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力,劉春霞
〔1.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科學部,河南 南陽 473000;2.南陽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共教學部,河南南陽 473000〕
縱觀中國文學,一種以“夢”為中心的文學現象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種與夢文化息息相關的文學作品往往有著悟道成仙、積極出世的故事模式,而“黃粱夢”正是這種故事類型的集中體現。自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焦湖廟?!菲?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故事文本流傳,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唐代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元代馬致遠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明代湯顯祖的《邯鄲記》和清代蒲松齡的《續(xù)黃粱》等。這些作品并不是單獨存在的,是相互影響且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的,它們之間有聯系,有發(fā)展亦有區(qū)別。
“黃粱夢”故事從有記載的學史上來看,最早出現在對唐傳奇的研究中。北宋李昉編纂的《太平廣記》中收錄了《枕中記》,他在《文苑英華》和《太平御覽》中也曾對“黃粱夢”故事有詳細的整理。南宋洪邁曾評價:“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盵1]洪邁依據唐傳奇的特點,主要對“黃粱夢”故事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后來歷代學者們也不斷地整理研究,既有對人物形象、文化背景進一步探索的,也有對歷代中西文學的比較,還有學者著重研究故事中的詩文、傳說乃至石刻古跡等?!包S粱夢”故事及盧生形象隨之家喻戶曉。
在“黃粱夢”故事的發(fā)展演變中,主人公形象不斷變化。在所有的作品中,盧生這一文學形象最為普遍,他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折射了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和社會思潮,抒發(fā)作者情感,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士子的代言人。
“黃粱夢”的故事在中華大地流傳已久,甚至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文學史上夢文化的扛鼎之作。而以“黃粱夢”為代表的夢文化的故事,最早是以神話故事和傳說的口頭流傳形式而存在的。在《莊子》《列子》中已有帶宗教色彩的悟道故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jié)u漸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人生如夢的哲學思想。
焦湖廟楊林入夢的故事,記載于南朝劉義慶的志怪小說集《幽明錄》中,即“焦湖廟?!钡墓适隆!短綇V記》引錄了故事的全文:“宋世焦湖廟有一柏枕,或云玉枕,枕有小坼。時單父縣人楊林為賈客,至廟企求,廟巫謂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即遣林近枕邊,因入坼中。遂見朱樓瓊室,有趙太尉在其中,即嫁女與林,生六子,皆為秘書郎。歷數十年,并無思歸之志。忽如夢覺,猶在枕旁。林愴然久之?!盵2]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商人楊林到廟中祈福,被廟巫指引入夢,歷經做官、娶妻、生子等人生美事,最終發(fā)現乃是幻境的故事。在劉義慶的《幽明錄》中,主人公不叫盧生,而是一個叫楊林的賈客。雖然這個故事篇幅短小,也并未出現后世“黃粱夢”故事中盧生和呂翁的形象,但故事的情節(jié)實中見幻,平中見奇,是一個近似荒誕而又有著深刻現實基礎的故事,與后世的“黃粱夢”極為相似,所以《幽明錄·焦湖廟?!房梢钥醋觥包S粱夢”故事的起源。
“黃粱夢”第一人盧生,即唐代沈既濟《枕中記》黃粱夢中的主人公。故事講的是開元年間道士呂翁和盧生在邯鄲一處邸舍相遇,呂翁理解盧生未獲功名的困擾,便賜枕給盧生。盧生入夢,在夢中經歷了娶妻生子、建功立業(yè)、遭人陷害、沉冤得雪等人生起伏,享盡榮華富貴,最后善終。盧生夢醒,發(fā)現邸舍主人所蒸之黍還未熟,于是頓悟“夫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盡知之矣”[3]的人生道理。
可以說《枕中記》脫胎于《幽明錄·焦湖廟?!?“其大關節(jié)目變化不大,然故事的情節(jié)經改造,愈趨復雜,其意義與旨趣亦漸趨深刻?!盵4]主要變化有兩點:一是將原主人公楊林的商人身份變?yōu)楸R生的文人身份;二是把引主人公入夢的廟巫改為得道的呂翁。這樣作者就巧妙地把場景改為官場,使帶有迷信巫術色彩的夢文化蒙上了一層道教的宗教色彩,道家的盧生“士子生世,當建功樹名”形象較于賈客楊林為“祈?!倍浇购?思想性格也更加完善。在蒸一頓黍米飯的時間內,盧生經歷了夢里夢外巨大落差,最終頓悟?!包S粱夢”故事的中心思想也由此誕生?!墩碇杏洝芬砸黄鹨宦?奇趣而寓有深意的敘事,成功塑造了一個比楊林更豐滿的盧生形象。同時盧生落魄文人的形象也把宗教和文人意識聯系在一起,給后世“黃粱夢”故事的發(fā)展規(guī)劃了總體思路。
(1)戲劇的變化。以“黃粱夢”為主題的作品在宋元明三個朝代開始大量涌現于戲劇中并不斷發(fā)展成熟。如元代的《開壇闡教黃粱夢》《呂洞賓黃粱夢》《邯鄲道省悟黃粱夢》等。這些劇本的故事內容保留勸主人公出世的主題,但是道教色彩得以加深,時代感更為明顯。如馬致遠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有如下改動:一是主人公姓名由盧生改為呂巖;二是盧生夢中壽終正寢的結局改為自刎;三是盧生在《枕中記》中是正面角色,而呂巖是一個重利輕義的小人形象。
在明代,“黃粱夢”故事還多依托戲劇這一載體發(fā)展變化。主要的戲劇有湯顯祖的《邯鄲記》、車任元的《邯鄲夢》、谷子敬的《邯鄲道盧生枕中記》、蘇漢英的《呂真人黃粱夢境記》等。而湯顯祖的《邯鄲記》更為著名,劇中講述了盧生在邯鄲巧遇呂洞賓,入夢娶妻生子、官場爭斗、夢醒頓悟的故事。較前人的“黃粱夢”故事,湯顯祖著重以盧生的官場沉浮為主,盧生的人物形象更加具體,經歷也更加豐富,對官場上權力的爭斗也描寫得更加直白。盧生也并不同《枕中記》中一樣潔身自好最后善終,反而借其妻“崔氏”勢力變?yōu)橐粋€廣施賄賂、徇私枉法、阿諛諂媚之徒,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官場上追求功名利欲形象的代言人。袁行霈曾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到:“得志便猖狂,歡樂乃縱欲,這是盧生及官僚社會上行下效腐化墮落的本性……在封建社會的官場黑幕中,盧生是非常典型的藝術形象?!盵5]同時,我們也能看出彼時文人仕官之路的身不由己和人心中的貪欲,體會到“黃粱夢”故事并不是在諷刺盧生,而是借助這一人物形象對科舉制度進行猛烈地抨擊,對黑暗官場進行堅決地否定。
(2)小說的發(fā)展。宋元明清時期“黃粱夢”故事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小說。其中著名的有《太平廣記》中的《呂翁》《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宋話本《黃粱夢》,明清時期的《反黃粱》《黃粱夢》等。同時衍生出《黃粱續(xù)夢》《續(xù)黃粱》等黃粱夢故事的續(xù)作。這些作品不僅敘事清晰,情節(jié)完整,人物生動,而且在作品的文學性、趣味性和反映社會現實的真實性方面也有很大提升。如蒲松齡的《續(xù)黃粱》,較《枕中記》而言不僅重視人物外在形象的描述,同時更加注重人物內在性格的刻畫,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反映現實社會的載體,這種變化使得文言文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邁向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講中國夢文化及“黃粱夢”,就脫不開“莊周夢蝶”。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描寫了自己在夢中幻化為一只蝴蝶,感受到蝴蝶的自由與美麗,夢醒后又變回為自己的經歷,這便是人們所熟知的“莊周夢蝶”的故事?!扒f周夢蝶”作為中國夢文化的肇始之作,傳達出一種夢與現實互通“物我為一”的思想以及人們可以通過夢境來實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的希冀,在夢中超越現實中的限制和束縛,但最終仍然需要面對現實的深意被“黃粱夢”一直引用。
“黃粱夢”故事的本事記載于南朝劉義慶志怪小說集《幽明錄》即“焦湖廟祝”的故事,當時小說尚處于“非有意”為之的階段,小說的故事還有被當做真實的故事記錄下來的。但一些法術之士在編纂志怪小說時已開始有意地虛構,“白日夢”創(chuàng)作審美也大量出現,如著名的“白水素女”故事?!敖购R祝”就是在以往“白日夢”故事情節(jié)基礎上加入了主人公走進枕中小坼里的橋段巧妙融合而成,雖然主人公形象還比較單一,但楊林身上仍然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夢”故事開始以敘事為主,這對以后文學作品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黃粱夢”故事發(fā)展并廣為流傳主要緣于沈既濟的《枕中記》,盧生士子形象也由此奠定了在夢文化中的地位。沈既濟同一時代的李公佐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另一部影響巨大的夢文學作品《南柯太守傳》即后來的“南柯一夢”,“其立意與《枕中記》同?!盵6]兩者都是通過“夢如人生”的總體結構來表達“人生如夢”的主旨,荒誕情節(jié)的背后是熱切的現實關注及對欲望的深刻思考。
《南柯太守傳》雖受《枕中記》的影響,但創(chuàng)作手法上又有新意,其立意深刻,藝術別具一格,“而描摹更為細致……則假實證幻,余韻悠然”[6]55,有著獨特的成就。李公佐沒有寫儒士盧生的宦海風波,而是通過描寫游俠淳于棼夢游螞蟻族“槐安國”,憑借裙帶關系平步青云,后因官場失勢而被驅逐,夢醒后因虛無和幻滅感而“棲心道門,絕棄酒色”的故事,反映并批判了封建士子熱衷功名富貴的思想,暴露了封建社會官場的險惡,揭露了官員們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的丑態(tài)?!澳峡聣簟迸c“黃粱夢”雖然主人公名字不同,故事情節(jié)有異,但淳于棼形象所要表達的主題與盧生形象所要表達的主題異曲同工。
明代湯顯祖的《邯鄲記》無疑又脫胎于《枕中記》,雖延續(xù)了“黃粱夢”故事書寫盧生入夢、宗教教化、社會生活、官場爭斗的傳統(tǒng),但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度脫劇,它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更為豐富。作為明代戲劇的旗幟性人物,湯顯祖以其過人的創(chuàng)作才華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賦予“黃粱夢”故事以史實感,維度不斷豐富,盧生形象大變,將“黃粱夢”故事推向高潮。盧生形象從《枕中記》中正直書生及《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中呂巖那般重利輕義的勢利小人徹底蛻變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徇私枉法、利欲熏心集中體現的代表性人物。
正是由于夢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夢文學的相互影響,“黃粱夢”故事及盧生形象日益豐富。
文學作品是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作家“不僅有著理解一切變化的天分,還有能承載這一變化的手段。于是既可直抵變化的最深處,亦可超越變化的表層意義”。[7]封建社會全盛時期的盛唐,政治較為清明,社會生活也比較安定,所以《枕中記》中作者雖描寫有奸相對盧生的陷害,但批判力度明顯不足,盧生也中規(guī)中矩朝著建功立業(yè)的方向努力著,并沒有做出任何貪贓枉法等違規(guī)行為。另外,盧生一心想要通過科考、娶高門女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顯示出作者一定程度上結合自身遭遇對現實開展的批判,“流露出社會改革的強烈愿望”[8]。
湯顯祖所生活的晚明,權貴相互傾軋,群臣趨炎附勢,宦官酷吏貪贓枉法,湯顯祖本人便是這個時代環(huán)境下的犧牲品?!逗愑洝穭”局懈嗟厝谌肓嗣鞔墓賵霈F狀,通過盧生的命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場的丑惡現實。劇本用較多筆墨描寫奸臣宇文融與盧生的斗爭,將官場的世態(tài)炎涼表現得淋漓盡致,盧生形象也由此蛻變?yōu)榉饨ü賵龊谀恢芯哂写硇缘娜宋?。所?相較《枕中記》,湯顯祖的《邯鄲記》描寫得更加細致,思想和意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成為“黃粱夢”故事發(fā)展歷程上的又一豐碑。
與《邯鄲記》記實性不同,清代蒲松齡的《續(xù)黃粱》更是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與抗爭。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沒落時期,直面岌岌可危的封建王朝,蒲松齡描寫了以曾孝廉為代表的高官們的罪惡行徑,揭露了頻頻暴露的社會問題,諷刺了封建官吏結黨營私、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借劇中人物之口“覺九幽十八獄,無此黑黯也?!庇玫鬲z來形容和批判腐朽的社會。
“黃粱夢”中盧生形象的發(fā)展變化承載了時代的色彩,正所謂“歷史是一個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壓縮的歷史。歷史和文本構成了生活世界的一個隱喻,文本承載了歷史的演變與發(fā)展,歷史真實其實是一種對歷史的個人化書寫”[9]。文學作品就是將語言文字用于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對歷史真實的有益補充。
一般而言,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會將自身的經歷賦予主人公,借助作品傾注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弗洛伊德認為藝術想象和虛構的意義就是為了補償現實生活難以實現、難以滿足的欲望和理想。
《枕中記》和《邯鄲記》無疑是“黃粱夢”故事中最為耀眼的兩個版本,作者沈既濟和湯顯祖雖然所處朝代不同,但仕途命運相似。沈既濟在創(chuàng)作《枕中記》時正處于貶官時期,“黍米飯”的故事是他貶官后泄氣心理的真實寫照。憤慨使他產生了對功名富貴的幻滅感,寫下這篇作品來警示自己和世人。盧生不僅感嘆大丈夫生世不諧,也是在為包括作者沈既濟在內一批文人代言。他們一面對抗官場的險惡,要在坎坷的仕途上保持清醒認識,一面又要隨波逐流難得糊涂地追求功名富貴,這種矛盾心理在現實中難以并存,便只能在人生如夢的思想下得以解脫,把逃避現實當作擺脫煩惱的微光和出口。
另一方面,沈既濟一生宦海浮沉都與他作為楊炎黨人的身份密不可分,他創(chuàng)作《枕中記》的部分初衷或許是要塑造一個基本正面的盧生形象來表達對楊炎的感恩之心和惋惜之情。
而面對更加腐化的晚明,才情天縱又個性率直的湯顯祖在經歷了科考受阻風波后仕途仍不順暢。萬歷十九年,湯顯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被貶官至徐聞縣為典史,一年后改為浙江遂昌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為民驅害,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憤而棄官歸鄉(xiāng)。湯顯祖在政治上一再受到迫害,仕途坎坷的他同樣找不到出路,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戲劇上,借戲喻世,借夢諷今。《邯鄲記》就是在《枕中記》題材的基礎上,運用戲曲的樣式,采用“失實求似”的夢文化創(chuàng)作手段,以他史學家、文學家特有的深邃而敏銳的眼光,重構了“黃粱夢”具有強烈時代感的、更加復雜的思想內涵。湯顯祖借主人公盧生夢境的一生,形象刻畫了在欲望驅使下盲目追求功名利祿的眾生相,揭露了晚明時期物欲橫流、動蕩腐敗的社會現實。
在中國文學史中,文學體裁和文學樣式以及主人公的形象內涵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變化的,“黃粱夢”故事亦如此。人生如夢的思想最早出現于《莊子》《列子》等先秦散文中,先秦散文文思巧妙,富含哲理,在哲學和文學上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較先秦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這樣的哲理性散文不容易被知識層次較低的平民所接受。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焦湖廟?!愤@種文言小說從體裁到故事情節(jié)再到楊林的形象無疑更具親民性,讀者更愿意從這些離奇故事中尋找現實的影子,并把一些無法解釋的奇人怪事通過小說得以寄托。
唐傳奇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和雜史雜傳,追求邏輯真實。像《枕中記》這種唐傳奇的誕生更多的則是現實生活中娛樂的需要。這種有完整情節(jié)的故事無疑更容易讓人們接受,而完整的人物塑造也常常給人以啟迪。《枕中記》的黃粱夢故事中書生盧生的形象較之商賈楊林更加立體和鮮明,更具時代感和代表性,易于人們記憶和反思,成為被后人續(xù)寫改編的范本。
戲文、說話等通俗文藝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長于抒情而短于敘事的局面,并在宋代有了迅速的發(fā)展。以話本和諸宮調、雜劇、南戲等戲劇樣式為代表的通俗敘事文學樣式大大沖擊了正統(tǒng)文學,并為后來元明清小說、戲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宋代以后,無論是元雜劇《黃粱夢》還是明傳奇《邯鄲記》都以戲劇這一更貼近現實生活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人物形象。在《邯鄲記》中,湯顯祖憑借史學家、文學家特有的敏銳眼光和對官場的親身感受,以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生花的妙筆成功塑造了書生盧生這一得志猖狂,腐化墮落的官場黑幕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無情地揭露了明代科舉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官場的腐敗丑態(tài)。給“黃粱夢”故事續(xù)寫了精彩的篇章,把“夢”文學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由于宗教和時代的影響、作者自身的沉浮及文學體裁的發(fā)展變化,作者只能依托“盧生”這個士人形象來表達文人的宦海體悟和憤世心理。無論是盧生還是呂洞賓,對功名的渴望是當時所有士人的心理愿望,但他們中進士、娶高門女的美好愿望卻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只能寄托于一場黃粱美夢。這夢既保全了他們,又成全了士人的理想。而枕里乾坤與現實世界均在不足煮熟一頓黃黍飯的時間中,這種強烈的反差,激起了無數文人對于現實虛幻性、人生荒謬性的無奈感嘆或深沉反思。正是這種哲學意義上的思考才使得“黃粱夢”故事超越了政治和宗教的層面,具備了形而上的哲理內涵。
總之,以“黃粱夢”故事為原型題材的作品,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通過學習、討論,不僅可以回望歷史,還可以從“黃粱夢”故事的題材、主人公盧生形象的不斷嬗變所帶來的文學作品中,品賞到反映時代風尚的畫卷,給人們以哲理的啟迪和思考。