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整合與重構:裴铏《蔣武傳》釋論

2024-06-01 02:45:56李博昊
長江小說鑒賞 2024年1期
關鍵詞:整合重構

[摘? 要] 裴铏《蔣武傳》整合了流傳于巴蜀荊楚等地區(qū)的“巴蛇吞象”“玃猿盜婦”“黃獸食虎”等故事,在重構的過程中又融入了猩猩、紅象牙等諸多嶺南風物,呈現(xiàn)出跨地域雜糅的情態(tài)。裴铏有此類創(chuàng)作,或與其長期隨仕曾節(jié)度西川、荊南、淮南等地區(qū)的高駢相關。裴铏的創(chuàng)作雖為投高駢所好,但亦折射出其時各區(qū)域文化交融的歷史情態(tài)。

[關鍵詞] 《蔣武傳》? 巴蛇吞象? 玃猿盜婦? 黃獸食虎? 整合? 重構

[中圖分類號] I10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01-0003-06

唐人裴铏著有傳奇《蔣武傳》,該篇以嶺南為背景,講述了循州河源人蔣武勇猛有力,長于射獵,每搭弓射箭,即可中熊羆虎豹之心。因箭術高超,蔣武遇到了奇異之事:某日,一白象負猩猩至蔣武家,猩猩告訴蔣武,其因能言故受白象委托特來求助。猩猩言山南二百余里的大巖穴中有長數(shù)百尺的巴蛇,凡大象經(jīng)過,皆遭巴蛇吞噬,象群對此束手無策,希望善射的蔣武能以毒箭射殺巴蛇,若得償所愿,必報大恩。蔣武有感于大象的遭遇,遂攜帶毒箭與猩猩及大象一同前往蛇穴,并成功射殺巴蛇。蔣武窺見蛇穴之側,“象骨與牙,其積如山”。象群為感恩蔣武,于是“有十象,以長鼻各卷其紅牙一枝,跪獻于武。武受之,猩猩亦辭而去。遂以前象負其牙而歸,武乃大有資產(chǎn)”[1]。

一、 關于“巴蛇吞象” 及“骨牙如山”

《蔣武傳》言嶺南有巴蛇吞食諸多大象,其中巴蛇或為蟒蛇。元稹《巴蛇》三首并序言“巴之蛇百類,其大,蟒”。白居易《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言“云煙蟒蛇氣,刀劍鱷魚鱗”?!冻鯇W記》言“爾雅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說文曰:象長鼻牙,南越之大獸”[2],嶺南雖多象,然文獻記載嶺南地區(qū)蟒蛇所吞食的多為人和鹿:

晉人干寶《搜神記》: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石窠中有三卵,大如升,便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風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逕來,于湯中銜卵而去。三人無幾皆死。[3]

南朝裴淵《廣州記》:晉興郡蚺蛇嶺,去路側五六里,忽有一物,大百圍,長數(shù)十丈。行者過視則往而不返。積年如此,失人甚多。董奉從交州出,由此嶠見之,大驚,云:“此蛇也?!弊⌒新茫┓?。經(jīng)宿往看,蛇已死矣。左右白骨積聚或丘。[4]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蚺蛇,大者五六丈,圍四五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圍亦稱是……俚人云:“春夏多于山林中,等鹿過則銜之,自尾而吞……及其鹿消,壯俊悅懌,勇健于未食鹿者?!被蛟疲骸耙荒陝t食一鹿?!盵5]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蟲魚》:蚺蛇,大者如柱,長稱之……蛇常出逐鹿食。[6]

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蚺蛇,能食獐鹿。人見獐鹿驚逸,必知其為蛇。[7]

明人張燮《東西洋考·蚺蛇》:《水經(jīng)注》曰交趾山多蚺蛇,長十丈,圍七八尺。常樹上伺鹿,鹿過,低頭繞之。有頃鹿死,先濡令濕,便吞,頭角骨皆鉆皮出。[8]

蟒蛇又稱蚺蛇、髯蛇,《居易錄》言蚺蛇“長九十丈者吞蟻,六十丈者吞象,三十丈者吞虎豹”,蟻即赤蟻,《居易錄》又言“赤蟻若象,渾身帶火,力負萬鈞,雜食虎豹虺蛇,遺卵如斗”[9]。嶺南地區(qū)多有蟒蛇吞鹿而少見吞食象等大獸①,或是此處蟒蛇身型相對較小的緣故?!妒Y武傳》則用生動的筆觸講述了嶺南地區(qū)的巴蛇吞象,此或受到流傳于巴蜀荊楚一帶巴蛇吞象故事的影響。

關于巴蛇吞象之本義,學界有多種解讀:一說巴蛇為傳說中的食象蛇,乃巴人的氏族圖騰。該氏族或原為鯀禹等龍蛇圖騰集團的分支,后單獨發(fā)展成為部落。巴人開始獨立發(fā)展乃是在今丹水流域、商洛一帶,此后大約與楚人南遷相關,巴人遷至大巴山一帶,再后又遷至今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一帶[10]。一說象為舜弟,象是氏族圖騰,象氏族被以蛇為圖騰的三苗氏所滅,此即楚辭所言“一蛇吞象”傳說的緣起,三苗氏為東夷部族的羿所翦滅,即《淮南子》所言羿“斷修蛇于洞庭”[11]?!墩f文》言“巴,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修蛇”即大蛇。一說巴蛇即巴地之蛇,巴蜀地區(qū)自古即有蟒蛇生存,其身長巨大,具備吞食生活于同地區(qū)幼象的能力[12]。

縱然關于巴蛇吞象有不同解讀,但各家之說皆未離巴蜀荊楚之地,其地亦多巨蛇與大象,《蜀王本紀》載“秦王獻蜀王以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還梓潼。見一大蛇入山,一丁引其尾,不能出,五丁共引蛇,山崩,厭五丁”[4];《山海經(jīng)》言“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其獸多犀、象,多夔牛”[10]。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還曾出土數(shù)量龐大的象牙?;蛞虼?,巴蛇吞象中與氏族爭斗有關的部分逐漸淡化,蛇與象遂漸指自然界中的真實存在?!短綇V記》引五代王仁裕《玉堂閑話》,言有人游瞿塘峽,“見一物圓如大囷,?至平地”“細而看之,乃是一蛇也”,遂言“所謂巴蛇吞象,信而有之”[5]。 或受此影響,《蔣武傳》中亦出現(xiàn)了“巴蛇吞象”的情節(jié),不過裴铏所述場景,依然帶有荊楚地區(qū)故事的影子。

《蔣武傳》言蔣武射殺巴蛇,“乃窺穴側,象骨與牙,其積如山”,此種骨牙成山的描寫,與荊楚一帶流傳的故事相似?!渡胶=?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言“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13],左思《三都賦》言“屠巴蛇,出象骼”,李白詩曰“修蛇出洞庭,吞象臨江島”。《太平寰宇記》又載“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谷名曰巴陵”,羅愿《爾雅翼》言“今岳陽郡岳之側,巍然而高,草木翳郁者,人指以為巴蛇積骨之處,城外嘗有巴蛇廟,已而廢。又有象骨山,以為象暴骨之所,其旁有湖曰象湖”[14]。以上諸說與《蔣武傳》所言頗多類似,裴铏“骨牙成山”的摹寫,或亦受到荊楚巴蜀地區(qū)巴蛇吞象故事的影響。

二、關于“象以牙謝”及“老虎食人”

《蔣武傳》言蔣武射殺巴蛇后,有十象“以長鼻各卷其紅牙一枝,跪獻于武”“武乃大有資產(chǎn)”?!按笙髨蠖鳌钡墓适绿茣r已多流傳。唐張鷟《朝野僉載》載唐代上元年間,華容縣有大象因足下有槎而求助于人,人為象剝槎,象載人入深山,“以鼻掊土,得象牙數(shù)十,以報之”[15]。唐戴孚《廣異記》載閬州莫徭以樵采為事,曾為一老象取出足內(nèi)竹丁,象返回山中取所藏大牙以謝之,莫徭以牙賣與胡商,后胡商云“牙中有二龍,相躩而立,可絕為簡。本國重此者,以為貨,當值數(shù)十萬萬,得之為大商賈矣”。又載有安南人長于射獵,唐開元時期,其入深山,應白象所請,成功射殺食象巨獸,大象載人“至一所”“中有象牙數(shù)萬枚”,人以之告都護,“都護發(fā)使隨之,得牙數(shù)萬,嶺表牙為之賤”[5]。唐牛肅《紀聞》載“張景伯之為和州,淮南多象,州有獵者,常逐獸山中”,忽有群象來圍獵者,馱獵夫徑入深山,引其藏于樹上,獵者“縱毒箭射”食象青獸,象“來至樹下,皆長跪”,又“將獵夫至一處”“出所藏之牙焉。凡三百余莖,以示獵夫”“獵夫乃取其牙,貨得錢數(shù)萬”[16]。

《朝野僉載》等所提及的閬州、華容縣皆在巴蜀荊楚一帶②,《輿地紀勝·風俗形勝》載閬州“在劍南巴峽群山磽確之中”[17],《初學記·地部》言“劉澄之《荊州記》曰‘華容縣東南有云夢澤,一名巴邱湖,荊之藪也”[2]。這些故事內(nèi)容相仿,可能是借鑒了佛教的故事[18]?!洞筇莆饔蛴洝し鹧蕾に{及傳說》記有一沙門游諸印度,遇到了狂躁的象群,沙門攀樹以避,象群倒樹并載沙門至大林中。沙門見有象因為枯竹所刺而病臥,沙門遂“拔竹傅藥,裂其裳,裹其足”。病象遂持金函授與沙門,“沙門開函,乃佛牙也”,“明日齋時,各持異果,以為中饌。食已,載僧出林數(shù)百里外,方乃下之,各跪拜而去”[19]。

《蔣武傳》中“大象報恩”的故事框架與《朝野僉載》等筆記中的情節(jié)類似,但細節(jié)處又多有改動。在其他故事中,吞象者皆為怪獸,《蔣武傳》則改怪獸為巴蛇,幫助大象的方式也由“拔刺”變?yōu)椤吧錃⑸摺?。此外,象群喜將象牙藏于固定之處,《初學記》引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言象之牙歲脫,象惜牙故掘地而藏,“人欲取,當作假牙潛往易之,覺則不藏故處”。又載南朝宋沈懷遠《南越志》言“象牙長一丈余,脫其牙則深藏之”[2],或因此,其他故事中大象贈牙以表感謝時,皆是從其藏牙之處取牙。但《蔣武傳》中大象感謝蔣武的象牙,乃是從巴蛇吞象后所余“象骨與牙,其積如山”中所取,且為“紅牙”?!稁X表錄異》言“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紅,最堪作笏”[20],大象贈“紅牙”的細節(jié),頗具嶺南風味。

蔣武射殺巴蛇后,又有另一猩猩跨虎持金釵釧數(shù)十而來。猩猩言此虎“一穴雌雄三子,遭一黃獸擒其耳,醢其腦”,因見蔣武可脫象之苦,故來求助。蔣武欲隨虎而去,忽見此前跨象猩猩到來,其告于蔣武“昨五虎凡噬數(shù)百人,天降其獸,食其四矣。今山客受賂,欲射獸,是養(yǎng)虎噬人。觀其釵釧,可知食婦人多少??缁⑿尚?,同惡相濟”。蔣武遂“回矢殞虎,踣其猩猩”,并懸釵釧于門。村人多來認,“云為虎所食,武一無所取”[1]。

《蔣武傳》記述跨虎猩猩“持金釵釧數(shù)十”,蔣武在虎穴中亦發(fā)現(xiàn)其他釵釧,足見老虎曾捕食很多女子,或是傾向于獵食女子。歷史上虎食人事件多有發(fā)生,于巴蜀荊楚一帶尤甚?!短綇V記》載“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長沙有民曾作檻捕虎”“梁衡山侯蕭泰為雍州刺史,鎮(zhèn)襄陽,時虎甚暴”“開元中,峽口多虎,往來舟船皆被傷害”“開元末,渝州多虎暴”[5]。嶺南亦有虎食人,《后漢書》載“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補臨武長??h接交州,舊獻龍眼、荔枝及生鮮,獻之,驛馬晝夜傳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頓仆死亡不絕”[21],《廣異記》載“唐天寶中,北客有嶺南山行者,多夜懼虎”[5]?;⑹橙吮静环帜信?,《蔣武傳》描寫虎食女子,可能和與虎“同惡相濟”的猩猩有關。

三、關于“玃猿盜婦”及“黃獸食虎”

猩猩在古代亦指猿猴之類。郭璞言:“《山海經(jīng)》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溪縣出猩猩,狀如獾豚,聲似小兒啼?!盵22]杜佑《通典》又言“哀牢有猩猩和象”,并引《華陽國志》《禮記》《廣志》以及淮南萬畢術、后魏酈元、太原王綱等語[8],表明猩猩善言辭。猩猩在嶺南可見,故《蔣武傳》中與蔣武溝通者皆為猩猩,只是跨象的乃善猩猩,跨虎的則是惡猩猩。象是良善的代表,善猩猩所跨之白象乃象中之王,《廣異記》載獵人于樹下假寐,為白象驚起,白象“大倍他象,南人呼之為將軍,祝之而拜”[5]?;t因經(jīng)常食人而成為惡的象征。猩猩助虎抓取女子而食的故事中,或有著“玃猿盜婦”的影子。

猿竊婦人的故事漢代已有,《易林·坤·剝》言“南山大玃,盜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獨宿”[23],《搜神記》載蜀中西南的高山上有猳國,一名“馬化”,又名玃猿。其類似猴,善走逐人。若遇美婦人,即盜取而去,為家室。無子者,終身不得還。有子者抱送還其家,子“與人不異,皆以楊為姓”“故今蜀中西南多諸楊,率皆是豭國馬化之子孫也”[24]。

“玃猿盜婦”的故事或與四川關系密切。巫鴻指出,四川出土的四塊畫像石的畫面為同一題材:一只猿搶劫了婦女,之后被兩名男子追殺至死。此展示了白猿傳說的早期版本,亦是唐代《補江總白猿傳》的主題。這些畫像提供了白猿傳說是漢代四川地區(qū)本土傳奇故事的有力證據(jù)。在四川的墓葬畫像上還出現(xiàn)了一幅“養(yǎng)由基射白猿”的故事圖像,此故事在班固的《通幽賦》及干寶《搜神記》中都有記載,《呂氏春秋》載“荊延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yǎng)由基射之。養(yǎng)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發(fā)之,則猿應矢而下,則養(yǎng)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淮南子》言“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使養(yǎng)由基射之,始調(diào)弓矯矢,未發(fā)而猿擁柱號矣”,所言乃楚之事,其流傳到四川一帶時,與當?shù)氐摹俺硞髡f”相結合,并被雕刻在了墓葬建筑上。羿和養(yǎng)由基都是著名的神箭手,又是眾所周知的降妖者,“養(yǎng)由基射白猿”的故事構圖以后羿射日為基礎。此后,這些故事又從四川流傳到了其他地區(qū),“劫婦”和“除猿”的主題也不斷融合[25],《蔣武傳》即有著“婦”和“猿”的影跡,且設計了“回矢殞虎,踣其猩猩”等情節(jié)。

嶺南有猿,唐代《補江總白猿傳》中歐陽紇妻被白猿擄走事件的發(fā)生地長樂,即在嶺南一帶。屈大均《廣東新語·獸語》載“粵故多猿。予自二禺以至英德,自洸口以至連陽,自石夾以至東安,自六瀧以至郴口,一路高峯絕巘,崖谷連綿,古木蔽天,百里陰黑失天日,群猿聚族其間,聲聲相應,惻惻凄凄。予輒落淚傷懷,不能自已”[26],《嶺南風物記》載“白猿出羅定州,長六七寸,其身如雪,若黑者即墨矣”[27]。猩猩與白猿同屬,且能言善辯,《晉太康地記》載交趾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人面,頭顏端正,善與人言,音聲麗妙,如婦人好女,對語交言,聞之無不酸楚”[28]。樣貌似猿且長于“對語交言”,或是裴铏創(chuàng)作《蔣武傳》時以猩猩取代白猿的原因,是以故事中有猩猩言“象有難,知我能言,故負吾而相投耳”“猩猩跨虎,持金釵釧數(shù)十事而告”等情節(jié)。

跨虎猩猩找到蔣武乃因虎有性命之虞。“天降其獸,食其四矣”“遭一黃獸擒其耳,醢其腦”,大獸食虎的故事在巴蜀荊楚等地多有流傳?!峨]蜀余聞》載“角端,產(chǎn)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恒養(yǎng)之,以資衛(wèi)護”[29]。《西陂類稿》又載楚有一孝廉自山中入城,因擔心遇虎,遂請兩獵戶隨行。三人路遇猛虎,獵戶殺死了老虎。未幾又一老虎攜兩只小虎前來,殺死了獵戶。孝廉“驚悸幾絕,俄見一物似狗而小,白毛紅發(fā),眼金色,走如飛,直前嚙三虎,三虎不敢動,皆死。各食腦少許,先死者嗅而不食”[30]。

南方近海地區(qū)亦有飛獸捕虎的記載,《墨客揮犀》記“鼓山有老僧,云:數(shù)十年前,曾登靈源洞,見一禽自海上至,身大如牛,翼廣二丈余,下村疃間,低飛掠食,俄攫二大羖羊,復望海而去。識者云:‘是虎鷹,能捉捕虎豹?!盵31]《續(xù)博物志疏證》言“虎鷹能飛捕虎豹,身大如牛,翼廣二丈”,《廣志》言有雉鷹,有兔鷹,“一歲曰黃鷹,二歲曰鴘鷹,三歲曰青鷹。胡鷹獲獐,虎鷹能飛捕虎豹,大如牛,翼廣二丈”[32]?!妒Y武傳》中“天降”之獸,動作迅猛,能擒諸虎并醢其腦,類似《西陂類稿》中“走如飛,直前嚙三虎”的“食腦”猛獸與《墨客揮犀》中可飛捕“俄攫”的虎鷹的結合體。不過《西陂類稿》中食虎猛獸亦欲食人,《蔣武傳》之黃獸惟食虎,頗類似《隴蜀余聞》中“山僧恒養(yǎng)”的角端,有除虎護人的品行,此處亦折射出裴铏對各區(qū)域故事的整合。

四、結語

唐人裴铏能整合重構多地域故事,或與其長期隨仕高駢有關?!度莆摹肥张徼櫵鳌短焱叫妈徍E杀?,小傳言其“咸通中為靜海軍節(jié)度使高駢掌書記,加侍御史內(nèi)供奉”[33]。咸通七年(866年),朝廷于安南置靜海軍,屬嶺南道,以高駢為節(jié)度使,裴铏為其掌書記?!缎绿茣酚浾茣洝罢瞥P、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行軍參謀,關豫軍中機密”[34],裴铏當與高駢關系十分親密?!侗眽衄嵮浴份d“安南高駢奏開本州海路。初,交趾以北,距南海有水路,多覆巨舟。駢往視之,乃有橫石隱隱然在水中。因奏請開鑿,以通南海之利”“交、廣之利,民至今賴之以濟焉”[35]。《安南志略》載“交趾南□〔越〕故封,咸通中,渤海公高駢南征,開治糧道,其助真順震師。巨石勒功徑上,皇名‘天威”[36],裴铏創(chuàng)作《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正為贊頌高駢的功德。

乾符五年(878年),高駢移鎮(zhèn)荊南,裴铏“以御史大夫為成都節(jié)度副使”[37],裴铏長期跟隨高駢左右,前文論及大象報恩情節(jié)時所提到的《廣異記》中的安南以及《紀聞》中的和州,皆與高駢有關。安南自唐大中時起即動蕩不斷,唐朝南端現(xiàn)邊疆危機。高駢臨危受命,成功收復安南,受到朝廷肯定。此外,《舊唐書》載唐乾符六年(879年),制以高駢“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江淮鹽鐵轉運、江南行營招討等使”[38],和州為高駢所管轄,“中和三年,高駢差梁纘知和州。纘以孫端窺伺和州已久,不如因而與之以責其效。駢強之,既行,果為端所敗。及歸,和州尋陷于端”[39]。高駢歷任安南、西川、荊南、淮南等地高級行政長官,裴铏常隨之。高駢好神仙之道,“有方士呂用之坐妖黨亡命歸駢,駢厚待之,補以軍職”[40],高駢亦“好為詩歌,雅有奇藻”[37],裴铏深知其經(jīng)歷與喜好,故其所作傳奇融多地區(qū)故事,事多奇異,或有取悅高駢之意。

《先君子印雪軒隨筆序》言“演義成于蘇鶚,傳奇創(chuàng)自裴铏。寫南楚之新聞,紀大唐之奇事,行之寖廣,作者遂多”“雖宋井得人,傳聞或誤;齊庭有鳥,隱語可思”[41],裴铏的傳奇整合了多個地區(qū)的故事,事雖奇幻,但亦折射出各區(qū)域文化的交融,見證著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注釋

① 嶺南有蛇吞象之說偶見文獻,如清人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之《天問》“蛇吞象”引唐人《聞奇錄》載“有書生游番禺山中,見氣高丈余,如煙,鄉(xiāng)人曰,此蛇吞象也”。文獻出處見游國恩,《天問纂義》,中華書局,2008年,第161頁。

② 《廣異記》中的安南及《紀聞》中的和州,不屬于巴蜀荊楚地區(qū),但皆與裴铏關系密切的高駢有關,后文詳論。

參考文獻

[1] 李劍國.唐五代傳奇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 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 陶潛.搜神后記輯校[M].李劍國,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9.

[4] 吳淑.事類賦注[M].冀勤,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5] 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方健,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

[7] 周去非.嶺外代答校注[M].楊武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

[8] 張燮.東西洋考[M].謝方,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0.

[9] 王士禛.居易錄[M].張鼎三,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07.

[10] 郭世謙.山海經(jīng)考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11] 龔維英.《天問》“一蛇吞象”新解[J].昆明師范學院學報,1982(3).

[12] 藍勇.“巴蛇吞象”新解[J].文史雜志,1993(12).

[13] 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M].欒保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21.

[14] 游國恩.天問纂義[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5] 張鷟.朝野僉載[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6] 牛肅.紀聞[M].李劍國,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8.

[17] 王象之.輿地紀勝[M].趙一生,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18] 侯忠義.隋唐五代小說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9] 玄奘,辯機.大唐西域記校注[M].季羨林,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

[20] 劉恂.嶺表錄異[M]//歷代嶺南筆記八種.魯迅,???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21] 范曄.后漢書[M].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

[22] 吳榮爵,吳畏.爾雅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23] 焦延壽.易林[M].佚名,注.馬新欽,點校.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

[24] 干寶.搜神記[M].馬銀琴,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25] 巫鴻.禮儀中的美術[M]//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

[26] 屈大均.廣東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7] 吳綺.嶺南風物記[M].林子雄,點校.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

[28]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校證[M].陳橋驛,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

[29] 王士禛.隴蜀余聞[M].郭香圃,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07.

[30] 宋犖.宋犖全集[M].劉萬華,輯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

[31] 彭□.墨客揮犀[M]//全宋筆記.孔凡禮,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

[32] 李石.續(xù)博物志疏證[M].陳逢衡,疏證.唐子恒,點校.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

[33] 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4] 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5] 孫光憲.北夢瑣言[M].賈二強,校點.北京:中華書局,2002.

[36] 黎崱.安南志略[M].武尚清,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0.

[37] 計有功.唐詩紀事校箋[M].王仲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7.

[38]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6.

[39] 羅隱.廣陵妖亂志[M]//羅隱集校注.潘慧惠,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40] 司馬光.資治通鑒[M].胡三省,音注.北京:中華書局,1956.

[41] 俞樾.賓萌外集[M]//俞樾全集.余國慶,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夏? 波)

作者簡介:李博昊,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2023年度共建項目“南漢的嶺南經(jīng)略與文學生態(tài)研究”(GD23XZW01)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整合重構
視頻壓縮感知采樣率自適應的幀間片匹配重構
長城敘事的重構
攝影世界(2022年1期)2022-01-21 10:50:14
北京的重構與再造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6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合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9:03:18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3:04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9:33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3:44
“1+1”微群閱讀
論中止行為及其對中止犯的重構
麦盖提县| 忻城县| 新宁县| 巩留县| 岐山县| 清新县| 尚志市| 察哈| 化州市| 长泰县| 恭城| 视频| 岳西县| 临颍县| 祁阳县| 阿图什市| 河间市| 江华| 湟中县| 安陆市| 阳原县| 滨州市| 常州市| 阳泉市| 延长县| 株洲县| 绥滨县| 旬阳县| 竹溪县| 永平县| 浦北县| 左云县| 古蔺县| 安塞县| 布尔津县| 濉溪县| 佛坪县| 太保市| 精河县| 洛川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