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儀
表弟生得伶俐,從小就比其他孩子多幾分靈性。后來我家搬家,再見他時,他已讀小學(xué)二年級,飯席間被家長們鼓動著起來背古詩。一首《清平樂·村居》在孩童軟糯的聲音和搖頭晃腦的動作中倒是別有情趣。我把他摟住,笑著問:“這詞是什么意思???”他突然間有些呆愣:“不知道?!币慌缘男∫堂尤朐掝}:“是老師擴充的詩詞,說從小多背些古詩是非常必要的。但畢竟才二年級,都是直接背的?!?/p>
我不禁想起我這個年紀(jì)時,媽媽捧來一大簇蓮蓬,一邊剝著蓮子一邊給我講“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畫面,不由為表弟嘆了聲氣。我總覺得文字、文學(xué)這類東西,唯有經(jīng)過親歷與體味,才能真正融入你的生命,并且滋養(yǎng)你的成長。
曾經(jīng)看過一本介紹象形字的書,說“熙”這個字,其形狀由“火”和“巾”組成。在古代,熙字的原意是指火焰熊熊燃燒的樣子,后來逐漸演變?yōu)楣饷?、繁榮和喜慶的象征。是的,正是在古人的經(jīng)歷、感受與思索中,一個個漢字才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來幫助世人闡釋人生真諦,從而創(chuàng)造出光輝的文明。
而后世的人們在對事實的探索、事物的理解方面,也始終奉行著親身體會以獲得真理的信條。晉惠帝的一句“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極其荒誕。如果細(xì)細(xì)分析,他說出如此可笑的話,跟他生于皇宮,從來沒挨過餓,缺乏常識,不知人間疾苦自然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親身實踐方能得真知。
《尚書·太甲下》有云:“弗慮胡獲,弗為胡成?!币馑际菦]有思考體會,哪里會有收獲;沒有自身的實踐,哪里會有成就。你是否聽說過“胸有成竹”的典故?該典故說的是北宋畫家文同精于畫竹,他在自家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fēng)雨,經(jīng)常親自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把心中印象畫在紙面。竹子的形象都深深烙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非常從容,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文同正是有了親身經(jīng)歷,有了自己的體會,才能不視竹而畫竹,最終擁有了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造詣。
在文化領(lǐng)域,自身的參與、體味無疑是重中之重,那么放眼人生,自我的經(jīng)歷與感悟,又何嘗不是每個人的必修之課?遠(yuǎn)離喧囂,獨處異鄉(xiāng),低迷后的輝煌,榮耀后的落差……這些或起或伏的經(jīng)歷往往是命運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讓你改變,讓你前進,甚至讓你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然而,身處步履匆匆的當(dāng)今時代,多少人的人生旅程缺失了需要自己經(jīng)歷才能有所體會進而徹悟的部分!這些內(nèi)容是否只需通過他人的文字或口述就可填補?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好比你看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無論它的鏡頭拍得多細(xì)微,你還是只能一邊眼巴巴地瞧著一邊咽口水,因為你沒有嘗過,也就無法獲知這些菜究竟是何滋味。
假如你在迄今為止的人生之旅里缺少了某一段需要自己去走的路,那么我想說,這還不算糟糕,至少長路漫漫,勇敢地嘗試一下、經(jīng)歷一番,依舊是大有機會的;可怕的是那些滿足于字面了解或是畏于前路不確定性而不敢前進的人們,那么我很抱歉,你的人生可能無法觸及事物的真諦,也會是無法美滿的。
“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下一次遇見表弟時,折一枝蓮蓬給他,一定是極好的。
《學(xué)習(xí)方法報》讀寫拍檔新高考版2024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