽”的興趣
初中體育課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練、賽”一體化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習慣以往陳舊的體育課堂,在做操、跑步之后便進行自主活動,這樣的學習模式對于他們來說雖然輕松,但是卻沒有過多的樂趣與進步意義。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學、練、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注意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真正的學習、練習、比賽中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比如,在比賽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強調友誼比賽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比賽中積極參與、積極表現(xiàn)。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端正態(tài)度,學生不應該過分地注重成績,要樂在其中,這樣比賽才會更具意義。在學會與練會的基礎上展開比賽,能夠更好地做到安全比賽、平穩(wěn)比賽。在比賽過后,教師也會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評價、反饋,比賽過程中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都是教師評價的標準。教師會根據(jù)比賽情況來研究學生的階段化發(fā)展特點與實際情況,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改善教學計劃,并不斷地提高一體化教學效率。
三、精選“學、練、賽”的方法
“學、練、賽”一體化融入到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設計時必須要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既讓學生在重復學習單個技術動作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又能夠讓學生在每次演習中都能夠獲得新鮮的體驗,獲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并能夠高效的完成相關動作。例如:在教學“田徑”這項運動時,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太明確的前提下,教師會傾向于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練習。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也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初中生并不是特別愿意參與到田徑訓練的過程當中,這也意味著教師需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練賽先簡單為學生講解田徑運動中需要注意的動作要領。在學練賽的影響下,教師可以明確講解這一步驟是無法被省略的,那么如何講解、講解知識的形式和方法,就成為了教師需要主動選擇的問題。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口頭講解,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動作示范,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引導其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動作,要領。通過采取多元的教學方法,即便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也能夠表現(xiàn)出比較濃厚的學習熱情,而在引導學生進行個人練習時,教師同樣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練習增添色彩。
四、突出“學、練、賽”的主體
只有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才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近年來,“學生中心論”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強調學生是教育的動力和基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必須得到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教師當作傳遞知識的媒介,學生依靠教師進行被動學習。初中體育課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到學習方向。如在教學以及訓練籃球運動相關知識或者技術的時候,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相比于教師通過理論教學傳授的籃球知識和技巧,學生們通過實踐進行試錯糾正來提高籃球綜合能力的效果要更好,因此在籃球課堂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身位置,充分發(fā)揮教學引導作用,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在教學以及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籃球變向運球教學為例,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減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訓練的影響,讓學生通過自我感覺、自我調整、自我驗證、自我總結來掌握運球的規(guī)律、技巧、變化等,從而增強籃球掌控能力,并通過練習、比賽來提升籃球相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